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闪锌矿结构和纤锌矿结构CuInS

闪锌矿结构和纤锌矿结构CuInS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锌矿结构和纤锌矿结构CuInS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050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51728.0

  • 发明设计人 韩士奎;王命泰;岳文瑾;

    申请日2009-12-31

  • 分类号C01G15/00;

  • 代理机构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余成俊

  •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39: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1G15/00 授权公告日:20120104 终止日期:20141231 申请日:200912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1-04

    授权

    授权

  • 2010-10-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1G15/00 申请日:2009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8-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是闪锌矿结构和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催化、光电转换、热电转换、生物探测和光电传感器[参见:J.Am.Chem.Soc.2008,130,11430-11436]。CuInS2属于I-III-VI三元化合物,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带隙为1.5eV[参见:Chem.Mater.2003,15,3142-3147],吸收系数较大(α≈105cm-1)[参见:Cryst.Growth Des.2007,7,1547-1552],被认为是太阳电池中最有效的吸收光材料[参见:J.Mater.Chem.2006,16,1597-1602,NanoLett.2006,6,1218-1223]。目前,合成CuInS2量子点的方法有:高温分解单分子先驱体法(pyrolysis of single-sources precursors),得到粒径为3-30nm[参见:Chem.Mater.2003,15,3142-3147]和2-4nm[参见:J.Phys.Chem.B 2004,108,12429-12435];光化学分解单分子先驱体法(photochemicaldecomposition of single-sources precursor s),得到粒径约为2nm[参见:Nano Lett,2006,6,1218-1223];微波辅照分解单分子先驱体法(microwaveassistant decomposition of single-sources precursors),得到粒径为(3-5nm)[参见:J.Nanoparticle Res.2008,10,633-641]、溶剂热分解法(solventthermolysis),得到粒径为3-4nm[参见:Mater.Lett.2006,60,2395-2398]、热注射技术(hot injection techniques),得到粒径为3-27nm[参见:J.Am.Chem.Soc,2008,130,5620-5621]、高温有机溶剂法(high-temperatureorganic solvent method),得到粒径2-5nm[参见:Chem.Mater.2008,20,6434-6443]和3-6nm)[参见:Chem.Mater.2006,18,3330-3335]。

CuInS2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参见:J.Cryst.Growth 1980,50,429-436]:在980℃以下,以黄铜矿形式存在;980-1045℃以闪锌矿形式存在;1045℃到熔点1090℃之间,可能是以纤锌矿结构存在。而以上方法中,除了Pan等用热注射技术合成了闪锌矿和纤锌矿CuInS2[参见:J.Am.Chem.Soc.2008,130,5620-5621],其他人都只是得到了黄铜矿晶型。而且,在这些合成方法中,都使用了高温和环境不友好的有机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锌矿结构和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CuInS2量子点粒径分布较均一,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分散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中Cu∶In∶S的原子比为1∶1∶2.2,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粒径为2-5nm。

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中Cu∶In∶S的原子比为1∶0.8∶2,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粒径为2-5nm。

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将CuCl2、InCl4·4H2O一并加入溶于乙醇中,再向其中加入对溴苯硫酚表面活性剂,然后再加入Na2S·9H2O的乙醇溶液,在高压釜中在180-220℃下反应15-18小时,冷却后经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所述的CuCl2、InCl4·4H2O、对溴苯硫酚表面活性剂和Na2S·9H2O的摩尔比为1∶1∶11-13∶4。

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将CuCl2、InCl4·4H2O一并加入并溶于乙醇中,再向其中加入己硫醇或乙硫醇表面活性剂,然后向溶液中加入Na2S·9H2O的乙醇溶液,在高压釜中在180-220℃下反应15-18小时,冷却后经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所述的CuCl2、InCl4·4H2O、己硫醇表面活性剂和Na2S·9H2O的摩尔比为1∶1∶34-36∶4。

所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己硫醇表面活性剂可用乙硫醇代替,制备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乙硫醇与Na2S·9H2O的的摩尔比为8-10∶1。

本发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种类,得到不同晶型的CuInS2量子点;制备出的量子点,粒径分布较均一;制备所用溶剂为乙醇溶液,环境友好,无污染;本发明方法所用的设备简单(主要是高压釜和离心机)、操作简便,量子点的制备过程简单,可在高压釜中进行宏量合成;得到的量子点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在光学材料、涂层材料、光伏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XRD谱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HR-TEM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SAED花样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EDS谱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由己硫醇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XRD谱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由己硫醇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HR-TEM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由己硫醇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SAED花样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由己硫醇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EDS谱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由乙硫醇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XRD谱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由乙硫醇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HR-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闪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将CuCl2(0.1mmol)和InCl4·4H2O(0.1mmol)在35mL无水乙醇中搅拌溶解;向混合溶液中加入1.2mmol的对溴苯硫酚,搅拌,溶液出现淡黄色絮状沉淀;另外,将Na2S·9H2O(0.4mmol)在15mL无水乙醇中超声溶解10分钟。将Na2S溶液加入到35mL的CuCl2和InCl4的混合液中,溶液变为红褐色。最后,将混合液转入60mL含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并于200℃恒温16小时。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去掉上层液体,得到褐色沉淀;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离心分离(16000rpm,10min),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6小时,即得到CuInS2量子点组成的粉末。

粉末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了产物为闪锌矿CuInS2,见图1。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图2)表明产物颗粒的直径为2-5nm,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SAED)照片(图3)进一步表明产物为闪锌矿结构。如图4所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能量散射谱(EDS)测试表明其原子比为Cu∶In∶S=1∶1∶2.2。得到的量子点在有机溶剂(如乙醇,氯苯)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

实施例2

纤锌矿CuIn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将CuCl2(0.1mmol)和InCl4·4H2O(0.1mmol)在35mL无水乙醇中搅拌溶解;向混合溶液中加入35mmol己硫醇,搅拌,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另外,将Na2S·9H2O(0.4mmol)在15mL无水乙醇中超声溶解10分钟。将Na2S溶液加入到35mL的CuCl2和InCl4的混合液中,溶液变为红褐色。最后,将混合液转入60mL含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并于200℃恒温16小时。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去掉上层液体,得到褐色沉淀;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离心分离(16000rpm,10min),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6小时,即得到CuInS2量子点组成的粉末。

粉末XRD测试,表明了产物为纤锌矿CuInS2,见图5。HR-TEM照片(图6)分析表明产物颗粒的直径为2-5nm,SAED衍射照片(图7)进一步证实了纤锌矿结构。如图8所示,EDS结果表明其原子比为Cu∶In∶S=1∶0.8∶2。得到的量子点在有机溶剂(如乙醇,氯苯)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

实施例3

纤锌矿CuIn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将CuCl2(0.1mmol)和InCl4·4H2O(0.1mmol)在35mL无水乙醇中搅拌溶解;向混合溶液中加入35mmol乙硫醇,搅拌,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另外,将Na2S·9H2O(0.4mmol)在15mL无水乙醇中超声溶解10分钟。将Na2S溶液加入到35mL的CuCl2和InCl4的混合液中,溶液变为红褐色。最后,将混合液转入60mL含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并于200℃恒温16小时。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去掉上层液体,得到褐色沉淀;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离心分离(16000rpm,10min),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6小时,即得到CuInS2量子点组成的粉末。

粉末XRD测试,表明了产物为纤锌矿CuInS2,见图9。HR-TEM照片(图10)分析表明产物颗粒的直径为2-5n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