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以及光纤连接部件

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以及光纤连接部件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以及该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其可以使内置光纤至插芯的安装作业、带外皮光纤的前端侧的外皮去除作业、以及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作业高效化,另外,也可以防止在光纤连接器内的传输特性的下降。光纤连接器(101)具有:插芯(140),其中插入剥去带外皮光纤(120)的外皮(124)而得到的玻璃光纤(121);固定部(130),其将插入插芯(140)中的带外皮光纤(120)进行固定;以及外皮去除部(110),其利用带外皮光纤(120)向该光纤连接器(101)内的插入力,从带外皮光纤(120)的端部去除外皮(124)。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2B6/38 授权公告日:20130213 终止日期:20171024 申请日:200810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2-13

    授权

    授权

  • 2010-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6/38 申请日:2008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1-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以及光纤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图26是表示向带外皮光纤安装的光纤连接器的现有例子。

这里示出的光纤连接器201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光纤连接器,其具有:插芯203,其内置较短的第1内置光纤(裸纤)202;以及拼接(splice)部件204,其保持该插芯203以及从插芯203的后端面凸出的内置光纤202。该光纤连接器201的结构为,从后方将带外皮光纤219导入拼接部件204,将内置光纤202和从带外皮光纤219的前端剥出的裸纤220对接,将拼接部件204进行夹持而固定在带外皮光纤219上。

并且,为了防止裸纤彼此的连接部中的传输特性下降,在使内置光纤202的后端面和裸纤220的前端面对接的区域中注入第1折射率耦合材料221,另外,在设置于连接部件204的裸纤导入部210中也注入第2折射率耦合材料222。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11-160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将上述光纤连接器201安装在带外皮光纤219上时,需要与拼接部件204内的光纤通路长度配合而进行在带外皮光纤219的前端侧形成裸纤220部分的外皮去除作业,产生在现场进行连接器安装时花费工时的问题。

另外,在不去除带外皮光纤的前端外皮而在光纤连接器内与内置光纤连接的情况下,具有无需设置去除外皮的工序,现场的连接作业简单的优点,但由于带外皮光纤以外皮的外周面为基准进行定位,所以有可能由于外皮的变形而导致连接位置的光轴偏移,产生连接损耗。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以及该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其可以使内置光纤至插芯的安装作业、带外皮光纤的前端侧的外皮去除作业、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作业高效化,并且还可以防止光纤连接器内的传输特性下降。

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为一种安装在带外皮光纤上的光纤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芯,其中插入剥去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外皮而得到的裸纤;

固定部,其将插入所述插芯中的所述带外皮光纤进行固定;以及

外皮去除部,其利用所述带外皮光纤向该光纤连接器内的插入力,从所述带外皮光纤的端部去除所述外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外皮去除部是所述插芯中的所述裸纤的插入口。

另外,优选所述插入口具有比所述裸纤的外径大而比所述外皮的外径小的直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外皮去除部之间,具有可以将所述带外皮光纤以弯曲状态进行收容的弯曲空间。

另外,优选在所述外皮去除部和所述弯曲空间之间,具有限制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径向移动的导向细管(guide capillary)。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所述插芯具有与插入的所述裸纤连通的光部件。

另外,优选所述光部件是固定在所述插芯的内部的短光纤。

另外,优选所述光部件是设置在所述插芯的端部的薄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插芯内形成用于将所述带外皮光纤插入并固定的光纤保持孔,

所述光纤保持孔具有:第1孔部,其收容所述带外皮光纤;第2孔部,其收容剥去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外皮后而得到的裸纤;以及外皮收容部,其位于所述第1孔部和第2孔部之间,收容所述剥去的外皮。

另外,优选所述外皮收容部形成比所述第1孔部更大的空间。

另外,优选所述外皮去除部形成在面向所述外皮收容部的所述第2孔部的端部上。

另外,优选所述外皮去除部的前端形成为锐角形状。

另外,优选所述外皮去除部的前端为圆锥状或者角锥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2孔部的端部内周面形成为锥形面,其从具有比向所述第2孔部插入的裸纤的外径大而比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外径小的尺寸的开口位置开始逐渐倾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分别在不同部件中形成。

另外,优选形成有所述第2孔部的外皮去除部件嵌合在形成有所述第1孔部的插芯主体的嵌合孔中,并且在所述外皮去除部件的前端面和所述嵌合孔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外皮收容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外皮收容部形成为剖面矩形形状或者剖面十字形状的空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插芯中,利用与所述光纤保持孔正交的纵向孔,在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之间形成所述外皮收容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光纤连接器向带外皮光纤安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工序:

将带外皮光纤向所述光纤连接器内插入的工序;

使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前端与所述外皮去除部抵接而剥去前端侧的外皮的工序;以及

