首页> 中国专利> 墨水定量填充器及使用其向墨盒注入定量墨水的注墨方法

墨水定量填充器及使用其向墨盒注入定量墨水的注墨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墨水定量填充器及使用其向墨盒注入定量墨水的注墨方法。墨水定量填充器包括:储墨容器,储存填充用的墨水;定量单元,可将储墨容器中储存的墨水根据待填充的墨盒容积而定量化;气孔,在墨水定量步骤中补充空气至储墨容器中以维持其压力平衡;注墨管,将被定量单元定量化后的墨水输送至待填充墨盒中;定量单元连接于储墨容器和注墨管之间;储墨容器和定量单元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定量单元包括筒件、在筒件内部来回移动的内移件和限制内移件移动距离的限位部件。用户进行注墨的时候只需要移动内移件一次即可达到定量的目的,且由于限位部件的作用,每次定量化的墨水量都是恒定的,保证墨水定量准确,而且只需要将内移件推动至原本位置即可完成注墨,简单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901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23275.8

  • 发明设计人 钦雷;刘文科;

    申请日2011-08-0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金辉

  • 地址 519075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明珠北路6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47: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05

    授权

    授权

  • 2012-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2/175 申请日:2011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3-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水定量填充器及使用其向墨盒注入定量墨水的注墨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经打印头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而随着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墨打印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相应的,作为墨水储存容器的墨盒的体积也受到了限制,为此,用户需要不断地更换墨盒。但是,大部分旧墨盒都是被丢弃,而这些丢弃的墨盒包括塑胶、薄膜等组成部分,其中大部分都不能自然降解,显然,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此,优选的方式是:不更换墨盒,对墨盒进行墨水填充使其获得二次利用价值。因此,为满足该需求,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用于墨盒填充的墨水填充工具。 

目前,市场上较多人采用的墨水补充方法为利用注射器或注墨瓶正压向墨盒注入墨水,基本上都是目测到墨盒将要注满时即停止注墨,比较简单。然而,常见的分体式墨盒中有一些墨盒是采用黑色塑料制成,用户很难观察到墨盒的具体容量,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注墨时难以观察到其中的墨水是否足够,容易出现溢墨的问题。为此,针对上述墨盒,曾有厂家推出一款“定量填充瓶”的墨水补充装置。该定量填充瓶包括储墨腔、定量腔及注墨管,其中,储墨腔与定量腔之间经由一软管而彼此连通,正常情况下,软管的墨水入口位于储墨腔的墨水液面上方。利用上述填充瓶对墨盒进行注墨的过程是:使软管的墨水入口浸润在墨水中,然后挤压储墨腔的外壁使储墨腔内的压力增大,则墨水沿着软管而流动至定量腔中,重复数次上述挤压动作,当观察到定量腔中充满墨水时,停止上述挤压动作,旋转填充瓶以使注墨管与 待填充墨盒连接,则软管的墨水入口再次位于储墨腔的墨水液面上方,此时,再次挤压储墨腔的外壁使储墨腔内的空气沿着软管而进入定量腔中以推动定量腔的墨水向下流动至墨盒中,重复上述挤压动作数次,直到观察到定量腔中的墨水都注入至墨盒中即可完成墨水填充动作。显然,上述填充瓶的定量填充简单方便。 

但是,上述填充瓶存在以下问题:操作繁琐,定量和注墨时都需要多次按压,按压次数过多;按压位置不明确,因为用户不知道按压储墨腔外壁的哪一个位置才能将墨水或空气经由软管而输出,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按压次数;容易出现定量不准确,由于定量腔是否充满墨水是需要用户自己观察,这样如果用户手握着填充瓶的姿势有所不当,则观察到的墨水量也会有所偏差,可能会出现墨水量未足或墨水量过多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水定量填充器,以解决现有墨水定量填充器操作繁琐和容易出现定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墨水定量填充器,包括: 

储墨容器,储存填充用的墨水; 

定量单元,可将所述储墨容器中储存的墨水根据待填充的墨盒容积而定量化,所述定量单元在进行墨水定量化过程中形成储存定量墨水的定量空间; 

气孔,在墨水定量步骤中补充空气至所述储墨容器中以维持其压力平衡; 

注墨管,将被所述定量单元定量化后的墨水输送至所述待填充墨盒中; 

