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持续释放药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可持续释放药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持续释放药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该组合物包括片芯和包衣膜两部分,其经口服可持续释放药物达18小时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838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72526.4

  • 申请日2011-06-17

  • 分类号A61K9/36(20060101);A61K9/44(20060101);A61K31/519(20060101);A61K31/496(20060101);A61K31/454(20060101);A61K47/32(20060101);A61K47/34(20060101);A61K47/38(20060101);A61P2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14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伟

  • 地址 222047 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第十工业小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51: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9/36 登记生效日:2016031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6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1-14

    授权

    授权

  • 2014-07-0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9/3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618 申请日:201106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9/36 申请日:2011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持续释放药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精神 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该组合物包括片芯和包衣膜两部分,其经口服 可持续释放药物达18小时以上。

背景技术

为了产生药理效应,药物必须在其体内作用部位达到适当的浓 度。药物利用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给药量、从其给药部位吸收 的程度和速度、其分布、在组织内的结合或定位、其生物转化和排泄。 药物利用度的一个常用指标是给药后患者血液或血浆或其它适当的 体液或组织中达到的药物浓度。

血浆药物浓度提供很有用的信息,例如包括关于不同药物剂型和 /或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信息。此外,各种药物效应包括所需要的药 理效应即药物治疗效应及不希望有的药理效应即副作用,它们与特定 的血浆药物浓度或血浆药物浓度范围相关。

对于口服给药的药物剂型来说,吸收发生在胃肠道,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包括局部微环境的理化性质,如表面积、血流和膜性能(这 在胃肠道的不同部位是有显著差异的)、药物本体的理化性质、药物 浓度、药物特异性转运机制的存在与否和活性等。决定口服剂型药物 的吸收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药物从剂型释放的速率。口服剂型药 物释放速率典型地用体外溶出度来衡量,即单位时间内药物从剂型中 释放的量。

常规口服剂型可描述为“立即释放”,因为基本上在给药后的很短 时间(即数分钟)内药物的全部剂量都从剂型中释放出来。当释放的 大量药物被吸收时,血浆药物浓度典型地迅速升至最高浓度即峰浓 度,继而因药物在组织内分布、结合即定位、生物转化和/或排泄而 降低。不同药物该降低的时间是不同的,且取决于很多因素,但该时 间将是特定药物的特性。一般来说,在血浆药物浓度升高、达峰值和 降低的某些时段,药物提供其治疗效应,即血浆药物浓度达到或超过 有效浓度。此外,在此时段的某些时间点,即当血浆药物浓度降低至 低于有效浓度的水平时,治疗效应消失。此外,经常在达到峰浓度的 前后的时间段即血浆药物浓度在最高范围内时,不希望有的副作用可 变得明显起来。

鉴于上述情况,可以认识到,在血浆药物浓度处于有效血浆药物 浓度范围内的期间,出现持续的药物疗效。但是,由于血浆药物浓度 随时间而降低,因此必须按适当的间隔给予多剂立即释放的药物剂型 以确保血浆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或再升至有效浓度范围。 但是,同时需要避免血浆药物浓度升高较高范围到和/或保持在较高 范围内太长的时间,或将其缩短到最短的时间。因此,对于很多药物 来说,必须按适当的间隔给予多剂独立剂量的立即释放剂型,以将所 需要的和不希望有的药理效应在延长的治疗期间保持于满意的平衡 状态。

改进药物治疗的努力其焦点之一是提供非立即释放的口服药物 剂型,它们主要通过改变药物从剂型中释放的速率影响药物的吸收。 这些非立即释放给药系统的例子包括延缓释放和持续释放系统。持续 释放剂型一般在比立即释放剂型长的时间内释放药物。有很多方法达 到从本领域已知的口服剂型中持续释放药物,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0版第1682-1685页所述,这些不同的方 法包括例如扩散系统(如储库装置和骨架装置)、溶出系统(如胶囊化 溶出系统,包括如“微型定时药丸”(tiny time pills))和骨架溶出系统、 扩散/溶出系统组合、渗透系统和离子交换树脂系统。

