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

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旨在为东北西部重度苏打盐碱地造林保活提供新树种和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客土造林、及时抚育与设置必要的辅助工程设施。所述的客土造林步骤包括:1.选择种植时间;2.选择沙枣苗及截干处理;3.确定栽植密度;4.制备客土;5.挖植苗穴;6.采用如下栽植方法: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及时浇水和适时封堆。所述的及时抚育包括第一年的2次松土除草和第二年的1次平茬处理。所述的设置必要的辅助工程设施为设置深水机井、沟宽4m与沟深2m的防护沟与排蓄两用水沟。所述的设置排蓄两用水沟是指:在造林地块内,每隔30~50m设置1条排蓄两用水沟,沟宽0.6m,沟深0.8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578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16995.9

  • 申请日2010-10-25

  • 分类号A01G23/04(20060101);A01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齐安全

  •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河街35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17: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23/04 授权公告日:20120725 终止日期:20161025 申请日:201010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7-25

    授权

    授权

  • 2011-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3/04 申请日:2010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5-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林业种植技术领域的造林保活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有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土地盐碱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6%,植被种类较为单一,适宜栽植树种较少。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50.8%的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危害,其中重度盐碱地达到40.7%,土壤盐渍化和水渍化并存,HCO3-和CO32-含量超过0.1%,碱化度>5%,表层土下还存在着结构非常粘重的碱化层。生态环境恶劣,原始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从苏打盐碱地治理的现有树种结构来看,适宜树种较少,主要是乡土树种为主。尽管这些树种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逆性,以杨、榆等树种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固沙林已经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态保障,但经济效益不显著,在改造和治理盐碱地等方面的潜力仍很有限。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引进了一系列以灌木为主的耐干旱、耐瘠薄乃至耐盐碱树种,如柽柳、枸杞、沙棘、柠条、紫穗槐、白刺、四刺滨藜、桑树等,在苏打盐碱化土地植被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引进树种生态适应性、生态经济价值的局限,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生态经济发展和碱地生态经济的需求。

抗盐碱树种沙枣的繁育、栽培、加工、饲养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种植,对加快和促进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进程是非常必要和迫切需要的。由此提高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该地区盐碱化、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西部生态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对该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重度苏打盐碱地造林关键技术难题,为东北西部重度苏打盐碱地造林提供新树种和新方法,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包括客土造林、及时抚育与设置必要的辅助工程设施。所述的客土造林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时间

春季3月下旬~4月中旬顶浆造林,即土壤化冻深度达20~25cm时造林。

2.选择沙枣苗和截干处理

选择一年生苗高30cm以上的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沙枣苗,要求沙枣苗通直健壮、木质化程度高与根系发达。再进行保留沙枣苗地上部分为5~10cm的截干处理。

3.确定栽植密度

采用条带状或块状造林,植苗穴株行距设置为1×2m或1×3m。

4.制备客土

由1/2沙土或透气性较好的非碱性土与1/2有机粪肥混合形成客土。

5.挖植苗穴

栽植前2~3天挖植苗穴,每个植苗穴规格为30×30×30cm的方形或圆形坑;先在地面上标记出植苗穴圆心的准确位置,然后按规定的植苗穴尺寸确定欲挖植苗穴的范围并向下挖掘,保证植苗穴的上口与下口的口径一致。

6.采用如下栽植方法

1)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种植方法;

2)及时浇水;

3)适时封堆。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是指:先将客土垫在植苗穴的最下层10cm厚,放入沙枣苗,埋入客土到2/3时暂停埋土,将沙枣苗向上提一下,将已埋入的客土踩实。然后填入原土一直到与地面平齐,再进行第二次踩实,做到根不窝、土不虚、苗不歪,用手捻沙枣苗以捻不动为好。最后用原土在植苗穴外培成水盘;所述的及时浇水是指:4月末~5月初浇透水2~3次,至6月中旬之前,视旱情再在植苗穴内浇水1~2次,土壤含水情况以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为宜;所述的适时封堆是指:在造林第一年每次浇水后及时覆上一层原土,防止水分蒸发,雨季来临时及时对植苗穴进行封堆,封土堆的高度以高出地面3~5cm为宜;所述的及时抚育包括松土、除草与平茬,为人工穴状抚育,连续抚育二年,每年分别为2次与1次。所述的穴状抚育是以沙枣苗为中心,半径30cm内铲除沙枣苗周围杂草并进行松土,松土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沙枣苗根系,深度一般为5~10cm。

