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维图像系统、其快门操作同步装置和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三维图像系统、其快门操作同步装置和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图像系统、显示装置、三维图像系统的快门操作同步装置、三维图像系统的快门操作同步方法以及电子装置。该三维图像系统包括:包括像素阵列部、驱动电路部和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的显示装置;发送部;以及包括接收部、一对快门机构和快门驱动部的配戴式装置。通过本发明,可以避免如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相位调整,并且可以始终维持优异的图像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278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索尼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78878.3

  • 发明设计人 长谷川洋;礒部铁平;

    申请日2009-10-09

  • 分类号G09G3/20;H04N13/04;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余刚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14: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19

    授权

    授权

  • 2015-07-2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N13/0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710 申请日:200910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0-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9G3/20 申请日:2009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包含涉及于2008年10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264547中披露的主题,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由用户配戴的配戴式装置的快门操作同步化,以观看随显示帧变化的三维图像的技术。顺便提及,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本发明具有作为三维图像系统、显示装置、三维图像系统的快门操作同步装置、三维图像系统的快门操作同步方法、以及电子装置的方面。

背景技术

至今,显示面板模块作为用于从单个视点获取的图像(这些图像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二维图像”)的显示装置已得到普及。然而,目前,能够显示利用双眼视差获取的图像(该图像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三维图像”)并且使得用户将该图像感知为立体图像的显示装置的开发正在进行中。然而,二维图像构成了极其大量的现有内容(contents)。

因此,认为显示面板模块将来需要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机构。

图1示出了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成像系统结构的实例。当期望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以相同的画面尺寸被显示时,适于使用该成像系统1。

成像系统1包括图像再生器3、显示装置5、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7、红外光发射部9、以及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在这些部件中,图像再生器3是具有再生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功能的视频装置。图像再生器3不仅包括所谓的图像再生装置,而且还包括机顶盒(置顶盒,set-top boxes)和计算机。图像再生器3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装置5。

此外,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图像再生器3将变化信号(转换信号,changing signal)输出至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7,所述变化信号用于使眼镜11(设置有液晶快门)的快门变化操作与改变显示图像的定时同步。在这种情况下的变化信号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快门变化信号”。顺便提及,快门变化信号以与从图像再生器3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垂直同步信号同步的定时而生成。即,从图像再生器3输出的图像数据以及快门变化信号以最佳定时来控制。

显示装置5是用于输出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装置。显示装置5不仅包括所谓的电视接收器,而且还包括监视器。

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7是用于调整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快门变化信号的相位的电路装置。如上所述,利用图像数据从图像再生器3输出的时间点的图像数据对快门变化信号的相位进行优化。

然而,由于在显示装置5中执行的图像处理,显示图像的变化相位变得与在图像再生器3的输出的时间点的相位不同。此外,根据在图像再生器3中执行的处理的性质(nature),图像处理所需的时间长度不同。因此,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7被设置成能够使用户本人进行调整,以使快门变化信号的相位成为最佳相位。

红外光发射部9是用于将由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7供给的快门变化信号通过红外线发送至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的电路装置。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是在显示三维图像时要求用户配戴的配戴式装置(配件)的一种。当然,在显示二维图像时用户不需要佩戴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

图2示出了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的操作图像。在图中,其中示出了框架内部为空的图表示液晶快门的打开状态,即,外部光可以通过的状态。其中示出了框架内部有阴影线的图表示液晶快门的关闭状态,即,外部光不能通过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显示三维图像期间,两个液晶快门没有被同时设置成打开状态,而是以与显示图像的变化联动(interlocked)的方式仅将液晶快门之一控制成打开状态。具体地,在显示用于左眼的图像期间仅用于左眼的液晶快门被控制成打开状态,并且在显示用于右眼的图像期间仅用于右眼的液晶快门被控制成打开状态。成像系统1通过打开和关闭液晶快门的互补操作使得可以观看立体图像。

图3示出了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的电子电路部分的等效电路。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包括电池21、红外光接收部23、快门驱动部25、以及液晶快门27和29。

例如,电池21是诸如纽扣电池的轻量化且小型的电池。红外光接收部23例如是被附接至眼镜的前部的电子零件,以接收其上叠加有快门变化信号的红外光。

快门驱动部25是以基于接收的快门变化信号而与显示图像同步的方式,对用于右眼的液晶快门27以及用于左眼的液晶快门29的打开和关闭进行转换控制的电子部件。

发明内容

显示装置5的处理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所述装置而不同。此外,根据待显示图像的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亮度,最佳处理操作可以不同。而且,这些处理操作可以在显示装置内被自动优化以用于显示质量的改善。因此,可以改变快门变化信号的输出定时。

然而,在现有的三维图像系统的情况下,观看显示图像的用户本人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来调整快门变化信号的相位。然而,很难强迫普通用户执行该调整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等提出了一种包括以下装置的三维图像系统。

(a)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部,具有以矩阵形式配置的像素;驱动电路部,被配置为驱动像素阵列部以显示输入图像;以及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被配置为当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在像素阵列部以帧单位而交替显示时从驱动电路部的驱动信号提取与每一帧的最后输出行相对应的显示结束定时,该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与双眼视差相对应;

