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结肠靶向微丸制剂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结肠靶向微丸制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具有结肠靶向特性的微丸制剂。所说药物组合物以白术为君,黄连为臣,防风为佐组成,重量配比为:白术30~60份;黄连30~45份;防风30~60份。将它们的提取物分别制成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后按比例混合制成白术黄连微丸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则可实现结肠定位靶向给药的目的,更好的发挥该组合物的效果。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及白术黄连微丸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具有标本兼治、整体局部兼顾的双重治疗特色,且口服给药安全方便、成本低廉。动物实验表明,它们对溃疡性结肠炎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阳性对照药SASP,且副作用小,因此可用于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852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23571.3

  • 申请日2011-01-21

  • 分类号A61K36/718(20060101);A61K9/16(20060101);A61K9/52(20060101);A61P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04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丁振英

  •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0: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11

    授权

    授权

  • 2011-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18 申请日:20110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具有结肠靶向特性的微丸制剂。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病程迁延难愈,长达数月至数十年,8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病情不断加重,30年病程的患者癌变率可高达40%,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14种难治性疾病之一。溃疡性结肠炎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为多见,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40/10万。精神因素、过度疲劳、饮食不当、感染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作诱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重、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近10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较上世纪50年代增长了10倍,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等。上述药物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药物作用靶点单一,只能缓解症状,故只适合于短期用药;若长期给药,还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过敏等多种副作用。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传统的口服及直肠给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普通片剂、胶囊剂口服后,药物在到达结肠前即已被全身吸收或降解;栓剂、灌肠剂等中药外治制剂直肠给药后,药物仅局限于直肠和降结肠,无法到达横结肠、升结肠等主要溃疡病灶区,影响了药物疗效的发挥。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通过适当的制剂工艺,使药物经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而是运送至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其制备技术有多种,包括pH依赖、酶依赖和时间、压力控制等。其中,pH依赖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具有比较明确的释药机制和制备方法,制剂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好,药物在胃中不释放,而只定位释放于小肠末端和结肠。其原理是:胃肠道pH值逐渐递增(胃0.9~1.5、小肠6.5~7、结肠6.8~7.5),而高分子材料丙烯酸树脂尤特奇Eudragit L/S分别只在>pH 6.0和>pH 7.0环境中溶解,因此,可通过混合并调节两者的用量,获得仅在结肠pH值下才溶解的材料,用于药物包衣。目前应用最多的肠溶制剂是包衣微丸和包衣片。与包衣片相比,微丸将一个剂量的药物分散成上百个单位,单个微丸包衣膜的破损只使少量药物突释,不会造成整个微丸剂释药无规律;微丸不易受胃排空速率影响,能均匀分布于肠道;微丸流动性好,适于工业化分装,故包衣微丸比包衣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工艺重现性,更能确保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的结肠靶向定位。(详见:[1]郑家驹,史肖华,郭志荣.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9,48(6):522-523;[2]Yang L,Chu JS,Fix JA.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new approachesand in vitro/in vivo evaluation.Int J Pharm,2002,235(1-2):1[3]Ulrich K,Matthias S.Topical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dv Drug DeliverRev,2005,57(2):267;[4]盛艳梅,谢兴亮,杨明,等.中药新复方愈肠宁的组方研究医药导报,2008,27(3):258-261;[5]杨明,冯怡,徐德生,等.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构建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6,8(5):10-15)。

中医药在治疗多病因综合导致的慢性胃肠道疾病方面独具优势,能通过多途径作用实现抗炎、镇痛,且重视整体平衡。因此,从传统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型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科学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具有结肠靶向特性的微丸制剂。

本发明根据中药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泻作用;黄连具有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作用;防风性味辛香,辛能散肝郁,香能醒脾胃,其具有燥湿止泻之功效;以白术为君,黄连为臣,防风为佐,组成药物组合物,它们的重量配比为:

白术    30~60份;

黄连    30~45份;

防风    30~60份。

将上述组合物按常规煎煮成口服液即可。

进一步,将它们各自的提取物分别制成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后按比例混合制成白术黄连微丸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则可实现结肠定位靶向给药的目的,可更好地发挥该药物组合物的效果。白术黄连微丸中各提取物的重量配比为:

白术提取物白术挥发油24~36份

黄连提取物小檗碱    3~9份

防风提取物          9~27份。

本发明白术黄连微丸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白术挥发油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提取药材中的挥发油类成分,即:将白术药材粉碎至粗粉,投入超临界萃取反应釜中,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5MPa,CO2流量为3L·h-1,萃取时间为3h,收集萃取产物,得白术挥发油;

2.制备防风提取物

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防风提取物,即:

将防风药材粉碎至粗粉,置超声波提取器中,加入6倍重量75%的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提取液滤过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至干,得防风提取物;

3.黄连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等生物碱类物质,采用市售小檗碱即可;