第一年抚育二次,第一次抚育时间为6月上旬,进行除草松土,第二次抚育时间为8月下旬,进行除草松土。

第二年抚育一次,抚育时间为4月下旬,重点进行平茬,以增强沙枣苗的萌发力;所述的设置必要的辅助工程设施是指:

1.设置深水机井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干旱季节能及时浇水,需设置深水机井,数量为平均50~100hm2一眼机井。

2.设置防护沟

避免人为破坏和牲畜啃食在造林地块周围挖防护沟,沟宽4m,沟深2m,防护沟外侧3m米处设置水泥柱与金属网结构的围栏,安排人员常年管护。

3.设置排蓄两用水沟

根据地势对排水有利的情况,为干旱季节能及时灌水,雨季能及时排水,设置排蓄两用水沟,在造林地块内,每隔30m设置1条排蓄两用水沟,沟宽0.6m,沟深0.8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生态效益

沙枣具有抗盐碱、抗旱耐瘠薄能力,可在吉林省西部pH 9.50~10.50的荒漠化盐碱地、年降雨量200mm左右的干旱区域、有机质含量0.6%左右的退化贫瘠土地上生长。在植被恢复、改良盐碱地土壤条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方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2年的盐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中等程度的盐碱胁迫能够促进沙枣根瘤的形成,且根瘤占总干重的4.18%~6.45%。吉林省白城市大安示范区沙枣根系发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重度盐碱地生长2年的沙枣树高达1.14~1.65m,根深达0.69~1.10m,单侧根水平延伸达1.00~1.20m,须根达50条左右,并有大量根瘤出现。2年前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在种植沙枣的2年后,原本粘重不透水的盐碱土变得土质疏松、粘重程度下降,起到了明显的改土效果,并且在沙枣林带内有少量的羊草出现。

2.社会效益

沙枣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荒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条件改善的同时,营养和药用成分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碱地生态经济链条的建设,能够带动周边的居民,参加到荒漠化治理的生产中来,给当地居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改变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沙枣在吉林省西部荒漠化地区的广泛应用起到了试验示范与推动作用,得到了国家、省、市、厅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也得到了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外国专家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3.经济效益

沙枣喜光、速生,萌芽性强,枝叶稠密,年生物产量大。种植当年沙枣的高生长量最高可达1.65m。翌年春五月初第一次平茬到7月中旬第二次平茬间隔70余天,最高生长量达1.26m,每天平均高生长达1.64cm,且每穴最多萌条数达20个。

沙枣嫩枝叶含粗蛋白22.10%、粗脂肪3.31%,与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含量相近。

此外,沙枣枝叶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糖、鞣质、黄酮、三萜皂苷、有机酸等多种可利用的药用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达0.75%,总皂苷含量达4.6%,17种氨基酸总量达1.2g/100g。可酿酒、提制香精,枝、叶、树皮、花和果均可入药。是极好的高档绿色饲料和功能保健品的来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的客土造林步骤中排水沟宽、株距与行距具体实施的一平面配置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盐碱地植被恢复及综合开发利用是世界相关国家和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各方面专家都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进行着探索和研究。重度苏打盐碱地造林树种的选择及治理改造,是制约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目前,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高抗逆性的优良树种需求则更为迫切。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Silver Willow,Russian Olive),又名桂香柳、银柳。原产欧洲和西亚,因灰色叶片和耐盐性在北美广泛种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部,西北地区的荒漠、半荒漠地带分布较多。因抗逆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被我国西部沙区称为“宝树”。本专利针对重度苏打盐碱地现状,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筛选和培育,成功地将沙枣引进吉林省西部,建立了基因收集圃、良种繁育体系和试验示范基地,解决了在重度苏打盐碱地上栽培的关键技术,在西部治碱工程、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本发明所述的重度苏打盐碱地沙枣造林保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客土造林