将剥去所述外皮而露出的裸纤插入所述插芯的工序。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光纤连接器向带外皮光纤安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工序:

将带外皮光纤向所述光纤保持孔的所述第1孔部中插入的工序;

使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前端与所述外皮去除部抵接而剥去前端侧的外皮,并且将剥去的外皮收容在所述外皮收容部中的工序;以及

将剥去所述外皮而露出的裸纤插入所述第2孔部中的工序。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件是安装在带外皮光纤上的光纤连接部件,

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部,其中插入剥去所述带外皮光纤的外皮而得到的裸纤;

固定部,其将插入所述连接部内的所述带外皮光纤进行固定;以及

外皮去除部,其利用所述带外皮光纤向该光纤连接部件内的插入力,从所述带外皮光纤的端部去除所述外皮,

所述外皮去除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轴向两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在将带外皮光纤插入光纤连接器中时,可以利用外皮去除部从光纤的端部去除外皮,将露出于端部的裸纤插入插芯中,利用固定部将带外皮光纤进行固定。由此,无需在插入光纤连接器之前进行外皮去除作业,可以将带外皮光纤在插芯内以裸纤的外周为基准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并与其它光纤等进行连接。

另外,可以使在现场进行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作业简化,从而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基体部件的俯视图,(B)是基体部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插芯的斜视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插芯的剖面图,(B)是(A)中B-B位置的剖面图,(C)是(A)中C-C位置的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外皮去除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6(A)是形成弯曲空间的盖部件的斜视图,(B)是(A)中B-B位置的剖面图。

图7(A)~(D)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纤与光纤连接器进行连接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8(A)是表示光纤插入时的盖部件的剖面图,(B)是表示形成弯曲空间时的盖部件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光纤连接部件的机械拼接部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12(A)是表示设置在插芯的插入孔上的R倒角的剖面图,(B)是表示设置在插入孔上的C倒角的剖面图。

图13(A)是在外皮上设置了初始切口的光纤的剖面图,(B)是光纤的正视图。

图14(A)是在外皮上设置了初始切口的光纤的剖面图,(B)是表示将光纤压入插入孔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插入孔形状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第5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主体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插芯的放大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插芯的外皮去除部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插芯的外皮收容部的空间的说明图。

图21是图16所示的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2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插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插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4是利用纵向孔加工而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插芯中的外皮收容部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5是利用图24所示的纵向孔加工而形成的外皮收容部的构造例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安装在带外皮光纤的前端上的现有光纤连接器的例子的纵剖面图。

标号的说明

19...带外皮光纤、19a...富余长度(弯曲部)、19b...剥去的外皮、20...裸纤、31...光纤连接器、33...主体部、37...光纤保持孔、38...插芯、38A...部件、42...基体部件、44...富余长度收容部用盖部件、45...固定用盖部件、46...夹持部件、47...光纤插入部、51...富余长度收容空间、53...第1孔部、55...第2孔部、57...外皮收容部、61...外皮去除部、67...插芯主体、68...嵌合孔、68a...底面、69...外皮去除部件、69a...前端面、73...纵向孔、73A...连续设置圆孔、73B...起模孔、101、101B、101C...光纤连接器、101D,101E...机械拼接部(光纤连接部件)、110...外皮去除部、116...弯曲空间、117...导向细管、118...薄膜(光部件)、120...光纤(带外皮光纤)、120a...端面、121...玻璃光纤(裸纤)、124...外皮、124a...外皮的端面、130...固定部、140...插芯(连接部)、140B...连接细管(连接部)、141...短光纤(光部件)、142...玻璃光纤插入孔、142a...插入口、D1...插入口的直径、d1...光纤的外径(外皮的外径)、d2...第1外皮层的外径、d3...玻璃光纤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以及该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具有的基体部件,(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1是可以在作业现场安装在带外皮光纤上的光纤连接器,其具有:作为连接部的插芯140,其在前端侧(图1中的左端侧)具有作为光部件的短光纤141,具有使该短光纤141通过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以及固定部130,其将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的光纤120的前端面在与短光纤141的后端面(图1中的右端面)对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另外,在光纤连接器101的内部具有外皮去除部110,其在插入玻璃光纤(裸纤)121的外周带有外皮124的光纤(带外皮光纤)120时,利用插入力从光纤120的端部去除外皮124。

如图2所示,光纤连接器101的基体部件160例如整体形成为矩形棱柱形状,从中央部至后部(图2中的右侧部),上半部分(图2(B)中的上半部分)以平面状切去而形成中间面161。在中间面161的中央,沿光纤120的插入方向形成对带外皮光纤120进行定位的V槽165。在中间面161上,从上方安装固定部130的盖131以及用于形成弯曲空间116的盖部件150。另外,在中间面161的侧端部附近,与安装盖部件150的区域相对应,与V槽165平行地设置有凹部166。