其特征是,所述储墨容器与所述定量单元之间经由单向阀而连通,所述定量单元包括筒件、在所述 筒件内部来回移动的内移件和限制所述内移件移动距离的限位部件。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筒件与所述储墨容器之间。 

所述内移件一端设有与所述筒件配合的活塞,另一端设有用于拉动其沿着筒件上下移动的手柄。 

所述墨水定量填充器还包括密封所述筒件及储墨容器的盖板。 

所述定量空间的体积小于所述储墨容器中储存的墨水容积。 

所述内移件为内部中空的墨水筒,所述墨水筒同时作为所述储墨容器。 

所述内移件为活塞杆。 

所述手柄与所述墨水筒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手柄设置成内部中空,所述气孔位于所述手柄上。 

所述单向阀包括形成有阀孔的阀座及与所述阀座相配合以覆盖所述阀孔的阀芯。 

所述阀芯为包括圆盘部及杆部的伞形阀芯,所述圆盘部可根据其两侧的压差而覆盖或偏离所述阀孔,所述杆部将所述阀芯固定在所述阀座上。 

本发明同时提供使用上述墨水定量填充器向墨盒注入定量墨水的注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筒件中移动内移件至限位部件限定的位置而形成一与所述储墨容器之间经由所述单向阀连接的定量空间,同时所述储墨容器中的墨水移动至所述定量空间中; 

B.在所述筒件中移动内移件至原来位置,以使储存在所述定量空间中的墨水移动至待填充墨盒中。 

所述定量空间由所述内移件、所述筒件及所述限位部件而限定。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单向阀及所述气孔均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单向阀及所述气孔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用户进行注墨的时候只需要移动内移件一次即可达到定量的目的,且由 于限位部件的作用,每次定量化的墨水量都是恒定的,保证墨水定量准确,而且只需要将内移件推动至原本位置即可完成注墨,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墨水定量填充器操作繁琐和容易出现定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1b则为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剖视图; 

图2b则为填充器未使用时单向阀的局部放大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墨水定量填充器进行定量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b则为此时的单向阀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墨水定量填充器进行注墨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5b则为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外壳封闭端示意图; 

图6b则为自其开放端所观察的外壳内部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剖视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墨水定量填充器进行定量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c则为其进行注墨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1、2墨水定量填充器,11外筒件,111、211封闭端,1111凸起,112、212开口端,12墨水筒,121上端,122下端,123内部空间,124配合部,13、25注墨管,131进墨端,132出墨端, 14活塞套,15手柄,151气孔,152胶塞,16密封罩,17环肩,18面盖,19、28单向阀,191阀座,192阀芯,1921圆盘部,1922杆状部,1923限制部,193、283阀孔,194、284通孔,195、285限位块,20定量空间,21外壳,22隔板,221缺口,23储墨腔,231气孔,232墨水出口,24抽吸腔,26盖板,261孔,27板,29活塞杆,291活塞,292手柄,30定量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通过使填充器的定量单元与储墨容器之间利用单向阀连接,且在填充器中设置限位部分,使得每次定量化的墨水量都恒定,并且只需要拉动及回推定量单元的内移件各一次即可完成定量及注墨的过程,简单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实施例中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外观示意图,图1b则为其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a及1b所示,墨水定量填充器1包括:筒件,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筒件为外筒件11,且上述外筒件11为一圆柱型的中空筒件,内部可用于储存流体,且其一端为封闭端111,另一端为与大气连通的开口端112;内移件,可在上述筒件内部来回移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内移件为墨水筒12,其中,墨水筒12同样为一中空的圆柱型筒件,且其外径略小于上述外筒件11的内径,故其可从上述外筒件11的开口端112而装入外筒件11中,且墨水筒12设置成可在外筒件11中上下往复移动,根据使用状态时的姿势, 墨水筒12可分为上端121与下端122,且其内部形成储存墨水的空间123,即墨水筒12既相当于在外筒件11中来回移动的内移件,又相当于一储墨容器,另外,墨水筒上端121上还形成一向外延伸的配合部124;注墨管13,与上述外筒件11相连通,确切地说,与上述外筒件11的封闭端111相连通,其包括与上述外筒件11连接的进墨端131和与待填充墨盒连通的出墨端132,当填充器11使用时,上述定量化后的墨水经由注墨管13而注入待填充墨盒中,此外,上述注墨管13可与外筒件11经由注塑而一次成型,也可分开制造后再经过卡位连接或螺旋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较少装配步骤,优选地,上述注墨管13与上述外筒件11之间注塑成型;密封罩16,与上述注墨管13套接,用于在上述填充器11未使用时密封上述注墨管13,防止空气经由上述注墨管13而进入外筒件11中,并且可保护注墨管13的出墨端132免受损坏;盖板,用于密封储墨容器及筒件,由于本实施例中储墨容器亦为内移件,即只要密封筒件即可密封储墨容器,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盖板为其形状、直径均与上述外筒件11相当的面盖18,其可与上述外筒件11配合在一起以密封外筒件11而使其形成一基本密闭的空间,同时,明显地,为了保证墨水筒12在外筒件11中的往复移动,上述面盖18上会形成一允许上述墨水筒12移动的孔,且上述墨水筒12与上述孔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从而当墨水筒12向上移动时可经由上述缝隙将墨水筒12与面盖18之间的空气排出填充器11外部。 

