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其包括两条并列同向运行的短程乘降步道和远程直达的持续快速运载步道,两条步道的乘、降过程均分别设置为匀加速、匀速以及匀减速逐级变化的运行模式,并在短程乘降步道上形成有多个供乘客走出/步入短程乘降步道的站台,在两条步道之间形成多个同速的换乘段及相应地设有换乘口。行人能够以步速进入运载步道,并且可根据行程长短自行选择乘坐持续快速运载步道或短程乘降步道;乘坐持续快速运载步道时可快速直达更远目的地,在到达站台目的地之前可换乘到短程乘降步道,经匀减速后能仍以步速走出步道而平稳到达目的地。本发明可应用于交通大流量的道路上,不会造成堵车,且可连续不间断无缝、无污染运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340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峰;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52964.X

  • 发明设计人 赵峰;赵辰琛;常超杰;

    申请日2010-04-22

  • 分类号B66B21/10;B66B25/00;G08G1/00;

  • 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乐慧

  • 地址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煤机厂1号楼1单元1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34: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26

    授权

    授权

  • 2011-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B21/10 申请日:2010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尤指一种可连续无拥堵运行的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者交通问题,特别是公共交通已成为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其主要问题表现为拥堵严重、事故频发,能耗高排放大,效能严重下降等方面,特别是高峰时段和极端气候条件下,近乎“交而不通”的瘫痪局面愈演愈烈。这一切都给现有的轮式车辆与静态道路组合而成的传统交通带来严重挑战。在我国也包括众多其他国家的城市多数都以旧城区作为繁华中心,绝大多数交通拥堵区段已无扩展道路或增加运营车辆的条件,建设轨道交通更是难上加难。目前较好的办法是提高现有公交能效,通过方便出行的方式来诱导放弃自驾车的行为。但这一切包括BRT(快速公共客运系统)都要以占用更多道路、警力等社会资源或增加运营车辆为前提;且BRT在各国的运营效果差异很大,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目前增加的公交车辆已成为与其他车辆共同造成拥堵后果的“制造者”。公交司机为赶时间开霸王车引发社会公愤,公交车霸已成社会问题。此外,传统的轮式公共汽电车与静态道路或轨道等交通设施,运行时有尾气排放,并且在城市商业中心或旅游景点等交通大流量的地方,也存在极易拥堵造成交通压力大、运送效率低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该系统能够将车辆运动改变为道路运行,将车与路有机融为一体,不会造成堵车并且可 连续无污染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其包括有架空布置的钢立柱结构架、平行设置于所述钢立柱结构架上方的运载步道、控制所述运载步道运行的智能集控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运载步道上的同步扶手装置: 

所述运载步道,其包括两条并列同向运行的短程乘降步道和远程直达的持续快速运载步道,所述短程乘降步道于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所述持续快速运载步道由连续的传输履带构成,所述短程乘降步道由多段相互独立的传输履带构成,在所述短程乘降步道的各段传输履带之间形成有多个供乘客走出/步入所述短程乘降步道的站台; 

所述智能集控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每条步道与所述钢立柱结构架之间用于紧急制动所述运载步道的安全控制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运载步道循环移动的步道驱动装置; 

所述同步扶手装置,其包括有防护栏板、设置于所述防护栏板上的同步扶手以及驱动所述防护栏板和所述同步扶手随所述运载步道一起同速移动的扶手驱动系统,所述防护栏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每条步道的两侧、并在所述两条步道之间形成有多个供乘客在所述两条步道之间跨行的换乘口。 

所述智能集控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步道驱动装置电连接的传动调速装置;所述短程乘降步道从所述站台的起始位置至所述站台的终点位置经所述传动调速装置依次设置成匀加速段、短程匀速段和匀减速段;所述持续快速运载步道从其起始位置至其终点位置经所述传动调速装置也依次设置成匀加速段、全程匀速段和匀减速段。 

所述短程乘降步道的短程匀速段运行速度与所述持续快速运载步道的全程匀速段的运行速度相同。 

所述持续快速运载步道设有多个同步折叠座椅,所述同步折叠座椅设置在所述持续快速运载步道运行方向的左侧、并与所述防护栏板固定。 

位于所述各换乘口处的防护栏板设置为汽栅缓冲护栏或者柔性缓冲护栏。 

其采用电能为驱动能源,其采用的驱动方式为变频、气垫或磁浮驱动。 

其乘降与运载过程采用连续不间断无缝运行的方式。 

其外部设有全封闭式的无框玻璃维护结构。 

其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晶片。 

其还包括有消防通风系统、电照系统以及指示路牌系统。 

与现有的公共交通设施相比,本发明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具有以下社会效益。 

1)由于本发明公交系统无等车、无堵车,无行车避让且不受交通信号管制和连续不间断无缝运行,从而使其运行时的旅行速度几乎等于行车速度,因此高时效性的优势十分显著。 

2)本发明中消防通风系统所采用的消防水源可与市政管网对接,在应急处置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能快够速疏散人员并及时强力扑救。 