(b)发送部,被配置为用所提取的显示结束定时作为触发而发送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的显示变化信号;

(c)接收部,被配置为接收显示变化信号;一对快门机构,设置在配戴者眼睛前面;以及快门驱动部,被配置为驱动快门机构,使得仅能够通过与基于显示变化信号而正被显示的图像相对应的眼睛进行观察。

顺便提及,上述驱动电路部期望在公共驱动定时设置中操作,使得当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中的任何一个被显示时邻近帧的显示周期并不彼此重叠。

当驱动电路部包括被配置为驱动在像素阵列部中形成的信号线的第一驱动部、被配置为控制将出现在信号线中的电位写入到像素的第二驱动部、以及被配置为控制驱动功率和驱动电流之一到该像素的供给和停止的第三驱动部时,期望满足以下条件。

期望第二驱动部基于第一扫描时钟对写入定时进行控制,以及第三驱动部基于具有高于第一扫描时钟速度的第二扫描时钟对驱动功率和驱动电流之一的供给的定时进行控制。

另外,期望对在各水平线中从信号电位的写入完成到开始点亮的等待时间进行设置,使得第一水平线(在该第一水平线中信号电位的写入最先完成)的等待时间最长,第二水平线(在该第二水平线中信号电位的写入最后完成)的等待时间最短,并且定位在第一水平线与第二水平线之间的各水平线的等待时间的长度根据与第一水平线和第二水平线有关的位置线性地变化。

顺便提及,期望基于停止向像素阵列部的最后输出行供给驱动电流和驱动功率之一的定时而提取显示结束定时。可选地,期望基于在用于左眼的图像与用于右眼的图像之间变化时插入的整面黑色画面(黑屏)的输出开始的定时来提取显示结束定时。

在发明人等提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根据实际显示定时生成显示变化信号。具体地,利用与每一帧的最后输出行相对应的显示结束定时作为触发,显示装置生成显示变化信号。因此,可以避免如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相位调整。因此,不管年龄或专业知识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三维图像系统。当然,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得显示变化信号的输出定时自动跟随显示结束定时的变化,所述显示结束定时的变化伴随显示模式的变化。因此,可以始终维持优异的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成像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辅助说明用于观看三维图像的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的操作模式的示图;

图3是示出了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的电子功能部分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4是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成像系统的概念图(实施方式);

图5是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成像系统的概念图(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了有机EL面板模块的外部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7是辅助说明有机EL面板模块的系统结构的实例的示图;

图8是辅助说明像素的配置的示图;

图9是辅助说明子像素的像素结构的实例的示图;

图10是示出了信号线驱动部的电路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了信号线的驱动波形的实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了写入控制线驱动部的电路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了电源线驱动部的电路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14A和图14B是辅助说明用于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驱动技术的示图;

图15A、图15B、图15C、图15D和图15E是示出了子像素的驱动波形的实例与内部电位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6A、图16B、图16C、图16D和图16E是示出了子像素的驱动波形的实例与内部电位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7A、17B、17C和图17D是辅助说明在直到点亮开始的等待时间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8A、图18B、图18C和图18D是辅助说明在显示三维图像时通过水平线进行的处理定时与显示周期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实施方式);

图19是示出了与点亮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0是示出了与在非发光周期期间内的熄灭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1是示出了与在非发光周期期间内的初始化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2是示出了与在非发光周期期间内的初始化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3是示出了与在非发光周期期间内的阈值校正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4是示出了与阈值校正操作完成的时间点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5示出了与从阈值校正操作完成到信号电位写入开始的操作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6是示出了与写入信号电位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7是示出了与迁移率校正操作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8是示出了与直到点亮开始的等待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29是示出了与点亮开始后的时间相对应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30A和图30B是辅助说明现有系统的驱动技术的示图;

图31是辅助说明有机EL面板模块的系统结构的示图;

图32是示出了驱动条件设置部的内部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33是示出了一个帧平均亮度水平计算组块的内部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34是辅助说明峰值亮度水平与各灰度亮度(等级亮度,gradation luminance)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5A、图35B和图35C是示出了点亮周期长度的设置的实例的示图;

图36A、图36B、图36C和图36D是辅助说明在显示三维图像时通过水平线进行的处理定时与显示周期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7A、图37B、图37C和图37D是辅助说明在显示三维图像时通过水平线进行的处理定时与显示周期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8是辅助说明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的构造的另一实例的示图;

图39是辅助说明子像素的电路构造的另一实例的示图;

图40是辅助说明子像素的电路构造的另一实例的示图;

图41是示出了电子装置的概念构造的实例的示图;

图42是示出了电子装置的产品实例的示图;以及

图43是示出了电子装置的产品实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以下列顺序来描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实例。

(A)图像系统的构造的实例

(B)显示面板模块的外观实例

(C)显示面板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

(D)显示面板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

(E)其他实施方式

顺便提及,对于应用于本说明书中的相关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或公知的技术,并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此外,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均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A)图像系统的构造实例

图4和图5示出了由发明人等提出的图像系统的构造的实例。

图4所示的图像系统31包括图像再生器33、显示装置35、红外光发射部37、以及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