图2a为本实施例的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剖视图。为了保证内移件在筒件中的来回移动,内移件的一端设有与筒件相配合的活塞,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墨水筒12的一端设有与外筒11相配合的活塞。如图2a所示,墨水筒12的下端122设置有活塞套14,该活塞套14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内径与墨水筒12下端处的外径相当,外径与外筒件11的内径相当,故活塞套14可紧密地安装在墨水筒下端122上以形成一活塞,并且活塞套14与外筒件11的内壁之间可以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而相互配合,故经由活塞套14与外筒件11内壁之间的配合作用,上述墨水筒12可在上述外筒件11中上下往复运动以进行墨水定量及注墨的动作。此外,为了方便用户更好地拉动或推动活塞上下运动,内移件的另一端还设有手柄15,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墨水筒12的一端设有手柄15,该手柄15可与上述配合部124相配合,该手柄15可与上述配合部124,即与上述墨水筒12一体成型,也可通过卡位连接的方式或螺旋连接的方式而与上述墨水筒12连接成一体,即手柄15与墨水筒12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容易进行装配动作,优选地,上述手柄15与上述墨水筒12之间经由螺旋连接而固定在一起。 

如图1b所示,墨水筒上端121附近还设有限位部分,确切地说,上述限位部分为位于墨水筒12外壁上的环肩17,当用户握着手柄15而向上拉动墨水筒12至上述环肩17与面盖18相抵接时,用户无法继续向上拉动上述墨水筒12,显然,上述环肩17(限位部分)可限制墨水筒12在外筒件11中的移动距离,而墨水筒12移动的距离则决定了墨水筒12中被定量化的墨水量,也就是说,上述墨水筒12的移动距离可根据不同的待填充墨盒的具体容积而确定,也就意味着,环肩17(限位部分)在墨水筒12外壁的位置可根据不同的待填充墨盒的具体容积而确定。更进一步地说,上述限位部件使得墨水筒与外筒件之间形成容纳定量墨水的定量空间,且定量空间的体积小于墨水筒中储存的墨水的容积;也就是说,上述限位部件可使储墨容器与筒件之间形成容纳定量墨水、且体积小于储墨容器所储存的墨水容积的定量空间。 

