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两冲程发动机、制造它用的砂芯和两冲程发动机运行方法

两冲程发动机、制造它用的砂芯和两冲程发动机运行方法

摘要

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具有构造在气缸中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被活塞限定。活塞驱动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曲轴箱通过至少两个溢流管槽与燃烧室连接,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被活塞控制的溢流窗口通入到燃烧室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通入到曲轴箱中的入口和从燃烧室伸出的出口。第一和第二溢流管槽在气缸中相距气缸和曲轴箱的分界面一定间距地伸展到共同的邻接的部分中。由此得到了简化的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025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93955.4

  • 发明设计人 W.盖耶;J.施洛萨齐克;

    申请日2010-12-17

  • 分类号F02B33/04;F02B63/02;F02F1/18;F02F1/22;F02F7/00;F02F3/24;B22C9/1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永波

  • 地址 德国魏布林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47: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05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2B33/04 申请日:2010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冲程发动机、一种用于制造两冲程发动机的砂芯和一种两冲程发动机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由EP 1 135 585 B1已知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其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溢流管槽。这些溢流管槽在曲轴箱中在曲轴的圆周上伸展。在气缸中,这些溢流管槽从相对的气缸侧伸展到燃烧室的出口的下面。为了在曲轴箱中对两个溢流管槽进行引导,设有单独的插入件,该插入件将这些溢流管槽彼此分开,且与曲轴箱内腔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小的废气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制造两冲程发动机的砂芯,利用这种砂芯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以较小的制造公差制得两冲程发动机。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冲程发动机运行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实现较小的废气量。

通过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即可实现有关两冲程发动机的目的,该两冲程发动机具有构造在气缸中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被可往复移动地支撑在气缸中的活塞限定,其中活塞驱动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其中曲轴箱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通过至少两个溢流管槽与燃烧室连接,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被活塞控制的溢流窗口通入到燃烧室中,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通入到曲轴箱中的入口和从燃烧室伸出的出口,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可分成四个平行于气缸纵轴线伸展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具有出口,与第二部分邻接的第三部分具有第二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设置在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的第四部分具有通入到曲轴箱中的入口,其中第一和第二溢流管槽在气缸中相距气缸和曲轴箱的分界面一定间距地伸展到共同的邻接的部分中,其中活塞袋设置在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的区域中,且并不伸展到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的区域中,其中两个溢流管槽汇合到共同的通道中,溢流窗口在活塞下行时相继地朝向燃烧室打开。通过一种用于制造两冲程发动机的砂芯即可实现有关砂芯的目的,其中砂芯具有一些区段,这些区段形成至少两个设置在相对的部分中的溢流管槽。通过一种两冲程发动机运行方法即可实现有关方法的目的,该两冲程发动机具有构造在气缸中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被可往复移动地支撑在气缸中的活塞限定,其中活塞驱动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其中曲轴箱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通过至少两个溢流管槽与燃烧室连接,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被活塞控制的溢流窗口通入到燃烧室中,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通入到曲轴箱中的入口和从燃烧室伸出的出口,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可分成四个平行于气缸纵轴线伸展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溢流管槽的两个溢流窗口,其中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具有出口,在另一侧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四部分具有入口,其中两个溢流管槽汇合到共同的通道中,其中设置有用于输送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通到气缸上的输送通道,其中活塞具有活塞袋,其中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在活塞的上止点区域中通过活塞袋与输送通道连接,且将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输入到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中,通过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将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输入到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中。

已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使得溢流管槽特别是螺旋状地围绕燃烧室伸展的方案,就能实现两冲程发动机的较小的废气量。使得两个溢流管槽的位于曲轴箱侧的端部汇合,就能简化两冲程发动机的制造。由此可以针对溢流管槽的一个区段形成共同的区段。特别是在采用压铸方法制造两冲程发动机时,只需针对该共同的区段设置一个砂芯或一个共同的滑块。

两个溢流管槽最好在气缸与曲轴箱之间的分界面上汇合。在气缸中,可以将溢流管槽构造成分开的通道。在分界面上设置有用于两个溢流管槽的共同的开口,在该开口处,两个溢流管槽过渡到曲轴箱中。由此在曲轴箱中只需构造一个用于两个溢流管槽的唯一的通道。这简化了曲轴箱的制造。但也可以规定,两个溢流管槽已经在气缸中汇合。这里可以规定,溢流管槽仅构造在气缸中,而未过渡到曲轴箱中。然而也可以规定,两个溢流管槽共同地过渡到曲轴箱中。使得两个溢流管槽在气缸中汇合,由此可以在采用压铸方法制造气缸时使用用于两个溢流管槽的共同的芯。由此提高了气缸的制造精度。在使得两个独立的砂芯彼此定位时可能产生的不精确性得到了避免。

溢流管槽的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外壁与溢流管槽的在径向上位于内部的内壁最好在溢流管槽的至少一段长度内被构造成相对于气缸纵轴线同心地伸展的圆弓。由此使得溢流管槽的内壁和外壁相对于气缸孔同心地伸展,从而在内壁与外壁之间以及在内壁与气缸孔壁之间产生恒定的间距。由此可以避免在气缸中出现材料积聚。气缸可以在总体上结构紧凑,且重量较轻。由于采用同心的布置方式避免了材料积聚,简化了采用铸造方法制造气缸。另外已表明,利用相对于气缸纵轴线同心的圆弓来限定溢流管槽,由此可以实现溢流管槽内的良好的流动特性。内壁和外壁最好在溢流管槽的大部分长度内作为相对于气缸纵轴线同心地构造的圆弓伸展。内壁和外壁仅在与溢流窗口邻接的区段内不同于圆弓。在该区域中,溢流管槽的伸展情况经过有利的选择,从而得到对于完全的燃烧室吹洗有益的入流角度。