图5所示的图像系统41包括图像再生器33、显示装置35、红外光发射部43、以及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

图4所述的图像系统与图5所述的图像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红外光发射部是作为显示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被附接,还是以处于外部的状态被连接至显示装置。顺便提及,红外光发射部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发送部”。快门变化信号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显示变化信号”。

由发明人等提出的图像系统基于像素阵列部的驱动信号来生成快门变化信号。即,生成快门变化信号的功能被集成到显示装置35中。这就是与现有系统的区别。因此,在由发明人等提出的图像系统的情况下,图像再生器33的输出配线仅是连接至显示装置35的图像数据配线。因此,与现有系统相比,由发明人等提出的图像系统中图像再生器33的电路数目以及图像再生器33的配线数目可以减少。

顺便提及,如后面将描述的,显示装置35包括通过在面板上安装像素阵列部以及用于其的驱动电路而形成的显示面板模块、系统控制部、以及操作输入部。

红外光发射部37和43均通过通用的红外发射器来形成。当然,红外光发射部43的红外发射器容纳在专用的外壳中。

(B)显示面板模块的外观实例

接下来将对形成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外观实例进行描述。在本说明书中,显示面板模块以两种意义来使用。一种是利用半导体工艺在基板上形成像素阵列部以及驱动电路(例如信号线驱动部、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以及电源控制线驱动部)的显示面板模块。另一种是将制造为专用IC(集成电路)的驱动电路安装在形成有像素阵列部的基板上的显示面板模块。

图6示出了显示面板模块的外部构造的实例。显示面板模块51具有通过将相对基板55层压至支持基板53的像素阵列部形成区域而形成的结构。

支持基板53由玻璃、塑料或者其他基材形成。相对基板55也具有玻璃、塑料或者另外的透明部件作为基材。

相对基板55是利用夹置于相对基板55与支持基板53之间的密封材料来密封支持基板53的表面的构件。

顺便提及,可以仅确保在光出射侧上的基板的透明性、而另一基板侧是不透明的基板,这就足够了。此外,显示面板模块21具有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和驱动功率的FPC(柔性印刷电路)57。

(C)显示面板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描述在像素阵列部中具有以矩阵形式配置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面板模块的模式的实例。

(C-1)系统构造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模块61的系统构造的实例。

图7所示的有机EL面板模块61包括像素阵列部63,以及作为用于驱动像素阵列部63的驱动电路的信号线驱动部65、写入控制线驱动部67、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和定时发生器73。

(a)像素阵列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像素阵列部63中,形成白色单元的一个像素在画面内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每一个上以指定的分辨率被配置。图8示出了形成白色单元的子像素81的配置结构的实例。如图8所示,该白色单元形成为R(红色)像素81、G(绿色)像素81、以及B(蓝色)像素81的集合体(aggregate)。

假设M是像素阵列部63的垂直分辨率并且N是像素阵列部63的水平分辨率,则像素阵列部63的子像素的总数通过M×N×3表示。

图9示出了作为形成像素阵列部63的像素结构的最小单元的子像素81与子像素81的驱动电路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子像素81包括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N1、N2和N3;用于保持灰度信息的存储电容器Cs、以及有机EL元件OLED。顺便提及,薄膜晶体管N1是用于对出现在信号线DTL中的电位(该电位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信号线电位”)的写入进行控制的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N1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取样晶体管N1。

薄膜晶体管N2是用于将与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位相对应的大小的驱动电流供给至有机EL元件OLED的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N2在下文中将被称作驱动晶体管N2。

薄膜晶体管N3是用于控制对驱动晶体管N2进行驱动电压VDD的供给和停止该供给的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N3在下文中将被称作电源控制晶体管N3。

(b)信号线驱动部的构造

信号线驱动部65是用于驱动信号线DTL的电路装置。每条信号线DTL被配置成沿画面的垂直方向(Y方向)延伸,并且3×N条信号线DTL沿画面的水平方向(X方向)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驱动部65通过特性校正电位Vofs_L、初始化电位Vofs_H、以及信号电位Vsig这三个值来驱动信号线DTL。

顺便提及,特性校正电位Vofs_L例如是对应于像素灰度(pixelgradation)的黑色电平的电位。特性校正电位Vofs_L用于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阈值电压Vth的变化的操作(该操作在下文中将被称作阈值校正操作)。

初始化电位Vofs_H是用于消除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的电位。因此,消除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的操作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初始化操作。

顺便提及,初始化电位Vofs_H被设置为比与像素灰度相对应的信号电位Vsig可以采取的最大值更高。从而不管先前帧周期中给定的信号电位Vsig如何,均可以消除保持的电压。

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线驱动部65在显示二维图像时以及显示三维图像时均以相同的驱动定时来操作。

图10示出了信号线驱动部65的内部构造的实例。信号线驱动部65包括移位寄存器91、锁存部93、数字/模拟转换电路95、缓冲电路97以及选择器99。

移位寄存器91是用于给出基于时钟信号CK捕获像素数据Din定时的电路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移位寄存器91由与信号线DTL数量相对应的至少3×N个延迟级(delay stages)形成。因此,时钟信号CK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内具有3×N个脉冲。

