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

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

摘要

一种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包括机架、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上粉部件、印刷部件、上光部件、烘干部件、压光部件、切牌以及收牌部件,印刷部件包括用以印刷扑克牌背面的凹印色组机构和用以印刷扑克牌正面的柔印色组机构,凹印色组机构包括用以张紧印刷纸张的压印胶辊,压印胶辊与凹版印刷版辊接触配合,压印胶辊与凹版印刷版辊之间印刷的纸张通过的工位,凹版印刷版辊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基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基座与用于带动基座上的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分离与接触的离合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清理凹版不需要改变张力和印刷位、调整简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凹印柔印之间不设置翻转机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798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高华瑞;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19035.6

  • 发明设计人 高华瑞;

    申请日2010-07-07

  • 分类号B41F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1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兵;王利强

  • 地址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环城东路18号武义华东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内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1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41F11/00 专利号:ZL2010102190356 登记生效日:20221202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浙江宾王扑克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浙江武义华东实业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322013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街道武梅二街1号 变更后权利人: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文教旅游工业园区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10-0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41F11/00 登记生效日:201809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70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3-21

    授权

    授权

  • 2010-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F11/00 申请日:2010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1-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扑克牌联机生产线印刷系统,尤其是一种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扑克牌生产主要有三种工艺方法,一种是单张扑克牌用胶印机印刷后进行上底粉浆、塑光上光、压光、压布纹、分切而成;第二种是卷纸印刷后断成单张扑克牌再上底粉浆、塑光上光、压光、压痕而成,这两种方法的每道工序都分别完成。不能进行连续生产,半成品上机下机耗费人工多、时间长,需要的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每张纸张都需要留纸边,造成纸张浪费;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卷纸印刷后采用特殊的UV上光,这种方法虽然可实现连续生产,但由于UV类油价昂贵,成本过高,且光亮度不够,目前采用的不多。

针对上述技术情况本人发明了如下专利:(1)、发明名称:扑克牌卷纸上光装置,专利号:01230224.4;(2)、发明名称:卷纸印刷不停机接纸装置,专利号:02259350.0;(3)、发明名称:扑克牌印刷上光装置,专利号:03205001.1;(4)、发明名称:立式卷纸上光装置及其印刷系统,专利号:200710096600.2;(5)、发明名称:扑克牌联机生产传动系统设定方法及其横切断刀机构,专利号:200910100642.8;(6)、发明名称:扑克牌联机生产的布纹装置,专利号:200920123864.7。

通过以上技术可实现扑克牌自动化生产,但随着扑克各种花式的市场需求,需要生产印刷更为精美、图案丰富的四色网点背面的扑克牌。而以上的技术是采用凸版柔印的方式,因柔版印刷是采用树脂版,相对而言,鉴于控制生产成本,扑克牌的纸张使用的基本是再生纸,质量较差,适合印扑克牌的实地背面,印扑克牌的网点背面容易糊版及每块柔印版所印的数量低。对于某些纸张质量高,油墨质量好的高端印刷场合,采用凸版柔印也可以印刷四色网点的图案,但是其柔版的使用寿命低、版费成本很高;因此,凸版柔印的方式并不适合印刷扑克牌的网点图案背面。

目前常规的凹版印刷机构通常采用红、黄、兰、黑四个色组机构,每组设有凹版印刷版辊,上方设置压印胶辊,目前均采用升降式和摆臂式,参照图1,压印胶辊10与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凹版印刷版辊11位置固定不动,都是以压印胶辊10位置移动来实现离合,凹印印刷版辊11处在相对不动的位置,纸张沿着压印胶辊10运动。印刷上方的压印胶辊10与凹版印刷版辊11压合,在牵引系统及张力系统的作用下开始印刷,在动态印刷的过程中通过调整,使四个颜色重合达到四色套印效果,目前凹印大多用在塑料薄膜及高档纸张印刷。

如果采用现有凹版印刷机构印刷扑克牌的网点背面,鉴于印刷扑克牌的常规纸张时经常有粉尘、纸屑之类的杂物,需经常清理版辊及括墨刀,在清理时压印胶辊与凹版印刷版辊分离,由于是压印胶辊位置移动这样使纸张位置、其他印刷机组的印刷位置及其他工位相对纸张而言都发生变动,由于张力发生过变化,复位后不能恢复原位,需要重新对版,所有机内的纸张都被浪费,复位调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现有的凹版印刷机构不能适应于多工位、长行程的联机印刷。

再者,对于扑克牌印刷系统而言,仅上光工位的纸张长度超过40米,整个生产系统的纸张长度达到100米以上;在复位调试过程中,浪费的纸张长度超过200米,再此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纸张浪费,扑克牌纸的清理复位调整的次数较多,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双面印刷需要一个翻转机构,目前双面印刷采用两种翻转形式,一种是采用X形翻转,多用于薄膜印刷。纸张印刷一般采用绕机式,纸张从下绕过四个机组,正面印刷到反面印刷纸路较长影响印刷精度。在开停机及清理凹版辊括墨刀时造成较大浪费,不能适应双面印刷多工位联机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

