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了弯曲辊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和装置

使用了弯曲辊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使用了弯曲辊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和装置。在利用一对弯曲辊对叠合而成的弯曲玻璃板彼此进行压力粘接时,即使玻璃板的曲率发生改变,也能以简易的调整来进行应对。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包括:弯曲辊,其由隔着多个筒状构件且遍布该筒状构件的最外周面的全长地覆盖挠性树脂层而成形的外罩辊构件构成,该筒状构件具有刚性且较短、并能够在轴承的作用下绕固定轴杆的外周旋转,上述固定轴杆是中间部为圆弧状而两端部为直线状的弓形;辊驱动部件,其驱动该弯曲辊的外罩辊构件而使该外罩辊构件旋转;弯曲方向调整部件,其能够调整上述弓形的固定轴杆的弯曲方向角度;辊按压部件,其按压上述弯曲辊间的玻璃板,该装置利用上述轴线角度调整部件调整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固定轴杆的旋转,从而无论是平坦的夹层玻璃板还是弯曲的夹层玻璃板,该装置都能进行按压夹持而粘接这些玻璃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054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29511.0

  • 申请日2009-06-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山口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4: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3C27/12 授权公告日:20130828 终止日期:20180616 申请日:200906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8-28

    授权

    授权

  • 2011-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3C27/12 申请日:200906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和装置,在被用作车辆等的车窗玻璃的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不更换用于压接玻璃板的弯曲辊而仅通过改变弯曲辊的角度就能应对弯曲弧度不同的玻璃板,由此能够排出玻璃板间的气泡。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使多片玻璃板叠合并粘接而形成的夹层玻璃中最被广泛地公知、使用的夹层玻璃有如下的夹层玻璃,其在玻璃板间插入作为中间膜的由PVB(聚乙烯醇缩丁醛)制成的树脂片,然后进行叠合、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利用该中间膜使玻璃板彼此粘合。

在使上述夹层玻璃粘接的工序中,当在玻璃板间残留有气泡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泡,也会影响玻璃的透视性能,不仅如此,还会导致粘接力下降而发生剥离等不良情况,因此在进行由压热器实施的在一定的加压条件下使粘接膜整体热熔而使玻璃板彼此粘接的主粘接工序之前,进行用于将玻璃板间的气泡充分去除的通过加热、加压来进行的预粘接工序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汽车等的车窗玻璃是向两个方向弯曲的三维形状,为了将叠合后的两片玻璃板间的气泡去除,需要想办法从玻璃板的两面均匀地按压玻璃板。

例如,在日本特开昭61-16924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装置,即,该装置利用压延机将至少一片的玻璃片和至少一片的塑料材料的膜组合起来,该装置具备彼此相邻且挠曲自如的一连串的按压辊、和挠曲自如且与上述按压辊协同动作的一连串的相对按压辊,上述按压辊和相对按压辊均安装在一个活塞杆的一端,该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按压活塞,该按压活塞被空气压力驱动而在气缸中移动(专利文献1)。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2-27954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预压接装置,该装置使夹层玻璃用的夹层体在上下配置的多个加压辊之间通过而预压接该夹层体,该装置具有能够使所有该加压辊在与夹层玻璃用的夹层体的通过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内进行旋转的机构(专利文献2)。

此外,在日本特公昭47-226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轧制装置,即,特别为了将在中间插入有合成树脂膜的弯曲成球状的玻璃板轧制成预复合体,该装置具有能够整体绕与轧制方向垂直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框架,在旋转框架中配置有多个压辊,该压辊利用弹簧对上方和下方的玻璃板施加作用力而压接该玻璃板,各压辊与保持压辊且固定在旋转框架上的结构部分以及共属的弹簧一起合并成压辊单元,各压辊能够与其他压辊无关地固定在旋转框架上且能够单独自旋转框架卸下,并且,能够相对于预复合体的不同的弯曲程度在轧制方向上横向调整该压辊单元地将该压辊单元固定在旋转框架上(专利文献3)。