锁存部93是基于由移位寄存器91输出的定时信号用于捕获进入相应存储区域的像素数据Din的存储电路。

数字/模拟转换电路95是用于将捕获到锁存部93中的像素数据Din转换成模拟信号电压Vsig的电路装置。顺便提及,数据/模拟转换电路95的转换特性由H电平(高电平)的基准电位Vref_H以及L电平(低电平)的基准电位Vref_L来确定。

缓冲电路97是用于将信号振幅转换成适合于面板驱动的信号电平的电路装置。

选择器99是用于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内选择性地输出对应于像素灰度的信号电位Vsig、阈值校正电位Vofs_L、以及初始化电位Vofs_H之一的电路装置。图11示出了通过选择器99进行的信号线电位的输出的实例。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器99依次输出初始化电位Vofs_H、阈值校正电位Vofs_L、以及信号电位Vsig。

(c)写入控制线驱动部的构造

写入控制线驱动部67是用于通过写入控制线WSL对信号电位向子像素81的写入进行基于线序的控制的驱动装置。顺便提及,写入控制线WSL被配置为沿画面的水平方向(X方向)延伸,并且M条写入控制线WSL沿画面的垂直方向(Y方向)而配置。

写入控制线驱动部67还用作在水平线单元中指定执行初始化操作、阈值校正操作、信号电位写入操作、以及迁移率校正操作的定时的驱动装置。写入控制线驱动部67在显示二维图像时以及显示三维图像时均以相同的驱动定时来操作。

图12示出了控制线驱动部67的电路构造的实例。控制线驱动部67由设置移位寄存器101、重置移位寄存器103、逻辑门105、以及缓冲电路107形成。

设置移位寄存器101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设置移位寄存器101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进行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设置移位寄存器101将设置脉冲转移至下一个延迟级。在这种情况下的第一移位时钟CK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扫描时钟”。顺便提及,转移开始定时由开始脉冲st1给出。

重置移位寄存器103也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类似地,重置移位寄存器103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进行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重置移位寄存器73将重置脉冲转移至下一个延迟级。转移开始定时由开始脉冲st2给出。

逻辑门105是用于生成具有从设置脉冲的输入到重置脉冲的输入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电路装置。逻辑门105根据写入控制线WSL的数目而配置。顺便提及,当需要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内给出多个写入定时时,获得给出多个写入定时的脉冲波形与由设置脉冲和重置脉冲限定的脉冲信号的逻辑乘积的波形是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设置脉冲和重置脉冲具有识别水平线的作用,其中多个写入定时被输出至该水平线。

缓冲电路107是用于将逻辑电位的控制脉冲电平转换成驱动电位的控制脉冲的电路装置。缓冲电路107需要具有同时驱动连接至写入控制线WSL的N个子像素的能力。

(d)电源控制线驱动部的构造

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是通过电源控制线DSL对向子像素81的驱动功率(驱动电源)VDD的供给以及停止该供给进行控制的驱动装置。顺便提及,电源控制线DSL被配置为沿画面的水平方向(X方向)延伸,并且M条电源控制线DSL沿画面的垂直方向(Y方向)上而配置。

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进行操作以供给驱动功率VDD,用于在非发光周期内的阈值校正操作以及迁移率校正操作的执行周期。顺便提及,该控制操作与写入控制线驱动部67的写入控制操作同步地执行。因此,在非发光周期内的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的操作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来执行。

此外,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进行操作以供给驱动功率VDD,其仅用于在发光周期内的有机EL元件OLED的点亮控制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在发光周期内进行的控制操作以高于非发光周期期间的扫描速度的扫描速度来执行。即,利用具有高于第一移位时钟CK1的速度的第二移位时钟CK2来执行该控制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的第二移位时钟CK2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扫描时钟”。

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发光周期内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度增加,从而压缩从画面的上端部的点亮开始(显示开始)到画面的下端部的点亮结束(显示结束)的周期长度。顺便提及,第二移位时钟CK2与第一移位时钟CK1的比率越高,则画面内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发光周期的扩大可以被压缩得越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移位时钟CK2被设置为第一移位时钟CK1(一个水平扫描时钟)的2.77倍。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同样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显示三维图像时均以相同的驱动定时来操作。

图13示出了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的电路构造的实例。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包括用于非发光周期的电路级、用于发光周期的电路级、用于针对这些不同的周期选择性输出控制脉冲的电路级、以及用于将逻辑电平的控制脉冲转换为驱动电平的控制脉冲的电路级。

在电路部分中,用于非发光周期的电路部分由设置移位寄存器111、重置移位寄存器113、以及逻辑门115形成。

设置移位寄存器111由与垂直分辨率相对应的M个延迟级形成。设置移位寄存器111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进行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设置移位寄存器111将设置脉冲转移至下一个延迟级。转移开始定时由开始脉冲st11给出。

重置移位寄存器113也由与垂直分辨率相对应的M个延迟级形成。类似地,重置移位寄存器113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进行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重置移位寄存器113将重置脉冲转移至下一个延迟级。转移开始定时由开始脉冲st12给出。

逻辑门115是用于生成具有从设置脉冲的输入到重置脉冲的输入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电路装置。逻辑门115根据电源控制线DSL的数目而配置。

