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川芎5~40份,白芷5~30份,朱砂1~10份,细辛2~15份,洋金花1~18份,冰片2~15份,樟脑3~12份,薄荷冰1~8份,辅料为丁香油0.1~2份,羊毛脂1~10份,蜂蜡1~15份,香油30~70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川芎,白芷,朱砂,细辛,洋金花,粉碎备用;剩余粗粉中加入等量香油浸泡过滤得香油药液A;在余渣中再加入香油炸枯后弃去药渣得药液B;在药液B中加入蜂蜡、羊毛脂使其熔化,再加入研细的冰片、樟脑、薄荷冰粉搅拌,得应用药液;合并香油药液A和应用药液并加入丁香油后,搅拌均匀,密闭浸泡再搅拌均匀冷却即得。本发明疗程短,见效快。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449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胡井夫;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09758.0

  • 申请日2010-02-0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金锁

  • 地址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104信箱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18: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4-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1 授权公告日:20120523 终止日期:20130205 申请日:201002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5-23

    授权

    授权

  • 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1 申请日:20100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外用软膏,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面部疼痛包括偏头疼、头痛、牙痛、偏头风即现代称之为三叉神经痛。头面部疼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由于其病因不确定,疼痛像电击、刀割、撕裂状,并反复发作,病人异常痛苦,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现有疗法:1、口服药物止痛,如西药卡马西平等,中药有汤剂等,可起到缓解和暂时止痛作用,疗程长,疗效不确定,并有损害肝脏等副作用。2、物理疗法:针剌,封闭,射频,激光等治疗技术,但均为缓解,难以普及。而见效快,使用方便,价格低,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外用治疗药物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该软膏见效快,使用方便,价格低,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川芎5~40份,  白芷5~30份,朱砂1~10份,细辛2~15份,

洋金花1~18份,冰片2~15份,樟脑3~12份,薄荷冰1~8份,

辅料为丁香油0.1~2份,羊毛脂1~10份,蜂蜡1~15份,香油30~70份。

上述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1)将川芎5~40份,白芷5~30份,朱砂1~10份,细辛2~15份,洋金花1~18份,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步骤(1)剩余粗粉中加入等量香油浸泡7天后过滤得香油药液A;

(3)在余渣中再加入适量香油微火将其炸枯后弃去药渣得药液B;

(4)在药液B中加入蜂蜡、羊毛脂使其熔化,待药液降至60℃后依次加入研细的冰片、樟脑、薄荷冰粉搅拌,使其熔融得应用药液;

(5)合并香油药液A和应用药液并加入丁香油后,在40℃保温下加入120目药粉搅拌均匀,密闭浸泡72小时后再搅拌均匀迅速冷却,将其包装即得该中药外用软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是依据中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理论选用药物与配伍的方剂;其次,独特的加工技术使药物有效成份充分发挥。经长期大量临床使用证实,本发明软膏疗程短,见效快,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使用时,将药施于鼻腔及其相关穴位,涂药3-10份钟疼痛即可减轻,每日三次涂药,7-10天后停药即可治愈,少有复发病例。临床病例观察如下:

1、陈吉,女,41岁,干部,三年前开始左侧头疼,时疼时止,昼轻夜重,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经服药打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06年5月头疼加剧面色灰暗,舌淡脉沉细。外用本发明软膏三分钟后头痛减轻,当晚涂药二次,头痛未再发作,为防复发每晚涂药一次,连用七天停药,未见复发。

2、王小英,女,36岁,患者两侧头部跳痛胀痛时时发生,就诊前几日病症加剧,诊断为血管性头疼。外用本发明软膏,十分钟后两侧头痛大减,按每日三次涂药,连用十天后停药观察,病情稳定未再发作。