此外,在日本特公平3-2149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弯曲辊装置,该装置的至少弯曲部是空心构造,该装置包括内插有螺旋状体的一对挠性辊、和限制该挠性辊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的多个支承辊(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69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79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47-22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3-2149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一连串的按压辊和一连串的相对按压辊分别以弯曲的玻璃面的法线方向为轴线进行加压,但上部侧的按压辊与下部侧的相对按压辊的按压轴线不一致,形成在按压辊的边缘部附近错位较大的状态,因此对于在两端边缘侧具有较大程度的弯曲的曲率较小的弯曲玻璃等,按压该边缘附近的按压辊与相对的按压辊上下呈交错状,不能对边缘部附近的曲面施加均等的按压力,不能将两片玻璃板间的气泡充分地去除而易于使气泡残留,结果存在粘接部容易剥离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中,通过对形成为一对的列的多个加压辊进行单独驱动而使该加压辊旋转,夹层玻璃用夹层体自该加压辊的一端在该加压辊间通过而将玻璃板间的内部空气挤出地进行脱气处理,但当在上下的加压辊间通过的玻璃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来到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的加压辊间的间隙位置的情况下,该部分不能被充分地加压,存在可能导致脱气不良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发明中,当为了应对各种曲率形状的弯曲玻璃板而欲扩大上下设置的压力辊的行程时,仅利用弹簧的弹力按压该压力辊,因此不得不使用弹力强的弹簧,与玻璃弯曲形状的变化相对应的弹簧的伸缩程度使按压力发生偏差,因此上下的压力辊不平滑,与弯曲玻璃的弯曲形状的随动性变差,对玻璃板施加过大的力,因此存在容易发生裂纹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4所述的发明中,利用多个按压辊使一对空心橡胶辊弯曲成弯曲形状,使该橡胶辊的端部与驱动电动机相连结而使该辊旋转,从而当插入有膜的玻璃板自该辊的一端在该辊间通过时,能够将内部空气挤出,但挠性空心橡胶辊的弯曲度依赖于该辊与设置在外部的按压辊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该空心橡胶辊在调整时间的长度和形状的再现性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由于按压辊只是局部性地存在于空心橡胶辊,因此根据按压辊的有无,使施加于玻璃板的压力有局部性的差异,存在不能对整个玻璃均匀地脱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技术,即,对于在多片叠合的玻璃板间插入有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膜等中间膜而构成的夹层玻璃板,在利用弯曲辊自该夹层玻璃板的两面对该夹层玻璃板加压而使该夹层玻璃板彼此粘接时,即使弯曲玻璃的弯曲弧度变化,也能仅通过改变弯曲辊的角度而应对弯曲玻璃板的弯曲弧度,从而能够自玻璃板的两面以均等的压力按压玻璃板,由此能够防止气泡残留在玻璃板间,并且不会使玻璃板因被按压而受损。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该夹层玻璃是通过在玻璃板间夹持中间膜后进行层压而形成的,该装置自玻璃板的两个外侧面按压夹持夹层玻璃板,利用中间膜粘接玻璃板彼此,

该装置包括:

上下一对的刚性的固定轴杆,其弯曲成中间部为圆弧状而两端部为直线状的弓形;

弯曲辊,其由隔着多个筒状构件且遍布该筒状构件的最外周面的全长地覆盖挠性树脂层而成形的外罩辊构件构成,该筒状构件具有刚性且较短、并能够在轴承的作用下绕固定轴杆的外周旋转;

辊驱动部件,其驱动该弯曲辊的外罩辊构件而使该外罩辊构件旋转;

弯曲部倾斜角度调整部件,其使上述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固定轴杆旋转,调整固定轴杆的弯曲中间部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从玻璃板向弯曲辊间去的进入方向看去的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的间隙部的弯曲弧度形状;

辊按压部件,其按压夹持上述弯曲辊间的玻璃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设置有辊间隙调整部件,该部件使上述上部侧的弯曲辊的两端同时升降而根据玻璃板的板厚调整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的间隙。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设置有转动部件,当使夹层弯曲玻璃板在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通过时,该转动部件使用于支承上下一对的固定轴杆的两端部的支承框架以连接该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上下的旋转中心的虚拟线的中点位置为支点进行转动,以使该虚拟线与由弯曲辊夹持的夹层玻璃的板面的在上述支点位置上的法线一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将在玻璃板之间夹持有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板粘接起来,

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包括:

上下一对的刚性的固定轴杆,其弯曲成中间部为圆弧状而两端部为直线状的弓形;