顺便提及,当期望脉冲信号的边缘被设置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的中间时,获得给出边缘的定时的脉冲波形以及由设置脉冲和重置脉冲生成的脉冲信号的逻辑乘积的波形是足够的。

类似地,用于发光周期的电路部分由设置移位寄存器121、重置移位寄存器123、以及逻辑门125形成。

设置移位寄存器121由与垂直分辨率相对应的M个延迟级形成。设置移位寄存器121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速度的第二移位时钟CK2进行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二移位时钟CK2,设置移位寄存器121将设置脉冲转移至下一个延迟级。转移开始定时由开始脉冲st13给出。

重置移位寄存器123也由与垂直分辨率相对应的M个延迟级形成。类似地,重置移位寄存器123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速度的第二移位时钟CK2进行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二移位时钟CK2,重置移位寄存器123将重置脉冲转移至下一个延迟级。转移开始定时由开始脉冲st14给出。

逻辑门125是用于生成具有从设置脉冲的输入到重置脉冲的输入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电路装置。逻辑门125根据电源控制线DSL的数目而配置。

顺便提及,当期望脉冲信号的边缘被设置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的中间时,获得给出边缘的定时的脉冲波形以及由设置脉冲和重置脉冲生成的脉冲信号的逻辑乘积的波形是足够的。

为这两个处理周期提供的来自电路部分的脉冲信号通过转换电路131选择。转换电路131选择从逻辑门115输入的脉冲信号用于非发光周期,并且选择从逻辑门125输入的脉冲信号用于发光周期。顺便提及,脉冲信号的选择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变化信号而改变。当然,逻辑门125的脉冲信号也可以用作变化信号。

即,采用了一种逻辑门125的逻辑电平变化联动的方法。当然,当从逻辑门125输入的脉冲信号被改变成H电平时,选择脉冲信号,并且当脉冲信号被改变成L电平时,选择从逻辑门125输入的脉冲信号。

缓冲电路133被配置在转换电路131随后的级中。缓冲电路133是用于将逻辑电位的电源控制信号电平转换为驱动电位的电源控制信号的电路装置。缓冲电路133需要具有同时驱动连接至电源控制线DSL的N个子像素的能力。

(e)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的构造

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是在显示三维图像时用于提取每个图像帧的显示周期的结束的定时的电路装置。如后面将描述的,每个图像帧的显示周期被定义为从处于像素阵列部63的最上级的水平线的光发射开始到处于像素阵列部63的最下级的水平线的光发射结束的周期。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进行配线,以监控重置脉冲的输出,该重置脉冲提供处于像素阵列部63的最末级的水平线的发光周期的结束的定时或者整面黑色画面输出的开始的定时。具体地,从图13所示的重置移位寄存器123延伸的多条输出配线中对应于最后输出级的第M条输出配线被分支为两条配线,并且这两条配线之一被接线至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的输入端。

重置脉冲在输入端出现的定时(重置定时)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显示结束定时”。

当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检测到输入端的重置脉冲时,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利用重置脉冲作为触发将显示变化信号输出至红外光发射部37或43。

顺便提及,在图13的情况下,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监控与处于像素阵列部63的最末级的水平线相对应的重置脉冲的出现。然而,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还可以监控从处于随后级的逻辑门125输出的脉冲信号的后边缘(rear edge)。

类似地,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还可以监控从与处于像素阵列部63的最末级的水平线相对应的转换电路131输出的脉冲信号,或者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还可以监控从处于随后级的缓冲电路133输出的脉冲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的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和红外光发射部37或43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快门同步化装置”。此外,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和红外光发射部37或43的操作对应于“快门同步化方法”。

(f)定时发生器73的构造

定时发生器73是用于生成驱动有机EL面板模块61所需的定时控制信号和时钟的电路装置。例如,定时发生器73生成时钟信号CK、第一移位时钟CK1、第二移位时钟CK2、开始脉冲st1、st2、st11、st12、st13以及st14等。

(C-2)驱动操作

(a)显示进程的概要

下面将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模块61的显示进程进行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为有机EL面板模块提供60帧/秒的图像流的情况。即,假定用于二维图像的图像流和用于三维图像的图像流均以60帧/秒的速率被获取或生成的情况。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的图像流的显示进程。如图14A和图14B所示,本实施方式采用以下驱动系统:不管输入图像流的种类的差别如何,都以120帧/秒的速率进行显示。即,采用在1/60[秒]内显示两帧的驱动系统。

图14A是二维图像的显示进度。在二维图像的情况下,相同图像内容的帧图像在以1/60[秒]的单位给出的显示周期的第一个半周期和第二个半周期内被显示。即,帧图像以这样的方式F1→F1→F2→F2→F3→F3→F4→F4....均被显示两次。当然,通过对输入图像施加运动补偿而获得的图像可以插入在显示周期的第二个半周期内。通过运动补偿而获得的图像的插入可以增强运动图像的显示质量。该显示对应于所谓的双倍速显示技术。