陕西省户县詹绒霞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33082.4“一种与凹印机联机的柔版印刷装置”和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09327.x“印刷机的柔版和凹版两用组合式印组”,对凹印机进行改进,用两种不同的机构在凹印机上增加了可更换柔版印刷的功能,“一种与凹印机联机的柔版印刷装置”中公开了在凹印机上增加柔版印刷装置的方案,“印刷机的柔版和凹版两用组合式印组”中公开了凹印版辊和柔性版辊交替使用的方案,两者均可实现同一印刷面柔印凹印叠印的特殊功能。但在使用时需要临时更换印刷机构,设备的稳定性、印刷的精度及同步都受到影响,也不能实现双面印刷,更不能实现象扑克牌一样同时有多工位多种功能机组联机的生产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凹版印刷机构的不能适应多工位、长行程联机印刷、调整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单一凹印或柔印之间需要设置翻转机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清理凹版不需要改变张力和印刷位、调整简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凹印柔印之间不设置翻转机构的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包括机架、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上粉部件、印刷部件、上光部件、烘干部件、压光部件、切牌以及收牌部件,所述印刷部件包括用以印刷扑克牌背面的凹印色组机构和用以印刷扑克牌正面的柔印色组机构,所述凹印色组机构包括用以张紧印刷纸张的压印胶辊,所述压印胶辊与凹版印刷版辊接触配合,所述压印胶辊与凹版印刷版辊之间印刷的纸张通过的工位,所述凹版印刷版辊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基座与用于带动基座上的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分离与接触的离合驱动机构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压印胶辊移动的方式,改变了压印胶辊移动为凹印版辊移动,能够保持压印胶辊不动,使印刷的纸张不会松紧,整个扑克牌印刷系统上的纸张的张力不变。

进一步,所述离合驱动机构为离合气缸,所述离合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离合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与基座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安装在机架底部。

更进一步,所述基座上安装刮墨组件,所述刮墨组件包括刮墨刀、刮墨气缸、刮墨刀升降手轮、刮墨刀角度手轮和刮墨驱动电机,所述刮墨刀安装在刀座上,所述刀座的转轴所述刮墨驱动电机的主轴联接,所述刀座与刮墨气缸连接,所述刮墨气缸与所述刮墨刀角度手轮连接,所述刀座的转轴与所述刮墨刀升降手轮连接,所述刮墨驱动电机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凹版印刷版辊的转轴一侧安装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安装在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中间轴与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固定连接,行星轮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内圈、外齿圈均啮合,所述内圈与第二中间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另一端安装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凹印驱动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齿圈的外圈为蜗轮外圈,所述蜗轮外圈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与对版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所述凹版印刷版辊下方设有墨斗,所述墨斗安装在墨斗升降机构上,所述墨斗升降机构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压印胶辊10与凹版印刷版辊11之间呈斜角配合,两者的接触点的切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优选为45°。

所述横向对版,所述凹版印刷版辊的转轴的一端装有气缸,另一端装有丝杆,可调整横向对版套准。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相对于现有技术移动橡胶辊,为了使得待印刷的纸张的张力不变,设计了移动凹版印刷版辊的方案,在机架上安装了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上方与凹版印刷版辊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的下端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由于压印胶辊并不移动,不会造成纸张的张力发生变化,由于纸张在连续运行,仅仅在凹版印刷版辊调整的时间间隙运行的纸张长度部分属于废弃纸张,比如当凹版印刷版辊调整时,可以控制整个印刷系统处于低速运行,则能进一步减小废弃纸张的长度;进一步,由于凹版印刷版辊在移开调整时版辊齿轮与转动不离开,仍旧处于转动状态,其能够与其他色组机构保持同步,复位后即可正常印刷,调整方便。

所述移动机构为导轨滑块副和离合气缸,所述凹版印刷版辊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离合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所述离合气缸位于所述基座的后部,当控制离合气缸工作时,伸缩杆向右伸出,推动基座沿着直线导轨向右移动,实现凹版印刷版辊与橡胶辊的分离;当清理完成后,同样控制离合气缸复位,伸缩杆向左回缩,能够带动基座向左移动,并通过行程控制,使得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接触到位。

对版调节的原理为:摄像头采集印刷的图案,设定各个色组机构的色点基准位,如果某组色组机构发现凹版印刷版辊超前,则控制对版电机反转,带动蜗杆、蜗轮反转,连同外齿圈反转,带动行星轮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可以有效消除超前的角度;如果某组色组机构发现凹版印刷版辊滞后,则控制对版电机正转,带动蜗杆、蜗轮正转,连同外齿圈正转,带动行星轮向前转动一定角度,可以有效消除滞后的角度,使得色组机构的位置与色点基准位吻合。横向对版在凹版印刷版辊的转轴一端装有气缸,另一端装有丝杆,可调整横向对版套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清理凹版不需要改变张力和印刷位,复位调整简便,现对于现有技术,大大缩短复位调整的周期;2、利用凹版印刷印的只能是纸张下面,而柔版印刷印的只能是纸张的上部,利用这个原理,采用凹版柔版凸印相结合,减少了翻转机构,简化了机构;3、调整简便、省时省力;4、由于大大缩短了复位调整的周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5、对于整个印刷系统而言,浪费的纸张少于5米,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减少了浪费纸张的长度,同时减少油墨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6、能有效适应扑克牌及类似需要双面印刷产品的印刷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凹印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的上粉机构示意图。