弯曲辊,其由隔着多个筒状构件且遍布该筒状构件的最外周面的全长地覆盖挠性树脂层而成形的外罩辊构件构成,该筒状构件具有刚性且较短、并能够在轴承的作用下绕固定轴杆的外周旋转,

在该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中,

调整弯曲辊的弯曲部的倾斜角度,以使从玻璃板向弯曲辊间去的进入方向看去的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的间隙部的弯曲弧状形状与弯曲玻璃板的弯曲形状相符;

利用由一对弯曲辊进行的按压夹持来粘接夹层玻璃。

另外,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中所使用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还包括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使用于支承上下一对的固定轴杆的两端部的支承框架转动;

当使夹层弯曲玻璃板在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通过时,该转动部件使用于支承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框架以连接该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上下的旋转中心的虚拟线的中点位置为支点进行转动,以使该虚拟线与由弯曲辊夹持的夹层玻璃的板面的在上述支点位置上的法线一致。

另外,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方法在使夹层弯曲玻璃板在上下一对的弓形弯曲辊间通过时,当玻璃板是弯曲面的深度在中途改变的形状的弯曲玻璃板的情况下,为了与预先设定的上述弯曲玻璃板的弯曲形状一致,该方法预先记录一对弓形的弯曲辊的倾动角度的变化,使该弯曲辊追随该玻璃板的弯曲面地改变各弯曲辊的倾动角度,从而使弯曲辊的倾动角度与由一对弯曲成弓形的弯曲辊夹持的夹层玻璃板的弯曲面的深度大致对应。

采用本发明的预粘接方法和装置,对于在多片玻璃板间插入有PVB等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一边使该夹层玻璃在一对弓形的弯曲辊间通过一边按压该夹层玻璃而粘接玻璃板彼此时,能够以均匀的按压力自弯曲玻璃的两面均匀地按压该夹层玻璃,因此不会使玻璃板间残留气泡,还能防止玻璃板因被按压而受损等。

另外,在玻璃板为弯曲玻璃的情况下,即使该玻璃的弯曲深度改变,也能仅通过进行调整旋转分别固定有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各轴框架的角度的简单调整,将一对弯曲辊间的间隙的曲率调整为与玻璃板的曲率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整体主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整体侧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弯曲辊的立体图。

图4A是说明本发明的弯曲辊的弯曲方向调整部件的图。

图4B是说明本发明的弯曲辊的弯曲方向调整部件的图。

图4C是说明本发明的弯曲辊的弯曲方向调整部件的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用的汽车用侧部车窗玻璃。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用的汽车用前部车窗玻璃。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旋转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弯曲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和图12所示,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1为如下结构,即,该装置1包括:一对弯曲辊10,其具有一对中间部为弯曲的弓形形状且两端为直线形状的长条的由刚性材料构成的固定轴杆11,该弯曲辊10由外罩辊构件15和多个较短的刚性的筒状构件14、14、…构成,该筒状构件14、14、…外套在该固定轴杆11的各外周面上且能够借助轴承12、12、…旋转,上述外罩辊构件15弯曲成弓形并由覆盖该多个筒状构件14、14、…的整个最外周面的挠性树脂层形成;辊驱动部件20,其驱动该弯曲辊10的外罩辊构件15而使该外罩辊构件15旋转;弯曲方向调整部件(弯曲部倾斜角度调整部件)30,其能够调整上述弓形的固定轴杆11的弯曲的凸部方向的角度;辊按压部件60,其按压夹持上述弯曲辊间的玻璃板,该装置1仅仅通过利用上述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0调整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的固定轴杆11、11的旋转,就能够按压夹持平坦的夹层玻璃板乃至弯曲的夹层玻璃板,从而能够粘接该玻璃板。

此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夹层玻璃的预粘接装置1设置有旋转部件(转动部件)40,在使夹层弯曲玻璃板G在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间通过时,该旋转部件40使支承框架(旋转框架)41、41以连接该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的上下的旋转中心的虚拟线的中点位置为支点进行旋转(转动),以使该虚拟线与由弯曲辊10、10夹持的夹层玻璃G的板面的在上述支点位置上的法线方向一致,该支承框架41、41支承上下的固定轴杆11的两端部的轴承51、51、…。

