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

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铺制前准备工作:确定压制成型之前在平板模具上所铺制铺层的总厚度、所采用炭纤维布的种类和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炭纤维布的种类为多种;二、炭纤维布分组:将多种炭纤维布分成多个铺制组;三、铺制单元形成:利用平板模具将多个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平铺并形成一铺制单元;四、铺层:利用平板模具以铺制单元为重复平铺单元,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原材料浪费较少且使用效果好、经铺层后所压制成型板材质量好,可成型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板材,并将其进行炭化、致密处理、高温处理等工序后制成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板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857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50159.2

  • 申请日2010-11-18

  • 分类号B32B37/02;B32B38/18;B32B5/26;

  • 代理机构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谭文琰

  •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42号金融大厦1802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0: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09

    授权

    授权

  • 2011-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37/02 申请日:2010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

背景技术

2009年11月11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CN101575766A中提及了一种炭布、网胎交替铺层针刺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预制体,但其制造成本高、致密周期高、炭纤维的强度得到了损伤且平板件厚度方向的加工浪费严重。而2003年9月7日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CN2573990Y中涉及了一种炭纤维复合材料防弹层,但该防弹层采用了同类型的炭纤维结构,且制品较薄(2-6mm),且单一结构难以解决大厚度(如20mm以上)炭纤维板材尤其是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分层难题。2009年6月3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CN101445376A中提到了一种炭/炭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但采用了同类型的炭布结构,且制品较薄(1-10mm)。US8905348W中提到了一种对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技术,但未将混合铺层的设计理念带入复合材料的整体结构。

综上现如今,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主要采用一种炭纤维结构类型进行铺层设计或针刺结构,具有以下缺点:第一、针刺过程将炭纤维刺短,破坏了炭纤维的强度,在成型炭/炭复合材料过程中,该种结构余量要求较高,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浪费,同时致密周期长,致密成本高;第二、在成型外观质量好的制品时,使用单一低丝束炭纤维致使原材料成本较高;第三、单一结构炭纤维层间状态难以控制,易产生结构应力,致使分层缺陷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原材料浪费较少且使用效果好、经铺层后所压制成型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质量好,能有效解决现有采用一种炭纤维结构类型进行铺层设计或针刺结构制备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时存在的多种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铺制前准备工作:根据需压制成型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板材结构,确定压制成型之前在平板模具上铺制铺层的总厚度D以及单位体积的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内所包含炭纤维布的种类和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多种;

步骤二、炭纤维布分组:将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多种炭纤维布分成多个组,并相应形成多个铺制组,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各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且所确定各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分别为一层或多层;

步骤三、铺制单元形成:利用平板模具,将步骤二中所述的多个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形成一个铺制单元且所述铺制单元的厚度为d;

步骤四、铺层:利用平板模具,以步骤三中所述的铺制单元为重复平铺单元,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获得一个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中所包括铺制单元的总层数为n且n=D/d。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且所述炭纤维布的丝束为1K~6K或12K~48K,其中K表示丝束千根数。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多种所述炭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经浸胶机浸渍树脂后或手工刷胶后的炭胶布。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两种,两种炭纤维布分别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两种且两种炭纤维布分别记作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两种炭纤维布;步骤二中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进行分层时,所述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的布层数分别为一层和两层,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一层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和由一层炭纤维布a与一层炭纤维布b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二。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三种,三种炭纤维布分别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三种且三种炭纤维布记作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三种炭纤维布;步骤二中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炭纤维布A与炭纤维布B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一和由炭纤维布C铺成的铺制组二。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进行分层时,所确定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的布层数均为一层,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铺制组分别为由一层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由一层炭纤维布B组成的铺制组二和由一层炭纤维布C组成的铺制组三。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组过程中,所确定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的布层数分别为两层、两层和一层,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一层炭纤维布A与一层炭纤维布B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一和由一层炭纤维布A、一层炭纤维布B与一层炭纤维布C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二。

上述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多种炭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单向无纬布,则步骤四中进行铺层时,应确保相邻两层单向无纬布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铺层方法简单、铺层步骤少、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

