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合金奥贝球铁蜗轮及其制备工艺

合金奥贝球铁蜗轮及其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奥贝球铁蜗轮及其制备工艺,该蜗轮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份含有C 3.5-3.9%,Si 2.3-2.9%,Mn≤0.4%,P≤0.035%,S≤0.03%,Mo 0.2-0.3%,Cu 0.3-0.6%,Ni 0.2-0.5%,其余为铁,经过熔炼,以稀土镁合金为球化剂,硅铁为孕育剂,处理后浇注毛坯,蜗轮毛坯经过粗加工,加热后等温淬火得到适量残余奥氏体,再进行精加工滚齿,即制成合金奥贝球铁蜗轮。本蜗轮具有抗疲劳强度高、抗点蚀能力强、密度比钢低、变形小等优点。适合于替代铜合金或者锌基合金(ZA27)生产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或阀门电动装置)上的蜗轮,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361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63333.2

  • 申请日2009-12-09

  • 分类号C22C37/10(20060101);C22C33/04(20060101);C21D1/20(20060101);F16H55/2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34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利强

  • 地址 225003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7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27: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2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22C3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9120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07-1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2C3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620 申请日:200912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7-1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22C3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9120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6-25

    授权

    授权

  • 2013-0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7/10 申请日:2009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16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或阀门电动装置)的蜗轮蜗杆传动副上的奥贝球铁蜗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芬兰、美国和中国几乎同期宣布研究成功奥贝球铁(ADI)。自此,ADI成为球铁家族中的新成员。奥贝球铁(ADI)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工程材料,高强度、高耐磨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低温韧性等,在高性能、高精度的重要构件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这种材料在齿轮零件上已逐步成功应用。

目前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或阀门电动装置)上的蜗轮材料基本上采用铜合金或者锌基合金(ZA27),生产成本高。特别是对于小转距的电动执行机构,铜合金或者锌基合金蜗轮的成本可高达整机成本的四分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奥贝球铁,利用特殊的加热后等温淬火方法,使球铁得到适量的残余奥氏体,降低硬度,适当降低屈服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改善加工性能,适合于生产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或阀门电动装置)蜗轮蜗杆副上的蜗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合金奥贝球铁蜗轮,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份含有C3.5-3.9%,Si2.3-2.9%,Mn≤0.4%,P≤0.035%,S≤0.03%,Mo0.2-0.3%,Cu0.3-0.6%,Ni0.2-0.5%,其余为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合金奥贝球铁蜗轮的工艺,以低硫、低磷、低锰球生铁或优质废钢、同牌号回炉铁为原材料,采用中频炉熔炼,利用废旧电极增碳,以稀土镁合金为球化剂,75%硅铁为孕育剂,处理后浇注蜗轮毛坯,保证蜗轮铸态毛坯的球化率≥2级,球径大小为6~7级,蜗轮毛坯粗加工后,经加热后等温淬火使残余奥氏体为30%左右,渗碳体≤1%,再进行精加工滚齿,即制成合金奥贝球铁蜗轮。

其中,上述制备工艺中所述的加热后等温淬火是将蜗轮毛坯粗加工后,加热至910~930℃,保温1.5小时,再淬入盐浴终温为410~425℃的盐槽,盐浴1.2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力学性能如下(树脂砂型铸造楔形试棒取样):

σb≥800MPa、δ≥8%、HRC20~25,综合性能达到阀门电动执行机构的工况要求,且力学性能稳定。

2、以低硫、低磷、低锰球生铁或优质废钢、同牌号回炉铁为原材料,成

本明显低于铜合金和锌基合金(ZA27);蜗轮毛坯采用树脂砂造型,铸造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3、熔炼采用中频炉,化学成分容易控制,成品率高。

4、按DL/T641-2005《电站阀门电动执行机构》行业标准,使用本产品的阀门电动装置进行试验,达到了开关型负载10000次循环操作、调节型负载连续运转200000次的的寿命试验要求均通过,试验后拆卸检验发现,齿面无裂纹、点饰等缺陷,磨损量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对炉前原料的化学成分的精确控制,配合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使球铁得到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利用组织中存在部分共析前铁素体提高塑韧性,降低硬度,适当降低屈服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达到生产符合性能要求的蜗轮。奥贝球铁蜗轮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蜗轮采用铜合金和锌基合金(ZA27)铸造的局限性,大大降低阀门电动执行机构的生产成本,对执行机构的整机结构设计、生产制造等诸多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结合具体铸造奥贝球铁蜗轮毛坯的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实施方式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一:

操作工艺:以新生铁、软钢、碳棒为原料,合金成分为C 3.5~3.7%,Si 2.3~2.5%,Mn 0.15~0.20%,P 0.025~0.03%,S 0.022~0.03%,Mo 0.18~0.20%,Cu 0.45~0.55%,Ni 0.4~0.5%,余量为铁。采用中频炉熔炼,利用废旧电极增碳,以稀土镁合金为球化剂,75%硅铁为孕育剂,保证蜗轮铸态毛坯的球化率为2级,球径大小为6~7级。蜗轮毛坯粗加工后加热至910~930℃,保温1.5小时,淬入盐浴终温为410~425℃的盐槽中,盐浴1.2小时,进行精加工滚齿即制成奥贝球铁蜗轮。

技术指标:残余奥氏体25~30%左右,渗碳体≤1%,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845~855Mpa,硬度HRC24~25,延伸率达到8~9%。

实施例二:

除C 3.8~3.9%,S 0.015~0.02%,Mo 0.15~0.18%,Cu 0.55~0.6%,其余同实例一。

技术指标:残余奥氏体28~32%左右,渗碳体≤1%,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870~880Mpa,硬度HRC24~25,延伸率达到8.5~9.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