另一方面,在基体部件160的前端部(图2中的左端部),从基体部件160的前端面160a朝向中央形成插芯安装孔162,在该插芯安装孔162的上侧设置有在基体部件160的上表面开口的切去部162a。另外,在插芯安装孔162的中央侧(图2中的右侧),隔着外皮去除用空间163而内置导向细管117,在导向细管117和中间面161之间设置有空间164。

图3是插芯的斜视图,图4(A)是插芯的剖面图,图4(B)是(A)中B-B位置的剖面图,图4(C)是(A)中C-C位置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插芯(连接部)140是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玻璃光纤插入孔142,其内径D1(参照图5)比玻璃光纤121的外径d3略大。另外,在插芯140的后部附近设置有切去部143,露出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但切去部143处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如图4(C)所示,形成为至少覆盖短光纤141以及玻璃光纤121的一半的尺寸(剖面C字形状)。该切去部143由于在将插芯140嵌入基体部件160的插芯安装孔162中时,位于设置在基体部件160上的切去部162a的下方,所以可以经由切去部143、162a从外部识别玻璃光纤插入孔142。另外,如图4所示,作为光部件的短光纤141是没有外皮的玻璃光纤,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并利用粘结剂进行固定,以使得前端面141a与插芯140的前端面120a对齐,并且后端面露出于切去部143。

即,由于短光纤141和玻璃光纤121之间的对接连接面在切去部143及切去部162a处露出,所以可以容易地向连接面处注入折射率耦合材料144。由此,实现连接面处的传输光的低损耗以及低反射。另外,由于在将玻璃光纤121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并按压短光纤122时,空气可以从切去部143、162a排出,所以不会产生因压缩空气导致的阻力,可以顺畅地进行连接。另外,如图1所示,插芯140安装在基体部件160的前端的插芯安装孔162中,插芯140以及基体部件160的前部被收容在前部壳体115a中。

图5是外皮去除部的放大剖面图。

如图5所示,插芯140的后端面140b上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插入口142a构成为外皮去除部110。该外皮去除部110通过针对玻璃光纤121的外周具有外皮124的光纤120,对该光纤120的端面120a处的外皮124的端面124a进行按压,而从玻璃光纤121上剥离并去除外皮124。

光纤120例如中心具有外径d3=125μm的玻璃光纤121,以覆盖其外周的方式设置外径d1=250μm的外皮124。玻璃光纤121是具有纤芯和大于或等于1层包层的玻璃光纤,也可以应用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等具有各种折射率分布的玻璃光纤。

另外,在图5中,外皮124具有:外径d2的第1外皮层122,其设置在外皮最内层,与玻璃光纤121相接;以及作为外覆层的第2外皮层123,其覆盖第1外皮层122的外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层或者大于或等于2层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其最外层设置着色层。

另外,构成外皮124的树脂是丙烯酸聚氨酯等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利用添加物而适当设定弹性率等物性。例如,使与玻璃光纤121相接的第1外皮层122具有比第2外皮层123低的弹性率(即,柔软)。

玻璃光纤插入孔142除了例如为圆孔、方孔、正多边形孔之外,也可以形成为V槽形状的空间,在这里,以圆孔的情况作为优选例进行说明。如果为圆孔,则容易在光线120的周向上作用均匀的力,外皮去除性良好。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内径D1与光纤120的玻璃光纤121的外径d3相比较大,与外皮124的外径(即光纤120的外径)d1相比较小。由此,如果将光纤120的端面120a按压在插芯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周围,则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插入口142a的前端部142b与外皮124的端面124a抵接,不与玻璃光纤121抵接。

另外,优选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前端部142b的内径比构成外皮124的第1外皮层122的外径d2小,而比玻璃光纤121的外径d3大。由此,在将光纤120的端面120a按压在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周围时,前端部142b与第1外皮层122抵接,可以对第1外皮层122直接作用使其从玻璃光纤121剥离的力,去除性良好。并且,如果将光纤120的端面按压在插芯140的插入口142a的周围,则与外皮124的端面124a抵接,不与玻璃光纤121抵接,从而使得仅玻璃光纤121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另外,在外皮去除时需要150~200gf左右的力。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可以在将玻璃光纤121插入插芯140中时,同时去除外皮124,所以现场中的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图5所示的插芯140的后端面140b倾斜,以易于进行外皮去除且使剥去的外皮124容易向外侧移动。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部130设置在基体部件160的后端部上。固定部130具有盖131,通过利用固定部夹具(clamper)132将盖131按压在基体部件160的中间面161上,从而固定光纤120。在基体部件160的与固定部130对应的位置上也相同地设置所述V槽165,光纤120被盖131按压而固定在规定的位置(通过线)上。另外,固定部130及基体部件160的后部收容在后部壳体115b中。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固定部130和外皮去除部110之间具有可以将光纤120在弯曲状态下进行收容的弯曲空间116。即,通过将插入插芯140中的玻璃光纤121的后方具有外皮部分的光纤120以弯曲状态收容在弯曲空间116中,并且,由固定部130固定光纤120,从而向插入插芯1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的玻璃光纤121的前端面,赋予朝向内置于插芯140中的短光纤141的连接面的弹性预紧力。由此,将短光纤141和光纤120的连接状态稳定地进行维持。

