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

摘要

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为于可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温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三者或至少其中之一,所检测信号作为调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参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976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泰和;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05738.3

  • 发明设计人 杨泰和;

    申请日2010-06-22

  • 分类号F28F27/00;

  • 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乐慧

  •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溪湖镇汴头里中兴八街5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00: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3-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8F27/00 申请日:2010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是将传统固定式 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改良为具有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流量的运作功能,以适时 改变其流体与热交换体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或调控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 分的比例,此外并于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 附式等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 换功能的除湿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供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的双流路热回收装置或全热回收装置包括:

(1)固定式流体热回收装置;

(2)固定式流体全热回收装置;

(3)回转式流体热回收装置;

(4)回转式流体全热回收装置。

上述热回收装置通常被选择运作于设定流速,当输入侧及输出侧的温度差, 或所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之间,流体成分差值不同时,或流体流速与拟 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的温度差不同时,其热交换效率会被影响,此外传统 的热交换器也未具有借调控热交换流量,以调节所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 之间的流体成分差值,及未具有可配合其温度差值或湿度差值以主动调控热交 换流量达节能效果的自动调控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将传统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制成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的流 量的运作功能,以供调控交换流体的流量、调控温度的分布、调控湿度的分布、 调控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

本发明中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为具有可自动调控交 换流体流量的运作功能,以适时改变其流体与热交换转盘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 或调控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比例,此外并于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 热交换转盘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 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其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 装置的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 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 置,以借电源的电能,经操控装置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中的可产生 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 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 泵,分别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 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 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的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 1)由两个双向流体泵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 泵送;2)由两个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 向的泵送;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 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供构 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以借操控装置操控由电源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 置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 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 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的双向流体泵的1)开关功 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热 交换体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 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 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 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 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 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 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 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 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 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 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部件名称:

11:温度检测装置                  21:湿度检测装置

3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    100:热交换体

111、112: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单向流体泵

123: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           200:全热交换体

300:电源                         250:操控装置

1000:热交换装置

a、b、c、d:流体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传统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中通常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体泵动装置及四个流体口,以在热交 换装置1000内部的热交换体100的两边通过不同流向泵送具有温差的两路流 体,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同侧的流体口送入,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 口排出;例如在寒冬由室内对室外换气用的热交换装置为例,室内较高温气流 经由流体口a泵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 流体口b排出至室外,以及由室外经流体口c泵送较低温的室外新鲜气流进入热 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流体口d排出进入室内, 而流体口a与流体口d为设置于通往室内侧,而流体口c及流体口b为设置于通往 室外侧,当稳定运作时,流体口a至流体口b间的热交换装置1000中的热交换体 100的一侧,将形成由流体口a的较高温而温度逐渐降低至流体口b的较低温的 温度分布,以及由流体口c至流体口d间的热交换体100的另一侧,则将形成由 流体口c的较低温而温度逐渐升高至流体口d的较高温的温度分布,而热交换效 率则由流动的流体性质、流速、以及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体的特性及其两侧间 流体的温差而定;若应用于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时、 或热交换体本身兼具吸湿功能而构成全热交换体,则上述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 流体,将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供通过不同方向流体的两进 出口端及两侧形成稳定温度差值及湿度饱和度差值的状态。

本发明为将传统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制成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的流 量的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功能,以调控交换流体的流量、调控温度 的分布、调控湿度的分布、调控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 之一。

图2中,本发明的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 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 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 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 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 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为 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 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分别设置在流体口b及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 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个 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 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11、112作 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两个双 向流体泵111、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 泵送。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 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 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 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 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此外,上述图2的实施例也可将双向流体泵111及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 流体口a、d,或设置于流体口b、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 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 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功能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 意图之二。