规定曲轴箱由两个半外壳构成,这些半外壳具有平行于气缸纵轴线伸展的分界面。分界面特别是垂直于曲轴的旋转轴线伸展。最好使得溢流管槽在曲轴箱内在曲轴箱的分界面上伸展。由此可以在制造时利用能平行于曲轴的旋转轴线牵引的滑块制得溢流管槽。溢流管槽可以通过在曲轴箱上成型的壁区段与曲轴箱内腔分开。用于使得溢流管槽与曲轴箱内腔分开的单独的部件可以省去。这样就能简化制造和安装。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得到了减少。溢流管槽在曲轴箱中由在曲轴箱内构造的内凹和设置在气缸上的越过分界面伸入到曲轴箱中的凸缘构成,由此还得到了简单的结构。这样就能采用简单的方式使得溢流管槽延长到曲轴箱内,而无需附加的部件。

气缸最好具有四个溢流窗口,其中两个溢流窗口设置在两冲程发动机的第一部分中,两个溢流窗口设置在其第三部分中。最好使得两个溢流管槽在第二部分中共同伸展,两个溢流管槽在第四部分中汇合。最好使得两个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伸展到入口的下面,两个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伸展到出口的下面。使得溢流管槽伸展到入口下面和出口下面,由此减小了两冲程发动机的沿曲轴轴线方向的结构宽度。在曲轴轴线的区域内,气缸底脚可以设计得比较狭窄。若两冲程发动机的溢流管槽大致平行于气缸纵轴线伸展至曲轴箱,则必须在气缸、气缸底脚和曲轴箱上,在曲轴颊板旁侧提供用于溢流管槽的结构宽度。在溢流管槽伸展到入口下面和出口下面的情况下,就可以省去该结构宽度。

但也可以规定,所有四个溢流管槽都在第四部分中即在入口侧汇合。于是在曲轴箱中只需为所有四个溢流管槽构造一个唯一的区段。最好使得所有四个溢流管槽在第二部分中汇合。所有四个溢流管槽都伸展到出口下面,由此在两冲程发动机的入口侧有很多结构空间可供使用。这样就得到了有利的安装状况。已表明,在溢流管槽伸展到出口下面的情况下,改善了燃烧室吹洗。

规定两个溢流管槽具有不同的管槽长度,它们的溢流窗口通到一部分上。在所有溢流管槽都伸展到一个共同的部分中时,由于溢流窗口相距该部分的间距不同,得到了不同的管槽长度。若两冲程发动机分别有两个溢流管槽伸展至出口,两个溢流管槽伸展至入口,则由于这些溢流管槽的设计不同,可以有意地产生不同的溢流管槽长度,以便由此改善燃烧室吹洗。通到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处的溢流管槽最好比通到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处的溢流管槽长。两个设置在一部分中的溢流窗口最好具有不同的控制时间。特别是较长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尤其是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先于较短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最好是先于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打开。若两冲程发动机的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较长,则对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的吹洗时间相应地较长。为了均衡此点,可以规定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提早打开。这样就能同时避免在两个溢流管槽相互连接的区域中出现涡流。可以实现对溢流管槽的均匀的吹洗。

最好使得两个溢流管槽在共同的通道中汇合,它们的溢流窗口通到一个部分中。由此首先可以使得两个并排地设置在一个部分中的溢流管槽汇合,接下来使得两个在气缸每一侧伸展的共同的通道在曲轴箱上方汇合到共同的区段中。这样就能使得两冲程发动机的所有四个溢流管槽在一个共同的通道中通入到曲轴箱中。最好使得溢流管槽相距气缸与曲轴箱的分界面一定间距地汇合到共同的通道内。这些溢流管槽最好在如下部分中汇合,即在该部分中设置有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这些溢流管槽因而已经在溢流窗口之后较短的距离处汇合,从而这些溢流管槽在较长的长度内作为共同的通道伸展。

规定两冲程发动机具有用于输送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最好通到气缸上,其中活塞具有活塞袋,活塞袋使得输送通道与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连接,而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则通过活塞与曲轴箱内腔连接。因此仅有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直接与输送通道连接。两个并排设置的溢流管槽相互连接,由此可以通过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给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充装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这样就能允许地充装和吹洗溢流管槽。通过与曲轴箱内腔的连接可以实现完全的吹洗。

若使得溢流管槽与用于输送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输送通道连接,则在溢流管槽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使得吹洗不均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规定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使得一个溢流窗口仍然完全封闭,而使得一个相邻的、设置在气缸相同侧的溢流窗口已经通过活塞袋与输送通道连接。在此特别是使得设置在较长的溢流管槽上的溢流窗口已经与输送通道连接。在溢流管槽伸展到出口下面的情况下,特别是使得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仍然封闭,而使得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已经与输送通道连接。为了实现均匀地吹洗溢流管槽,特别是规定活塞袋具有上边缘,该上边缘相距活塞底的距离沿着活塞的圆周方向变化。就两个有待与活塞袋连接的溢流窗口而言,由此可以首先吹洗溢流窗口,特别是吹洗配属于较长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通过对活塞袋的上边缘的适配设置,可以实现在两个溢流管槽汇合时产生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均匀的正面(Front)。

但若仅有一个溢流管槽与活塞袋连接,则活塞袋的上边缘也可以有利地倾斜或错开。利用活塞袋的不均匀的、特别是相对于气缸纵轴线倾斜的上边缘,可以均衡在溢流管槽内部的沿圆周方向的长度差。由此可以在溢流管槽伸展到出口下面的情况下,使得溢流管槽的与入口相邻地布置的区域首先与输送通道连接。这样就能在溢流管槽中实现均匀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正面。溢流管槽中的涡流可以得到避免,从而实现效果良好地完全地吹洗溢流管槽。

为了实现良好地吹洗燃烧室,规定使得至少一个溢流管槽在气缸中适当地伸展,从而气缸底脚上的管开口具有平行于曲轴轴线伸展的宽边和与其垂直地测得的窄边,且宽边的长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上朝向溢流窗口减小,而窄边的长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上朝向溢流窗口增加。已知的溢流管槽围绕气缸环绕地伸展。代替使得通道环绕,现在规定,宽边连续地变窄,而窄边连续地变宽,以便由此在溢流窗口处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溢流管槽。

通过所提出的溢流管槽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在溢流管槽中发生断流。其实现方式为,可以采用所提出的方案使得溢流管槽中外半径与内半径之间的差保持较小。就预储存吹扫气垫发动机而言,由此可以改善废气量,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与燃料/空气混合物混合。