如图2a及1b所示,墨水筒12与外筒件11之间经由一单向阀19而连接,其中,该单向阀19的开启方向为从墨水筒12至外筒件11,即只能允许墨水从墨水筒12流向外筒件11,而不允许墨水从外筒件11流向墨水筒12。如图2b所示,该单向阀19包括阀座191及阀芯192,其中,上述阀座191由与上述墨水筒12下端开口相配合以封闭墨水筒12的板构件组成,上述阀座191的中心设有一通孔194,周围设有数个阀孔193,而阀芯192则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伞形阀芯,包括圆盘部1921和杆状部1922。其中,上述圆盘部1921的直径大于数个阀孔193的外径,即其可覆盖在上述阀孔193上,且圆盘部1921可根据其两侧的压力差而封闭或偏离上述阀孔193以关闭或打开其两侧的墨水流动通道,即可选择性的连通或阻断墨水筒12与外筒件11之间墨水流动;而上述杆状部1922的直径与上述通孔194相当,通 过上述杆状部1922与上述通孔194之间的配合可将上述圆盘部1921固定在上述阀座191上以覆盖阀孔193;而为了限制上述圆盘部1921在变形时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带动杆状部1922最终脱离通孔19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杆状部1922上还形成有一环状的限制部1923,该限制部1923的直径大于通孔194的直径,故当上述单向阀19处于打开状态时,该限制部1923可使阀芯192避免脱离通孔194。显然,以圆盘部1921作为一分割点,可将其两侧分别称为墨水筒侧与外筒件侧。图2b为单向阀19关闭状态的示意图,此时由于圆盘部1921两侧的压力平衡,圆盘部1921还覆盖在阀孔193上阻挡墨水通过;图3b为单向阀19打开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圆盘部1921两侧的压力差达到或超过预定值,圆盘部192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带动杆状部1922向下运动至限制部1923与上述阀座191相抵接,此时圆盘部1921已偏离上述阀孔193,即连通墨水筒侧与外筒件侧的墨水通道被打开,墨水可经由墨水通道而流动至外筒件侧中,图中的箭头表示墨水流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封闭墨水筒下端122开口的板构件与上述阀座也可分离成两部分,即上述阀座为一可为自墨水筒壁延伸出的隔板或其它类似结构,无需由上述板构件直接形成。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阀芯也可为一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薄膜。 

如图2a所示,填充器1上还设有一气孔151,主要用于在墨水定量化的过程中保证墨水筒12内部的压力平衡,在本实施例中,该气孔151设置在墨水筒12的手柄15上,经由手柄15而与墨水筒12直接连通,换而言之,上述手柄15内部同样为中空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装配工艺,该气孔151平时利用胶塞152进行密封,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打开使墨水筒12与外部大气连通,确切地说,上述气孔151只有在墨水定量化的过程中才会打开以连通墨水筒12与外部大气,而在注墨步骤中还是保证密闭状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气孔也可以设置在上述面盖18上,或者是其它任一与上述墨水筒12连通的位置;上述气孔也可采用自闭密封圈进行密封,即密封圈上形成有一自闭缝,当墨水筒与外部大气之间存在压差时,上述自闭缝可在压差的作用下而打开以允许空气进入墨水筒中,而当墨水筒与外部大气之间压力平衡时,上述自闭缝可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而封闭,从而隔绝墨水筒与大气 之间的联系。 

另外,为了保证墨水筒12能够沿着外筒件11的内壁而放下移动,墨水筒12与外筒件11的内壁之间往往会设置有润滑剂,如硅油,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但是,如果墨水筒12在外筒件11中的移动次数过多时,上述润滑剂容易沿着筒壁、注墨管15而流动至墨盒中,污染墨盒内部的墨水,为此,设计时通过在外筒件11封闭端111的底表面上设置一圈凸起1111,且该凸起1111位于外筒件11筒壁与注墨管13的进墨端131之间,即上述凸起1111包围着上述进墨端131,用于阻隔流动下来的润滑剂流动至注墨管13中。显然,上述凸起1111自封闭端111底壁朝向开口端112延伸,延伸的高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一般设置得较小,且在填充器1未使用时,该凸起1111可与上述墨水筒12的下端122相抵接,确切地说,是与既构成上述墨水筒12一部分又构成单向阀阀座191的板构件相抵接。由于上述凸起1111的突出高度往往设置得较小,故上述墨水筒下端122与外筒件封闭端111之间的距离很小,两者之间形成的空间也较小,几乎可忽略不计。此外,上述凸起1111也可防止外筒件11与墨水筒12之间接触时间过长时发生粘合作用而导致用户难以拉动墨水筒1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未使用润滑剂或使用润滑剂的类型、量等条件不同时,或者墨水筒与外筒件之间相接触的两端面的材料不容易发生粘合时,或者存在其它类似可解决两者之间移动的问题的方案下,外筒件中也可不设置上述凸起,即上述外筒件内部封闭端底壁面与墨水筒的下端的外壁面之间可直接接触。 

