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傣族民间风湿药

傣族民间风湿药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傣族民间风湿药,它是由如下原药按重量份计的配比混合而成的粉剂或胶囊;或者混合物以煮提方式获得的片剂或胶囊:海桐皮0.1-0.5份;大血藤1-2份;绞股蓝0.5-1.5份;三七根1-2份;山草果0.2-1份;美登木0.2-1份;重楼0.1-0.9份;紫党参1-2份;辣味根1-2份;草乌4-8份,粉剂的细度一般不小于120目,本药的粉剂可以直接以开水送服。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对风湿性疾病,如顽固风湿性关节炎起效快,连续用药一周,肿胀消退,疼痛锐减,有效率达95%,治愈率达30%。对子宫肌瘤等肿瘤,有效率达85%,治愈率高达30%,另外,对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一般性腰腿酸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也有明显疗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407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桂兰仙;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92539.0

  • 发明设计人 桂兰仙;

    申请日2010-09-20

  • 分类号A61K36/896;A61K9/14;A61K9/48;A61K9/20;A61P29/00;A61P19/02;A61P35/00;A61P19/08;A61P25/02;

  • 代理机构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朱跃平

  • 地址 666100 云南省景洪市勐泐大道64号1栋1单元30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 授权公告日:20111207 终止日期:20140920 申请日:201009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12-07

    授权

    授权

  • 2011-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 申请日:201009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傣族民间风湿药。

背景技术

傣药,就是傣族民间传统药,是中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傣药,特别是民间傣药与传统中医药相比具有其自身的民族和地方特点。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据统计,我国傣族药物有1200种。《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一些傣族民间世代相传的方剂,对某些病疼有独特疗效。挖掘、整理、提高傣药傣医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病症方面,傣药中有许多独到验方,疗效十分明显。但这些验方为家族世代相传,密不外泄,不利于民族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傣族民间风湿药,该药对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消肿快、去痛迅速、不易复发等特点,对子宫肌瘤、脾下脂肪瘤也有明显疗效,而且该药配伍合理,服用方便,药源易得,生产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傣族民间风湿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原药按重量份计的配比混合而成的粉剂或胶囊;或者混合物以煮提方式获得的片剂或胶囊:

海桐皮0.1-0.5份;大血藤1-2份;绞股蓝0.5-1.5份;三七根1-2份;山草果0.2-1份;美登木0.2-1份;重楼0.1-0.9份;紫党参1-2份;辣味根1-2份;草乌4-8份。

在上述配比范围内,又以如下配比为佳:

海桐皮0.3份;大血藤1.5份;绞股蓝1.1份;三七根1.5份;山草果0.6份;美登木0.6份;重楼0.5份;紫党参1.6份;辣味根1.2份;草乌6.1份。

上述各味原药重量指干重,药态指中药铺出售状态下的原药。

粉剂的细度一般不小于120目(0.12mm)。

本药的粉剂可以直接以开水送服。成人每次3-6g,日服三次。禁忌:服药期间避酸冷。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对风湿性疾病,如顽固风湿性关节炎起效快,连续用药一周,肿胀消退,疼痛锐减,有效率达95%,治愈率达30%。对子宫肌瘤等肿瘤,连续用药15天,肿瘤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有效率达85%,治愈率高达30%。

另外,对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一般性腰腿酸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也有明显疗效。

下面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例1,何某某,女,70岁,汉族,云南蒙自新安所镇农民,患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一年多,患者长期疼痛不堪,腰部活动严重受限,行走困难,用药无数,效果不明显。2009年7月间改服本发明的药物粉剂,连服一周,疼痛明显减轻,腰底部的肿胀消失,行走自如。再服一月,症状全消。

本例的粉剂药味组成如下:

海桐皮0.3份;大血藤1.5份;绞股蓝1.1份;三七根1.5份;山草果0.6份;美登木0.6份;重楼0.5份;紫党参1.6份;辣味根1.2份;草乌6.1份。

用法用量:开水送服,日服三次,每次5g。其余同上。

例2,赵某某,男,60岁,汉族,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退休工人,长期患风湿性关节炎,双膝肿大,剧烈疼痛,走行离不开拐杖,用过许多西药,效果甚微。2009年7月初,经朋友介绍改用本发明的粉剂治疗,连续用药一个月后,关节处的肿胀消退如常,疼痛大减。继续服用又一月后,疼痛完全消失。此后未见复发,也无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均十分满意。

本例药味组成、用法用量同上例。

例3,王某某,男65岁,云南通海县农民,患腰椎骨质增生伴椎间盘膨出,腰部疼痛,脚酸腿软,行走困难,体弱无力。长期依靠拐杖行走。2001年1月开始服用本发明的粉剂,用药十天后见效,病人自诉病症和疼痛均大为缓解。此后又连服90天,疼痛全消,行走自如。至今未发。本例的药味组成、用法用量均同例1。

例4,岩庄,男,53岁,傣族,云南景洪市农民,长期患手足关节疼痛。2008年3月服用本发明粉剂,七天疼痛锐减,三个月后痊愈。本例药味组成、用法用量同例1。

例5,王某某,男,傣族,云南景洪农场职工,患坐骨神经痛,用药七天就控制住病情,15天后,病痛消失。本例药味组成、用法用量同例1。

例6,玉某某,女,56岁,傣族,云南河口县边民,患脾下脂肪瘤。用同例1的粉剂治疗15天后到医院复查,肿瘤明显缩小,用药三个月后肿瘤消失。用法用量同例1。

例7,玉某,女26岁,傣族,云南景洪市大曼寨农民,患子宫肌瘤,瘤块大4cm,用同例1的粉剂治疗,15天后肿瘤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再用药一个月后到医院检查,肌瘤消失,痊愈。用法用量同例1。

以上病例除4-7例外,均为云南某军分区医院的临床病例。此外,该药粉剂在该军分区医院,对156例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病人进行了临床应用,其中男性患者占大约三分之二,女性患者占三分之一,年龄40-70岁不等。总的药效情况是:此粉剂用药一周见效,患者大多自诉疼痛减轻,药效明显。总的有效率达95%,治愈率30%。

该分区医院针对部分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味组成进行了一定调整。总的情况是:各药味的配比在各自的区间范围内变动时,药效变化不太明显,都是有效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