图6(A)是形成弯曲空间的盖部件的斜视图,图6(B)是(A)中B-B位置的剖面图。

弯曲空间116可以通过在切去基体部件160形成的中间面161上安装如图6(A)所示的盖部件150而形成。盖部件150为整体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块部件,沿基体部件160的长度方向形成从下表面中央部朝向上方的凹部151,形成弯曲空间116以使得插入的光纤120可以向上方弯曲。如图6(B)所示,形成弯曲空间116的凹部151在前后两端部高度较低,在中央部变高。另外,在盖部件150的下表面端部上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凸起152,在将盖部件150安装在基体部件160的中间面161上时,与设置在中间面161上的凹部166(参照图2(A))嵌合,从而对盖部件150进行定位及固定。另外,盖部件150与基体部件160一起由夹具153夹持,通过在盖部件150和中间面161之间插入楔部件154(参照图7(D)),盖部件150可以移动。

如图1所示,在外皮去除部110和弯曲空间116之间设置有限制光纤120的径向移动的导向细管117。在导向细管117中设置具有与带有外皮124的光纤120的外径相比略大的内径的定位孔117a,可以将弯曲的光纤120定位在通过线上,并且将光纤120的前端准确地向外皮去除部110引导。另外,导向细管117的前端面117b和作为外皮去除部110的插芯140的后端面140b之间的距离(即,空间163的长度)越短(例如,0.5mm~1.0mm左右),就可以更准确地将玻璃光纤121向插芯1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引导,但需要使空间163确保可以收容被去除的外皮124的尺寸。

下面,说明向带外皮光纤120安装光纤连接器101的步骤。

图7(A)~(D)是表示向光纤连接器连接光纤的工序的说明图,图8(A)是表示光纤插入时的盖部件的剖面图,图8(B)是表示形成弯曲空间时的盖部件的剖面图。

如图7(A)所示,首先,将盖部件150通过夹具153夹持,在盖部件150和基体部件160的中间面161之间形成由V槽165构成的光纤120插入用的通路。此时的通路需要可以使光纤20不会弯曲并以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力按压在外皮去除部110上。因此,例如图8(A)所示,通过将盖部件150倾斜地安装并夹持而不进行完全安装,在V槽165和盖部件150的底面150a之间形成可以插入光纤120的大小的通路155。另外,对于固定部130,也将盖131利用固定部夹具132进行夹持,形成由V槽165构成的通路。此时,盖131形成为没有完全固定光纤120的半夹持状态。在该状态下,从基体部件160的后方插入带外皮光纤120。

然后,如图7(B)所示,将光纤120插入导向细管117中而进行径向的定位,并且将光纤120的前端面向插芯140的后端面140b的外皮去除部110按压。另外,为了使笔直的光纤120纵向弯曲,需要100gf左右的力,如上所述,与由外皮去除部110去除外皮所需的力(150~200gf)相比较小。因此,在外皮去除时,为了不使光纤120纵弯曲,从而如图8(A)中所述,将盖部件150错位而使得光纤120不进入盖部件150的凹部151中。如果将光纤120向外皮去除部110按压,则外皮124被剥去,仅玻璃光纤121插入插芯1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并且被剥去的外皮124收容在空间163中。

并且,通过继续插入光纤120,则如图7(C)所示,在从基体部件160的后端面凸出的光纤120上设置预弯曲120b。预弯曲120b设置为例如1~7mm左右即可。

另外,图7(A)~(C)可以作为插入光纤120的一系列动作进行。

然后,如图7(D)所示,插入楔部件154而使盖部件150可以移动,针对盖部件150如图8(B)所示,通过使盖部件150的凸起152与基体部件160的凹部166嵌合,从而将盖部件150的凹部151定位在基体部件160的V槽165的正上方,形成弯曲空间116,然后取出楔部件154。在该状态下,在图7(C)中设置的光纤120的预弯曲120b移动至弯曲空间116,在弯曲空间116内形成弯曲部120c。然后,利用固定部夹具132将固定部130的盖131完全夹持,从而固定光纤120。

