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主要是由当归、川芎、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和青皮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上述的中药组合物是根据临床有效验方“消瘿汤”经加减而成,经临床口服给药28例初步观察,有效率达82.14%,以示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类疾病辨证施治的优势,弥补了西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不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340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57592.7

  • 申请日2010-08-1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吴秉中

  • 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22: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45 授权公告日:20120516 终止日期:20140818 申请日:201008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5-16

    授权

    授权

  • 2011-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45 申请日: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状腺疾病起病缓慢,其突出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一般呈中度弥漫性肿大,质韧或较硬,也可呈结节状等症状,极大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工作压力加大和碘过量摄入,致使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现已引起医药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方面优势逐渐显现,并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疗效确切的秘方和验方,其治法有“内治法”,“外治法”,“内外治法”和“中西结合法”。“外治法”是一种从治标入手,兼顾治本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治疗甲状腺的外用制剂相关报道较少,即便有也只停留在简单的铅硬膏及软膏剂的水平,由于存在制法不科学,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制剂载药量小和作用不明显等弊端,使得药物吸收差,疗效不明显,且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1~30份、川芎1~30份、白芥子1~15份、黄芪1~30份、皂角刺1~15份、夏枯草1~30份、黄独1~15份和青皮1~12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6~15份、川芎6~15份、白芥子3~12份、黄芪10~21份、皂角刺3~12份、夏枯草9~21份、黄独3~12份和青皮2~9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9~12份、川芎9~12份、白芥子6~9份、黄芪12~15份、皂角刺6~9份、夏枯草12~15份、黄独6~9份和青皮3~6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的组合物的剂型为外用散剂、巴布剂或其它外用剂型。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称取各原料药当归、川芎、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和青皮,备用;

2)在所述重量份的当归和川芎中加6~10倍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1~2小时,提取1~3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得到提取液A,提取液A经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浸膏,即得到浸膏I;在所述重量份的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和青皮中加8~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水提液得到提取液B,提取液B经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70%,静置24~48h后,抽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浸膏,即得到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作为药膏备用;

3)按药膏、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重量比为1~1.4∶0.35~1.8∶1.0~2.0∶0.02~0.16∶1.0~3.0,称取辅料,将称取的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透皮吸收促进剂在55℃~65℃水浴中加热搅拌均匀,再加入药膏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涂布厚度为0.5mm,然后覆盖聚乙烯膜,常温下放置24~72h后,按需要的规格切制,即得散瘿巴布剂膏体成品。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着剂为明胶、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山梨醇和蓖麻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为高岭土、微粉硅胶、碳酸钙、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和多元醇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药膏、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重量比为1~1.4∶0.6~1.2∶1.5~2.0∶0.05~0.10∶1.5~2.5。

上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由当归、川芎、黄芪、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青皮,具有宣通营血、化痰散瘀、扶正消瘿之功效。当归性温味辛,具有活血化瘀、补血止痛之功效,主治癥瘕结聚,痈疽疮疡;川芎辛温香串,走而不守,谓血中之气药,能活血行气,主治“瘰病瘿赘”,白芥子药性辛温,具有温肺化饮、利气散节、通络止痛之功效,能祛除“皮里膜外之邪”;黄芪性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托疮生肌之功效;皂角刺性辛温,归肝、肺、胃经,具有祛痰开窍、散结消肿之功效。夏枯草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能“破瘿、散瘿结气”,“疏通结气”,具有开郁行结、清泻肝火、解郁散结之功效;黄独药性苦寒,有小毒,归肺、肝经,为治瘿要药,能“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恶肿疮瘤、瘿气结核,两者同为方中佐药;青皮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利气豁痰、散寒止痛之功效,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对机体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防御能力以及抗肿瘤能力。文献报道黄芪、当归有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的作用,能诱导甲状腺细胞的凋亡。川芎中的川芎嗪及阿魏酸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以上诸药配伍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甲状腺组织的增生。除此,本发明中川芎辛温、当归辛甘温、白芥子辛温,这些性味辛的药物作为制备巴布剂等外用制剂的组合药物,本身就具有促进透皮吸收的作用。外用贴膏剂的使用在中国历史悠久,不仅局限于治疗皮肤和局部疾病,还可通过皮肤达到内病外治。“内病外治法”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也是中药透皮制剂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机理是经络传导和皮肤透入,这与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特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虽然没有透皮吸收这样的概念,但是外用贴膏剂却一直沿用至今,说明中药复方帖剂还是有其透皮机理及特点的,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处方中部分药物的成分作为促透剂,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巴布剂及其它外用制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上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是根据临床有效验方“消瘿汤”经加减而成,经临床口服给药28例初步观察,有效率达82.14%,以示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类疾病辨证施治的优势,弥补了西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不足(治标不治本)。

