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豆离体生长点基因枪转化方法

大豆离体生长点基因枪转化方法

摘要

一种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大豆离体生长点基因枪转化方法,通过用包含目的基因载体制成子弹,装到基因枪上,然后轰击无菌苗,经过接种诱导,得T0代植株;然后将把T0代植株经诱导生根和开瓶炼苗后经诱导其开花结实,得到T1代种子;最后将T1代种子移载到人工气候室或大田中,得到T2代植株及其纯合阳性转化子。本发明利用了大豆离体生长点植株再生比较容易的特性,可显著提高转化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712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64705.8

  • 申请日2010-11-30

  • 分类号C12N15/82(20060101);C12N15/87(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01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4: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82 专利号:ZL2010105647058 申请日:20101130 授权公告日:201210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2-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2N15/8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129 申请日:201011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10-03

    授权

    授权

  • 2011-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82 申请日:2010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5-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工程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大豆离体生长点基因枪转化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当今世界上第五大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我国既是大豆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转基因大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豆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大豆品质缺乏国际竞争力。加强转基因大豆的自主研究和利用,是我国今后在大豆产业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目前制约我国大豆转基因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下胚轴,愈伤组织等转基因受体植株再生系统的不完善,多数再生植株畸形,不能伸长、生根,最后死亡,导致转基因效率低下。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王萍等在《大豆科学》上发表了“基因枪法将GmDREB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获得了4个阳性转化子。该文章中使用的转基因受体为体细胞胚。体细胞胚诱导受基因型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诱导成功。另外体细胞胚的植株再生频率也很低,所以转化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大豆离体生长点基因枪转化方法,以数量足够多的,暴露在外面的大豆离体生长点为受体,通过基因枪将目的基因导入其中,然后在后代种子中筛选得到阳性纯合转化子。由于大豆离体生长点植株再生比较容易,可以显著提高转化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通过用包含目的基因载体制成子弹,装到基因枪上,然后轰击无菌苗,经过接种诱导,得T0代植株;然后将把T0代植株经诱导生根和开瓶炼苗后经诱导其开花结实,得到T1代种子;最后将T1代种子移载到人工气候室或大田中,得到T2代植株及其纯合阳性转化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氯气对大豆种子表面进行消毒,然后接种到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得到无菌苗;

所述的大豆种子的种皮完整且健康无病斑。

步骤二,剥离足够多的生长点,铺满到一个玻璃培养皿中;

所述的生长点是指选取带有4-6片叶原基且长度为0.4-0.6厘米的无菌苗,扒开叶原基使生长点暴露在无菌苗外部。

步骤三,用包含目的基因载体制成子弹,装到基因枪上,然后轰击培养皿的中央部位3-4次;

所述的子弹是指:包裹目标DNA的直径为1.5μm的黄金颗粒,60μg金粉包被1μg DNA。

所述的基因枪采用BD81-GJ-1000型气体加速枪,该基因枪将包被外源DNA的金属微粒加速,使其穿过细胞壁而进入细胞内,将外源DNA分子送进细胞核或细胞器中,整合到染色体或细胞基因组上,从而实现外源DNA的转移。

所述的包含目的基因载体,为植物表达载体PBI221;

步骤四,将基因枪轰击后的生长点接种到成苗培养基,诱导成苗,得到T0代植株;

所述的成苗培养基为添加0.5mg/L 6-苄氨基嘌呤的MS培养基。

所述的成苗培养基为添加1.0mg/L赤霉素的1/2MS培养基。

所述的MS培养基采用Murashige和Skoog(1962)公开的培养基,MS培养基在现有

的生物以及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成分如下:

所述的1/2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

步骤五,把T0代植株转入生根用的培养瓶中诱导生根;

所述的生根用的培养瓶为,20厘米高,直径8厘米的桶状瓶,用可降解的聚内交酯制成,该培养瓶内充有生根培养基;

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添加0.3mg/L吲哚丁酸1/2MS培养基;

步骤六,T0代生根植株开瓶炼苗3-5天后,移载到人工气候室中,并诱导其开花结实,得到T1代种子;

所述的炼苗是指:打开培养瓶让幼苗在人工气候室中锻炼,使其尽快适应自然环境。

步骤七,T1代种子移载到人工气候室或大田中,得到T2代植株;

所述的移载到人工气候室是指:将T0代植株连同可降解培养瓶,一起移载到人工气候室的土壤中。

步骤八,对T2代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和转基因功能验证,从而得到纯合阳性转化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为:1.生长点作为转化受体对受体材料的影响小,具有很高的植株再生频率,可以提高转化效率;2.省去了农杆菌浸泡,共培养,除菌等步骤,操作简便,可控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大豆种子来自本实验室。

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75ml次氯酸钠和25ml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对大豆种子表面消毒1小时,然后接种到添加0.5mg/L 6-苄氨基嘌呤的MS的种子萌发培养基(即MS+0.5mg/L 6-BA)中,得到无菌苗;

步骤二,剥离足够多的带4-6片叶原基,长度为0.4-0.6厘米的生长点,扒开叶原基使生长点暴露在外面,然后将这些生长点放到一个直径为5-6厘米的玻璃培养皿中,铺满整个皿底。

步骤三,用包含目的基因的载体包裹到子弹上,装到基因枪上,然后轰击培养皿的中央部位3-4次;

步骤四,将基因枪轰击后的生长点接种到添加1.0mg/L赤霉素的1/2MS成苗培养基(即1/2MS+1.0mg/L GA3)中,诱导成苗,得到T0代植株;

步骤五,把T0代植株转入添加0.3mg/L吲哚丁酸1/2MS的生根培养基(即1/2MS+0.3mg/L IBA)中,诱导生根,培养瓶用可降解材料聚内交酯制成;

步骤六,T0代生根植株开瓶炼苗3-5天后,连同可降解培养瓶一起移载到人工气候室中,并诱导其开花结实,得到T1代种子;

步骤七,T1代种子播种在人工气候室中,得到T2代植株;

步骤八,对T2代植株进行PCR和Northern检测和转基因功能验证,从而得到纯合阳性转化子。

本实施例对100粒大豆种子进行了消毒,得到无菌苗后显微镜下剥离得到带4片叶原基,长度为0.4-0.6厘米的生长点。基因枪转化后得到了10个纯合阳性转化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