1.选择种植时间

东北地区春季3月下旬~4月中旬,其它地区应在春季树木萌芽前1~2周,顶浆造林即土壤化冻深度达20~25cm时造林,此时土壤墒情好,沙枣苗容易扎根,成活率高。

2.选择沙枣苗和截干处理

要选择一年生苗高30cm以上优质健壮沙枣苗,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沙枣苗要求主干通直、枝条茁壮、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顶芽健壮。起苗假植时按保留沙枣苗地上部分为5~10cm进行截干处理。

3.确定栽植密度

造林方式为条带状或块状造林,植苗穴株行距设置为1×2m或1×3m。

4.制备客土

由1/2沙土或透气性较好的非碱性土和1/2有机粪肥混合均匀形成客土。

5.挖植苗穴

栽植前2~3天直接挖植苗穴即进行穴状整地,每个植苗穴规格为30×30×30cm的方形或圆形坑。用尖镐和园锹挖植苗穴时要注意以定点标记为植苗穴中心,按规定的植苗穴尺寸操作。为此,先在地面上标记出植苗穴中心点的准确位置,然后以规定的植苗穴尺寸表示出欲挖植苗穴的范围,并沿其垂直向下挖掘,保证植苗穴的上口与下口的口径一致,绝不可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

6.采用如下栽植方法

1)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

先将客土垫在植苗穴的最下层10cm厚,接着放入沙枣苗,埋入客土到2/3时暂停埋土,将沙枣苗稍微向上提一下,目的是防止沙枣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入的客土踩实,目的是使沙枣苗的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便扎根生长。然后填入原土一直埋到与地面平齐,再进行第二次踩实,目的是使沙枣苗干挺直,也使沙枣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被风吹斜,做到根不窝、土不虚、苗不歪,用手捻苗捻不动为好。最后用原土在植苗穴外培成水盘。

2)及时浇水

春季顶浆造林,栽后要及时浇水。4月末~5月初风大干旱时,在植苗穴内及时浇透水2~3次,保证根系正常扎入土壤中。至6月中旬之前,视旱情再在穴内浇水1~2次。土壤含水情况以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为宜。

3)适时封堆

在造林第一年每次浇水后及时覆上一层原土,防止水分蒸发。雨季来临时及时对植苗穴进行封堆,封土堆的高度以高出地面3~5cm为宜。

二.及时抚育

为给沙枣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应及时对幼树进行抚育。幼树抚育主要包括松土、除草和平茬。幼树抚育方式为人工穴状抚育,连续两年,即每年分别为2次、1次。所述的穴状抚育是以沙枣苗为中心,半径30cm内铲除沙枣苗周围杂草并进行松土。松土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沙枣苗根系,深度一般为5~10cm。

第一年抚育两次,第一次抚育时间确定为6月上旬,主要进行除草松土;第二次抚育时间确定为8月下旬,主要进行除草松土。

第二年抚育一次,抚育时间为4月下旬,主要进行平茬,增强沙枣苗的萌发力。

三.设置必要的辅助工程设施

1.设置深水机井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干旱季节能及时浇水,需设置深水机井,数量为平均50~100hm2一眼机井。

2.设置防护沟

在工程围栏内侧3m处挖防护沟,沟宽4m,沟深2m。防护沟周边设置的围栏为水泥柱金属网结构。安排人员常年管护,避免和杜绝人为破坏和牲畜啃食。

3.设置排蓄两用水沟

根据地势对排水有利的情况,为干旱季节能及时灌水,雨季能及时排水,设置排蓄两用水沟。在造林地块内,每隔30m设置1条排蓄两用水沟,沟宽0.6m,沟深0.8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