上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中医“内病外治”的治则,对药物进行筛选,将其制成“消瘿散”、“散瘿巴布剂”。

巴布剂作为贴敷剂的一种新剂型,与我国传统的黑膏药和橡皮膏的最大的区别是使用的“基质不同”。巴布剂具有包容药量大、透皮效果好、药量成分可控、透气性好、对皮肤生物相溶性好、无刺激等特点,是理想的外用药物传输平台。现已成为一种安全、舒适的局部给药体系,并能有效的治疗甲状腺疾病和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

且本发明中所述的基质对复方提取物具有广泛共熔性,可承载各味中药,通过所形成优良的技术平台制成的巴布剂,具有黏性好、载药量大、透气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贴着舒适、使用方便且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临床用于治疗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疾病,并可弥补国内治疗此类疾病的空白,其潜在的巨大医药市场将被开发,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不可限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21g、川芎12g、白芥子12g、黄芪20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9g、青皮6g,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药液,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外用制剂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12g、川芎15g、白芥子9g、黄芪15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6g、青皮3g,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合并药液,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3: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12g、川芎12g、白芥子9g、黄芪15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9g、青皮6g,将上述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120目),混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4: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9g、川芎9g、白芥子6g、黄芪12g、皂角刺6g、夏枯草12g、黄独9g、青皮3g,将上述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120目),混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5: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2g、川芎2g、白芥子1g、黄芪3g、皂角刺2g、夏枯草5g、黄独2g、青皮1g,将上述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120目),混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6: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21g、川芎12g,加6倍量的80%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2h,合并醇提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I;白芥子9g、黄芪20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9g、青皮6g,加12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h,合并水提液,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7: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12g、川芎12g,加8倍量的70%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h,合并醇提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得浸膏I;白芥子9g、黄芪15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9g、青皮3g,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水提液,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得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外用制剂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8: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12g、川芎15g,加10倍量的60%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醇提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得浸膏I;白芥子12g、黄芪15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6g、青皮6g,加8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h,合并水提液,经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置24h后,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得到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9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12g、川芎12g,加8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醇提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得浸膏I;白芥子9g、黄芪15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9g、青皮3g,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1h,水提液经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h后,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0,得到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10: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21g、川芎12g,加6倍量的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醇提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I;白芥子12g、黄芪15g、皂角刺9g、夏枯草15g、黄独6g、青皮6g,加12倍量水,提取1次,每次提取2h,水提液经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置48h后,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得到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11: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组方:当归30g、川芎30g,加6倍量的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醇提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得浸膏I;白芥子6g、黄芪5g、皂角刺3g、夏枯草5g、黄独1g、青皮2g,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2h,水提液经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静置48h后,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得到浸膏II。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药膏。

实施例12:治疗甲状腺疾病中药组合物巴布剂的制备

取甘油1.0ml、丙二醇2ml、氮酮1ml,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0.1g、聚丙烯酸钠0.4g、高岭土0.08g,再加入用3ml溶胀的明胶0.3g,在55℃±1℃水浴加热搅拌后,加入实施例(8)制得的药膏1g,混合搅拌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厚度为0.5mm,覆盖聚乙烯膜。常温下放置24h后,按需要的规格切制,即得散瘿巴布剂成品。

实施例12中甘油也可以采用山梨醇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氮酮也可以采用氮酮、多元醇、氮酮或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丙烯酸钠也可以采用明胶、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高岭土也可以采用岭土、微粉硅胶、碳酸钙、二氧化钛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最后也能达到与实施例12相似的技术效果。实施例13:治疗甲状腺疾病中药组合物巴布剂的制备

取甘油2ml,丙二醇1ml,再加入氮酮1ml,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0.35g,聚丙烯酸钠0.8g,高岭土0.10g,然后再加入用3ml溶胀的明胶0.3g后,在60℃±1水浴加热搅拌,再加入实施例(9)制得的药膏1.25g,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厚度为0.5mm,覆盖聚乙烯膜。常温下放置24h后,按需要的规格切制,即得散瘿巴布剂成品。

实施例14:治疗甲状腺疾病中药组合物巴布剂的制备

取甘油1.20ml,丙二醇2ml,再加入氮酮1ml,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0.20g,聚丙烯酸钠0.5g,高岭土0.08g,然后再加入用2ml溶胀的明胶0.2g后,65℃±1℃水浴加热搅拌,再加入实施例(9)制得的药膏1.4g,混合搅拌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厚度为0.5mm,覆盖聚乙烯膜。常温下放置48h后,按需要的规格切制,即得散瘿巴布剂成品。