4.制备白术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胃溶微丸

1)制备包合物

将10g白术挥发油用无水乙醇配成50%白术挥发油溶液,取β-环糊精30g,加4倍重量蒸馏水研匀后,缓缓加入上述配制的50%白术挥发油溶液,研磨至成糊状,抽滤,得包合物,在30~60℃下将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3次,每次100mL,40℃真空干燥5h,得干包合物,备用。

2)制备胃溶微丸

以尤特奇Eudragit RS100为包衣材料,采用低温挤出滚圆制粒机制备白术挥发油β-CD包合物微丸,即胃溶微丸;

5.制备黄连、防风提取物肠溶微丸

1)制备载药微丸

以Nonpareil粒为空白丸芯,HPMC-E15为粘合剂,取经粉碎过100目筛的小檗碱2g和防风提取物6g,流化床底喷混悬液法上药,60℃干燥6h,即得载药微丸;

2)制备肠溶微丸

取20g载药微丸置于流化床中,用HPMC溶液包衣,使增重2%(w/w);然后与pH敏感材料Eudragit L30D-55∶Eudragit S100=2∶1混合,包肠溶衣层;最后再按增重2%(w/w)用HPMC包一层衣膜作为隔离衣层;60℃热处理2h,制成肠溶包衣微丸;

6.制备白术黄连微丸

按配比将上述制备的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混匀后分装入胶囊,即为本发明的白术黄连微丸制剂。

经动物实验证实,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或白术黄连微丸制剂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或白术黄连微丸制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①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既能健脾益气,改善胃肠道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有效调整整体免疫功能;又能抗菌、消炎、止血,对抗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炎性损伤,能起到标本兼治、整体局部兼顾的双重特色,对以水样便为主的轻中度结肠炎而言,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能调节患者的体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②本发明白术黄连微丸制剂体现了“两步释放”的技术特征,即口服后,胃内pH值较低,白术胃溶微丸首先在胃部酸性环境下崩解,白术内酯等有效成分在胃内起到扶正健脾、益气止泻之功效;而黄连、防风提取物的肠溶微丸则在进入pH值较高的结肠部位释药,起到了结肠靶向定向释药的作用,在此,小檗碱和防风色原酮等成分局部发挥抗菌、消炎、止血等作用。“两步释放”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兼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理念。

③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或白术黄连微丸制剂口服给药,既方便又安全,避免了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过敏等多种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药物组合物

1)按重量比分别取:白术30份,黄连30份,防风30份,按常规煎煮成口服溶液分装即可。

2)按重量比分别取:白术45份,黄连40份,防风45份,按常规煎煮成口服溶液分装即可。

3)按重量比分别取:白术55份,黄连40份,防风60份,按常规煎煮成口服溶液分装即可。

实施例2制备一种白术黄连微丸制剂

1.制备白术挥发油

取白术药材600g,粉碎至粗粉,投入超临界萃取反应釜中,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5MPa,CO2流量为3L·h-1,萃取时间为3h,收集萃取产物,得白术挥发油29.7g;

2.制备防风提取物

取防风药材600g,粉碎至粗粉,置超声波提取器中,加入6倍重量的75%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提取液滤过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至干,得防风提取物17.4g;

3.制备白术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

取β-环糊精90g,加4倍重量蒸馏水研匀后,缓缓加入29.6g白术挥发油(用无水乙醇预先配成50%的溶液),研磨至成糊状,抽滤,得包合物,在50℃左右将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3次,每次300mL,40℃真空干燥5h,得干包合物,备用;

4.制备胃溶微丸

以尤特奇Eudragit RS100(德国德固赛公司)为包衣材料,高速匀化20min,按常规采用低温挤出滚圆制粒机制备白术挥发油β-CD包合物微丸,此为白术挥发油胃溶微丸;

5.制备黄连、防风提取物载药微丸

以Nonpareil粒为空白丸芯(德国罗姆公司),HPMC-E15(美国国际特品公司)为粘合剂,取5.8g经粉碎后过100目筛的小檗碱(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和17.4g防风提取物,按小檗碱∶防风提取物=1∶3的比例,流化床底喷混悬液法上药,60℃干燥6h,即得载药微丸;

6.制备黄连、防风提取物肠溶微丸

取60g载药微丸置于流化床中,用HPMC(美国国际特品公司)溶液包衣,使增重2%(w/w);然后与pH敏感材料Eudragit L30D-55∶Eudragit S100=2∶1(德国德固赛公司)混合,包肠溶衣层;最后再按增重2%(w/w)用HPMC包一层衣膜作为隔离衣层,60℃热处理2h,制成肠溶包衣微丸;

7.制备白术黄连微丸

按胃溶微丸∶肠溶微丸=1∶1的比例将上述制备的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混匀后分装入胶囊,即为本发明的白术黄连微丸制剂。