以下根据图2a-4对利用填充器进行墨水补充的过程进行描述。 

(1)如图2a所示,填充器1未使用时,注墨管13的出墨端132被密封罩16所封闭,板构件与凸起1111相抵接,单向阀19处于关闭状态,如图3a所示,上述填充器1开始使用时,首先应拔出密封气孔151的胶塞152,将填充器1以墨水筒12中的墨水不会经由气孔151而泄漏的姿态放置,握住填充器1的外筒件11,然后沿着箭头A所示方向拉动手柄15以使墨水筒12沿着外筒件11的内壁而向上移动,则墨水筒下端122与外筒件11的封闭端1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即位于两者之间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外筒件11中形成负压,则外筒件11与墨水筒12之间逐渐产生压差,当压差达到预定值时,使得圆盘部1921带动杆状部1922向上移动以致使圆盘部1921偏离阀孔1923以连通墨水筒侧与外筒件侧,故墨水从墨水筒侧流动至外筒件侧(如图3b中箭头所示墨水流向),同时,外部大气经由上述气孔151而补充至墨水筒12内部以维持压力平衡,如图3a所示,当环肩17与面盖18相接触时,墨水筒12无法继续向上移动,封闭端111与下端122之间的距离固定,外筒件11与墨水筒12之间形成一定量空间20,维持上述姿态两三秒后,墨水筒12与外筒件11之间压力平衡,则此时墨水筒12中具有与上述定量空间20相同容积的墨水被补充至定量空间中20,单向阀19再次处于关闭状态,即圆盘部1921再次覆盖阀孔192,墨水筒12与外筒件11之间的墨水通路再次被阻断,显然,上述过程为墨水定量化的过程; 

(2)如图4所示,利用胶塞152再次密封气孔151,取下密封罩16,将注墨管13与待填充墨盒的墨水注入孔连接,握住手柄15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向下推压墨水筒12,则外筒件12的定量空间20的墨水经由注墨管13而流动至墨盒中,即下端122与封闭端1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两端之间的距离为零,则上述定量空间20完全消失,这样原来存储在定量空间20中的墨水就经由注墨管13而流动至墨盒中,此为注墨步骤; 

(3)拔出上述注墨管13,并利用密封罩16再次密封,同时密封上述墨水注入孔以密封墨盒。 

从上述注墨步骤可知,上述定量化过程是通过在外筒件11与墨水筒12之间形成一定量空间20以将与定量空间20同等体积的墨水从墨水筒12转移到定量空间20的过程,而上述注墨步骤则是通过墨水筒下端122与外筒件封闭端111之间距离的减小而使上述已形成的定量空间20逐渐缩小至消失的过程。也就是说,上述墨水定量填充器1达到定量注墨的目的时必须完成两个步骤:墨水定量化及注墨;而且,在墨水定量化过程中,单向阀及气孔都处于打开的状态以允许墨水从墨水筒12(储墨容器)移动至外筒件11(筒件),并保证墨水筒12(储墨容器)内部压力平衡;在注墨过程中,单向阀及气孔都处 于关闭的状态以防止墨水回流至墨水筒12(储墨容器)中,并防止空气进入墨水筒中。 

总之,从上述注墨步骤中可知,限位部件可保证墨水每次都能准确地定量化,即保证准确定量;气孔可保证墨水筒在定量步骤中保持压力平衡,单向阀可保证墨水定量步骤中墨水的流动方向,防止墨水回流,且可保证墨水筒的密封。通过上述三者的结合,可保证在填充过程中能够依次出现定量空间和使上述定量空间消失,并且只需要分别拉动一次或推压一次墨水筒即可完成定量及注墨的操作,从而保证填充器定量准确,方便操作。 

实施例二: 

图5a为本实施例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外观示意图,图5b则为填充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a为填充器外筒件的示意图,图6b则为外筒件内部俯视示意图。如图5a及图6b所示,墨水定量填充器2包括:外壳21,为一中空的椭圆形筒件,两端分别与盖板26、板27相配合而使外壳2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容纳填充用墨水的储墨容器及筒件,为简化结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储墨容器及筒件可由外壳21内部利用圆弧形隔板22分隔而成,即分别相当于储墨腔23与抽吸腔24,也就是说,盖板26可密封储墨容器及筒件,其中,隔板22下方设有一缺口221,如图6a所示,该缺口221与板27相配合则形成一连通两腔的墨水流动通道,储墨腔23除上述墨水流动通道外,基本上为一密闭的空间;在上述筒件中来回移动的内移件,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内移件为一位于上述抽吸腔24中的活塞杆29,其一端设有与上述抽吸腔24内壁相配合的活塞291,另一端设有方便用户把握活塞杆29的手柄292,显然,活塞杆29可基于活塞291与抽吸腔24内壁的间隙配合而在抽吸腔24内上下往复移动;注墨管25、密封罩及气孔231等部件的作用与实施例一类似,不作赘述,但是,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注墨管25是与抽吸腔24连通,如图6b所示;气孔231设置在储墨腔23上方的盖板26上;且盖板26上设有一孔261以允许活塞杆29从中穿过,且孔261与活塞杆29之间存在缝隙,当活塞杆29向上拉动时,可经由上述缝隙将活塞291与盖板26之间的空气排出。 