另外,如果盖部件150和固定部130的盖131是一体的结构,则可以在弯曲空间116内形成弯曲部120c的同时由固定部130固定光纤120。

另外,也可以不形成预弯曲120b,而是通过在将盖部件150的凹部151移动至基体部件160的V槽165的正上方后,将光纤120继续压入,从而在弯曲空间116内形成弯曲部120c。

根据上述说明的光纤连接器101,在将光纤连接器101向在玻璃光纤121的外周具有外皮124的光纤120上安装时,通过将光纤120插入基体部件160中,将光纤120的端面向插芯140的光纤插入口142a按压,从而可以利用光纤120的插入力而容易地去除外皮124,将玻璃光纤121插入插芯1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因此,无需特地将带外皮光纤120在插入光纤连接器101之前进行外皮去除作业,可以容易地与内置于插芯140中的短光纤141连接。另外,由于可以以玻璃光纤121的外周面为基准而将带外皮光纤120进行定位,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下面,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光纤连接器的其它实施方式例的剖面图。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共通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该光纤连接器101B在插芯140的前端面上设置作为光部件的薄膜118,其至少覆盖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端部。薄膜118是以与光纤120的纤芯相等的折射率使光透过的大致片状的保护状部件,覆盖玻璃光纤插入孔142而进行粘贴。另外,薄膜118为例如厚度为5~30μm的片状,外侧面118a没有粘合性,使污物等难以附着。

由此,无需在插芯1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预先设置玻璃光纤(短光纤141)。另外,无需在插芯140上设置切去部143。

根据上述结构,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1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具有作为光部件的短光纤141或者薄膜118,但也可以形成为不设置光部件的方式。

例如,在如图10所示的光纤连接器101C中,将光纤120的端面向插芯140的光纤插入口142a按压而去除外皮124后的玻璃光纤121,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直至从插芯140的前端面120a凸出(参照图10(A))。然后,如图10(B)所示,利用引导部件167对相同地使玻璃光纤121A凸出的对方侧的插芯140A进行调心,同时进行对接。由此,在插芯140、140A间的对接部140c处,玻璃光纤121、121A的前端彼此对接,并且将玻璃光纤121压回玻璃光纤插入孔142内,以该长度量在弯曲空间116内形成弯曲部120c。另外,通过利用固定部130固定光纤120,而针对玻璃光纤121的前端面赋予朝向对方侧的玻璃光纤121A的弹性预紧力。由此,连接状态稳定地得到维持。

由此,无需在插芯140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预先设置玻璃光纤(短光纤41)。另外,也无需在插芯140上设置切去部143。另外,在插芯140、140A间的对接部140c中也可以设置上述折射率耦合材料144或者薄膜118。折射率耦合材料144或者薄膜118可以设置在插芯140、140A的任意一个上,也可以在连接时进行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01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光纤连接器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机械拼接部的方式。

如图11(A)所示,作为光纤连接部件的机械拼接部101D,是可以在作业现场中安装在带外皮光纤上的机械拼接部,其从两侧插入两个带外皮光纤120,从两侧向作为中央连接部的连接细管140B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分别插入玻璃光纤121而进行对接连接。另外,连接细管140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芯140的后端面140b为相同结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插入口作为从光纤120的端部去除外皮124的外皮去除部110起作用。另外,在中央的连接细管140B的左右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上述导向细管117、弯曲空间116、以及固定部130。

如上所述构成的机械拼接部101D,从左右分别插入光纤120,将光纤120插入至导向细管117而进行径向的定位,并且将光纤120的前端面向连接细管140B的外皮去除部110按压。由此,可以容易地去除外皮124而将玻璃光纤121插入连接细管140B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因此,在将带外皮光纤120彼此向机械拼接部101D插入之前无需进行外皮去除作业,可以在连接细管140B的玻璃光纤插入孔142内容易地进行连接。并且,由于各条光纤120可以以在弯曲空间116内形成弯曲部120c的状态下利用固定部130进行固定,所以向各个玻璃光纤121赋予使彼此的前端面对接的方向的弹性预紧力。由此,连接状态稳定地得到保持。

另外,也可以如图11(B)所示的作为光纤连接部件的机械拼接部101E那样,仅在一方侧设置弯曲空间116。

另外,在机械拼接部101D、101E的连接细管140B中,在中央部分设置与插芯140相同的切去部143,使玻璃光纤插入孔142露出。因此,可以容易地在玻璃光纤121之间的连接面上设置上述的折射率耦合材料114或者薄膜118。另外,在将玻璃光纤121分别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而进行对接时,可以使空气从切去部143排出而顺畅地进行连接。

另外,在向切去部143中设置薄膜118的情况下,由于薄膜118成为玻璃光纤121彼此连接的阻力,所以优选从两侧赋予对接方向的弹性预紧力的机械拼接部101D的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部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改良等。

