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

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试验前鱼体称重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503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80373.0

  • 发明设计人 李伟;危起伟;骆慧;

    申请日2010-09-07

  • 分类号G06F19/00;A01K61/00;

  • 代理机构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韩志刚

  • 地址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江汉北路4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9/00 授权公告日:20120229 终止日期:20170907 申请日:201009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2-29

    授权

    授权

  • 2011-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0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鱼类饵料领域,特别涉及到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物转换率、计算饵料系数时往往涉及到水生生物摄食前饵料的称重,摄食后残饵的收集和残饵质量的计算,在环境因子对鱼类生长摄食实验,饲料开发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试验步骤。

国内外采取投喂前称总质量,虹吸法搜集残饵计重。国内方法:饵料在投喂前先需在105℃烘箱内烘干两小时,晾凉之后再准确称量并投喂。残饵收集后晾干并烘于两小时,再准确称重;将收集的残饵移到干净的培养皿(干重量已知)中,在鼓风干燥箱中105℃下烘干,称重记录。为了校正残饵重量,将定量的饲料置于没有鳖的养殖水体中,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回收处理残饵,从而得到了各饲料在水中的溶失率,以校正残饵量。国外, Y.Tsuzuki,2007在进行饵料实验求饲料转化率(FCR)时,采取先称重,一分钟内投少量饵料直到鱼吃完,重复以上过程直到鱼不再摄食。国外其他作者在收集残饵时,仅介绍是采用虹吸法收集饵料,对过程没有详尽描述。 Y.Tsuzuki的方法在循环水或者透明度不佳的养殖水或者深水试验中不能观察到鱼的摄食情况受到限制,以上方法归结为称重法。称重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缺陷,缺陷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1残饵收集不完全,为确保水生生物饱食,饲料投喂量必然大于摄入量,经过2~2.5小时充分摄食后开始收集残饵。在这充分摄食期间,饵料自身的溶解、水生生物对饵料的物理性搅动、微生物的消耗、微生物的消耗,收集、灰分处理过程中人为误差和机械误差(饵料吸附在器械壁收集不完整或者经过网目随水流失),尤其是饵料自身的溶解和机械误差极大地影响残饵总质量的准确性;

2收集残饵后,残饵的预处理如风干、晒干等、保存如冷冻保存,以防变质等、后期的灰分测定是耗时耗力的工作。尤其对于长期性试验项目,因为需要每天一次或多次投喂再收集残饵。这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是个极为繁琐的过程;

3饵料存储过程中潮解吸水使得实际投喂量存在误差;

4残饵和粪便难以分开,导致残饵收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目的其一为去掉了生物化因素和机械误差对残饵总质量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目的其二为不必考虑饲料放置过程中潮解吸水现象,仅看残饵不必考虑粪便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

(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

在每次投喂前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饲料颗粒直径为1.0-12.0mm的颗粒状饵料,不称重,投喂前纪录下投喂的粒数P,在水生生物充分摄食后,用虹吸法吸底收集残饵,计数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饵料颗粒数Q;

(3)、纪录单次残饵数

纪录每次投喂后剩余残饵的颗粒粒数Qi,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即可弃去;

(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

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饵料颗粒直径为1.0-12.0mm的饵料,将P粒饵料颗粒组成一组,共设5至7个平行组,每组饵料分别在干燥箱中,在105℃烘干至恒重,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每组饵料的质量M1、M2、M3......,求出饵料质量的平均值M,饵料的质量和粒数成正比,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由下列公式计算:

Mi=M(Pi-Qi)/P

其中:Mi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

M为P粒饵料的质量平均值

Pi为每次投喂饵料的粒数

Qi为每次投喂饵料后残饵颗粒数

P为每组投喂饵料颗粒总数;

(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

(6)、计算饲料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FCR=MΣin(Pi-Qi)/Pmfin-mini,i=(1,2,3,4······)

其中:Pi-每次投喂饵料的粒数

M-P粒饵料质量的平均值

Qi-每次投喂饵料后残饵颗粒数

mini-试验前鱼体重

mfin-试验末鱼体重

P-每组投喂饵料颗粒总数

i-投饵次别。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去掉了生物化因素和机械误差对残饵总质量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2、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去掉了对收集的残饵后续的处理过程,节省了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经费支出;

3、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只需对第一次投喂量进行质量测定,后续不再有称量环节,不必考虑饲料放置过程中潮解吸水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准确性;

4、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仅看残饵不必考虑粪便影响,不管粪便存在与否,且粪便和残饵从形状、颜色上易于区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中华鲟养殖试验