在此有利地在与溢流窗口相邻地设置的、垂直于流动方向伸展的横截面上,使得宽边的长度小于窄边的长度。若在气缸底脚中宽边比窄边宽,溢流管槽的横截面因而在曲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呈细长结构,则与溢流窗口相邻的溢流管槽的方向垂直于曲轴的旋转轴线。为了在气缸底脚上的管开口与溢流管槽之间实现适于流动的过渡,规定对于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溢流管槽的横截面而言,宽边长度与窄边长度的乘积几乎相同。

针对用于制造两冲程发动机的砂芯,规定砂芯具有一些区段,这些区段形成至少两个设置在相对的部分中的溢流管槽。

由于使用一个唯一的用于形成至少两个设置在相对的部分中的溢流管槽的砂芯,溢流管槽相互间的位置被砂芯确定。可以消除在用于相对设置的溢流管槽的单独构造的砂芯相互定位时产生的误差。最好设置一个在气缸中形成所有溢流管槽的砂芯。

砂芯最好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区段,所述连接区段使得砂芯的在设置于相对的部分中的溢流管槽的燃烧室侧端部上成型的那些区段相互连接。连接区段设置在制好的气缸的气缸孔的区域中。通过设置在该区域中的连接区段可以提高砂芯的稳定性,因为砂芯既在其面向曲轴箱的端部,又在其面向溢流窗口的端部使得两个相对的溢流管槽彼此连接。

两冲程发动机具有构造在气缸中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被可往复移动地支撑在气缸中的活塞限定,其中活塞驱动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其中曲轴箱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通过至少两个溢流管槽与燃烧室连接,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被活塞控制的溢流窗口通入到燃烧室中,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通入到曲轴箱中的入口和从燃烧室伸出的出口,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可分成四个平行于气缸纵轴线伸展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溢流管槽的两个溢流窗口,其中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具有出口,在另一侧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四部分具有入口,其中两个溢流管槽在一个共同的通道中汇合,其中设置有用于输送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通到气缸上的输送通道,其中活塞具有活塞袋,针对于这种两冲程发动机的运行方法,规定: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在活塞的上止点区域中通过活塞袋与输送通道连接,且将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输入到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中;通过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将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输入到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中。

仅将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输送给两个相互连接的溢流管槽中的一个溢流管槽,由此可以实现对溢流管槽的良好的均匀的吹洗。在溢流管槽的连接区域中可能会产生的涡流得到了避免。

两冲程发动机具有构造在气缸中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被可往复移动地支撑在气缸中的活塞限定,其中活塞驱动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其中曲轴箱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通过至少两个溢流管槽与燃烧室连接,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被活塞控制的溢流窗口通入到燃烧室中,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通入到曲轴箱中的入口和从燃烧室伸出的出口,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可分成四个平行于气缸纵轴线伸展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溢流管槽的两个溢流窗口,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具有出口,在另一侧与第一部分邻接的第四部分具有入口,其中这些溢流管槽在一个共同的通道中汇合,其中设置有用于输送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通到气缸上的输送通道,其中活塞具有活塞袋,针对于这种两冲程发动机,规定:活塞袋设置在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的区域中,且并不伸展到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的区域中。

利用这种两冲程发动机设计方案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实现通过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对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进行吹洗。

两冲程发动机具有构造在气缸中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被可往复移动地支撑在气缸中的活塞限定,其中活塞驱动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其中曲轴箱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通过至少两个溢流管槽与燃烧室连接,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被活塞控制的溢流窗口通入到燃烧室中,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中间面,该中间面包含有气缸纵轴线并将出口分隔,其中两个溢流管槽的溢流窗口设置在中间面的一侧,其中两冲程发动机具有用于输送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输送通道,针对于这种两冲程发动机,规定:两个溢流管槽汇合到共同的通道中;溢流窗口在活塞下行时相继地朝向燃烧室打开。

由于两个溢流管槽的控制时间不同,可以实现均匀地吹洗溢流管槽。不同的控制时间可以实现均衡由于溢流管槽长度不同导致的溢流管槽中的不同的压力状况,由此避免在两个溢流管槽相互连接的区域中产生涡流。

规定:活塞具有平的活塞底;溢流窗口的面向燃烧室顶盖的控制边缘在活塞下止点相距活塞底具有不同的间距。由此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实现溢流管槽的不同的控制时间。有利地在活塞下止点使得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的控制边缘相距活塞底的间距大于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的控制边缘的间距。由此使得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先于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打开。

附图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示出:

图1为两冲程发动机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的气缸底脚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两冲程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溢流管槽的立体图;

图5为图1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溢流管槽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6为两冲程发动机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轴瓦的立体图;

图8为两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的立体图;

图9为图8的气缸的侧视图;

图10为沿着图9的线Ⅹ-Ⅹ剖切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至10的气缸的溢流管槽的侧视图;

图12为沿图11的箭头Ⅻ的方向的侧视图;

图13为沿图11的箭头ⅩⅢ的方向的溢流管槽的俯视图;

图14至图16为溢流管槽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至图20为溢流管槽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在气缸入口处的横截面缩窄;

图21为两冲程发动机的实施例的在中间穿过出口剖切的立体剖视图;

图22为图21的两冲程发动机的偏心地穿过出口剖切的视图;

图23为两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4为用于制造图23的气缸的溢流管槽的砂芯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4的砂芯的侧视图;

图26为图23的气缸的侧视图;

图27为沿着图26的线ⅩⅩⅦ-ⅩⅩⅦ剖切的剖视图;

图28为沿着图26的线ⅩⅩⅧ-ⅩⅩⅧ剖切的剖视图;

图29为沿着图26的线ⅩⅩⅨ-ⅩⅩⅨ剖切的剖视图;

图30为沿着图26的线ⅩⅩⅩ-ⅩⅩⅩ剖切的剖视图;

图31为沿着图26的线ⅩⅩⅪ-ⅩⅩⅪ剖切的剖视图;

图32为沿着图26的线ⅩⅩⅫ-ⅩⅩⅫ剖切的剖视图;

图33为两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4为沿着图33中的箭头ⅩⅩⅩⅣ方向的侧视图;

图35为沿着图34中的箭头ⅩⅩⅩⅤ方向的侧视图;