图3中,本发明的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 两流体通路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 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 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 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 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及流体口d以供 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流体口a及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 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 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 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 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 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 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 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 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 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 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 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 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 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 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 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4中,本发明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 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 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 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 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 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为 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 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分别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 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个 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可 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11、112作 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两个双 向流体泵111、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 泵送。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 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操控时机的参照。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 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 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由前述1)、2)、3) 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 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 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流体流 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4的实施例也可将双向流体泵111及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流 体口a、d,或设置于流体口b、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一 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 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5中,本发明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 两流体通路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 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 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 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 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及流体口d以供 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流体口a及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 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 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 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 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 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 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 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 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 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 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 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 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 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 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 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 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所操控泵送交换 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 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6中,本发明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 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 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 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 的双向流体泵111、112,以泵动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为 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可产生负压 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分别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d,以供将流 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 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 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两个双向流体泵 111、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2)由其中两个双向流体泵111、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 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置1000 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 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 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 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b、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 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 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 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操控全热交换体200 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 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 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 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两或至少其 中之一,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6的实施例也可将双向流体泵111及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 流体口a、d,或设置于流体口b、c,而由其中之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送,另 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供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 泵送。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 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7中,本发明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 两流体通路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 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借 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双流路流 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 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 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及流体口d以供泵 动流体,其中设置于流体口a及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 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 口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 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 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 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 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3)由上述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 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 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湿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 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包括设置两或至少其中 的一种检测装置,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 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 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双流路 流体泵动装置123作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 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 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 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 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 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两者或至少其 中之一,而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设置温度检测装置 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 设置其中的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 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流体口a及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流体 口c及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于热交换运转中可检测所交换 流体温度、或湿度、或流体成分的位置,其数目可为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 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2)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 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 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 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8中,本发明的主要结构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 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 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 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 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 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为 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可产生负压 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分别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d,以供将流 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 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 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两个双向流体泵111、112 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两个 双向流体泵111、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不同流向的 泵送。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 度检测装置11,以及于可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 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种检测 装置,而借所检测的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 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 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 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借以操 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热 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5) 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 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 温度或成分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 体成分检测装置31,而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种,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 所泵送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8的实施例也可将双向流体泵111及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 流体口a、d,或设置于流体口b、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另 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 送。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 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9中,本发明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的 两流体通路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流向泵 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 两路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 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 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及流体口d以供 泵动流体,其中设置于流体口a及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 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 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 一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结 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 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两路 流体呈不同流向;或3)由其中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 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 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3)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通过热交 换装置1000内部热交换体100两边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 检测装置11,以及于可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 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之一种检测装 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 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 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 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 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 量;或3)借以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1000中热交换体1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 4)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 状态;或5)由前述1)、2)、3)、4)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作。

热交换体1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 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 换的传统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 温度或成分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 体成分检测装置31,而设置两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所操 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 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10中,本发明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 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中的流体口b及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 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 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 的双向流体泵111、112,以泵动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可为 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两个可产生负压 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分别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口d,以供产生 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 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 操控,可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其中两个双向流体 泵111、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 送;2)由其中两个双向流体泵111、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 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前述1)、2)种功能模式运作中,皆维持热交换装 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两边的两路流体间的流向为相反。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 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或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或设置至少一个湿 度检测装置21,或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 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 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 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b、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 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111、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 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双向流体泵 111、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送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操控流 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操控全热交换体 200中的湿度分布状态;或5)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之间,作热交换的 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6)由前述1)、2)、3)、4)、5)项其中至少两 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 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 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 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 装置11、或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 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 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外,上述图10的实施例也可将双向流体泵111及双向流体泵112设置于 流体口a、d,或设置于流体口b、c,而由其中的一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送,另 一双向流体泵作负压泵动,以供通过全热交换体2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 泵送。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 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中,本发明的主要构成为于热交换装置1000供通过两路双流路流体 的两流体通路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 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借由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而双流路 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的两路流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

热交换装置1000与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可为呈一体或 分离式设置,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功能,四个单向流体泵120a、 120b、120c、120d分别设置于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及流体口d以供泵 动流体,其中设置于流体口a及流体口c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c为一组,可由 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而设置于流体口b及流体 口d的单向流体泵120b、120d为另一组,可由个别设置电力马达所驱动或共享 同一电力马达所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 式的结构型态及运作方式,含:1)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负压泵动的结构布设, 使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或2)单向流体泵呈对流体作正压泵动的结构布设,使 两路流体呈不同流向;3)由上述部分或全部双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 于同流路中由不同流体泵产生正压泵动及负压泵动形成助动泵动,并使两路流 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

