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连接飞行器发动机机舱的两个半外壳的联接装置以及配设有此类装置的机舱

用于连接飞行器发动机机舱的两个半外壳的联接装置以及配设有此类装置的机舱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飞行器发动机机舱的两个半外壳(1’)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包括可以以铰接方式安装在两个半外壳之一(1’)上的连杆(17)、可安装在另一个半外壳上的用于该连杆(17)的保持部件、以及设计成允许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有限运动的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211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埃尔塞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80102270.6

  • 申请日2008-06-20

  • 分类号B64D29/06;E05B51/02;

  • 代理机构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韦庆文

  • 地址 法国勒歇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4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4D29/06 授权公告日:20140903 终止日期:20160620 申请日:200806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9-03

    授权

    授权

  • 2010-10-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4D29/06 申请日:200806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9-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飞行器发动机机舱的两个半外壳的联接装置以及配设有此类装置的机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飞行器发动机机舱是包围该发动机并且特别是朝着该发动机引导空气的结构。

诸如此类的机舱通常包括绕着大致平行于机舱轴线的轴线铰接安装在挂架(pylon)上的至少两个半外壳。

挂架本身应当固定在飞行器的机翼下方。

将两个半外壳铰接在该挂架上允许向上打开这些半外壳以提供用于维护操作的通向发动机的通道。

在飞行期间,这两个半外壳承受主要由于空气在这些半外壳上的流动产生的压力引起的显著应力。

连接两个半外壳的联接装置构成桥接件,尤其是由这些压力产生的负荷经该桥接件传送。

因而,这些联接装置和这些半外壳位于这些联接装置附近的区域二者需要进行加强。

此类加强增加了重量和复杂性并因此是需要指出的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克服这些缺点的技术方案。

使用用于连接飞行器发动机机舱的两个半外壳的联接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该目的,该联接装置包括可铰接安装在两个半外壳之一上的连杆、可安装在另一个半外壳上的用于该连杆的保持部件、以及可允许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有限运动的装置。

借助于这些允许连杆相对于保持部件的有限运动的装置的存在,可容许两个半外壳之间的有限运动,于是联接装置仅在两个半外壳被拉动或推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便处于启用状态。

因此应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以如下原理工作:允许两个半外壳相对于彼此的有限相对运动而不是使这两个外壳相对于彼此固定不动,因而使得可削减由于空气在这些半外壳上的流动引起的压力产生的力的比例。

可以以这种方式来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两个半外壳、尤其是在这些联接装置位于其中的区域的设计,使得可减少整体的重量和复杂性。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可选特征,单独或结合考虑:

-所述有限运动的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杆的自由端中的长圆形槽,以及与所述保持装置结合的销,该槽和该销在它们之间限定出在所述连杆的两个方向上的游隙:因而以简单的方式产生允许有限运动的联接装置。

-所述游隙处在从5到25mm且优选从10到20mm的范围中:该游隙通常对应于容许该两个半外壳的相对运动的公差。

-所述连杆具有50到1000mm之间的长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在它们的上部铰接在挂架上的两个半外壳的飞行器发动机机舱,该机舱包括用于连接按照前文所述的两个半外壳的至少一个联接装置。

根据该机舱的其它可选特征:

-所述装置安置在所述半外壳的上前部、上后部和下前部:该装置因而增设了定位在机舱下部中的锁定装置;

-所述装置安装在所述机舱的内结构的面板上;

-所述半外壳设置有推力反向装置;

-所述半外壳限定出简单机舱;

-所述装置包括定位在所述机舱下部的致动装置。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将进行的描述并参看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机舱的右手侧半外壳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机舱的左手侧半外壳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的连杆的比例尺较大的立体图;

-图4是从其中联接装置与图1的右手侧半外壳结合的区域上方看去的图;以及

-图5示意性地示出插入图1和图2的相应右手侧半外壳和左手侧半外壳之间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图1显示了机舱的右手侧半外壳1,该半外壳1在此情形中应当定位在机舱的后部,并且构成推力反向装置的一部分(应该理解本发明也适用于简单机舱的情形,也就是说不具有推力反向装置的机舱)。

参考标记AV和AR分别表示半外壳1相对于应当在该半外壳1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而言的前部和后部。