2、投入设备成本低,所采用的设备结构简单且均为常用设备。

3、所投入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

4、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经铺层后所压制成型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质量好,层间剪切强度高、致密周期短、致密成本低且成型产品外观质量好,成品合格率高,能有效解决采用一种炭纤维结构类型进行铺层设计或针刺结构制备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时所存在的结构余量要求较高、原材料成本浪费较大、致密周期长、致密成本高、成型制品外观质量较差、单一结构炭纤维层间状态难以控制等多种缺陷和不足。采用本发明可成型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板材,并将其进行炭化、致密处理、高温处理等工序后制成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板材。

5、适用范围广且推广应用前景广泛,对铺层所用炭纤维的丝束、编织结构等均不限制,可以对多种类型的炭纤维进行铺层且铺层后经常规压制成型后即可获得相应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制品;同时,对所铺炭纤维的种类不限,可以对两种以上炭纤维进行随意组合铺层;并且,所制成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制品的厚度较大,其厚度能达到20mm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原材料浪费较少且使用效果好、经铺层后所压制成型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质量好,能有效解决现有采用一种炭纤维结构类型进行铺层设计或针刺结构制备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时,所存在的结构余量要求较高、原材料成本浪费较大、致密周期长、致密成本高、成型制品外观质量较差、单一结构炭纤维层间状态难以控制等多种缺陷和不足。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铺层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铺制前准备工作:根据需压制成型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板材结构,确定压制成型之前在平板模具上铺制铺层的总厚度D以及单位体积的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内所包含炭纤维布的种类和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多种。

实际铺层时,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且所述炭纤维布的丝束为1K~6K或12K~48K,其中K表示丝束千根数,并且多种所述炭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经浸胶机浸渍树脂后或手工刷胶后的炭胶布。

步骤二、炭纤维布分组:将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多种炭纤维布分成多个组,并相应形成多个铺制组,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各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且所确定各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分别为一层或多层。

步骤三、铺制单元形成:利用平板模具,将步骤二中所述的多个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形成一个铺制单元且所述铺制单元的厚度为d。实际对多个所述铺制组进行平铺时,可以按照随机的多种平铺顺序对多个所述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也就是说,所形成铺制单元中的多个所述铺制组的平铺顺序不限,只需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即可。

步骤四、铺层:利用平板模具,以步骤三中所述的铺制单元为重复平铺单元,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获得一个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中所包括铺制单元的总层数为n且n=D/d。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对需成型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进行铺层时,其铺层过程如下:

步骤一、铺制前准备工作:根据需压制成型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板材结构,且结合常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压制成型方法,确定压制成型之前在平板模具上铺制铺层的总厚度D以及单位体积的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内所包含炭纤维布的种类和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

实际进行铺制时,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两种,两种炭纤维布分别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两种且两种炭纤维布分别记作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两种炭纤维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炭纤维布a为3K炭纤维平纹布,炭纤维布b为24K炭纤维单向无纬布。所述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均为经浸胶机浸渍树脂后或手工刷胶后的炭胶布,并且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所浸的树脂为耐高温酚醛树脂,浸渍树脂且预烘干后分别制备成两种炭胶布。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选用炭纤维布的丝束为1K~6K或12K~48K,所述炭纤维布的类型为平纹、斜纹、缎纹、网胎、单向无纬布或短切丝,则可以根据实际具体需要,选择上述任一种或多种炭纤维布。同时,多种所述炭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经浸胶机浸渍树脂后或手工刷胶后的炭胶布,则相应制成二维炭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板材制品。另外,所述多种炭纤维布也可以均不进行浸渍树脂或手工刷胶处理,直接进行铺层。

步骤二、炭纤维布分组:将步骤一中所确定的两种炭纤维布分成两个组,并相应形成两个铺制组;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两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两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均为一层,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和由炭纤维布b组成的铺制组二。

步骤三、铺制单元形成:利用平板模具,将步骤二中所述的两个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形成一个铺制单元且所述铺制单元的厚度为d。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b’铺制单元。实际形成铺制单元时,也可以对炭纤维布a和炭纤维布b的平铺顺序进行调整。