所使用饵料直径为5.0-6.0mm,沉性。

(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

选取15尾健康且长势良好八月龄中华鲟,取体重的平均值为640.8g,随机均分为3组放于直径2m的钢化玻璃筒流动淡水进行养殖,水深40cm,桶底中央有一根直径为5cm PVC管控制钢化玻璃筒的水深,直径为5cmPVC管外部套一直径为10cm PVC管且PVC管的外部均匀扎眼,起到排水排便过滤饵料作用,饵料保留在池中。饥饿1天后,测重并开始试验,试验为期11天。

(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

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投喂2小时候后,虹吸法收集残饵。试验中记录投喂颗粒数,残饵颗粒数。在每次投喂前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饲料颗粒直径为5.0-6.0mm的颗粒状饵料,不称重,投喂前纪录下投喂的粒数P,在水生生物充分摄食后,用虹吸法吸底收集残饵,计数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残饵颗粒数Q。

(3)、纪录单次残饵数

记录试验中剩余残饵颗粒粒数Qi,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即可弃去。

(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

试验前,饵料取样20粒共计8份,烘箱中105℃烘烤2小时至恒重,求饵料的质量平均值M,以此作为质量计算依据,并根据公式Mi=M(Pi-Qi)/P,计算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

(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

结束试验前1天停止喂食,到实验结束再次测重。

(6)、用公式计算饲料转化率,公式为:

FCR=MΣin(Pi-Qi)/Pmfin-mini,i=(1,2,3,4······)

实验数据如下表1

表1:八月龄中华鲟养殖情况记录

FCR平均值为:1.66229,该方法同时也适用于20月龄中华鲟,平均体重4.08kg,选择直径为11.5mm的颗粒饵料,试验步骤相同。

实施例2

罗非鱼养殖试验

所使用饵料直径为1.0-2.0mm,沉性。

(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

选取15尾健康且长势良好罗非鱼,平均体重640.8g,随机均分为3组放于直径1m的塑料胶桶内进行流动淡水养殖,水深30cm,桶底中央有一根直径为5cm的PVC管控制塑料胶桶的水深,直径为5cm的PVC管外部套一直径为10cm的PVC管且PVC管外部均匀扎眼,起到排水排便过滤饵料作用,饵料保留在池中,饥饿1天后,测重并开始试验,试验为期11天。

(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

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用顶部开口安装有纱网滤水容器定点投喂,所使用饵料直径为1.0-2.0mm,投喂2小时候后,小心慢速直接将盛食容器取出水面。记录试验中投喂颗粒数P,计数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残饵颗粒数Q。

(3)、纪录单次残饵数

记录试验中剩余残饵颗粒粒数Qi,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即可弃去。

(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

试验前,用量桶取养殖用水5ml并称重,加入饵料使饵料全部沉底,水深增加至6ml,所取样即为1ml饵料,取样5组,各组分别放入烘箱中,在105℃烘烤2小时至恒重,计数1ml饵料粒数,求出饵料质量的平均值M,以此作为质量计算依据,并根据公式Mi=M(Pi-Qi)/P,计算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

(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

结束试验前1天停止喂食,到实验结束再次测重。

(6)、用公式计算饲料转化率,公式为:

FCR=MΣin(Pi-Qi)/Pmfin-mini,i=(1,2,3,4······)

实验数据如下表2:

表2:罗非鱼养殖情况记录

FCR的平均值为:1.119889

实施例3

青鱼养殖试验

所使用饵料直径为1.0-2.0mm,沉性。

(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

选取6尾健康且长势良好罗非鱼,平均体重640.8g,随机均分为3组放于直径1m的塑料胶桶内进行流动淡水养殖,水深30cm,桶底中央有一根直径为5cm PVC管控制塑料胶桶的水深,直径为5cm PVC管的外部套一直径为10cm PVC管且PVC管的外部均匀扎眼,起到排水排便过滤饵料作用,饵料保留在池中,饥饿1天后,测重并开始试验,试验为期11天。

(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

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用顶部开口安装有纱网滤水容器定点投喂,所使用饵料直径为1.0-2.0mm,投喂2小时候后,小心慢速直接将盛食容器取出水面投喂2小时候后,虹吸法收集残饵。记录试验中投喂饵料的颗粒数P,计数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残饵颗粒数Q。

(3)、纪录单次残饵数

记录试验中剩余残饵颗粒粒数Qi,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即可弃去。

(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

实验前,用量桶取养殖用水5ml并称重,加入饵料使饵料全部沉底,水深增加至6ml,所取样即为1ml饵料,取样5组,各组分别放入烘箱中,在105℃烘烤2小时至恒重,计数1ml饵料粒数,求出平均值M,以此作为质量计算依据,并根据公式Mi=M(Pi-Qi)/P,计算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

(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

结束试验前1天停止喂食,到实验结束再次测重。

(6)、用公式计算饲料转化率,公式为:

FCR=MΣin(Pi-Qi)/Pmfin-mini,i=(1,2,3,4······)

实验数据如下表3:

表3:青鱼鱼养殖情况记录

FCR的平均值为:1.3658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非限定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和不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