图3是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的凹印机构示意图。

图4是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的柔印机构示意图。

图5是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的烘干、上光、压光、切牌以及收牌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一个色组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2~图7,一种凹印柔印相结合的扑克牌印刷系统,包括机架1、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上粉部件2、印刷部件、上光部件3、烘干部件4、压光部件5、切牌以及收牌部件6,所述印刷部件包括用以印刷扑克牌背面的凹印色组机构7和用以印刷扑克牌正面的柔印色组机构8,所述柔印色组机构包括用以印刷纸张的压印胶辊10,所述压印胶辊10位于机架下方,所述压印胶辊10与凹版印刷版辊11接触配合,所述压印胶辊10与凹版印刷版辊11之间印刷的纸张通过的工位,所述凹版印刷版辊11固定安装在基座12上,所述基座12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基座12与用于带动基座上的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分离与接触的离合驱动机构13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压印胶辊移动的方式,本实施例改变了压印胶辊移动为凹印胶辊移动,能够保持压印胶辊不动,使印刷的纸张不会松紧,整个扑克牌印刷系统上的纸张的张力不变。

所述离合驱动机构13为离合气缸,所述离合气缸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离合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与基座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伸缩机构,例如由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等;

所述基座12的底部设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可滑动地套装在直线导轨15上,所述直线导轨15安装在机架1底部。

参照图6,可以设计直线导轨为水平布置,离合气缸位于基座的后部,通过控制离合气缸的伸缩杆向右移动,整个基座向右移动,使得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分离,便于对凹版印刷版辊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成后,再控制离合气缸的伸缩杆向左复位,带动整个基座向左复位,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再次接触配合。

也可以选择设计升降机构来实现,例如基座下方与机架底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在基座下方设计一个螺杆升降机构,当螺杆升降机构下降时,凹版印刷版辊下降,使得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分离;当螺杆升降机构上升复位时,能带动凹版印刷版辊与压印胶辊再次接触配合。

所述基座12上安装刮墨组件,所述刮墨组件包括刮墨刀16、刮墨气缸17、刮墨刀升降手轮18、刮墨刀角度手轮19和刮墨驱动电机20,所述刮墨刀16安装在刀座上,所述刀座的转轴所述刮墨驱动电机20的主轴联接,所述刀座与刮墨气缸17连接,所述刮墨气缸17与所述刮墨刀角度手轮18连接,所述刀座的转轴与所述刮墨刀升降手轮19连接,所述刮墨驱动电机20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2上。

所述凹版印刷版辊11的转轴一侧安装第一传动齿轮2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1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安装在第一中间轴上,所述第一中间轴与行星齿轮机构22的行星架固定连接,行星轮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内圈、外齿圈均啮合,所述内圈与第二中间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另一端安装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24,所述动力输入轴24与凹印驱动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齿圈的外圈为蜗轮外圈,所述蜗轮外圈与蜗杆23啮合,所述蜗杆23与对版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对版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所述凹版印刷版辊11下方设有墨斗23,所述墨斗23安装在墨斗升降机构24上,所述墨斗升降机构24安装在基座12上。所述墨斗升降机构可以采用滑块滑杆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升降机构来实现。

所述压印胶辊10与凹版印刷版辊11之间呈斜角配合,两者的接触点的切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优选为45°。

所述横向对版,所述凹版印刷版辊的转轴的一端装有气缸,另一端装有丝杆,可调整横向对版套准。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凹版印刷版辊11出现有纸屑等异常情况需要清理时,通过控制离合气缸工作,伸缩杆向右伸出,推动基座沿着直线导轨向右移动,实现凹版印刷版辊11与压印胶辊10的分离;当维护完成后,同样控制离合气缸复位,伸缩杆向左回缩,能够带动基座向左移动,并通过行程控制,使得凹版印刷版辊11与压印胶辊10接触到位,并控制实现套色;整个维护过程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且不会使得纸张张力失调,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纸张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版调节的工作过程:摄像头采集印刷的图案,设定各个色组机构的色点基准位,如果某组色组机构发现凹版印刷版辊11超前,则控制对版电机反转,带动蜗杆23、蜗轮反转,连同外齿圈反转,带动行星轮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可以有效消除超前的角度;如果某组色组机构发现凹版印刷版辊滞后,则控制对版电机正转,带动蜗杆23、蜗轮正转,连同外齿圈正转,带动行星轮向前转动一定角度,可以有效消除滞后的角度,使得色组机构的位置与色点基准位吻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