上述弯曲辊10包括:固定轴杆11,其由长条的圆弧状且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制材料构成;多个较短的刚性的筒状构件14、14、…,其外套于该固定轴杆11的各外周面,且能借助轴承12旋转;外罩辊构件15,其利用一层挠性的树脂层覆盖该多个筒状构件14、14、…的整个最外周面,且该外罩辊构件15从整体上看,弯曲成两端为直线状、中央部为圆弧状的弓形。

外罩辊构件15是硬度为65~80的挠性树脂,当外罩辊构件15的硬度小于65时,在按压并粘接夹层玻璃时,外罩辊构件弹性变形而不能获得充分的按压力,另外当外罩辊构件15的硬度大于80时,弹力过低,玻璃板可能因被按压而受损。从实验的结果得知,当将外罩辊构件15的硬度设定为65~80时,既能确保弹力又能确保对夹层玻璃施加的按压力。

另外,外罩辊构件15最好是具有耐热性和防污性的丁晴橡胶(NBR)的合成橡胶,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满足上述条件的橡胶即可。

在各轴承12、12、…间的外套于固定轴杆11的一侧分别配置有筒状隔离件13、13、…,利用该筒状隔离件13能够防止各轴承的错位,将轴承的位置保持为恒定间隔。

另外,上述弯曲成弓形的外罩辊构件15如上所述是由硬度为65~85的橡胶制成,但该外罩辊构件15具有下述程度的弹力,即,在轴承12以弯曲的固定轴杆1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的同时,每当轴承12旋转一周该外罩辊构件15都能一边反复进行在圆弧状部的凸状面拉伸、在圆弧状部的凹状面收缩变形的动作一边进行旋转的程度。

另外,为了能够利用后述的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0调整上述弯曲成弓形的固定轴杆11的弓形部分(弯曲凸面部)的角度(倾斜角),固定该固定轴杆11的两端。上下一对地并列配置固定轴杆11,一对的固定轴杆11的各圆弧状的凸状面侧处于同一方向,但固定轴杆11的全长是能够夹持汽车用、车辆用等的弯曲的车窗玻璃、建筑用的平坦的车窗玻璃而使这些玻璃通过的程度的长度。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辊驱动部件20利用驱动电动机21借助驱动链条22使设置在上述弯曲辊10的外罩辊构件的一端部侧的带轮旋转,从而能够带动外罩辊构件15旋转,上述驱动电动机21设置在上下高度位置被固定了的下侧的弯曲辊10的一端部的下方位置。

此外,设置在高度位置被固定了的弯曲辊10的外罩辊构件15的另一端侧的齿轮23与设置在能够自如地调整高度的上侧的弯曲辊10的外罩辊构件15的端侧的齿轮23啮合,从而使能够自如地调整高度的弯曲辊10的外罩辊构件15也能与固定侧的弯曲辊同步地旋转。

另外,对于设置在一对外罩辊构件15、15的端部的齿轮23、23,为了能使该齿轮23、23根据在弯曲辊间通过的玻璃板的厚度而靠近或分开,使用齿的牙的高度较高的齿轮23,从而即使玻璃板的板厚改变,也能应对。

另外,只要是由汽车的车种引发的玻璃厚度改变的程度,则属于能充分地应对的范围内。

此外,如图3所示,当使固定轴杆11以圆弧状的固定轴杆11的轴心为旋转中心在±90度的范围内形成期望角度地旋转时,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0能够将固定轴杆11的中间部的圆弧状的凸状面的位置从正上方调整到正下方,从而仅使固定轴杆旋转半周就能应对各种不同曲率的弯曲玻璃板。

在图3中,作为该调整部件30,通过手动使把手33旋转、利用减速机31减速,并且将旋转方向改变成弯曲辊能够旋转的方向,但当安装电动机来代替把手33时,能够用一次操作自动调整设定角度。

另外,例如如图4A所示,在利用上述该调整部件30将一对固定轴杆11均设定为使该固定轴杆11处于水平方向的角度时,能够使弯曲辊间的间隙从水平方向看去是直线状,设定成按压夹持平坦的玻璃板G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利用该调整部件30将一对的固定轴杆11的各弯曲部的凸面部的方向角度设定成例如图4B所示那样的向斜下方倾斜45度时,能够使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形成为从玻璃板G的搬入侧的水平方向看去为大弧度的平缓的圆弧。