例如,优选对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插入口142a(参照图5)的内侧进行倒角。例如,可以如图12(A)所示,以圆弧状的曲面进行倒角(R倒角145a)。或者,也可以如图12(B)所示,以直线形式的平面进行倒角(C倒角145b)。由此,易于将光纤120插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

另外,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前端即倒角145a、145b的大直径端144的内径D2,与所述插入口142a的内径相同地,比构成外皮124的第1外皮层122的外径d2小,而比玻璃光纤121的外径d3大即可。

另外,也可以如图13(A)及(B)所示,在外皮124的前端外周部预先设置初始切口125。优选初始切口125在外皮124的外周面上沿周向以均等间隔设置多个(在图13(A)中为4个),并且在轴向上设置为比外皮去除长度短的规定长度。初始切口125的剖面形状可以形成为例如V字状,但也可以仅设置为切痕。由此,由于外皮124易于向外侧剥离,所以可以容易地去除外皮124。

另外,也可以如图14(A)所示,在距离光纤120的端面120a一定距离、例如外皮去除长度(例如0.5mm~1mm左右)的位置上,在光纤120的周向上连续地设置初始切口126。该情况下的初始切口126可以是朝向光纤120的端部向内侧切入的切痕。由此,如果向玻璃光纤插入孔142按压光纤120,则如图14(B)所示,端部的外皮124b向图中右方受到按压,沿初始切口126向外侧展开,所以可以容易地去除外皮124b。另外,通过将初始切口126的位置设定在与端面120a的距离为外皮去除长度处,可以去除期望长度的外皮124。

在图15中示出玻璃光纤插入孔142的插入口142a的剖面形状的其它例子。

在该插入口142a中设置有锥形部142c,其从插入口142a的前端面朝向内部而内径逐渐变小。锥形部142c的前端部142b的内径比光纤120的外径d1小,而比光纤120的玻璃光纤121的外径d3大。另外,优选前端部142b的内径小于d2,以使得前端部142b与第1外皮层122抵接。另外,优选锥形部142c的锥形角度为30°至90

如果向图15的结构的插入口142a按压光纤120,则外皮124的端面124a与前端部142b抵接,外皮124从玻璃光纤121上剥离,玻璃光纤121的前端被压入玻璃光纤插入孔142中。并且,由于沿锥形部142b插入光纤120,所以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光纤120的前端部的定位。

(第5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的纵剖面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主体部的分解斜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插芯的放大图,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插芯的外皮去除部的结构的放大图,图20是图18所示的插芯的外皮收容部的空间的说明图,图21是图16所示的光纤连接器至带外皮光纤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该第5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31是安装在带外皮光纤19上的光纤连接器,其构成为具有:主体部33,其用于将带外皮光纤19插入并固定;插芯38,其嵌合在该主体部33上,并且使与主体部33同轴的光纤保持孔37和主体部33连通;以及壳体41,其覆盖主体部33以及从该主体部33凸出的插芯38的一部分。

主体部33如图17所示,由下述部件构成:基体部件42,其前端嵌合安装插芯38;富余长度收容部用盖部件44及固定用盖部件45,它们叠放在该基体部件42的后方的切去部42a上;以及夹持部件46,其将叠放在基体部件42上的各盖部件44、45与基体部件46一体地夹持固定。

基体部件42上贯穿形成用于插入带外皮光纤19的光纤插入部47,并且在前端侧形成用于嵌合插芯38的底端部的插芯嵌合孔48(参照图16)。

另外,基体部件42的后半部通过切去部42a而形成光纤插入部47的上方开放的半暴露构造。

覆盖切去部42a的大致前半部的富余长度收容部用盖部件44,如图16所示形成为内面侧的中央部被挖去的构造,在光纤插入部47的上方分隔出收容带外皮光纤19的富余长度(弯曲部分)19a的富余长度收容空间51。

固定用盖部件45利用其内表面45a,在将载置于形成V槽构造的光纤插入部47中的带外皮光纤19的外周面按压在V槽而定位的状态下,实现带外皮光纤19的固定。

各盖部件44、45通过使凸出设置在各自下表面上的定位用的凸条44b、45b与形成于切去部42a的对接面上的引导槽42b嵌合,从而防止对接时的宽度方向(在图16中,为与图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偏移。

夹持部件46例如通过弹簧用金属板的冲压成型而形成,通过夹持各盖部件44、45的上表面和基体部件42的下表面,而将各盖部件44、45固定在基体部件42上。

插芯38的光纤保持孔37如图16及图18所示,具有:第1孔部53,其具有与带外皮光纤19的外径(图19的外径d1)大致相同(准确地说,略大)的内径;第2孔部55,其具有与带外皮光纤19剥去外皮后的裸纤20的外径(图19的外径d3)大致相同(准确地说,略大)的内径;以及外皮收容部57,其位于第1孔部53和第2孔部55之间,是收容带外皮光纤19的前端部中剥去的外皮19b的空间。