本白术黄连微丸制剂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

白术提取物:29.7份,

小檗碱:5.8份,

防风提取物:17.4份。

实施例3制备一种白术黄连微丸制剂

本白术黄连微丸制剂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

白术提取物:36份,

小檗碱:7份,

防风提取物:21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药效评价:

选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进行本发明药物的药效评价。

1.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清洁级,体重180g~200g,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YXK(沪)2002-0026],自由进食和饮水。

2.试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简称BHF)由实施例1的(1)制备;

TNBS购于Sigma公司,为5%(w/v)水溶液,批号(71K5009);

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4C28),用刀片轻轻刮去SASP片剂外层包衣后,粉碎过80目筛,称取一定量的粉末,加入蒸馏水配成0.1g/ml的SASP混悬液备用。

3.仪器与设备

UV-2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TGL-16G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W201B型恒温水浴锅(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琪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4.动物分组及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BHF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按体重依次为:高剂量组15g/kg(表示每公斤体重15g混合生药量,下同),中剂量组10g/kg,低剂量组5g/kg;SASP为阳性对照药,阳性对照组SASP剂量为0.3g/kg,禁食不禁水24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造模,腹腔注射2%的戊巴比妥纳,使大鼠轻微麻醉后,将直径2mm的乳胶管经肛门轻轻插入大鼠体内大约8cm处,将造模剂TNBS溶于50%乙醇水溶液,将TNBS溶液用注射器一次性注入到大鼠的肠腔内,TNBS剂量为按体重125mg/kg,将大鼠的尾部提起,倒置30秒,防止造模剂渗漏,使造模剂充分渗透入大鼠的肠腔。

5.给药方法及评价指标

造模后6小时开始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天。BHF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每日灌胃给药2ml;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每日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观察BHF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体重变化、腹泻、便血的影响。

各组大鼠给药7天后,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致死,剖开大鼠腹部,观察肠道大体改变。将距肛门10cm长的末段结肠取出,沿肠系膜纵行切开,用冰生理盐水冲洗,用滤纸吸干水分后称质量。将黏膜面向上展开,观察黏膜损伤并按照Wallace和Keenan1990年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0分,无炎症和溃疡;1分,局部充血但无溃疡;2分,溃疡但无充血;3分,一处溃疡及炎症;4分,两处或两处以上溃疡及炎症;5分,溃疡延伸超过2cm。

取肛门向上8cm肠段卷起,置于10%的中性甲醛液中固定,用石蜡包埋,行4μm厚全层切片,H-E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6.实验结果

(1)BHF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大鼠由于禁食1天,体重在略微减轻后逐渐恢复到最初体质量,并逐渐增加至原体重的115%。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在造模后迅速下降,在第2天降到原体重的86%,在1~7天内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体重(P<0.05),BHF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体重恢复较快,5~6天逐渐恢复到最初体重,且1~7天内大鼠的体重显著高于模型大鼠(P<0.05)。

(2)BHF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腹泻及便血的影响

各组大鼠在1、3、5、7天内发生腹泻与便血的大鼠个数见表1。正常对照组大鼠没有发生腹泻和便血,TNBS造模后的大鼠表现为毛色杂乱无光泽,神情倦怠萎靡,在第1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与便血。但随给药天数的增多,本发明BHF中、高剂量组的症状显著轻于模型对照组,特别是到给药的第7天,BHF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差不多。说明BHF对模型大鼠的腹泻与便血具有治疗作用。

表1BHF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腹泻及便血的影响(n=10)

(3)BHF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损伤评分的影响

将大鼠解剖后观察结肠外观及黏膜表面发现,模型组大鼠的结肠多数与相邻脏器有轻度粘连,结肠充血水肿,在肛口向上8cm处有较大的溃疡性病灶,病灶处结肠壁增厚,肠黏膜表面发生溃疡糜烂坏死,与正常组大鼠相比,结肠明显变短。BHF提取液中、高剂量及SPSA给药组可以改善结肠充血水肿等炎性症状,减少溃疡面积,减轻结肠重量,降低模型大鼠结肠损伤评分(P<0.05)。表2BHF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损伤评分的影响(n=10)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4)BHF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影响

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大鼠结肠组织结构清晰,黏膜完整,固有层内肠腺丰富,排列紧密;TNBS造模后的大鼠结肠组织学表现黏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残余腺体杯状细胞消失,纤维组织细胞增生,间质水肿明显。BHF提取液中、高剂量以及SASP组大鼠结肠黏膜增生活跃,表面黏膜基本恢复,溃疡愈合,黏膜及黏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但间质仍有轻度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学表现证明BHF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并具有清除中性粒细胞,减轻炎症的作用。

白术黄连微丸的药效学研究内容与BHF提取液药效学研究内容相同,研究结果表明,白术黄连微丸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具有更好的药效学作用,且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局部的作用效果更强,其结肠组织病理学结果和对结肠损伤的评分都优于BHF提取液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阳性对照药SASP,且标本兼治,注重整体平衡,副作用小,因此可用于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