实施例15:散瘿巴布剂初步稳定性试验

取实施例13所得的散瘿巴布剂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

试验方法:将本品置塑料袋,在室温条件保存三个月,分别在0、1、2、3个月后,按《中国药典》项下要求,对散瘿巴布剂的各项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见表1。

表1散瘿巴布剂初步稳定性考察试验

根据考察的结果:散瘿巴布剂常温下存放三个月后,其理化性质及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要求,表明散瘿巴布剂质量稳定。

其它实施例中的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5相同的实验,其也能达到与实施例15相似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6:散瘿巴布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取实施例13所得的散瘿巴布剂进行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受试动物:实验用成年健康家兔体重3.0~3.5kg,雌雄兼用,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试验方法:(1)取健康家兔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室温20~25℃,相对湿度50~65%)。于给药前沿动物脊柱两侧剔毛,每侧面积约为8×12cm2,确认剔毛区域皮肤无损伤后,沿每只家兔脊柱分为左右两侧,左侧区域贴散瘿巴布膏,右侧区域贴空白对照贴膏(赋形剂),贴敷面积为6×8cm2。

(2)A组贴敷散瘿巴布剂和及空白对照贴膏24h(第一次),揭去受试物,分别观察并记录24、48、72h每组每只动物受试皮肤区域有无红斑和水肿的情况,若无上述症状出现,复贴24h(第二次),继续观察24、48、72h皮肤受试区域有无红斑、水肿出现以及出现上述症状恢复后的情况;B组贴敷散瘿巴布剂和空白对照贴膏48h(第一次)后,揭去受试物,分别观察并记录24、48、72h每组每只动物受试皮肤区域有无红斑和水肿的情况,若无上述症状出现,复贴48h(第二次),继续观察24、48、72h每组每只动物皮肤受试区域有无红斑、水肿以及上述症状恢复的情况。各自独立积分。结果见表2、3。

表2第一次贴敷给药家兔完整皮肤刺激实验结果

表2所示第一次贴敷散瘿巴布剂膏和空白基质膏A、B两组均未见红斑和水肿。

表3第二次贴敷给药(复贴)家兔完整皮肤刺激实验结果

表3所示:第二次贴敷散瘿巴布剂膏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空白对照贴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出现轻微刺激性。

表4皮肤刺激评价结果

结论:根据表4所示:散瘿巴布膏经分别贴敷24、48h后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强度均<0.5,结果表明散瘿巴布膏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其它实施例中的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6相同的实验,其也能达到与实施例16相似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7:临床病例观察

刘某某,女,64岁,浙江杭州人,自觉双眼有胀感、眼略突,时有心悸失眠,脖子有肿大,苔簿、质红、舌尖红,脉弦稍数,动则出汗,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实验室检查T3、T4升高,临床诊断为甲亢。散瘿巴布膏贴于颈前患处,2-3天换药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肿块明显缩小,全身症状减轻。

实施例18:临床病例观察

汪某某,男,30岁,浙江永康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形体消瘦、心烦自汗、双手颤抖、口干、恶心,双侧甲状腺肿大,触之柔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T3、T4升高,TSH下降,TPOAb、TGAb增高,临床诊断为桥本病合并甲亢。根据瘿肿面积大小,取消瘿散加适量的水或酒调匀后,涂膏于纱布贴于颈前患处,3天换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肿块缩小1/3,全身症状减轻。

实施例19:临床病例观察

张某某,女,38岁,浙江台州人,临床表现颈部右侧叶肿大,伴有一椭圆形结节,表面光滑,随吞咽作上下活动,乏力,腰酸,咽喉有梗塞感,舌苔簿,脉弦细。实验室检查T3、T4正常,TSH略有升高,TPOAb、TGAb增高,临床诊断为桥本病伴结节。散瘿巴布剂贴于颈前患处,2-3天换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肿块明显缩小,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实施例20:临床病例观察

池某某,女,53岁,浙江杭州人,颈部逐渐肿大,吞咽时感不适,有时急躁易怒,偶有心慌,纳食一般,两侧均可扪及大小不等结节,脉弦细数,舌红,苔薄白。实验室检查T3、T4正常,TSH略有下降,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散瘿散调匀后贴于颈前患处,3天换药一次,同时服用中药,连续治疗3-4月,肿块明显缩小,全身症状减轻。

实施例21:临床病例观察

洪某某,女,51岁,浙江杭州人,颈部肿大,无压痛、质韧、结节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实验室检查T3、T4下降,TSH稍高,TPOAb、TGAb增高,临床诊断为桥本病。散瘿巴布膏贴于颈前患处,2-3天换药一次,同时服用优甲乐,连续治疗3个月,肿块明显缩小,全身症状减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