3)由于本发明公交系统为全封闭无轮式运行,其抵抗极端恶劣的风雨雪雾天气造成洪涝和冰冻灾害时,自身所具备的耐候性比轮式公共汽电车更好;且因其为全封闭独立运行,因此相比于传统公共交通其发生交通事故几率几乎为零。 

4)本发明公交系统的运行传动装置原理及内部构造简单,整个系统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5)本发明公交系统中防护栏板采用汽栅缓冲护栏或者柔性缓冲护栏,其整体特性与轮式公交频繁启动和制动甚至紧急刹车相比,表现出极好的运行平顺性以及乘客和系统外人员安全性。 

6)本发明公交系统的乘降与运载过程为连续不间断无缝运行的方式,能够根本解决乘客集中上下车和车内拥挤问题,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造成人流拥堵聚集,从而有效减小恐怖袭击目标性;也可有效化解异性乘客身体接触矛盾,减少扒窃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7)本发明公交系统的外部采用全封闭式的无框玻璃维护结构,使本系统的 整体外型更加精美;此外,该玻璃结构既为系统遮风防尘挡雨,又为乘客观光游览提供了全新窗口,更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8)本发明公交系统以电能作为全部驱动能源,运行无噪声、无尾气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减排绿色交通。 

9)本发明公交系统可高架设置,且无站场用地可有效地减少道路等土地占用,为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创造有利的条件。 

10)将本发明公交系统设置在人口稠密的大型城市,可与原有地铁等大型公交设施形成运输优势主力,从而有效地减少大公交、出租车的运营占地,并将汽、电车用于加密小街巷,使行人出行更加便捷;将本发明公交系统设置在那些不宜设置地铁或轻轨的城区,同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甚至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交通压力。 

11)本发明公交系统完全采用智能集控,可大大减少运行和管理员额。 

12)本发明公交系统可成为市政配套设施的综合载体,可整合广告、指示牌、路灯等设施于一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乘客在本发明中的两条步道之间进行换乘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立柱结构架,2步道驱动装置,3传动调速装置,4安全控制装置,5短程乘降步道,6持续快速运载步道,7匀加速段,8短程匀速段,8’全程匀速段,9匀减速段,10站台,11上下行斜梯,12同步扶手装置,13换乘口,14无框玻璃维护结构,15观光窗口,16同步扶手,17防护栏板,18同步折叠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有钢立柱结构架1、平行设置在钢立柱结构架1上方的运载步道、控制运载步道运行的智能集控系统以及设置于运载步道上的同步扶手装置12。 

钢立柱结构架1为架空布置,可设置成桁架式或者板梁式,以配合安装和支承各个部件、承受各种载荷。 

运载步道,其包括两条并列同向运行的短程乘降步道5和远程直达的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其中短程乘降步道5设置在靠近道路的一侧。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由连续的传输履带构成,短程乘降步道5由多段相互独立的传输履带构成,在短程乘降步道5的传输履带之间形成有多个供乘客走出/步入短程乘降步道5的站台10。对应于各站台10,在短程乘降步道5的外侧设置相应地设有可供乘客走出或进入站台10的上下行斜梯11。 

智能集控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每条步道与钢立柱结构架1之间用于紧急制动运载步道的安全控制装置4和用于驱动运载步道循环移动的步道驱动装置2。步道驱动装置2,包括主电源箱、电动机、减速箱、制动器、传动链条、驱动主轴及从动轴组成,主电源箱包括有主开关和自动断电装置,主电源箱与电动机、减速箱及制动器一同设置在位于驱动主轴所在驱动端的机房中。其中,驱动主轴设置在每条步道各传输履带的起始端,从动轴相应地设置在各传输履带的末端,各传输履带经所对应的驱动主轴和从动轴的带动形成闭合运行的步道。 

如图3所示,同步扶手装置12,其包括有防护栏板17、设置于防护栏板17上的同步扶手16以及驱动同步扶手16和防护栏板17随着传输履带一起同速移动的扶手驱动系统(图未示出)。防护栏板17垂直设置在每条步道的两侧,并在短程乘降步道5和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之间形成有多个供乘客在两条步道之间跨行的换乘口13。为防止乘客在两条步道之间跨行时与防护栏板17发生碰撞,可将位于每个换乘口13处的防护栏板17设置成汽栅缓冲护栏或柔性缓冲护栏。 