图14B是三维图像的显示进度。在三维图像的情况下,用于左眼的图像L在以1/60[秒]的单位给出的显示周期的第一个半周期内被显示,并且用于右眼的图像R在该显示周期的第二个半周期内被显示。即,用于左眼和右眼的图像以这样的方式L1→R1→L2→R2→L3→R3→L4→R4....被交替显示。

(b)驱动定时的概要

图15A、图15B、图15C、图15D和图15E以及图16A、图16B、图16C、图16D和图16E示出了在关注形成像素阵列部63的特定水平线上的子像素81的情况下,驱动信号波形与驱动晶体管N2的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顺便提及,图15A至图15E对应于位于第一行的水平线的操作,并且图16A至图16E对应于位于最末行的水平线的操作。两个操作之间的不同在于如后面所描述的直到非发光周期结束之后出现的点亮周期的等待时间T1与TM的长度之间的不同。

图15A和图16A示出了与感兴趣的子像素81相对应的写入控制线WSL的驱动波形。

图15B和图16B示出了信号线DTL的驱动波形。图15C和图16C示出了相应的电源控制线DSL的驱动波形。图15D和图16D示出了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的波形。图15E和图16E示出了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的波形。

如图15A至图15E以及图16A至图16E所示,有机EL面板模块61的驱动操作可以被分为非发光周期内的驱动操作以及发光周期内的驱动操作。

在非发光周期内执行初始化操作、对子像素81写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以及校正驱动晶体管N2特性变化的操作(阈值校正操作以及迁移率校正操作)。

在发光周期内执行基于在非发光周期内写入的信号电位Vsig使有机EL元件OLED点亮的操作以及暂时停止该点亮的操作(即,熄灭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执行熄灭操作的定时以及执行熄灭操作的周期长度设置成使得在各水平线中不同。这是因为,需要适应给出点亮周期的脉冲信号的扫描速度与给出非发光周期控制定时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度之间的不同。

图17A、图17B、图17C和图17D示出了为该速度调节设置的等待时间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顺便提及,图17A至图17D表示其中水平线的数目为“5”以便阐明对应关系的情况。顺便提及,图17A示出了用于左眼的图像L以及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输入定时。图17B示出了输入图像数据与水平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虚线的位置对应于水平线1至5。

图17C示出了在每个水平线中从非发光周期的结束的时间到点亮开始的等待时间T1至T5之间的关系。如从图中所看到的,点亮周期首先从非发光周期的结束时间开始的水平线1的等待时间T1最长,并且点亮周期最后开始的水平线5的等待时间T5最少(包括零)。顺便提及,为水平线2、3以及4分配通过平分T1与T5之间的差而获得的等待时间T2、T3以及T4。

这样的等待时间T可以自由设置,因为有机EL面板模块中的点亮开始定时以及点亮周期长度可以通过电源控制线DSL的控制而自由地设置。

图17D示出了用于左眼的图像L以及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显示定时。如图17D所示,用于左眼的图像L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显示周期没有相互重叠。在显示周期之间确保空白时间。该空白时间用于打开和关闭液晶快门的操作。在图17A至图17D的情况下,利用作为触发的水平线5的点亮周期(显示周期)的结束的定时而生成快门变化信号。因此利用显示周期结束的定时作为触发可以将确保打开和关闭液晶快门操作的时间长度最大化。

图18A、图18B、图18C和图18D通过具体数值的实例示出了上述驱动定时的关系。图18A是给出一个帧周期的垂直同步脉冲的波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该垂直同步脉冲使得在1秒内显示120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垂直同步脉冲到垂直同步脉冲的周期长度(帧长度)为8.33ms。

图18B是示出了图像流的示图。图18B示出了用于左眼的图像L1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1(这些图像形成了第一帧)以及用于左眼的图像L2的一部分(该图像形成了第二帧)。如图18B所示,在垂直同步脉冲与垂直同步脉冲之间输入各帧图像。

图18C是示出了用于驱动写入控制线WSL的控制脉冲的扫描操作的示图。如图18C所示,基于第一移位时钟CK1以线序的方式而移位驱动控制脉冲。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扫描时钟被用作第一移位时钟CK1。

图18D是辅助说明每个水平线的非发光周期与发光周期内的点亮周期和熄灭周期的配置关系的示图。图18D中,轮廓部分(空白部分)是非发光周期。图18D中,填充部分是熄灭周期。另一方面,斜线阴影部分是点亮周期。如图18D所示,熄灭周期被配置在点亮周期前后。在点亮周期之前设置的熄灭周期(作为熄灭周期之一)的长度是上述的等待时间T。

如图18D所示,水平线的等待时间T包括作为第一行的水平线1的最长的等待时间T1以及作为最末行的水平线M的最短的等待时间TM。顺便提及,相反地在点亮周期之后设置的熄灭周期包括作为第一行的水平线1的最短熄灭周期以及作为最末行的水平线M的最长熄灭周期。由此,熄灭周期被配置在点亮周期之前和之后,以使得每个水平线的点亮周期的长度是相同的长度,即,以防止水平线之间的亮度不同。