此外,当利用该部件30将一对的固定轴杆11的各弯曲部的凸面部的方向角度设定成例如图4C所示那样的向正下方倾斜90度时,能够使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形成为从水平方向看去为小弧度、即与固定轴杆11的弧度对应的小弧度的圆弧。

这样,利用上述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0仅通过使上述圆弧状的固定轴杆11、11稍稍旋转,就能将一对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的弧度在从直线状到固定轴杆11的弯曲辊10的弧度的范围内调整成各种弧度的圆弧状。

另外,辊间隙调整部件50是这样的部件,即,使上部侧的弯曲辊10升降自如,根据所按压夹持的玻璃板的板厚的变化而手动或自动升降上部侧的弯曲辊,从而调整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的最小间隙,但下部侧的固定轴杆11的两端部借助轴承被支承、高度被固定。

如图2所示,在上述辊间隙调整部件50中,使把手54(或电动机)旋转,带动与把手(或电动机)的轴直接连结的连结杆53和在连结杆53的两端部附近与该连结杆53正交的水平杆55旋转,从而借助设置在该水平杆55的两端部的齿轮52、52使升降杆56、56升降。该升降杆56、56的上端的凸部56a、56a活动配合于筒状构件57内且在筒状构件57内滑动自如,该筒状构件57固定在板状的按压板63的下端部。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述辊按压部件60中,将按压缸61、61的各活塞杆62、62的前端部固定于按压板63、63,利用截面为コ字形的引导构件55、55(参照A-A剖视图)使该按压板63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该引导构件55、55使该按压板63的侧端部滑动自如地支承该按压板63,在该按压板63上安装有上部侧的弯曲辊10的固定轴杆11的轴承51,支承上部侧的弯曲辊10。

接下来说明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的旋转部件40,该旋转部件40在下述情况下使用,即,在如汽车的前部车窗玻璃、后部车窗玻璃那样的面积比较大的车窗玻璃、或具有弯曲深度较大的弯曲面的夹层玻璃的预粘接工序中,自玻璃板的两面按压夹持该玻璃板而粘接该玻璃板那样的情况。

为了使由一对弯曲辊10、10产生的朝向玻璃板的按压方向与由该弯曲辊10、10夹持的弯曲的玻璃板G的夹持部分中的玻璃板面的法线方向一致,随着弯曲玻璃板在按压辊间通过,利用旋转部件40使支承一对弯曲辊10、10的旋转框架旋转,以使连接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的各中心的按压轴线与弯曲的玻璃板的按压部中的弯曲面的法线方向一致。

对于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借助轴承支承下部侧的弯曲辊10的固定轴杆11的两端,此外借助辊间隙调整部件50以能够自如地调整升降的方式支承上部侧的弯曲辊10的固定轴杆11。

将支承上述上下一对的弯曲辊的轴承、辊间隙调整部件等组装成纵框架、横框架,并且将下部的横框架32、32的各自的两端固定于纵框架而组装成框架,从而形成了旋转框架41。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部成为旋转中心地利用未图示的旋转电动机、变速机使上述旋转框架在角度θ的范围内进行旋转。

如图11所示,在利用搬入输送带71将弯曲玻璃板G的前端弯曲部插入在弯曲辊10、10之间时,旋转框架41的上端处于向搬入输送带71侧倾斜的状态,在按压夹持玻璃板G的中间部的阶段,旋转框架处于沿铅垂方向立起的状态,在利用搬出输送带72使弯曲玻璃板G的后端弯曲部位于弯曲辊10、10之间时,旋转框架41的上端处于向搬出输送带72侧倾斜的状态。

即,随着弯曲玻璃板的前端到后端在弯曲辊间移动,旋转框架41旋转角度θ的大小。

上述搬入搬出部件70如图11所示,在支承上述弯曲辊10、10、辊按压部件60、旋转部件40等的能旋转的旋转框架41的前部位置设置有搬入输送带71,在该旋转框架41的后部位置设置有搬出输送带72,上述搬入输送带71能够自如地调整自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的角度,上述搬出输送带72也能够调整相同的倾斜角度,使搬入的弯曲夹层玻璃G的前端部、或搬出的弯曲夹层玻璃G的后端部位于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之间的间隙位置地调整各倾斜角度。