如图所示,外皮收容部57形成比第1孔部53更大的空间。

该外皮收容部57可以形成为例如图20(a)所示的剖面矩形形状、或者图20(b)所示的剖面十字形状的空间。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如图20(c)所示的剖面椭圆形状、或者如图20(d)所示的剖面菱形形状。

另外,第2孔部55的面向外皮收容部57的端部如图18及图19所示,形成有外皮去除部61,其与从第1孔部53侧插入的带外皮光纤19的外皮19b(由第1外皮19b1和第2外皮19b2构成)抵接,剥去该外皮19b。

该外皮去除部61的前端如图19中放大所示,通过在第2孔部55的端面内周面上形成的锥形部61a、和在与第2孔部55的端部相连的外皮收容部57侧的壁面上形成的锥形部61b,形成为锐角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外皮去除部61的前端为圆锥状。

进一步对外皮去除部61的形状进行详细叙述,成为以下形状。

具有与裸纤20的外径大致相等(略大)的内径D1的第2孔部55的端部,通过锥形部61a而设定为比带外皮光纤19的第1外皮19b1的内径d3大而比第1外皮19b1的外径d2小的尺寸D2。

另一方面,在与第2孔部55的端部相连的外皮收容部57侧的壁面上形成的锥形部61b形成为锥形面,其从比D2大而比第1外皮19b1的外径d2小的尺寸D3的位置开始逐渐倾斜。

由此,形成为在外皮去除部61的前端部残留有平坦面61c的形状,该平坦面61c具有由D2和D3夹持的微小宽度,用于承受与带外皮光纤19之间的碰撞。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外皮去除部61的平坦面61c在与插入第1孔部53的带外皮光纤19的外皮位置抵接时,抵接在外皮19b中与外周侧的第2外皮19b2相比硬度较低的内周侧的第1外皮19b1的位置上,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外皮去除。

另外,由于第2孔部55的端面内周面设定成为锥形部61a,所以可以将去除外皮后的裸纤20良好地向第2孔部55内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8示出的第2孔部55的长度L设定为大约小于或等于5mm。

如果将第2孔部55的长度设定为大约小于或等于5mm,则可以剥去大于或等于第2孔部55的长度的外皮19b,可以将露出的裸纤20插通至第2孔部55的前端。

如图18所示,在裸纤20的端面露出的插芯38的前端面上,为了防止在与对方连接器等进行接合时的传输特性下降,粘贴有折射率耦合薄膜63。

下面,基于图21说明上述说明的光纤连接器31至带外皮光纤19的安装方法。

在该安装方法中,按顺序实施下述工序:如图21(a)所示,将带外皮光纤19向嵌合安装在基体部件42的前端上的插芯38中的光纤保持孔37的第1孔部53插入的工序;如图21(b)所示,使带外皮光纤19的前端与第2孔部55后端的外皮去除部61抵接而剥去前端侧的外皮19b,并且将剥去的外皮19b收容在外皮收容部57内的工序;以及如图21(c)所示,将剥去外皮19b而露出的裸纤20插入第2孔部55中的工序。

另外,在将露出的裸纤20向第2孔部55的插入结束后,如图21(c)所示,在基体部件42的切去部42a上覆盖各盖部件44、45。另外,如图21(d)所示,在利用夹持部件46将各盖部件44、45固定在基体部件42上之后,在其外周安装壳体41,从而完成光纤连接器31至带外皮光纤19的安装作业。

对于以上说明的光纤连接器31、以及该光纤连接器31至带外皮光纤19的安装方法,由于在插芯38内具有对从带外皮光纤19的前端部剥去的外皮19b进行收容的外皮收容部57,所以在将带外皮光纤19插入光纤保持孔37中时,无需进行事先去除被剥去的外皮19b的作业。

并且,由于在插芯38内具有外皮去除部61,其在与带外皮光纤19的前端部的外皮19b抵接后,剥去该外皮19b,所以也无需在向插芯38插入之前进行剥去带外皮光纤19的外皮19b的作业。

即,可以省略带外皮光纤19的前端侧的外皮去除作业,使在现场进行的光纤连接器31至带外皮光纤19的安装作业简化,从而高效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31中,插芯38内具有的外皮去除部61的前端形成为图19所示的锐角形状。