据信,提供能在长时间内以基本恒定的释放速率释放药物的持续 释放口服剂型是特别令人满意的。这样,对于很多药物来说,在药物 开始释放的短时间内血浆药物浓度开始上升,然后在药物连续释放的 长时间内基本上保持恒定。对于很多药物来说,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 该基本恒定的血浆药物浓度与基本恒定的药物效应相关。而且,由于 避免了开始的相对较高的峰血浆药物浓度,副作用可能就不成为问题 了。因此,持续释放剂型的优点包括减少了所需要的经时给药次数和 提供需要的和不希望有的药物药理效应之间的更好平衡。特别是渗透 药物剂型,在提供长时间恒定释放药物方面已获显著的成功。

目前开发的持续释放剂型主要有两种服用方法,每12小时服一 次及每24小时服一次。其设计依据主要是考虑药物吸收部位、半衰 期及治疗指数等,对于阿立哌唑、伊潘立酮、帕潘立酮这些半衰期较 长,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相关且在胃肠道不同部位均有一定吸收的药 物较为适合开发为24小时缓释剂型,一方面方便患者服用(精神类 疾病,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减少在患者体内毒副 作用的发生(持续的平稳的释放)。CN1684670A公开了一种口服剂 型,该剂型包括片芯、底衣、半透膜以及通过所述半透膜进入所述片 芯的孔,且其片芯又包括三层。该剂型能够在至少18小时以内以递 增的速率释放药物,但是其剂型及片芯的构造过于复杂,尤其是三层 片芯的制备,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极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4小时缓释的药物组合物,该剂型 制备工艺简单,能够恒定平稳释放,副作用小。该剂型包括片芯和包 衣膜两部分,其经口服可持续释放药物达18小时以上,其中:

所述的片芯由含药层和助推层构成;含药层和助推层重量比为 1∶0.5至1∶3,优选1∶1和1∶1.5;药物占片芯重量的1-30%;

含药层包含治疗有效量的伊潘立酮、帕潘立酮、阿立哌唑及其药 学上可接受的盐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优选包含治疗 有效量的依潘立酮;助推层包含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

赋形剂选自渗透压活性物质、促渗剂、着色剂、润滑剂、润湿剂、 粘合剂和/或填充剂;

渗透压活性物质选自氯化钠,乳糖、甘露醇、葡萄糖、氯化钾和 /或山梨醇;优选氯化钠;

促渗剂选自亲水性聚合物,优选聚氧乙烯、卡波姆、交联聚维酮 和/或羟丙甲纤维素,更优选聚氧乙烯;

含药层中的聚氧乙烯具有100,000-300,000的平均分子量,占片 芯重量的10-60%;

助推层中的聚氧乙烯具有4,000,000-7,000,000的平均分子量,占 片芯的重量比为10-60%;

所述的包衣膜是半透膜,主要含有醋酸纤维素;

包衣膜增重占片芯重量的2-30%;

包衣膜包括进入所述片芯的孔;

所述孔的孔径为0.2-1.2毫米。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精神 类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与CN1684670A所提供的剂型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具 有简单的剂型结构,尤其是其片芯只有两层,可以达到更佳释放效果, 并明显改善患者服用的顺应性和减少毒副作用;且工艺简化、成本低, 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2:实施例2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3:实施例3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4:实施例4-6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5:实施例7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6:实施例8-10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7:实施例11制得药物组合物与CN1684670A实施例2制得 的“帕潘立酮”剂型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对比。

图8:实施例12制得组合物的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给出下列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范围并 非限定于此。

实施例1

片芯处方:

包衣液处方:

  组分   1000g包衣液用量(g)   醋酸纤维素   49.5   聚乙二醇4000   0.5   丙酮   适量   水   适量

注:包衣液固含量为5%(w/w)

制备方法:

1、按照上述处方量分别将含药层、助推层原辅料过筛混合湿法 制粒,采用两次压片技术将含药层和助推层压制成双层片芯;