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 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 置21、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包括设置三者或至少其中的 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装置250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所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上述的温度检测装置11及湿度检测装置21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 置31可为一体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流体口a、流体口b、流体口c、流 体口d,分别设置可作单向泵动的单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供构 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双流路 流体泵动装置123作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

电源300: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 包括为交流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

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 件及操控接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各单向流体泵 120a、120b、120c、120d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 量;或3)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全热交换体200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借以 操控全热交换体200中的湿度的分布状态;或5)借以操控热交换装置1000两侧 之间,作热交换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交流状态;或6)由前述1)、2)、3)、 4)、5)项其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

全热交换体200: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及湿度吸收或 释放功能的全热交换体,而两流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 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及除湿功能的传统全热交换结构。

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 操控;或2)以人工随机操控;或3)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 化、或湿度变化、或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 装置11、或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21、或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 置31,三者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检测装置,以借所检测信号作为操控所泵送交换 流体流量大小操控时机的参照。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中,关于热交换体或全热交换 体的结构型态具有以下一种以上的特征,含:1)可为呈线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 管状结构;或2)可为具有供通过气态或液态的流体通路的多层结构体所构成; 或3)可为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通路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设置温度检测装置 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31,三者皆设置,或至少 设置其中的一种以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位置包括设于热交换装置1000、热交换 体100、或全热交换体200近流体口a及流体口b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于流体 口c及流体口d两位置或其中之一,或设置于其他于热交换运转中可检测所交换 流体温度、或湿度、或流体成分的位置,其数目可为一个以上,以供参照所监 测信号,作为以下一种以上的功能的操作,包括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 以调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或2)操控流体阀的开启量以调 控所泵动流体流速快慢或流量大小的参考。

上述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21、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 31可为全部检测装置为共构、或由部分检测装置共构、或各别分离设置。

前述本发明中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为供泵动气态或液态的流体,双流 路流体泵123除可由个别设置的电力马达驱动,或由至少两个流体泵共享同一 驱动电力马达外,也可借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 能所产生的机械能或所转换的电能所驱动。

前述本发明中的操控装置250,具有可操控各种供驱动流体泵的电力马达 或操控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的机械能 或所转换的电能,或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的运作时机,以改变通过热交换体100 的两流路中流体的流向,以及进一步操控其各种流体泵的转速、流量、流体压 力等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调控。

前述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借操控装置 250,调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流体的流量,其操控模式含以下一种 以上,包括:

1)以人工操控调整或设定其泵送流体流量;

2)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3)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流体的流量;

4)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操控 其流体的流量;

5)由以上1)~4)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作整合以操控流体流量。

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于设置操控流量功能时,其 操控流体流量范围可由停止输送至最大吞吐量之间,依运作需求作有段或无段 的流体流量调控,并借以下一种以上的装置以改变其流体的流量,包括:

1)操控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泵动运转转速,从停止运转至最高速范 围内的速度控制,进而操控其流体的流量;

2)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操控双流路 流体泵动装置123的流体进出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

3)操控1)~2)项至少其中任何一种装置,使流体作间歇泵送,而以泵送或 停止泵送两的时间比调控其平均流量。

前述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于运转中其通过热交换 装置1000的两路流体的流量比,可为以下一种以上的比例模式,包括:

1)其中一流路的流体流量大于另一流路;

2)其两流路的流体流量为相同;

3)由两个不同泵动流体流向的流体泵轮流运转,以轮流泵动呈相反流向的 两路流体;

前述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除作双流路不同流向泵 送流体运作功能外,于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由可作双向泵动的两个流体泵 所构成时,可借操控两路流体的泵动流向,而进一步可同时具有以下一种以上 特别运作模式,包括:

1)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

2)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的反向泵出流体;

3)操控两流路的流体作同流向泵入流体及反向泵出流体的周期正逆泵送运 作。

上述两路流体同流向泵送功能,可供应用于紧急增加泵入或泵出流体流量 的需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