步骤四、铺层:利用平板模具,以步骤三中所述的铺制单元为重复平铺单元,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获得一个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中所包括铺制单元的总层数为n且n=D/d。

本实施例中,由于步骤一中所述两种炭纤维布中的一种为单向无纬布,则步骤四中进行铺层时,应确保相邻两层单向无纬布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即相邻两层单向无纬布之间的夹角为90°。当需对某一方向的强度进行增强时,则沿该方向的0°方向进行铺层,这主要是由于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主要起到承受载荷作用的为纤维,基体主要发挥传递载荷的作用,无纬布即仅一个方向有纤维,其余方向没有纤维进行增强(即经向),此类复合材料需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否则处于应力不平衡状态(《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中关于面内应力分布有相应公式),极易使复合材料产生分层,如0°/90°、60°/60°/60°或0°/45°/90°等铺层设计均能有效消除面内应力,使复合材料处于近似各向同性状态;但如果复合材料要求某方向的强度要高于其他方向强度,则应在该方向进行增强。

当步骤一中所述多种炭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单向无纬布时,则步骤四中进行铺层时,应确保相邻两层单向无纬布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实际铺层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对相邻两层单向无纬布之间的夹角进行相应调整。一般情况下,相邻两层单向无纬布之间的夹角为90°、45°或60°。另外,对单向无纬布之外的其它炭纤维布进行铺层时,层间则无夹角问题。

铺层结束后,再按照常规压制成型方法,对铺制好的铺层进行压制固化,即可制得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本实施例中,采用热压机对铺制好的铺层进行压制固化,最终制得厚度为20mm且密度为1.45g/cm3的炭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该制品的外观细腻美观,经超声波探伤检测无分层,层间剪切强度为25MPa,大于单一3K炭纤维平纹布压制炭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板材层间剪切强度15MPa的技术水平,并且本发明制备炭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时所用的原材料成本,仅为单一3K炭纤维平纹布压制板材的3/5左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二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两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时,所确定两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分别为一层和两层,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一层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和由一层炭纤维布a与一层炭纤维布b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二。相应地,步骤三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a+b’铺制单元。本实施例中,其余铺层方法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对需成型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进行铺层时,其铺层过程如下:

步骤一、铺制前准备工作:根据需压制成型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板材结构,确定压制成型之前在平板模具上铺制铺层的总厚度D以及单位体积的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内所包含炭纤维布的种类和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

实际进行铺制时,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三种,三种炭纤维布分别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三种且三种炭纤维布记作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网胎布、单向无纬布或炭纤维短切丝中的任意三种炭纤维布。本实施例中,炭纤维布A为3K炭纤维平纹布,炭纤维布B为24K炭纤维网胎,炭纤维布C为48K炭纤维缎纹布;同时,所述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均为经浸胶机浸渍树脂后或手工刷胶后的炭胶布,浸渍树脂且预烘干后分别制备成三种炭胶布。

步骤二、炭纤维布分组:将步骤一中所确定的三种炭纤维布分成三个组,并相应形成三个铺制组;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均为一层,则三个铺制组分别为由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由炭纤维布B组成的铺制组二和由炭纤维布C组成的铺制组三。

步骤三、铺制单元形成:利用平板模具,将步骤二中所述的三个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形成一个铺制单元且所述铺制单元的厚度为d。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B’+‘C’铺制单元。实际形成铺制单元时,也可以对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的平铺顺序进行调整。

步骤四、铺层:利用平板模具,以步骤三中所述的铺制单元为重复平铺单元,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获得一个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中所包括铺制单元的总层数为n且n=D/d。