2、包衣液的配制:先将醋酸纤维素配制成澄清的丙酮溶液,聚 乙二醇4000配制成澄清的水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搅拌至澄清溶 液,备用;

3、将制得的双层片芯用上述包衣液包衣,包衣增重控制在片芯 重量的15%;

4、用激光打孔机在包衣膜含药层一侧打两个约0.5mm的小孔;

5、包衣结束后,于40℃条件下放置24小时,取出,进行释放 度的确定。

释放度的测定:

取样品,按照释放度的测定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 录XD第一法,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的装置,以0.1N的盐酸溶液500 mL为释放介质,转速为50rpm,依法操作,在第1、2、4、6、8、 12、14、18、24小时取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释放度测定, 计算累积释放度,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见图1。

实施例2

片芯处方:

包衣液处方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释 放度的测定,结果见图2。

实施例3

片芯处方:

包衣液处方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释 放度的测定,结果见图3。

实施例4-6

片芯处方:

包衣液处方:

  组分   1000g包衣液用量(g)   醋酸纤维素   49.5   聚乙二醇4000   0.5   丙酮   适量   水   适量

注:包衣液固含量为5%(w/w)

制备方法:

1、按照上述处方量分别将含药层、助推层原辅料过筛混合湿法 制粒,采用两次压片技术将含药层和助推层压制成双层片芯;

2、包衣液的配制:先将醋酸纤维素配制成澄清的丙酮溶液,聚 乙二醇4000配制成澄清的水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搅拌至澄清溶 液,备用;

3、将制得的双层片芯用上述包衣液包衣,包衣增重控制在片芯 重量的15%;

4、用激光打孔机在包衣膜含药层一侧打两个约0.5mm的小孔;

5、包衣结束后,于40℃条件下放置24小时,取出,进行释放 度的确定。

释放度的测定:

取样品,按照释放度的测定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 录XD第一法,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的装置,以包含0.2%(w/w)氯 化钠的0.0825N盐酸溶液500mL为释放介质,转速为50rpm,依法 操作,在第1、2、4、6、8、12、14、18、24小时取点,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进行释放度测定,计算累积释放度,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见 图4。

实施例7

制备方法:用激光打孔机在包衣膜含药层一侧打两个约0.8mm 的小孔,其余同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释放度的测定, 结果见图5。

实施例8-10

包衣膜增重分别控制在片芯重量的10%(实施例8)、20%(实施 例9)、25%(实施例10),其余同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 释放度的测定,结果见图6。

实施例11

片芯处方:

隔离层处方:

  组分   1000g包衣液用量(g)   HPC   56   PVP K29-32   24   无水乙醇   适量

注:包衣液固含量为8%(w/w)

半透膜包衣液处方:

  组分   1000g包衣液用量(g)   醋酸纤维素   49.5   聚乙二醇4000   0.5   丙酮   适量   水   适量

注:包衣液固含量为5%(w/w)

片芯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然后在片芯表层先包隔离衣(增重约 20mg),之后再包制半透膜(增重约40mg)。将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自 制双层片芯”药物组合物与CN1684670A实施例2制得的“帕潘立酮” 剂型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进行释放度对比测定,结果见图7。

实施例12

片芯处方:

隔离层处方:

  组分   1000g包衣液用量(g)   PVP K29-32   80   无水乙醇   适量

注:包衣液固含量为8%(w/w)

半透膜包衣液处方:

  组分   1000g包衣液用量(g)   醋酸纤维素   49   聚乙二醇4000   1   丙酮   适量   水   适量

注:包衣液固含量为5%(w/w)

释放度的测定:

取样品,照释放度的测定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XD第一法,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的装置,以0.1N盐酸溶液900mL 为释放介质,转速为60rpm,依法操作,在第1、2、4、6、8、12、 14、18、24小时取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释放度测定,计算 累积释放度,药物的累积释放曲线见图8。

实施例13

实施例5、6中样品稳定性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例5、6中样品稳定性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