根据弯曲夹层玻璃G的形状来设定搬入输送带71的倾斜角度和搬出输送带72的倾斜角度,两者的角度未必一定相同,此时能够将搬入侧、搬出侧的倾斜角度分别调整为各自期望的角度。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作用。

之所以将弯曲辊形成为中间部是圆弧状部、两端是直线状的弓形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下述目的,即,利用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0仅通过使固定轴杆11以圆弧状的固定轴杆11的直线状部为轴心在±90度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就能将从玻璃板的搬入方向看去的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的间隙形状从沿水平方向为直线状的形状调整为向上方侧凸起的弧度、向下方侧凸起的弧度,以及利用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0仅通过使上述圆弧状的固定轴杆11、11稍稍旋转,就能将上述间隙形状在固定轴杆11的弯曲辊10的弧度的范围内调整为各种弧度的圆弧状。

当按压粘接如图7的附图标记Rw、Rh所示的那样的两个方向上具有弯曲弧度的玻璃、特别是像汽车的前部车窗玻璃、后部车窗玻璃那样的大面积的弯曲玻璃板、在两侧部附近具有小弧度的弯曲部的那样的夹层玻璃板的情况下,为了使在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通过的弯曲夹层玻璃G的与弯曲辊10、10抵接的抵接面的法线方向与由上述一对弯曲辊产生的按压轴线一致,以图11所示那样的搬入搬出部件70的搬入输送带、搬出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与利用旋转部件40支承上下一对弯曲辊的旋转框架的旋转角度均在角度θ的范围内的方式使固定轴杆11旋转,从而能够获得均匀的作用向弯曲的夹层玻璃板的按压力,并且不会对玻璃板施加过大的力。

上下一对的弯曲辊中的下部侧的弯曲辊的高度位置是被固定的,上部侧的弯曲辊利用辊按压部件60的按压缸61、61向下部侧的弯曲辊施加按压力。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上下一对的弯曲辊间的间隙小于设定值,通过使辊间隙调整部件50的升降杆56与按压板63的筒状构件57抵接而设置止挡功能等的下降限制。

由于利用辊间隙调整部件50设定的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小于在该弯曲辊10、10间通过的玻璃板G的厚度,因此当玻璃板G欲在该弯曲辊10、10间通过时,通常利用一对的弯曲辊10、10按压被夹持在玻璃板G间的中间膜,从而粘接玻璃板彼此。

另外,特别是在玻璃板的总厚度大于间隙的情况下,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的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外罩辊构件15、15发生弹性变形而压缩,但在间隙小于玻璃板的厚度的情况下仍然不得不稍稍抬起上部侧的弯曲辊10而扩大间隙,由此克服按压缸61的按压力,使按压板63、63沿引导构件55、55上升。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预粘接装置的使用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对弯曲形状的夹层玻璃板中的下述这种弯曲玻璃板进行预粘接的情况,即,面积比较小且仅向一个方向弯曲、与弯曲辊正交的方向是直线状、弯曲程度较小的弯曲玻璃板。

预先使把手33或电动机旋转而借助减速机31使一对弓形的弯曲辊10、10的各固定轴杆11、11旋转,将各固定轴杆11、11的各弯曲凸面部设定成如图4A的右图所示形成为水平方向的角度,将从玻璃板G的搬入侧的水平方向看去的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设定成如图4A中左图所示那样地沿水平方向为直线状的形状,另外,将连接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的轴线的线设定为铅垂方向。

此外,将搬入搬出部件70的搬入输送带71和搬出输送带72设置成与玻璃板的弯曲程度相符的倾斜状态,这是为了当弯曲玻璃板在一对弯曲辊的间隙位置通过时,利用搬入输送带的上表面和搬出输送带的上表面支承间隙位置前后的玻璃板的下表面,从而不会对输送的玻璃板施加过大的力。

另外,中间膜至少使用一张通常用的厚度为0.7~1mm左右的聚乙烯醇缩丁醛膜(PVB),将夹持有该中间膜的玻璃板加热至规定的温度条件,一边将该玻璃板夹持在一对按压辊之间一边去除玻璃板间的气泡,并且粘接该玻璃板。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对弯曲形状的夹层玻璃板中的下述这种弯曲玻璃板进行预粘接的情况,即,如图5所示,弯曲面的深度为附图标记Rw、Rh所示那样的汽车的侧部车窗玻璃那样的面积比较小且弯曲程度较小的弯曲玻璃板。