智能集控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步道驱动装置2电连接的传动调速装置3,驱动装置2所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调节装置3可将步道的运行速度调节为逐级变 化的运行模式。短程乘降步道5从站台10的起始位置至站台10的终点位置,经传动调速装置3依次设置成匀加速段7、短程匀速段8和匀减速段9;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从其起始位置至其终点位置,经传动调速装置3也依次设置成匀加速段7、全程匀速段8’和匀减速段9。 

通过将短程乘降步道5与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的乘、降过程均分别设置为逐级加速和逐级减速的模式,能够使乘客适应步道速度改变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从而可达到乘客能以步速上乘、再过渡为快速平稳地乘载、最后降至步速到达的目的。 

上述短程乘降步道5的短程匀速段8的运行速度也可设置为与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的全程匀速段8’的运行速度相同,即将短程匀速段8和全程匀速段8’作为乘客在短程乘降步道5与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之间变换到时能够适应惯性而平稳过渡的换乘段。也就说,乘客能够在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和短程乘降步道5之间实现平衡地换乘,主要是利用了两条步道以相同的速度快速运行时彼此相对静止的原理。 

此外,如图3所示,也可在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上设置多个同步折叠座椅18,同步折叠座椅18安装在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运行方向的左侧、并与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运行方向左侧的防护栏板17固定。同步折叠座椅18是为老、病、孕等特殊乘客设置的专用安全座椅,而部分需要更快速前行的乘客可以沿着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运行方向的右侧步行前进。 

本发明的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电能作为全部驱动能源,可通过在系统的顶部安装太阳能晶片为其提供电能,系统采用的驱动方式可为变频、气垫或磁浮驱动等。在系统的外部还可设置全封闭式的无框玻璃维护结构14,无框玻璃维护结构14采用以钢化玻璃为主要材料的钢架结构,形成有可观赏到窗外风景的观光窗口15。 

乘客从起点搭乘本发明的公交系统时,可根据行程的长短进入相应的步道,并可通过跨越换乘口13实现在短程乘降步道5与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之间的换乘,从而来改变行程的距离;到达目的地时,从短程乘降步道5经逐级减速后 抵达站台10,再经上下行斜梯11即可出站。乘客在步入任意一条步道时,手都可扶住在每条步道设置的同步扶手16上;而对于处于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上的乘客,尤其是一些的老、弱、病、孕等乘客,其可以坐在专用的同步折叠座椅18上休息。乘客在乘坐过程中,还可以透过观光窗口15观赏到窗外的风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如图2上面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乘客可以通过与短程乘降步道5同侧设置的不同目的地的站台10和上下行斜梯11就近下车或随时上车,另外站台10和上下行斜梯11可以根据就近的原则分别多设几组。 

对于需要远行或急行的乘客来说,在起点可以直接选乘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因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的全程匀速段8’的运行速度与短程乘降步道5的短程匀速段8的运行速度相同,由此当将要到达站台目的地时,乘客可在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处于全程匀速段8’的行驶过程中经换乘口13换乘到短程乘降步道5的短程匀速段8上,继而从短程匀速段8再进入到短程乘降步道5的匀减速段9,最后抵达站台10,再经上下行斜梯11出站。 

在系统起点乘车的乘客,如果行程距离在两站之内,可直接选择步入短程乘降步道5。位于短程乘降步道5上的乘客,如果中途临时有事需要延长行程,可在短程乘降步道5处于短程匀速段8的行驶过程中经换乘口13换乘到持续快速运载步道6的全程匀速段8’上,等快到达目的地时,再通过换乘口13进入到短程乘降步道5的短程匀速段8,再经过匀减速段9,最后到站下车。如果乘客未从始发站乘坐,可以通过系统在途中设置的任意一个站台10选择搭乘,乘客可根据各自的需要在两条步道之间的换乘。 

此外,本发明公交系统还可相应地设置有消防通风系统、电照系统以及指示路牌系统。消防通风系统所采用的消防水源可与市政管网对接,在应急处置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能快够速疏散人员并及时强力扑救。 

该系统的乘降与运载均为连续不间断无缝运行的方式,不会发生堵车延时的情况,是高效率和承运力大的现代化公交系统。该系统运行无污染,无排放, 以电能作为全部绿色驱动能源。该系统的设置从根本上克服现行的公共汽电车等公交设施易拥堵,效率低等缺点,完全可取代汽电车等公交设施,提高了道路对于社会车辆的利用率。 

本发明公交系统类似轨道交通可地下、地面、空中平面、立体布置,可设坡、弯道;由于其自重轻和体积小、且无场站基地建设,可更加灵活地布置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绿化带、隔离带上空;也更适用于车站、商业街、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区域。本发明公交系统运行可仅设集控值班员和站台服务生,从而免去了全部司乘用工。本发明公交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轮式公交的运输方式,其运力大、投资小、布置灵活、运行安全可靠、耐候性好、社会效益好,可大规模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