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一般采用抗凝血药治疗,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秦艽、独活、苍术、木瓜、桑枝、桑寄生、五加皮、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老鹳草、阿胶、制首乌、当归、白芍、熟地、桂圆肉、桑椹子,皂矾、威灵仙和生甘草,在上述方中,除阿胶之外,其它20味药一起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得到的药液中再将阿胶放入药液中,即为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它的优点是:该中药液制造工艺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容易吸收,疗程短,治愈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973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秀菊;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09665.8

  • 发明设计人 王秀菊;王秋莉;

    申请日2010-02-20

  • 分类号A61K36/804;A61P9/10;A61K33/26;A61K35/36;

  • 代理机构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庆曜

  • 地址 272051 山东省济宁市济岱路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31: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4-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04 授权公告日:20110727 终止日期:20120220 申请日:201002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7-27

    授权

    授权

  • 2011-06-2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22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1-04-2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309 申请日:201002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4-2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22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0-09-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04 申请日:20100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8-1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一般采用抗凝血药治疗。(1)采用肝素的患者,有时会引起:①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内脏出血(如尿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等);②血小板减少;③变态反应,偶有荨麻疹、哮喘、鼻炎、发热等。(2)采用华法林的患者,容易引起:①出血,如颅内、心包、神经鞘、脊髓出血等;②皮肤坏死;③少数病人有脱发、皮疹、发热、恶心、腹泻、腹痛。(3)采用乙酰水杨酸的患者,容易引起:①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并能诱发和加重消化性溃疡。②水杨酸反应,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等;③变态反应,如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等;④凝血障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是一种常见病,本病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本病。临床表现: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辅助检查: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加,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变。脑电图可出现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出现慢波。

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秦艽12重量份、独活6重量份、苍术6重量份、木瓜6重量份、桑枝12重量份、桑寄生12重量份、五加皮6重量份、海桐皮3重量份、透骨草3重量份、伸筋草6重量份、老鹳草6重量份、阿胶12重量份(氧化)、制首乌9重量份、当归15重量份、白芍30重量份、熟地12重量份、桂圆肉15重量份、桑椹子12重量份,皂矾3重量份、威灵仙12重量份和生甘草6重量份,在上述方中,除阿胶(氧化)之外,其它20味药一起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三十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5分钟,过滤去渣得药液600毫升,再将阿胶(氧化)放入药液中,即为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

该发明的优点是:该中药液制造工艺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容易吸收,疗程短,治愈率高,还可避免应用肝素、华法林、乙酰水杨酸引起的不良反应。秦艽、独活、苍术、木瓜、桑枝、桑寄生、五加皮、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老鹳草,以上11味药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通络之功效,其中秦艽味苦、辛、性平,入胃、大肠、肝、胆经,其质偏润而不燥,故为风药中之润剂,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络舒筋,为治外感风邪,肢体酸痛,及关节拘挛,筋骨不利常用之品。现代医学药理药理研究证实:秦艽有抗炎症作用,可使症状减轻,消肿加快,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间接影响脑垂体,使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所致。本品作用与氯喹,可的松相似,较水杨酸纳为强。秦艽还有解热作用。独活辛散苦燥,微温能通,故能祛风胜湿,通经活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独活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及催眠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作用。桑枝苦平,善于祛风湿,通经络,达四肢,利关节,并有镇痛作用。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其质偏润,能除血中风湿,为祛风益血之品,兼能润筋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桑寄生有降压和利尿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对血管硬化性高血压及肾炎均有良效。以上11味药在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阿胶、制首乌、当归、白芍、熟地、桂圆肉、桑椹子,皂矾,这8味药能入肝、肾、心、脾经,均能补血,并可滋阴润燥,益精、活血止痛。其中,阿胶甘平,质粘,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肝血滋肾水,而润肺燥。阿胶的主要成分含明胶元、骨胶元、水解后产生软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及胱氨酸,并含钙、硫等。阿胶对增加血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有一定帮助。其原理可能为通过氨基酸等物质的营养作用,改善全身功能。何首乌:苦涩微温,味甘兼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并有收敛精气作用。实验研究,何首乌的成分含卵磷脂,甲氧基蒽醌衍生物等,其所含的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血细胞和细胞膜所必需的原料。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可活血,且可行气止痛。入心、肝、脾三经。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能主治一切血症。由于当归辛香善走,又有“血中气药”之称。以上8味药,在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威灵仙,辛、咸、温,入十二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逐饮;行气化滞。因能通行十二经,可导可宣,故为佐药。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能纠正药物的偏性,缓解药物的毒性,故为使药。秦艽、独活、苍术、木瓜、桑枝、桑寄生、五加皮、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老鹳草、阿胶、制首乌、当归、白芍、熟地、桂圆肉、桑椹子,皂矾、威灵仙、生甘草,以上21味药,在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过程中,共同起到祛风解表、除湿止痛、通络、补血、滋阴润燥、益精之功效,是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最佳配方。秦艽,味苦、辛、平,入胃、大肠、肝、胆经,祛风止痛,清热退蒸。独活,辛、苦,微温。入肾、肝经。祛风胜湿止痛,散寒解表。苍术,辛、苦,温。入脾、胃经。祛风胜湿,健脾止泻,散寒解表,除障明目。木瓜,酸,温。入肝、脾经。祛湿舒筋,醒脾和胃。桑枝,苦,平。入肝经。祛风通络。桑寄生,苦、甘,平。入肝、肾经。祛风通络,养血安胎。五加皮,辛、甘,温。入肝、肾经。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海桐皮,苦,平。入肝、肾经。祛风通络,化湿杀虫。透骨草,辛,温。入肝、肾经。祛风胜湿,活血止痛。伸筋草,辛、苦,温。入肝、肾经。祛风通络。老鹳草,苦、微辛,平。入肝、肾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阿胶,甘,平。入肝、肺、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制首乌,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通便治疮,截疟。当归,甘、辛、苦,温。入肝、心、脾经。补血调精,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养阴平肝。熟地,苦,微温。入心、肝、肾经。补血调经,润肾育阴。桂圆肉,甘,平。入心、脾经。养血安神。桑椹子,甘、酸,寒。入心、肝、肾经。滋阴补血。皂矾,酸,凉。入肝、脾经。补血,消肿除胀,消症退黄,燥湿化痰,杀虫疗疮,消食化积。威灵仙,辛、咸、温,入十二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逐饮;行气化滞。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具体实施方式

取秦艽12g、独活6g、苍术6g、木瓜6g、桑枝12g、桑寄生12g、五加皮6g、海桐皮3g、透骨草3g、伸筋草6g、老鹳草6g、阿胶12g(氧化)、制首乌9g、当归15g、白芍30g、熟地12g、桂圆肉15g、桑椹子12g,皂矾3g、威灵仙12g和生甘草6g,在上述方中,除阿胶(氧化)之外,其它20味药一起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三十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5分钟,过滤去渣得药液600毫升,再将阿胶(氧化)放入药液中,即为治疗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中药。当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病人需要治疗时,每次300毫升,口服,一日两次,三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给第二疗程,直至痊愈。

在376例患有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病人中,男性203例,占54.0%,女性173例,占46.0%。男性多于女性。

表一,376例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病人疗程表

  治疗天数  2~3  4~7  8~12  例数  91  239  46  百分比  24.2%  63.6%  12.2%

表二,376例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中风的病人治疗前后情况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