图36至图39为两冲程发动机的其它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0为活塞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1和图42为活塞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一种具有气缸2的两冲程发动机1,在该气缸中构造有燃烧室3。两冲程发动机1尤其是设置在手持式作业设备如机动锯、切断机等中,用于驱动作业设备的工具。燃烧室3由支撑在气缸2中的沿着气缸纵轴线24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活塞5限定而成。活塞5通过连杆6旋转地驱动曲轴7,该曲轴可围绕旋转轴线26转动地支撑在曲轴箱4中。在活塞5处于图1中所示的下止点时,燃烧室3通过总共四个溢流管槽11、13与曲轴箱内腔42流体地连接。带有混合物入口9的混合物通道15通到气缸2上。两冲程发动机1关于中间面48结构对称,该中间面是图1中的剖切面。在与混合物入口9相邻的溢流管槽13的溢流窗口14的下方,输送通道16通到气缸2上,很大程度上无燃料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在该输送通道中被引导。输送通道16在气缸2的连接法兰77的区域中分成两个分支,每个分支都以输送通道入口10通到溢流窗口14的面向曲轴箱4的一侧。从燃烧室3引出一出口8。与出口8相邻的溢流管槽11以溢流窗口12通入到燃烧室3中。

混合物通道15和输送通道16与空气过滤器22连接。混合物通道15通过汽化器17与空气过滤器22连接。在汽化器17中,经由空气过滤器22吸入的燃烧用空气被输送给燃料。在汽化器17中支撑有节气阀18,在节气阀18的上游可摆动地支撑有阻气阀19。输送通道16通过输送通道部件20与空气过滤器22连接。在输送通道20中可摆动地支撑有控制阀21,该控制阀控制着输送给两冲程发动机1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量。控制阀21的位置可以与节气阀18的位置耦联。混合物通道15和输送通道16在汽化器17或输送通道部件20与连接法兰77之间构造在共同的连接接管58中。

如图3同样示出,气缸2在分界面29处与曲轴箱4连接。如图3所示,曲轴箱4具有两个在分界面47处相互连接的曲轴箱外壳45和46。分界面47的走向垂直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26,且垂直于分界面29。在本实施例中,分界面47在中间面48上延伸。但分界面47也可以相对于中间面48平行地错开设置。

如图1至3所示,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11在气缸2中螺旋状地围绕气缸2伸展到出口8的下方。溢流管槽11分别以管口27在气缸底脚25处引出。两个管口27在气缸底脚25处连接成共同的开口。在曲轴箱4中,两个溢流管槽11汇成一个共同的区段40,该区段以管开口43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在共同的区段40中,在两个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11之间未规定分界。这样就能以简单的方式制造共同的区段40。

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在混合物入口9下方汇合。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螺旋状地围绕气缸2伸展到混合物入口9的下方。每个溢流管槽13都以管口28在气缸底脚25处引出。两个管口28在气缸底脚25处连接成共同的开口。在曲轴箱4中,两个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汇成一个共同的区段41,该区段在两个曲轴箱外壳45和46之间的分界面47上伸展,并以管开口44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

如图2所示,出口8和混合物入口9设置在气缸2的相对侧。在出口8和混合物入口9之间,在气缸2的内圆周上各有一个溢流窗口12和一个溢流窗口14。气缸2可以通过四个虚拟的分界面30、31、32、33分成四个虚拟的部分34、35、36、37,这些分界面平行于气缸纵轴线24延伸,且均含有气缸纵轴线24。第一部分34含有两个溢流窗口12、14。在气缸2的示意性的仰视图2中,逆时针地紧接着是含有出口8的第二部分35。之后是第三部分36,其与第一部分34关于中间面48结构对称。在第三部分36与第一部分34之间布置有由分界面30和31限定而成的第四部分37。出口8、混合物入口9和溢流窗口12、14均完整地设置在部分34、35、36、37中,且未被分界面30、31、32、33剖切。

设置在第一部分34中的溢流管槽11在过渡线(übertritt)38处穿过虚拟的分界面33从第一部分34过渡到第二部分35中。相应地,通到第三部分36中的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11在过渡线38处穿过分界面32从第三部分36过渡到第二部分35中。如图1所示,每个过渡线38相距分界面29都具有平行于气缸纵轴线24测得的距离a。溢流管槽11因而在分界面29的上方进入到包含有出口8的第二部分35中。溢流管槽11并未在分界面29上围绕气缸圆周2,而是螺旋状地在气缸2中延伸。相应地,两个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从第一部分34或第三部分36在过渡线39处穿过分界面30或分界面31过渡到第四部分37中。如图1中所示,过渡线39相距分界面29具有平行于气缸纵轴线24测得的距离b。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也在分界面29的上方进入到第四部分37中。

通过溢流管槽的螺旋状伸展,产生了有利的流动特性。已表明,通过溢流管槽的这种伸展,两冲程发动机1的废气量(Abgaswerte)可以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溢流管槽11、13的螺旋状伸展,还避免了气缸2上的材料积聚,从而使得两冲程发动机1的重量较轻。由于溢流管槽在曲轴箱4中在混合物入口9和出口8的下方伸展,由此可以使得气缸底脚25朝向旋转轴线26变得狭窄。在混合物入口9和出口8的下方,在气缸底脚25中必须有足够的结构空间供管口27和28使用。但基于混合物入口9和出口8的设置,在该区域中本来就有足够的结构空间。这样就能将两冲程发动机1设计得紧凑且宽度较小。

在两冲程发动机1的运行中,在活塞5的上止点区域内,燃料/空气混合物经由混合物入口9被吸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在活塞5的该位置,输送通道入口10通过设置在活塞5的外圆周上的活塞袋(Kolbentasche)23而与溢流窗口12和14连接。在这里,活塞5无论在第一部分34中,还是在第三部分36中,均有用于设置在该区域中的溢流窗口12、14的活塞袋23。通过活塞袋23,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从输送通道16预储存到溢流管槽11和13中。在活塞5下行时,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曲轴箱42中被压缩。一旦溢流窗口12和13被活塞5打开,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就首先从溢流管槽11和13流入到燃烧室3中,来自前次循环的废气经由出口8从燃烧室3中吹出。接下来,新鲜混合物从曲轴箱内腔42紧跟着流入(nachstr?men)到燃烧室3中。在活塞5上行时,燃料/空气混合物在燃烧室3中被压缩,且在活塞5的上止点区域中被未示出的火花塞点燃。通过点燃,活塞5朝向曲轴箱4加速。一旦出口8打开,废气就可以从燃烧室3流出。一旦溢流窗口12和14打开,余下气体就被流入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吹出。接下来,用于下次循环的新鲜混合物紧跟着流入。

