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热气体垫上支承和加热玻璃板的方法和设备

用于在热气体垫上支承和加热玻璃板的方法和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热气体垫上支承和加热用于回火或弯曲的玻璃板的方法和设备。玻璃的一个边缘支承在输送辊(6)上,该辊(6)的转动轴线横向于玻璃平面。该玻璃板借助于相对于水平面成2-20°倾斜角的平表面(1)上的气体压力进行支承。该倾斜角朝向由输送辊(6)支承的玻璃的所述边缘坡斜。通过所述平表面(1)经由气体出口槽(5)或孔排出气体。当玻璃移动时,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或通过改变风机(15)的吸入压力或输送侧压力,使得通过风机(15)从玻璃的一确定部分通过所述平表面比从其余区域抽吸或吹送更多气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675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格拉斯顿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04562.X

  • 发明设计人 J·韦赫马斯;M·兰塔拉;

    申请日2011-01-11

  • 分类号C03B23/023;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鹏

  • 地址 芬兰坦佩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0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3B23/023 专利号:ZL201110004562X 申请日:20110111 授权公告日:201409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9-24

    授权

    授权

  • 2013-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3B23/023 申请日:20110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8-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热气体垫上支承和加热用于回火或弯曲的玻璃板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玻璃的一个边缘支承在输送辊上,所述辊的转动轴线横向于玻璃平面,玻璃板借助于相对水平面成2-20°倾斜角的一平表面上的气体压力进行支承,该倾斜角朝向由输送辊支承的玻璃的所述边缘坡斜,通过所述平表面经由气体出口槽或孔排出气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热气体垫上支承和加热用于回火或弯曲的玻璃板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玻璃板支承平台,该支承平台设有喷嘴孔且在其边缘处设有输送辊,输送辊的转动轴线横向于支承平台,当前位于支承平台上的玻璃板的一个边缘可支承在输送辊上,支承平台相对于水平面具有2-20°倾斜角,支承平台包括气体出口槽或孔,借助于沿支承平台在喷嘴孔与气体出口槽或孔之间流动的热气体的压力实现玻璃板支承。

背景技术

从专利公开EP 0000268已知该类型的方法和设备。该先前已知的方法包括从一平表面中的孔向玻璃底侧吹送热空气。该吹送具有在玻璃和平表面之间产生所谓的气体垫的有益效果,该气体垫主要利用静压力保持玻璃离开所述平表面。吹送空气同时用作玻璃加热装置。另外,该平表面以略微倾斜的位置朝向竖直安装的辊子组,辊子组的转动可用于沿期望方向传送玻璃、使其停止、可能地使其反向等。还通过对流原理在玻璃的顶侧作用加热。

空气支承具有其明显的优点:没有接触痕迹,没有辊子支承而导致的起皱,并且此外还使得底侧表面温度的由接触导致的降低最小化。保持了最佳的温度平衡。

但是,空气支承的其中一个最棘手的挑战在于边缘和中央区域之间的负载支承压力的均匀性。空气容易从玻璃和支承平台之间紧邻玻璃边缘逸出,而空气从中央区域的排出则需要构造出口通道系统。特别地,当涉及较薄和较大的玻璃板时,该问题非常突出,玻璃的中央区域比玻璃边缘区域更多地拱离所述平表面。因此,玻璃略微向上凸出。在加热的最后阶段,这容易导致玻璃永久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问题和寻找对玻璃均匀支承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该目的通过所附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方法特征实现。该目的还通过所附权利要求9特征部分的设备特征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示例性实施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的支承和加热段,即,从上方看去位于玻璃传送平台下方的段;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横截面;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纵截面;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和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整个熔炉的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能够实施该方法的设备包括玻璃板支承平台1,该支承平台设有喷嘴孔4并相对于水平面具有2-20°的倾斜角。喷嘴孔4被提供成一定布局的穿孔尺寸例如为3-5mm的通风孔。穿孔布局4必须有高的密度,但是这些孔可以在玻璃传送方向上不相互对齐,而是相互错位以避免各向异性的布局。通过从孔4吹送的气体的静压力以及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动压力实现对玻璃的支承。优选地,静压力的比例为至少80%,优选不少于90%。

输送平台1的边缘设有输送辊6,这些输送辊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支承平台1,即,基本竖直。在支承平台1上行进的玻璃板的一个边缘支承在输送辊6上。驱动机构7使输送辊6以期望运行速度转动。玻璃在支承平台1上仅向前运动或者以振荡方式前后运动,传输速率相当低,例如为40-200mm/min的数量级。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支承表面1例如为陶瓷板块,在该陶瓷板块下方在玻璃传送方向上相继设有一定数量的压力箱4a,通过风机15的压力而向所述箱中供应热气体。箱4a设有用于将气体加热到典型地在600-650℃范围内的期望温度的加热电阻3。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压力箱4a通过具有期望长度的分配管道17相互连接,以建立具有期望尺寸的压力区,包括期望数量的压力箱。每个压力区的分配管道17连接到一个或多个风机15的输送侧。