在图18D的情况下,点亮周期的扫描速度(即,第二移位时钟CK2)是第一移位时钟CK1的2.77倍。这种关系还可以从以下事实了解到:表示点亮周期的倾斜(slope)的粗虚线箭头的倾斜比由轮廓线示出的非发光周期的边界线的倾斜更陡。这种关系发挥了压缩帧图像的显示周期(从第一行的点亮开始到最末行的点亮结束的周期)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水平线的点亮周期的长度是一个帧周期的46%,为3.832ms。

此外,在用于左眼的图像L1的显示周期与用于右眼的图像R1的显示周期之间确保1.5ms的空闲时间。顺便提及,作为空闲时间,仅确保控制液晶快门的打开和关闭所需的时间量就足够了。因此,可以自由调整点亮周期的长度以及扫描速度(第二移位时钟CK2),只要确保最小的所需空闲时间即可。顺便提及,该空白时间的开始定时是显示变化信号的输出周期。

(c)驱动操作的细节

下面,将对子像素内的驱动状态进行详细的描述。顺便提及,将参照上述的图15A至图15E以及图16A至图16E对驱动定时和驱动晶体管N2的电位状态的变化进行描述。

(c-1)发光周期内的点亮操作

图19示出了发光周期中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此时,写入控制线WSL处于L电平,并且取样晶体管N1被控制成截止状态。因此,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被控制成浮置状态。

另一方面,电源控制线DSL处于H电平,并且电源控制晶体管N3被控制成导通状态。从而驱动晶体管N2被控制成在饱和区中处于操作状态。即,驱动晶体管N2作为恒流源而进行操作,其将与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相对应的驱动电流供应至有机EL元件OLED。因此,有机EL元件OLED以与像素灰度相对应的亮度发光。在发光周期内对所有子像素51执行该操作。

(c-2)非发光周期内的熄灭操作

在发光周期结束后,非发光周期开始。在非发光周期内首先执行熄灭有机EL元件OLED的操作。

图20示出了在熄灭操作时在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在熄灭操作中,电源控制线DSL被改变为L电平,并且电源控制晶体管N3被控制为截止。顺便提及,取样晶体管N1的截止状态仍被保持。

该操作使得向有机EL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的供给停止。由此,作为电流驱动元件的有机EL元件OLED熄灭。同时,有机EL元件OLED两端的电压降低至阈值电压Vth(oled。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降低至通过将阴极电位Vcat加上阈值电压Vth(oled而获得的电位。此外,随着源极电位的减小,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也降低。顺便提及,在该时间点的存储电容器Cs仍保持先前帧的灰度信息。

(c-3)非发光周期内的初始化操作

接着,执行用于初始化先前帧的灰度信息的初始化操作。

图21示出了在初始化操作时在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当达到初始化定时时,写入控制线WSL被控制为H电平,并且取样晶体管N1被改变成导通状态。此外,与取样晶体管N1的操作同步地将初始化电位Vofs_H施加至信号线DTL。从而,初始化电位Vofs_H被写入至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图15D和图16D)。

随着栅极电位Vg的升高,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也升高(图15E和图16E)。即,源极电位Vs变得比通过将阴极电势Vcat加上阈值电压Vth(oled而获得的电位更高。从而,有机EL元件OLED被设置为导通状态。然而,因为电源控制晶体管N3仍处于截止状态,因此有机EL元件OLED以这样的方式操作,使得从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提取电荷。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立刻再次改变成Vcat+Vth(oled)。

结果,由“Vofs_H”与“Vcat+Vth(oled)”之间的差给出的电压(即,初始化电压)被写入到存储电容器Cs。该操作就是初始化操作。

顺便提及,如上所述,有机EL元件OLED被设置成在初始化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瞬时发光的状态。然而,图像质量并不受影响,因为即使有机EL元件OLED发光,亮度也较低并且发光周期非常短。

在初始化电压被写入到存储电容器Cs之后,信号线DTL的电位从初始化电位Vofs_H改变成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图22示出了此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此时,取样晶体管N1仍被控制为导通。从而,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从初始化电位Vofs_H降低至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图15D和图16D)。

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还以与栅极电位Vg的电位变化联动的方式被降低(图15E和图16E)。这是因为初始化电压被保持在存储电容器Cs中。然而,在降低时,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从初始化电压被稍微压缩。顺便提及,在初始化结束时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充分地大于驱动晶体管N2的阈值电压Vth。由于上述操作,完成了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阈值电压Vth的变化的准备。

(c-4)非发光周期内的阈值校正操作

接着开始阈值校正操作。图23示出了在阈值校正操作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通过将电源控制线DSL控制为H电平并且执行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来开始阈值校正操作。

在开始时,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比考虑到变化的阈值电压Vth更宽。因此,随着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驱动晶体管N2也转变为导通状态。

由此,电流开始流过驱动晶体管N2以对存储电容器Cs以及寄生在有机EL元件OLED上的电容组件(电容性分量,capacitivecomponent)进行充电。

通过该充电操作,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逐渐升高。顺便提及,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被固定在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因此,在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期间,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从初始化电压逐渐减小(图15D和图15E以及图16D和图16E)。

当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达到阈值电压Vth时,驱动晶体管N2立刻自动执行切断操作。图24示出了当驱动晶体管N2自动切断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此时,继续将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写入到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由Vofs_L-Vth给出。从而完成了阈值校正操作。