在预储存(Vorlagern)的情况下,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从溢流窗口12和14朝向曲轴箱4穿流溢流管槽11和13。溢流管槽11、13经过有利的设计,使得没有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过渡到曲轴箱4中。在混合物从曲轴箱4流入到燃烧室3中时,溢流管槽11、13被反向穿流。为了在两冲程发动机1的转速通常很高的情况下给溢流管槽充有足够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同时将足够多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装入到燃烧室3中,按照适于流动的(str?mungsgünstig)方式来设计溢流管槽11、13。溢流管槽11、13还经过设计,使得能避免溢流管槽11、13中断流。由此使得流入到溢流管槽11、13中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从溢流管槽11、13的整个横截面吹出。这使得新鲜混合物易于与燃烧室3中的废气分开。

溢流管槽11、13的设计情况在图4中示出。这里仅示出溢流管槽11、13的轮廓。以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为例示出了适于流动的引导情况。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11结构类似。如图4所示,这些溢流管槽的管口28具有稍带长形的横截面。在这里,管口28朝向旋转轴线26(图1)。溢流管槽13的管口具有长度为c的宽边53。宽边53平行于旋转轴线26。溢流管槽13具有与该宽边垂直的长度为d的窄边54。长度d明显小于长度c。

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溢流管槽13内的流动方向59。还示出了多个垂直于流动方向59设置的横截面55、56。如图4所示,窄边54的长度d从管口28至溢流窗口14连续地增大,而宽边53的长度c连续地减小。在位于管口28与溢流窗口14之间的横截面55中,宽边53具有长度e,该长度略小于窄边54的长度f。在与溢流窗口14相邻的横截面56中,宽边53具有长度g,该长度明显小于窄边54的长度h。在此,宽边53大致位于气缸纵轴线24的方向上(图1)。为了实现均匀地从管口28过渡至溢流窗口14,规定每个横截面55、56的宽边53的长度c、e、g与窄边54的长度d、f、h的乘积恒定。在管口28与横截面56之间,与溢流窗口14相邻地,溢流管槽13具有横截面,在该横截面中,宽边53的长度与窄边54的长度相等。

为了有利于调整(Abstimmung)两冲程发动机1,可以不同地设计溢流管槽11和13的长度。这在图5中示出。这里设有两个靠近出口的长度均为k的溢流管槽61。两个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63具有长度i,该长度明显小于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61的长度k。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61以管开口62通入到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曲轴箱内腔42内。沿气缸纵轴线24的方向观察,管开口62设置在曲轴7的旋转轴线26的下方。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63以管开口64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内,该管开口设置在旋转轴线26的上方。已表明,在转速较高时,溢流管槽63最好比较短,而为了实现大的转矩,溢流管槽61最好比较长。将短的和长的溢流管槽相组合,就能在总体上改善两冲程发动机1的运行特性。通过适当地调整溢流管槽61、63的长度,还可以调节预储存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的量和分布。

如图1所示,溢流管槽11和13在曲轴箱4中间隔开地伸展至曲轴箱内腔42内。共同的区段40和41通过在曲轴箱4上成型的桥接件49或50与曲轴箱内腔42隔开。这里总可以将桥接件49、50的一个区段成型在曲轴箱外壳45上,而将桥接件49、50的另一个区段成型在曲轴箱外壳46上中。但也可以规定,将共同的桥接件49、50成型在曲轴箱外壳之一45或46上。

在图6中示出两冲程发动机70的另一实施例。两冲程发动机70的结构与图1的两冲程发动机1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两冲程发动机70具有两个靠近出口的以溢流窗口12通入到燃烧室3中的溢流管槽71以及两个靠近入口的以溢流窗口14通入到燃烧室3中的溢流管槽73。燃烧室3构造在两冲程发动机70的气缸72中。如图6所示,所有溢流管槽71、73都伸展到混合物入口9的下方。两个相邻的溢流管槽71、73均已在气缸72中汇合成共同的通道51。图6中所示的共同的通道51从第四部分34(图2)延伸至第四部分37。在气缸72的未示出的相对侧,镜像对称的通道51从第三部分36延伸至第四部分37。共同的通道51螺旋状地在气缸72中伸展到混合物入口9的下方。在曲轴箱4中,所有溢流管槽71、73都在共同的区段52中伸展,两个通道51也是如此,该区段以管开口69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也可以规定,两个通道51在曲轴箱4中分开地伸展。在这里,设置在两个曲轴箱外壳45、46之间的密封件例如可以用作分开机构。

图7示出第二曲轴箱外壳46的构造。第一曲轴箱外壳45与第二曲轴箱外壳关于曲轴箱4的中间分界线对称。曲轴箱外壳46具有插入件74,在该插入件中构造有共同的区段52。在插入件74上成型有桥接件75的区段,该区段使得共同的区段52与曲轴箱内腔42分开。但在插入件74中构造的区域也可以与曲轴箱外壳46一体地构造。曲轴箱4最好采用浇注工艺制得。由于溢流管槽71、73在曲轴箱4中在共同的区段52内伸展,由此可以使得曲轴箱外壳45、46朝向曲轴的旋转轴线26变形,而为了制造共同的区段52无需附加的滑块(Schieber)等。由此简化了对曲轴箱4的制造。相应地,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将图1的两冲程发动机1的共同的区段40和41与曲轴箱外壳45和46一体地制造。通道51在曲轴箱4中通过设置在曲轴箱外壳45和46之间的密封件相互分开,由此也简化了制造。