如图6a所示,上述抽吸腔24与储墨腔23之间的墨水流通通道上设有一单向阀28,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单向阀28是用于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储墨腔23与抽吸腔24之间的墨水流动,且其只允许墨水自储墨腔23流向抽吸腔24,而禁止其从抽吸腔24流向储墨腔23;如图6b所示,上述单向阀28中阀孔283与通孔284均直接形成在抽吸腔24的底壁上。 

图7a为本实施例墨水定量填充器的剖视图,图7b及7c则为利用上述填充器进行填充的示意图,其中,图7b展示的是墨水定量化过程,图7c展示的是注墨步骤。如图7b所示,当用户握住手柄292沿箭头C所示方向向上拉动活塞杆29时,活塞291与抽吸腔24底壁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形成一空间,则该空间中产生负压,且其与储墨腔23之间产生压差,随着上述空间体积的增大,上述压差也在增大,当压差达到预定值时,上述单向阀28打开,墨水从储墨腔23经由墨水出口232流动至上述空间中;当上述活塞291的上端面与盖板26的下端面相接触时,活塞杆29无法再移动,此时,上述空间体积已固定,储墨腔23中相同体积的墨水充满上述空间,也就是说,上述空间为定量空间30。显然,上述定量步骤中,限位部件为活塞291的上端面,换个角度说,上述活塞291在抽吸腔24的行程小于上述储墨腔23中墨水的容积,或者说,若上述储墨腔23中的墨水容积设计为可对待填充墨盒进行N次填充,则上述活塞291在抽吸腔24中的行程所致使其与抽吸腔24底壁之间所产生的空间30的体积为墨水容积的1/N。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了帮助理解技术方案,图6b中储墨腔与抽吸腔的体积等因素进行了夸张化处理;具体的,储墨腔与抽吸腔的体积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置。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活塞杆29上也可形成一环肩以充当限位部件,则此时环肩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即决定每次被定量化的墨水量。显然,限位部件既可通过在内移件上形成相应的结构而形成,也可通过设置内移件在筒件中的行程来确定,只要能保证内移件在筒件中的移动距离所形成的空间的体积小于储墨容器中储存的墨水体积,保证形成墨水定量化的定量空间即可,换句话说,只要能够保证定量空间的体积小于储墨容器中储存的墨水容积即可。 

如图7c所示,将注墨管25与待填充墨盒相连接,沿着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推压活塞杆29使得活塞291向下移动,则上述定量空间30的容积不断减少至为零,定量空间30中的墨水逐渐注入至墨盒中;最后拔出并密封注墨管25及密封填充后的墨盒即可。即上述定量空间逐渐消失的过程即为注墨的过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类似,但是具体结构不相同,其定量化过程是发生在抽吸腔24与储墨腔23之间,也就是说,其定量化过程是发生在储墨容器与定量单元之间。然而,归根究底,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其实际上都是通过将定量空间与储存墨水的储墨容器部分经由单向阀连通,只是实施例一中储墨容器由作为内移件的墨水筒一并充当而已。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抽吸腔与储墨腔也可分开制造后再连接在一起,无需固定成一体;上述抽吸腔中活塞的上方空间与储墨腔的液面上方空间也可经由一单向阀而连接,且储墨腔上方无需设置气孔,且单向阀的开启方向为自抽吸腔向储墨腔,这样从抽吸腔排出的空气就会经由上述单向阀而流向储墨腔,及时调节两腔之间的压力平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单向阀可为其它熟知的阀技术,如薄膜阀、球阀、自闭阀等,只要其能起到选择性开启及单向导通的作用即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