铺层结束后,再按照常规压制成型方法,对铺制好的铺层进行压制固化,并且经高温处理后,即可制得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二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时,所确定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均为一层,并且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炭纤维布A与炭纤维布B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一和由炭纤维布C组成的铺制组二。相应地,步骤三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B’+‘C’铺制单元。本实施例中,其余铺层方法和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二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时,所确定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均为一层,并且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和由炭纤维布B与炭纤维布C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二。相应地,步骤三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B+C’铺制单元。本实施例中,其余铺层方法和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二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时,所确定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分别为两层、一层和一层,并且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一层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和由一层炭纤维布A、一层炭纤维布B与一层炭纤维布C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二。相应地,步骤三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A+B+C’铺制单元。本实施例中,其余铺层方法和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对需成型的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进行铺层时,其铺层过程如下:

步骤一、铺制前准备工作:根据需压制成型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板材结构,确定压制成型之前在平板模具上铺制铺层的总厚度D以及单位体积的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内所包含炭纤维布的种类和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三种,三种炭纤维布分别为炭纤维布A、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且炭纤维布A为6K炭纤维斜纹布,炭纤维布B为24K炭纤维网胎,炭纤维布C为48K炭纤维短切丝,并且炭纤维布A为经过浸渍耐高温酚醛树脂后制备成的炭胶布,炭纤维布B为经过浸渍耐高温酚醛树脂后制备成的网胎预浸料,炭纤维布C为将48K炭纤维纱经浸渍耐高温酚醛树脂且烘干后切成7mm~70mm炭纤维短切丝。

步骤二、炭纤维布分组:将步骤一中所确定的三种炭纤维布分成三个组,并相应形成三个铺制组;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均为一层,则三个铺制组分别为由炭纤维布A组成的铺制组一、由炭纤维布B组成的铺制组二和由炭纤维布C组成的铺制组三。

步骤三、铺制单元形成:利用平板模具,将步骤二中所述的三个铺制组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形成一个铺制单元且所述铺制单元的厚度为d。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B’+‘C’铺制单元。

本实施例中,形成铺制单元时,先将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进行预压复合,再将预压复合的炭纤维布B和炭纤维布C平铺在炭纤维布A上,并相应形成‘A’+‘B’+‘C’铺制单元。

步骤四、铺层:利用平板模具,以步骤三中所述的铺制单元为重复平铺单元,由下至上逐层进行平铺并相应获得一个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所述二维炭纤维复合材料铺层中所包括铺制单元的总层数为n且n=D/d。

本实施例中,铺层结束后,再按照常规压制成型方法,采用热压机对铺制好的铺层进行压制固化,制得炭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并且经过炭化(密度≥1.20g/cm3)、树脂压力浸渍-炭化致密处理、高温处理等工序后制得厚度为50mm且密度为1.55g/cm3的二维炭/炭复合材料板材,该二维炭/炭复合材料板材制品的外观细腻美观,经超声波探伤检测无分层,层间剪切强度为15MPa,大于单一6K炭纤维平纹布压制成型二维炭/炭复合材料板材层间剪切强度6MPa的技术水平;同时,采用本发明所制备的二维炭/炭复合材料板材所用的原材料成本仅为单一6K炭纤维平纹布压制板材的2/3左右,工艺周期仅为针刺结构(针刺结构致密效率:一次浸渍-炭化后密度增量仅为0.2g/cm3-0.5g/cm3左右;厚度方向需预留20mm~30mm余量)加工周期的1/2左右,材料厚度方向平整无需加工,无需预留余量。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步骤二分组过程中,根据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各种炭纤维布所占的体积比例,对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厚度与布层数进行确定时,所确定三种炭纤维布的布层数分别为两层、两层和一层,并且所述铺制组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铺制组分别为由一层炭纤维布A与一层炭纤维布B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一和由一层炭纤维布A、一层炭纤维布B与一层炭纤维布C平铺而成的铺制组二。相应地,步骤三中,所形成的铺制单元为‘A+B’+‘A+B+C’铺制单元。本实施例中,其余铺层方法和步骤均与实施例7相同。

实际操作过程中,步骤一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也可以为四种或四种以上,相应地步骤二中所分成的铺制组数量也可相应进行调整;且步骤三中将所分成的多个铺制组形成铺制单元时,其方法与步骤一所述炭纤维布的种类为两种或三种时形成铺制单元的方法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