图8至10示出了气缸82的实施例。气缸82具有用于与连接接管58(图1)连接的连接法兰57。混合物通道15和分成两个分支的输送通道16通到连接法兰57上。在气缸82中,在气缸82的每一侧均有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81和靠近入口的管槽83在伸展。溢流管槽81和83设置在气缸82的共同的部分中,它们汇合成共同的通道95。在与溢流窗口12、14邻接的区域中,溢流管槽81和83被分隔壁86彼此分开。分隔壁86以间距s终止于分界面29的上方。间距s大于分隔壁86的长度,从而溢流管槽81和83沿着其长度的大部分汇合。

在气缸82上成型有溢流管槽81和83的面向气缸内腔的内轮廓。溢流管槽81和83在气缸82上朝向外侧开口。气缸82在气缸的每一侧均有连接法兰85,图9和10中所示的盖件84可以设置在该连接法兰上。每个盖件84都将两个彼此相邻地设置的溢流管槽81和83以及共同的通道95封闭。

如图10所示,在气缸82上成型有壁65,该壁使得共同的通道95与气缸82的每一侧相互分开。壁65在分界面29处终止。共同的通道95伸展到分界面29上。共同的通道95在出口9的下方穿过气缸底脚25过渡到曲轴箱4中,由此使得气缸底脚25的在图10中所示的宽度z明显小于气缸底脚25的在图9中所示的长度y。长度y在此垂直于旋转轴线26测得,而宽度z平行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26测得。

图11至图16示出溢流管槽81和83的设计。图11至图13示出第一种设计,图14至图16示出第二种设计。在溢流管槽81和83的图11至13所示的设计中,溢流管槽81和83仅在其长度的简短的区段内分开。如图12所示,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81具有长度t,该长度略小于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83的长度m。共同的通道95与两个通道95的在曲轴箱4中伸展的共同的区段96一起具有长度n,该长度约为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83的长度m的10%~70%。共同的区段96的长度o最好约为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83的长度m的5%~70%。共同的区段96以管开口97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

特别是如图11和12所示,共同的通道95具有与分界面29邻接的区段98,在该区段中,与共同的通道95邻接的壁大致垂直于分界面29伸展,或者相对于分界面29略微张开。由此可以在制造气缸82时采用压铸方法使得溢流管槽81、83的该区段98与滑块一起成型。

在溢流管槽81和83的图14至16所示的设计中,溢流管槽81和83蜿蜒地伸出至分界面29。溢流管槽81、83大致同心地围绕气缸孔伸展。

图17至20示出了溢流管槽81和83的其它实施例。图17中所示的溢流管槽81和83以管口28′通入到曲轴箱中,该曲轴箱的横截面小于管口28(图1)。为此在管口28′的区域中设有倾斜的壁78,这些壁设置在溢流管槽81的位于内部的彼此相向的侧壁98上。通过壁78使得共同的通道95的有效的通流横截面减小,并使得两冲程发动机的流量减小。通过壁78可以针对具有不同的工作容积的两冲程发动机规定溢流管槽81、83的几何结构。可以通过尺寸适当的壁78使得溢流管槽81、83的有效的通流横截面适配于内燃机的工作容积。壁78例如可以设置在插入件上,该插入件从下面即从分界面29推入到气缸82中。由此为了制造用于具有不同工作容积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溢流管槽81和83仅需一种溢流管槽几何结构。为了制造所有溢流管槽,可以在制造时采用浇铸方法分别使用同一种芯,特别是同一种砂芯。由此简化了制造。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溢流管槽81和83的共同的通道95以管口28″通入到曲轴箱中,该管口的通流横截面通过壁79而减小。壁79相对于分界面29倾斜地设置在与位于内部的侧壁89相对的位于外部的侧壁90上。侧壁90限定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83。如图17和18中所示,壁78和79相对于分界面倾斜。但也可以规定,图17的壁78垂直于分界面29一直伸展至位于内部的侧壁89。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壁80,该壁使得管口28’’’的通流横截面减小。壁80设置在共同的通道95的径向地位于外部的外壁94上,且也可以如壁78和79那样相对于分界面29倾斜地设置。壁80也可以垂直于分界面29向上伸展,直至它与外壁94相交。

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壁78设置在共同的通道95的内壁92上,该内壁使得管口28’’’’的通流横截面减小。壁92也可以相对于分界面29倾斜地伸展。也可以规定,采取其它措施对溢流管槽81、83的通流横截面进行适配调整。

图21和22示出一种两冲程发动机100,其基本相应于包含有气缸82的两冲程发动机。两冲程发动机100具有气缸102,在该气缸上成型有伸入到曲轴箱104中的环绕的凸缘103。凸缘103越过分界面29伸入到曲轴箱104中。溢流管槽81和83的共同的通道95螺旋状地在气缸102中伸展至出口8。共同的通道95在过渡线88处与气缸102的虚拟的第三分界面32相交,该分界面相应于图2中所示的分界面32。过渡线88相距分界面29具有间距p。

在气缸82中,分别在气缸侧共同伸展的溢流管槽81和83的两个共同的区段95被壁65分开。在曲轴箱104中,共同的通道95从两个气缸侧汇合。在该区域中,共同的通道95从凸缘103至曲轴箱内腔42被分开。在曲轴箱104中构造有内凹105,共同的通道95的共同的区段106在该内凹中伸展。溢流管槽81和83的在曲轴箱104中伸展的区段限定在气缸102的凸缘103与曲轴箱104的内凹105之间,这使得结构简单。图22示出相对于中间面旋转布置的气缸102的剖切面。这里示出了通道95的过渡线和通道95在壁65上的伸展情况。

图23示出气缸112的一个实施例,其分界面119在曲轴7的旋转轴线26的高度上伸展。溢流管槽91和93完全构造在气缸112中,且并未过渡到未示出的曲轴箱构件中。如图23所示,设置有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93和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91,它们在过渡线88之前汇合到气缸112的包含有出口8的第二部分35中。过渡线88相距分界面119以一定间距q设置,从而溢流管槽91和93在该分界面上方伸展到出口8的区域中。在出口8的下方,两个气缸半部的共同的通道95汇合到共同的区段116中。溢流管槽91和93在共同的管开口117处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