从喷嘴孔4排出的气体流基本垂直于玻璃平面被导向,并形成急剧的90°转向进入平表面1和玻璃之间的间隙。从喷嘴孔排出的气体的量被用于调节静压力,以在平台表面1和玻璃之间形成小于4mm、优选小于2mm、最优选小于1mm的间隙。气体通过设置在通风孔附近的出口孔或槽5被排出到位于平表面1下方的水平出口通道5a中。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与一联合出口室16相连的多个出口通道5a。每个出口室16连接到相应风机15的吸入通道。风机15在玻璃板行进方向上相继布置,并能用于将相互之间可调的气体量抽吸或吹送到玻璃板的各个部分。压力箱4a和吸入通道5a的斜度、以及它们与通过风机15而实现的空气循环的连接能以多种不同方式实现。在极端的情形中,可能只存在一个共用的吸入室16,该吸入室容纳多个压力箱4a,或者一个共用的压力箱,该压力箱容纳多个吸入室5a/16。重要的是,当玻璃移动时,通过调节风机15的转速或通过改变风机15的吸入压力或输送侧压力,使得可通过风机15从玻璃的一确定部分通过平台表面1比从玻璃面积的其余部分抽吸或吹送更多气体。当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来调节一个或多个风机的吸入压力或输送侧压力时,优选将其它风机用于部分地或全部地补偿空气循环质量流量的由调节导致的改变。支承平台1和压力箱和吸入室4a/16共同构成空芯板块21,其中压力箱4a可位于吸入室16中,或反之亦然(下文将参照图4进行说明)。

可形成在平表面1上且可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的压力和吸入区在尺寸方面可相等或不等。调整可以针对风机(fan-specific)的方式进行,并且在希望借助于调节阀或流动控制器将针对风机的调整区域分成更小的调整区域的情况下还附加地以针对箱的方式进行调整。所用气体典型地是空气。通过调节吸入空气——使得空气被尽可能多地从其中玻璃会最强烈地弯曲的区域抽吸、而空气被尽可能少地或根本不从玻璃的端部段抽吸——而实现对玻璃的均匀支承。可选择地或附加地,通过将比吹向玻璃的中央区域更多的空气吹向玻璃的端部段来实现总是均匀的支承。例如通过变换器控制来调节风机的转速,该变换器控制在玻璃向前移动时调节风机的速度,从而使支承均衡器控制顺应玻璃的移动。风机的受控的操作是可能的,因为控制系统对于玻璃的位置和尺寸而言总是专有的。

图4的实施例与图2和3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气体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并且图1中的喷嘴孔4和出口孔或槽5的相互位置发生改变。不存在联合出口室16,但是每个出口箱或盒5a连接到一吸风机15。多个吸风机15的压力侧连接到收集管道20,气体通过压力风机15’从收集管道被吸入,该压力风机的压力侧连接到压力分配室17’。优选地存在两个或多个相继设置的压力分配室17’,其分别具有各自的压力风机15’,且与限定在出口箱或盒5a之间的压力通道4a结合。图4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可通过使用不同的风机15和15’分别调节吸入和压力,从而调节更加有效。特别地,可有效地造成玻璃板不同区域的不同吸入作用,而不会影响支承玻璃板的压力。两个、三个或四个出口箱或盒5a可具有共用的吸风机15。出口箱或盒5a(吸入盒)也可纵向被分成具有不同吸入作用的隔间,以具有吸入作用的沿宽度方向的分布。可通过在将隔间组合到共用的吸风机15的通道中使用单独的风机15或调节阀来造成不同的吸入作用。

图5示出了仅具有一个风机15的剖视图,尽管实际上如图3和4所示存在相继布置的多个风机15。另一方面,可利用传统的对流加热设备进行对于玻璃板的顶式对流加热,所述对流加热设备包括:喷嘴箱12,这些喷嘴箱在传送方向是细长的,并且其中的多个并排布置;一个或更多吸入通道13,该吸入通道能够吸入从箱12之间排出到熔炉上部的返回空气;一个或更多风机14,该风机能够迫使对流空气通过一个或更多压力通道18而进入喷嘴箱12。加热电阻(未示出)按传统方式位于箱12之间或内部,或位于沿对流空气循环路径的任何位置。风机15和14的运行可借助于位于熔炉外部的马达实现,该马达的驱动轴延伸通过隔热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