预先使把手33或电动机旋转而借助减速机31使一对弓形的弯曲辊10、10的各固定轴杆11、11旋转,在将各固定轴杆11、11的各弯曲凸面部设定成如图4B的右图所示向斜下方倾斜例如30度~45度时,如图4B中左图所示,从玻璃板G的搬入侧的水平方向看去的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为弧度小的圆弧。

此外,将搬入搬出部件70的搬入输送带71和搬出输送带72设置成与玻璃板的弯曲程度相符的倾斜状态,这是为了当弯曲玻璃板在一对弯曲辊的间隙位置通过时,利用搬入输送带的上表面和搬出输送带的上表面支承间隙位置前后的玻璃板的下表面,从而不会对输送的玻璃板施加过大的力。

另外,连接一对弯曲辊10、10间的轴线的线的设定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对弯曲形状的夹层玻璃板中的下述这种弯曲玻璃板进行预粘接的情况,即,如图7所示,汽车的前部车窗玻璃、后部车窗玻璃那样的面积比较大且弯曲程度较大的弯曲玻璃板。

与实施例2相同,预先利用弯曲方向调整部件使一对弯曲辊10、10的各固定轴杆11、11的各弯曲凸面部如图4B、图4C的右图所示倾斜地配置,使从玻璃板G的搬入侧的水平方向看去的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如图4B、图4C中左图所示为期望弧度的圆弧。

此外,与实施例2相同,将搬入搬出部件70的搬入输送带71的倾斜角度和搬出输送带72的倾斜角度设置成与玻璃板的弯曲程度相符的倾斜状态。

利用旋转部件(旋转电动机)使支承一对弯曲辊的旋转框架以间隙部分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如图11的点划线所示使旋转框架41的上端侧偏向搬入输送带侧地使该旋转框架41倾斜,从而能使弯曲玻璃G的前端边来到上下的弯曲辊的间隙位置地等待玻璃板的搬入。

当弯曲玻璃板到达搬入输送带上后,如图8所示,当该弯曲玻璃板的前端边通过了一对弯曲辊的间隙位置后,使旋转框架41依据弯曲玻璃板的输送方向的弧度的变化而慢慢立起,如图9所示在弯曲玻璃板的后端边通过一对弯曲辊的间隙位置的时刻,使旋转框架41改变角度θ地倾斜,以使旋转框架41的上端侧偏向搬出输送带侧,然后利用搬出输送带搬出弯曲玻璃板。

即,在本实施例3中,利用旋转部件40将连接一对弯曲辊的各中心轴线的线与在弯曲辊间通过的弯曲玻璃板的间隙部中的法线方向一致,从而能够获得均匀的作用向玻璃板的按压力。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实施例4也是能够预粘接平坦形状的夹层玻璃板的例子。预先使把手33或电动机旋转而借助减速机31使一对弓形的弯曲辊10、10的各固定轴杆11、11旋转,将各固定轴杆11、11的各弯曲凸面部设定成如图4A的右图所示处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将从玻璃板G的搬入侧的水平方向看去的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为直线状的形状,另外将连接上下一对的弯曲辊10、10的轴线的线设置成铅垂方向,且本实施例不使用旋转部件。

此外,使搬入搬出部件70的搬入输送带71和搬出输送带72处于水平状态,使各输送带的输送面位于一对弯曲辊的间隙位置。

比夹持有中间膜的两片玻璃板的总厚度小地设定一对弯曲辊10、10间的间隙,即使该间隙较小,也能依据两片玻璃板的厚度程度利用弯曲辊从玻璃板的两面以均匀的压力按压玻璃板彼此。

附图标记说明

G、弯曲玻璃板;1、预粘接装置;2、基座架台;10、弯曲辊;11、固定轴杆;15、外罩辊构件;20、辊驱动部件;21、驱动电动机;22、驱动链条;23、齿轮;30、弯曲方向调整部件;31、减速机;32、电动机;33、把手;40、旋转部件;41、旋转框架;42、旋转电动机;43、旋转轴;50、辊间隙调整部件;51、轴承;52、齿轮;53、连结杆;54、把手;55、引导构件;60、辊按压部件;61、按压缸;63、按压板;70、搬入搬出部件;71、搬入输送带;72、搬出输送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