图24和25示出用于制造气缸112的砂芯107。砂芯107形成所有溢流管槽91和93,且为一体构造。如图24和25所示,砂芯107具有两个形成为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91的区段110以及两个形成为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93的区段111。两个区段110在形成溢流窗口的区域通过连接区段108相互连接。第二连接区段109设置在区段111的区域之间,这些区域形成溢流管槽93的溢流窗口。砂芯107具有两个区段113,这些区段形成溢流管槽91和93的共同的通道95。两个区段113通过区段114相互连接,该区段形成共同的通道95的共同的区段116。为了能简单地制造砂芯107,砂芯107的区段111的在图25中示出的内侧壁115和外侧壁118彼此平行地伸展。侧壁115和118相对于制好的气缸的气缸纵轴线24倾斜角度α,该角度可以为若干度。角度α确保砂芯107能够脱模。

为了使得砂芯107能够脱模,还规定区段110和111的彼此相向的侧壁120相互离开地倾斜。侧壁120相互离开地伸展,使得在朝向气缸纵轴线24牵引用于制造砂芯107的模具时不会在侧壁120上产生侧凹。连接区段108和109也经过适当设置,使得为了将砂芯107脱模而能够朝向气缸纵轴线24向上牵引一个模具半部,且能够朝向气缸纵轴线24向下牵引第二模具半部,而不会产生侧凹。有利地在砂芯107上在近乎平行于气缸纵轴线24伸展的面上设置有脱模斜面。

图26至32以气缸112的多个剖视图示出溢流管槽91和93的伸展情况。图27为气缸底脚25的剖视图。在该区域中,共同的通道95的共同的区段116以管开口117通入到曲轴箱内腔中。如图27所示,管开口117设置在第二部分35中,出口8也设置在该第二部分中(图32)。如图27和28所示,共同的区段116的以气缸纵轴线24为基准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外壁170在一个半径内伸展。该壁170被构造成圆的圆弓,其中点位于气缸纵轴线24上。如图28所示,共同的区段116的在径向上位于内部的内壁171也被设计成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的圆弓。

共同的区段116在某一高度上分成两个共同的通道95,图29在该高度上示出了气缸12的剖视图。两个通道95在该高度上通过一个薄的壁区段相互分开。共同的通道95的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外壁172被构造成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弓。共同的通道95的在径向上位于内部的内壁173也被构造成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弓。由此使得内壁173相距气缸孔的间距沿着共同的通道95的整个宽度都恒定。在图29所示的剖视图中,共同的通道95近乎完全地设置在第二部分35中。

共同的通道95在某一高度从第二部分35过渡到第一部分34或第三部分36中,图30在该高度上示出了气缸112的剖视图。虚拟的分界面32和33在该剖切高度与共同的通道95相交。如图30所示,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外壁172和在径向上位于内部的内壁173也在图30所示的剖切高度上在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上伸展。由此使得内壁173和外壁172相距气缸孔的间距恒定。共同的通道95和气缸孔之间的死点容积由此可以得到避免。溢流管槽可以紧贴地围绕气缸孔伸展。

图31为气缸112的剖视图,其中共同的通道95完全设置在第一部分34或第三部分36中。内壁173和外壁172也在该剖切高度上在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上伸展。

图32为在溢流管槽91和93下方剖切的剖视图。在图31的剖切高度和图32的剖切高度之间,共同的通道95已分成溢流管槽91和93。溢流管槽91分别具有外壁174和内壁175。溢流管槽93分别具有位于内部的内壁177和背离气缸孔的外壁176。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91的内壁175和外壁174被构造成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的圆弓。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93的内壁177和外壁176略微不同于圆弓形状,以便能够在溢流窗口中实现所希望的入流角度。

如图27至32所示,由于溢流管槽螺旋状地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地设置,使得气缸112的结构紧凑。在采用浇铸方法制造气缸112时会对浇铸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材料积聚由此得到避免。同时实现均匀的引流,这使得两冲程发动机具有较小的废气量。

在图33至35中示出了气缸122的另一实施例。气缸122也具有分界面119,该分界面在曲轴7的旋转轴线26的高度上伸展。气缸122具有两个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121和两个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23,它们完全构造在气缸122中。溢流管槽121和123汇合在共同的通道124中。共同的通道124在过渡线128上与虚拟的分界面32相交,该过渡线相距分界面119具有间距r。在出口8的下方,两个共同的通道124汇合到共同的区段125中。所有四个溢流管槽121和123都在共同的管开口126处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

在两冲程发动机130的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靠近出口的以溢流窗口132通入到燃烧室3中的溢流管槽131以及两个靠近入口的以溢流窗口134通入到燃烧室3中的溢流管槽133。每两个彼此相邻设置的溢流管槽131和133在两冲程发动机130的气缸142中汇合到共同的通道138内。相对设置的溢流管槽131和133的共同的通道138在出口8的下方汇合在共同的区段96中,该区段以管开口97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

溢流管槽131比溢流管槽133短。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131的长度u小于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3的长度v。由于溢流管槽131和133的长度u、v不同,在共同的通道138的区域中会产生涡流。从输送通道16进入到溢流管槽131或133中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为了一直到达共同的通道138需要不同的时间,由此导致了这种涡流。为了避免此点,规定溢流窗口132和134具有不同的控制时间。溢流窗口132具有控制边缘135,其中控制边缘135即是溢流窗口132的边缘,其在活塞5下行时首先打开。溢流窗口134具有相应的控制边缘136。与气缸纵轴线24平行地测量,控制边缘135和136相互间具有间距l。

气缸142具有燃烧室顶盖141,该燃烧室顶盖在背离曲轴箱4的一侧限定气缸142。活塞5具有限定燃烧室3的活塞底139。控制边缘135在活塞5的图25所示的下止点相距活塞底139具有间距w,该间距小于控制边缘136在活塞5的该位置相距活塞底139的间距x。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34由此首先朝向燃烧室3打开。

在溢流窗口132、134打开时,压力波从燃烧室3挤入到溢流管槽131和133中。溢流窗口134先于溢流窗口132朝向燃烧室3打开,由此可以在溢流管槽131朝向燃烧室3打开之前,使得压力波已经沿着一定的路径回到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133中。这样就能使得两个溢流管槽中的压力波几乎同时地在共同的通道138中出现。由此使得来自溢流管槽131和133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可以几乎同时地流入到燃烧室3中,尽管针对这些溢流管槽规定了不同的控制时间。但通过溢流管槽131和133的不同的控制时间也可以实现不均匀的流入,如果希望如此。两冲程发动机130具有中间面137,气缸142关于该中间面结构对称。