在该具体情形中,该半外壳1包括内半结构3,该半结构3限定出用来收容喷气发动机(未示出)的半空腔C。

该半外壳1还包括外结构5,该外结构5与内结构3一起限定出半流路V,在半外壳1的前、后之间流动的冷空气流将行经该半流路V。

在其上部,也就是说在其当该半外壳1安装在飞行器的机翼下方时将朝着顶部定位的部分,该半外壳包括设计成允许该半外壳1安装在飞行器机翼(未示出)的挂架(或支柱)上的几个铰接点7。

在其上后部,内半结构3包括保持部件9,稍后将说明该保持部件9的用途。

该保持部件9可由位于半外壳1的下后部的控制旋钮11致动,运动传送装置例如线缆13布置在旋钮11与部件9之间。

图2所示的左手侧半外壳补足了图1所示的半外壳1,并且该左手侧半外壳中与半外壳1的部件类似的那些部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记,后面加上主符号(’)。

在其上后部,半外壳1’的内半结构3’具有特别是在图3和图4中可见的连杆17的附接点15。

该连杆17使用球窝接头连接件(或根据机舱的类型和联接的位置可使用简单的枢接头)安装在安装点15上,并且在其自由端19包括凹部21,该凹部21可与位于右手侧半外壳1上并限定出凸部的保持部件9结合。

更具体而言,如在图3至图5中可见,凹部21由形成在连杆17的自由端19中的长圆形槽组成。

保持部件9的凸部由可穿过长圆形槽12的销23组成。

如在图5中可见,销23与长圆形孔21一起在连杆17延伸的两个方向上限定出游隙J1和J2,以及相对于保持部件9的封闭端的游隙J3。

例如,游隙J1、J2和J3可处于从5到25mm的范围中,并且优选在从10到20mm的范围中。

连杆可具有50到1000mm之间的长度,取决于其安装部位(在机舱的前部、中部或后部,在顶部(在12点钟位置)或在底部(在6点钟位置))。例如,在A380型空中客车的情形中,该连杆的长度范围在100到800mm之间。

由连杆17和保持部件9组成的联接装置的工作方式及其提供的优点从前面的描述直接得知。

连杆17永久性地铰接安装在左手侧半外壳1’上。

相反,该连杆17的自由端19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在右手侧半外壳1的保持部件9上。

更具体而言,在正常操作情形中,右手侧半外壳1和左手侧半外壳1’紧紧包围位于半空腔C和C’内部的喷气发动机,因而限定出大致圆柱形组件。

定位在半外壳1和1’的下部的多个锁件(latch)将这两个半外壳相互固定。

保持部件9的销23穿过连杆17的自由端19的长圆形槽21,因而将半外壳1和1’的内半结构3和3’的上后部相互固定。

由于游隙J1、J2、J3,连杆17可在其相对于保持部件9的两个方向上稍稍移动,并且这因此允许两个内半结构3和3’在主要由于半外壳上方的气流引起的负荷的作用下的细小相对运动。

相反,如果这两个内半结构承受明显的拉动或推动负荷,则连杆17的长圆形槽21将分别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变成紧靠保持部件9的销23。这样,防止了两个内半结构3和3’的过量相对运动,使得可在显著应力的情况下保持这些半结构的完整性。

如前文所述,对连杆17相对于保持部件9所容许的游隙使得可免去加强部件,尤其是在位于连杆17附近的内半结构3和3’的区域中,使得可简化和减轻这两个半结构。

还必须注意的是,在实践中,与上文所述的联接装置相似的联接装置以压缩方式操作(实际上在所有飞行中)多于以拉伸方式操作(仅一些飞行):因此对于该装置而言无需对疲劳进行设计,并且这又一次增加了重量的节省。

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使游隙J3大于游隙J1,则销23不会以压缩方式承载,且力被连杆直接反作用;由于该销因而较轻地承载,所以可缩小其尺寸,并因而节省重量。

还必须注意的是,游隙J’2可设置在连杆17中紧邻安装点15(参见图5)布置的那部分中:此类游隙一旦游隙J2已用尽就允许连杆在拉伸状态下的延长的行程。

当希望接近位于两个半空腔C和C’内部的喷气发动机时,操作位于右手侧半外壳1上的致动旋钮11以从长圆形槽21释放销23,并且这(一旦位于两个半外壳的下部的所有锁件也已被打开)允许两个半外壳1和1’通过使它们绕着穿过铰接点7和7’的轴线枢转而被向外打开。

这样,可具有通向飞行器喷气发动机的自由通路。

当然,本发明决不局限于已仅举例提供的所述和所示的实施方式。因此,例如,也可设想将与上文所述的联接装置相似的联接装置定位在两个半外壳的上前部和下前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