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

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本发明所揭示的引线框架铜带加工工艺涉及到一种倒料装置,该种倒料装置的下部设有出口,该出口与所述倒料装置的内腔相连通。进行倒料时,熔化的金属熔液首先由熔化槽流入到倒料装置中再通过倒料装置的出口流出,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同时,倒料时熔化炉倒料装置的开口处盖有倒料装置保温盖,可以极大地减缓金属熔液被氧化和冷却速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300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众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69426.6

  • 申请日2011-06-22

  • 分类号C22C1/02;C22C9/00;B22D11/045;B22D11/10;

  • 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董建林

  • 地址 241008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北工业园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38: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3-06

    授权

    授权

  • 2012-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1/02 申请日:2011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对从熔炼炉中倒出金属溶液时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改进的引线框架铜带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作为目前较为通用的做法,现有的熔化炉在对原材料进行熔化后是通过熔化炉侧壁的缺口直接进行倒料的。采用此做法的优点是,熔化炉的结构比较简单,有利于节省企业生产成本。但是,通过上述熔化炉侧壁的缺口直接进行倒料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倒料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难以进行准确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熔化炉侧壁的缺口直接进行倒料时熔液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导致金属熔液容易被氧化和冷却。综上所述,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对现有的从熔炼炉中倒出金属溶液时的工艺过程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其改进了熔化炉倒料时的工艺过程,可以准确控制熔化炉进行倒料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以及可以极大地降低了金属熔液容被氧化和冷却的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解铜放入炉体的熔化槽中进行加热熔化,熔化温度为1100—1300℃,熔化时间为40—70分钟;

将铁加入熔化槽中与电解铜一同熔化,熔化时间为50-70分钟,并按每吨电解铜加1千克铁的比例加料;

将磷加入熔化槽中与电解铜一同熔化,熔化时间为10分钟,并按每吨电解铜加0.25千克磷的比例加料;

先将石墨棒卡入螺杆下端的卡槽中,再将保温盖盖至倒料装置的开口处,此时所述石墨棒插入到倒料装置出口中并密封住该出口;

倾斜炉体将熔化槽中的金属熔液倒入至所述倒料装置中,此时转动把手使得螺杆向上移动以拉动石墨棒离开所述倒料装置出口,然后金属熔液经由该倒料装置出口流入到保温炉中;

对保温炉中的金属熔液依次进行流出成形、轧制、铣面、剪切、以及产品成卷操作。

进一步,在所述熔化槽中的金属熔液表面覆盖有一层木炭以防止金属熔液被氧化。 

进一步,将电解铜放入炉体的熔化槽中进行加热熔化时,其熔化温度为1200℃。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所揭示的引线框架铜带加工工艺改进了熔化炉倒料时的工艺过程,该工艺过程涉及到一种倒料装置,这种倒料装置的下部设有出口,该出口与所述倒料装置的内腔相连通。进行倒料时,熔化的金属熔液首先由熔化槽流入到倒料装置中再通过倒料装置的出口流出,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同时,倒料时熔化炉倒料装置的开口处盖有倒料装置保温盖,可以极大地减缓金属熔液被氧化和冷却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中熔炼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中熔炼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中倒料装置保温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倒料装置保温盖的俯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倒料装置保温盖的仰视图;

图6为倒料装置保温盖中石墨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部分按照以下顺序阐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本发明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所涉及的熔炼炉及其倒料装置的结构和连接关系;

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中熔炼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中熔炼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熔化炉包括:炉体10;熔化槽15,其位于所述炉体10的内部并开口于炉体10的上部,该熔化槽15用于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加热熔化;此外,该熔化炉还包括:倒料装置20,其固定于所述炉体10的侧壁上,其内腔与所述熔化槽15相连通,更为具体地,所述倒料装置20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即倒料装置20的内腔为一个直角梯形体;倒料装置出口22,其设置于所述倒料装置20的下部并与所述倒料装置20的内腔相连通,熔化炉进行倒料时,金属熔液由熔化槽15流入到倒料装置20中后再通过倒料装置出口22流出,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

另外,为了达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所述熔化槽15的内壁上砌有四层隔热材料,这四层隔热材料由外到内依次为:浇铸料砖14、捣打料13、保温砖12、以及石棉板11;以及所述倒料装置20的内壁砌有耐火砖21。

为了进一步增加熔化炉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该熔化炉还包括:熔化槽保温盖,其用于遮盖所述熔化槽15的开口;以及倒料装置保温盖30,其用于遮盖所述倒料装置20的开口。其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倒料装置保温盖30包括:把手33;螺杆32,其与所述把手33固定连接;螺杆帽31,其内部刻有螺纹,所述螺杆32可旋入该螺杆帽31中并从该螺杆帽31的另一端穿出;卡槽34,其与所述螺杆32下端固定连接,其外周设有螺纹孔;螺丝35,螺丝35可以旋入所述卡槽34外周的螺纹孔内,螺丝35的顶端可以进入到卡槽34的内部;石墨棒40,该石墨棒40的顶端41可以通过所述螺丝35顶端的挤压卡在所述卡槽34中即将该石墨棒40连接到所述螺杆32上,另外,该石墨棒40可以插入所述倒料装置出口22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22防止金属熔液外流。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揭示的利用水平连铸炉生产引线框架铜带的加工工艺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解铜放入炉体10的熔化槽15中进行加热熔化,熔化温度为1100—1300℃之间,优选的熔化温度为1200℃,熔化时间为40—70分钟,熔化后的金属熔液表面覆盖一层木炭以防止金属熔液被氧化;

将铁加入熔化槽15中与电解铜一同熔化,熔化时间为50-70分钟,并按每吨电解铜加1千克铁的比例加料;

将磷加入熔化槽15中与电解铜一同熔化,熔化时间为10分钟,并按每吨电解铜加0.25千克磷的比例加料;

先将石墨棒40卡入螺杆32下端的卡槽35中,再将保温盖30盖至倒料装置20的开口处,此时所述石墨棒40插入到倒料装置出口22中并密封住该出口;

倾斜炉体10将熔化槽15中的金属熔液倒入至所述倒料装置20中,此时转动把手33使得螺杆32向上移动以拉动石墨棒40离开所述倒料装置出口22,然后金属熔液经由该倒料装置出口22流入到保温炉中;

对保温炉中的金属熔液依次进行流出成形、轧制、铣面、剪切、以及产品成卷操作。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发明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