3、宋丽丽,女,57岁,患者左侧阵发灼痛三天,县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口服止痛药无效,患者发作时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在患者鼻孔和太阳穴涂药6分钟后疼痛减轻,紧接又涂药一次并令其深吸气,口吐气,10分钟后,疼痛大减,令其一日四次连续用药,三天后疼痛消失,以后每日用药二次连续十日,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4、张浩勇,男,61岁,患者头面部阵发性疼痛剧烈,无红肿压痛,有拘急感,曾服止痛药效果不佳,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使用本发明软膏涂于鼻孔,风池,太阳穴,下关穴,8分钟疼痛减轻,一日三次连用七日停药观察治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5、赵玲娥,女,70岁,古交人,患者左侧头面部疼痛半月余,就诊近几日加重,牵引臂痛,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用止痛药效果不明显,未就诊时,痛苦不堪。急用本发明软膏涂鼻孔及太阳穴,风池穴等处,15分钟后再次涂药,连续三次涂药,疼痛减轻,后连续用药十天,疼痛消失未复发。

6、杨二宝,男,36岁,工人,患者突感牙痛,左下第二臼齿疼痛剧烈,但病牙无明显炎症。外用本发明软膏涂于右侧鼻腔,令其深吸气口吐气,五分钟后再涂药一次,牙痛减轻,用药三次,牙痛渐渐消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川芎50g,白芷300g,朱砂10g,细辛20g,洋金花180g,冰片150g,

樟脑120g,薄荷冰10g,辅料为丁香油20g,羊毛脂10g,蜂蜡150g,香油300g。

上述的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1)将川芎50g,白芷150g,朱砂10g,细辛20g,洋金花10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步骤(1)剩余粗粉中加入等量香油浸泡7天后过滤得香油药液A;

(3)在余渣中再加入适量香油微火将其炸枯后弃去药渣得药液B;

(4)在药液B中加入蜂蜡、羊毛脂使其熔化,待药液降至60℃后依次加入研细的冰片、樟脑、薄荷冰粉搅拌,使其熔融得应用药液;

(5)合并香油药液A和应用药液并加入丁香油后,在40℃保温下加入120目药粉搅拌均匀,密闭浸泡72小时后再搅拌均匀迅速冷却,将其包装即得该中药外用软膏。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川芎400g,白芷50g,朱砂100g,细辛150g,洋金花10g,冰片20g,

樟脑30g,薄荷冰80g,辅料为丁香油1g,羊毛脂100g,蜂蜡10g,香油700g。

上述的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1)将川芎400g,白芷50g,朱砂100g,细辛150g,洋金花1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步骤(1)剩余粗粉中加入等量香油浸泡7天后过滤得香油药液A;

(3)在余渣中再加入适量香油微火将其炸枯后弃去药渣得药液B;

(4)在药液B中加入蜂蜡、羊毛脂使其熔化,待药液降至60℃后依次加入研细的冰片、樟脑、薄荷冰粉搅拌,使其熔融得应用药液;

(5)合并香油药液A和应用药液并加入丁香油后,在40℃保温下加入120目药粉搅拌均匀,密闭浸泡72小时后再搅拌均匀迅速冷却,将其包装即得该中药外用软膏。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川芎200g,白芷200g,朱砂50g,细辛80g,洋金花100g,冰片70g,樟脑60g,薄荷冰50g,辅料为丁香油10g,羊毛脂50g,蜂蜡80g,香油500g。

上述的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中药外用软膏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1)将川芎200g,白芷200g,朱砂50g,细辛80g,洋金花10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将步骤(1)剩余粗粉中加入等量香油浸泡7天后过滤得香油药液A;

(3)在余渣中再加入适量香油微火将其炸枯后弃去药渣得药液B;

(4)在药液B中加入蜂蜡、羊毛脂使其熔化,待药液降至60℃后依次加入研细的冰片、樟脑、薄荷冰粉搅拌,使其熔融得应用药液;

(5)合并香油药液A和应用药液并加入丁香油后,在40℃保温下加入120目药粉搅拌均匀,密闭浸泡72小时后再搅拌均匀迅速冷却,将其包装即得该中药外用软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