由此,在带外皮光纤19的前端的外皮19b与外皮去除部61抵接时,易于剥去外皮19b,即使将带外皮光纤19插入插芯38时的操作力较小,也可以可靠地剥去外皮19b。

另外,如果外皮去除部61的前端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形成为圆锥状或者角锥状,则由于带外皮光纤19的外皮19b在与外皮去除部61抵接时,沿周向分散而细小地被撕裂为多片,从而易于将各个分散的外皮收容到外皮收容部57中,因而优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31中,外皮收容部57如图20所示形成为剖面矩形形状、或者剖面十字形状、或者剖面椭圆形状、或者剖面菱形形状的空间。

由此,外皮收容部57向插芯38主体内的第1孔部53的两侧伸展,或者向四方伸展,可以确保收容剥去的外皮19b的空间,可以高效地收容由外皮去除部61剥去的外皮19b。另外,外皮收容部57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可以选择各种形状。

(第6实施方式)

图2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插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在这里示出的插芯38所具有的光纤保持孔37中,第1孔部53和第2孔部55各自在不同部件中形成。

进一步详细叙述,插芯38如图22(a)所示,由具有第1孔部53的插芯主体67和外皮去除部件69这2个部件构成,其中,外皮去除部件69嵌合安装在该插芯主体67的前端上形成的嵌合孔68中,在该外皮去除部件69中贯穿形成第2孔部55。

外皮去除部件69的第2孔部55的开口端成为锐角状的外皮去除部61,如图22(b)所示,如果在插芯主体67的嵌合孔68中嵌合安装外皮去除部件69,则在该外皮去除部件69的提供外皮去除部61的前端面69a和嵌合孔68的底面68a之间,围成用于收容由外皮去除部件61剥去的外皮19b的外皮收容部57。

即,如图22(b)所示,通过将上述2个部件嵌合一体化,从而插芯主体67作为具有由第1孔部53、第2孔部55及外皮收容部57构成的光纤保持孔37的插芯38起作用。

在如上所述第1孔部53和第2孔部55分别在不同部件中形成的结构的情况下,插芯38通过将形成单纯的圆筒结构的2个部件组合,而可以简单地得到直径不同的第1孔部53和第2孔部55同轴排列的结构。另外,与在单个部件内部形成直径不同的第1孔部和第2孔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生产率。

另外,具有需要更高精度的定芯精度的第2孔部55的部件69,可以通过以第2孔部55的孔中心作为旋转轴的外周加工而达到精度。另外,通过使用与具有第1孔部53的部件(插芯主体67)相比更适于高精度加工的材料等,可以提高插芯38的尺寸精度。

另外,在图22所示的方式中,通过将形成有第2孔部55的外皮去除部件69嵌合在形成有第1孔部53的插芯主体67的嵌合孔68中,从而在外皮去除部件69的前端面69a和嵌合孔68的底面68a之间围成外皮收容部57。

即,仅通过使形成有第2孔部55的外皮去除部件69嵌合在插芯主体67的嵌合孔中,插芯38就可以简单地得到各自直径尺寸不同的第1孔部53、外皮收容部57、及第2孔部55。

(第7实施方式)

另外,将构成光纤保持孔37的第1孔部53及第2孔部55分别在不同部件上形成的结构,不限于图22所示的方式。

也可以如图23所示,将插芯38由插芯主体67和圆筒状的筒体71构成,其中,插芯主体67在前端侧贯穿形成第2孔部55,并且在后端侧形成大口径的嵌合孔68,筒体71上贯穿形成第1孔部53并嵌合在嵌合孔68中。

在该情况下,在形成于插芯主体67上的第2孔部55的端部形成外皮去除部61,如图23(b)所示,如果使筒体71嵌合在该插芯主体67的嵌合孔68中,则在筒体71的前端部和外皮去除部61之间围成外皮收容部57。

图24是通过可以在后续工序中实施的纵向孔加工而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插芯中的外皮收容部的方法的说明图。

在该情况下,首先如图24(a)所示,在作为插芯38的部件38A上贯穿形成构成光纤保持孔37的第1孔部53和第2孔部55。

然后,如图24(b)所示,在部件38A上的第1孔部53和第2孔部55之间,贯穿形成与这些孔部53、55正交的纵向孔73,将该纵向孔73所提供的空间作为外皮收容部57。

另外,形成在部件38A上的纵向孔73,也可以如图25(a)所示形成为通过开孔加工而连续设置的2个连续设置圆孔73A,另外,也可以通过成型而形成具有中间折起部73b的起模孔73B,形成作为外皮去除部61的锐角形状的状态。

如果如上所述进行加工,则外皮收容部57可以通过后续加工形成,在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作为插芯的母材的部件38A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用于加工外皮收容部57的成型模具构造的复杂化,可以提高生产率。

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正。本申请是基于2007年11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300539)而提出的,在这里,作为参照而引用其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