图37示出了两冲程发动机140的实施例,其结构与图6中所示的两冲程发动机70的结构基本相同。两冲程发动机140具有溢流管槽71和73,它们有一部分长度在气缸72中伸展。在气缸72中可往复移动地支撑有活塞145,该活塞限定气缸72中的燃烧室3。活塞145具有朝向曲轴箱内腔42封闭的活塞袋143,该活塞袋设置在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73的溢流窗口14的区域中。在活塞145的上止点区域中,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经由活塞袋143从输送通道16输送到靠近入口的溢流管槽73中。靠近出口的溢流管槽71在活塞145的任何位置都不与活塞袋143连接。输入到溢流窗口14中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由此沿着图37中所示的箭头146的方向从溢流管槽73流入到溢流管槽171中。

在活塞145中,在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的区域内设置有活塞窗口144,该活塞窗口在活塞145的上止点区域中使得溢流窗口71与曲轴箱内腔42连接。这样就能用来自溢流管槽73的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完全吹洗溢流管槽71。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还通过溢流管槽73输入到共同的通道51中。在两冲程发动机140的运行中,预储存吹扫气垫空气从输送通道16经由溢流窗口14输入到溢流管槽73中,并沿着箭头146的方向经由共同的通道51输入到溢流管槽71中。来自上次循环的仍然存在于溢流管槽71中的剩余混合物通过溢流窗口12和活塞窗口144被压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从而完全地吹洗溢流管槽71。

图38中示出两冲程发动机150,它具有气缸152,在该气缸中构造有两个设置在中间面157的相对侧的溢流管槽153。这些溢流管槽153分别以溢流窗口154通入到在气缸152中构造的燃烧室3内。这些溢流管槽153伸展到混合物入口9的区域中,并螺旋状地包夹气缸152。在气缸底脚25的区域中,溢流管槽153过渡到曲轴箱4中。在这里,这些溢流管槽153在气缸152和曲轴箱4之间的分界面29上汇合。在曲轴箱4中,两个溢流管槽153伸展到共同的区段156中,该共同的区段以管开口155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

在两冲程发动机160的图3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气缸162中构造有两个设置在中间面157的相对侧的溢流管槽163,这些溢流管槽分别以溢流窗口164通入到燃烧室3中。这些溢流管槽163在出口8的下面在分界面29上汇合。在曲轴箱4中,两个溢流管槽163在共同的区段166中伸展,该区段以管开口165通入到曲轴箱内腔42中。图38和39中所示的两冲程发动机150和160在其他方面与其他实施例相同。两冲程发动机150和160与图1中所示的两冲程发动机1的区别在于,在气缸的一侧分别仅设置有一个溢流管槽,该溢流管槽要么在出口下面要么在入口下面伸展。

图40示出活塞185,就利用预储存吹扫气垫(Spülvorlage)工作的两冲程发动机而言,该活塞例如可插入到所示的两冲程发动机1、70、100、130、150或160中。两冲程发动机在此可以在气缸的每一侧都具有一个溢流管槽,或者在气缸的每一侧都具有两个溢流管槽即总共四个溢流管槽。

活塞185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活塞袋183,在图40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在活塞袋183与活塞底187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小重量的袋190。如图40所示,活塞183具有面向活塞底187的上边缘186,该上边缘并非直线地伸展,而是沿着活塞圆周方向在一区段内螺旋状地伸展。在图40中示意性地示出溢流窗口12和14以及输送通道16的管开口。如图40所示,上边缘186在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的区域中相距活塞底187具有间距188,且在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4的区域中相距活塞底187具有间距189。间距188、189是平行于气缸纵轴线测得的。

在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的区域中,在朝向活塞185的侧视角度观察,上边缘186倾斜于气缸纵轴线伸展。在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4的区域中,只有一小段上边缘186倾斜地伸展。上边缘186基本上在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4的区域中垂直于图40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气缸纵轴线24伸展。间距189小于间距188,由此首先使得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4与活塞袋183和输送通道16连接。在溢流窗口12和14的图40所示的位置,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朝向活塞袋183仍然封闭。在活塞185继续上行时,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才还与活塞袋183连接。活塞袋183的图40中所示的设计是特别有利的,如果通到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4的溢流管槽比通到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的溢流管槽长,即特别是如果所有溢流管槽都伸展到两冲程发动机的出口下面。通过上边缘186的倾斜伸展,使得溢流窗口12朝向活塞袋183均匀地打开,而不是突然打开。

图41和42示出活塞195的实施例,该活塞两个具有彼此镜像对称的活塞袋193。活塞袋193具有面向活塞底197的上边缘196。上边缘196基本上垂直于气缸纵轴线24伸展。然而活塞袋193与靠近入口的溢流窗口14(图42)相邻地具有区段201,在该区段中,上边缘196朝向活塞底197错开地设置。上边缘196的在区段201区域中的间距199明显小于上边缘196的在靠近出口的溢流窗口12的区域中的间距198。区段201在圆周方向上有利地沿着溢流窗口14的一部分延伸,而不是沿着整个溢流窗口14延伸。通过区段201,在活塞195处于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位置时,溢流窗口14已经与输送通道16连接,而溢流窗口12朝向活塞袋193仍然封闭。在活塞袋193与活塞底197之间设有用于减小重量的袋200。就两冲程发动机而言,如果通到溢流窗口14的溢流管槽比通到溢流窗口12的溢流管槽例如伸展到出口下面的溢流管槽长,则活塞袋193的图41和42中所示的设计也特别有利。

溢流管槽的所示形式无论对于利用预储存吹扫气垫工作的两冲程发动机,还是对于没有预储存吹扫气垫的两冲程发动机,都是有利的。无论对于利用预储存吹扫气垫工作的两冲程发动机,还是对于没有预储存吹扫气垫的两冲程发动机,废气量都比较小。使得溢流管槽相对于气缸纵轴线同心地设置,特别是如在图27至32中所示,由此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流动特性和较小的废气量。将溢流管槽的内壁和外壁构造成相对于气缸纵轴线24同心的圆弓,这对于所有所示的气缸来说都是有利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