顺便提及,“Vofs_L-Vth”被设置成为低于“Vcat+Vth(oled)”的电位。因此,此时有机EL元件OLED还保持熄灭状态。

当阈值校正操作完成时,如图25所示,取样晶体管N1和电源控制晶体管N3被同时控制为截止。此时,驱动晶体管N2和有机EL元件OLED均处于截止状态。

忽略断开电流的影响,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和源极电位Vs在阈值校正操作完成时继续保持电位状态。

(c-5)非发光周期内的信号电位写入操作

接着开始写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图26示出了当执行写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将电源控制晶体管N3控制为截止的情况下,执行取样晶体管N1的导通控制而开始该操作。

顺便提及,在取样晶体管N1改变为导通状态之前,信号线DTL的电位改变为信号电位Vsig(图15A至图15C和图16A至图16C)。

通过该操作的开始,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升高到信号电位Vsig(图15D和图16D)。即,信号电位Vsig被写入到存储电容器Cs。然而,随着栅极电位Vg的升高,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也轻微地升高(图15E和图16E)。

当信号电位Vsig这样被写入时,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变得大于阈值电压Vth,并且驱动晶体管N2转变为导通状态。然而,驱动晶体管N2并没有通过驱动电流,因为电源控制晶体管N3处于截止状态。因此,保持了有机EL元件OLED的熄灭状态。

(c-6)非发光周期内的迁移率校正操作

在完成信号电位Vsig的写入之后,开始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变化的操作。图27示出了在该操作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通过执行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来开始该操作。

通过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与栅极-源极电压Vgs相对应的大小的驱动电流开始流过驱动晶体管N2。该驱动电流流动,从而对存储电容器Cs和有机EL元件OLED的寄生电容进行充电。即,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升高。顺便提及,有机EL元件OLED的熄灭状态被保持,直到源极电位Vs超过有机EL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Vth(oled)。

即使在相同的栅极-源极电压Vgs下,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越高,在迁移率校正周期中流动的驱动电流也越大,而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越低,驱动电流也越小。因此,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越高,栅极-源极电压Vgs就越小。

由于该校正操作,不管迁移率μ的差别如果,给定相同像素灰度的驱动晶体管N2都将相同大小的驱动电流供应至有机EL元件OLED。即,当像素灰度相同时,不管迁移率μ的差异如何,子像素51的发光亮度均被校正为相同的。

图15A和图16A中,在校正迁移率μ时使用的写入控制线WSL的控制脉冲波形非线性地改变。这是用来防止由于像素灰度大小的不同而引起的校正量过多或不足。

当在迁移率校正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状态继续时,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升高到超过有机EL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Vth(oled),并且开始有机EL元件OLED的点亮。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点亮周期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度被设置成高于给出非发光周期的驱动定时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度。因此,需要使点亮开始的时间点延迟一个等待时间T,该等待时间T是为每个水平线确定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控制晶体管N3被控制为截止,直到经过了相应的水平线的等待时间T(图15C和图16C)。

顺便提及,图16A至图16E示出了对应于最末行(第M行)的水平线的驱动波形,并且因为等待时间TM被设置为零,所以点亮周期从迁移率校正状态立即开始。

(c-7)发光周期内的等待时间操作

如上所述,在非发光周期内的所有操作完成之后,开始发光周期的操作。如上所述,当非发光周期结束时,结束使有机EL元件OLED点亮所需的所有处理。然而,如上所述,在发光周期内使用的第二移位时钟CK2的时钟速度比在非发光周期内使用的第一移位时钟CK1的时钟速度要快。

因此,如图18D所示,随着水平线变得更接近于第一行,需要延长有机EL元件OLED被点亮之前的等待时间T。

图28示出了等待时间T期间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如图28所示,电源控制晶体管N3在针对每个水平线确定的等待时间T期间被控制为截止状态。当然,在等待时间期间水平线的显示是黑色显示。

(c-8)发光周期内的点亮操作

当经过了为每个水平线设置的等待时间T时,如图29所示,电源控制晶体管N3被转变为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开始使有机EL元件OLED点亮的操作。然后,在经过预定的发光周期之后,电源控制晶体管N3被再次控制为截止,并且因此被设置为准备下一帧的处理的状态。

(C-3)概述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由像素阵列部63的驱动信号生成用于对形成设置有液晶快门的眼镜11的液晶快门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控制的快门变化信号。因此,不管对图像数据执行的信号处理的时间长度如何,始终可以保持在改变显示帧的定时与输出快门变化信号的定时之间的同步状态。即,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进行的相位调整不是必要的。因此,任何人都能容易地享受三维图像。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生成快门变化信号的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设置在有机EL面板模块61上或设置在显示装置35内。因此,可以消除对于现有系统中使用的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以及立体同步相位调整器与图像再生器之间的连接配线的需要。此外,因为快门变化信号在显示装置35内生成,因此即使当使用通用的红外发射器来发射红外光时,也可以消除相位调整的需要。

此外,与在日本专利公开第2007-286623号(在下文中称作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驱动系统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可以大大降低驱动频率。作为参考,图30A和图30B表示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驱动系统。顺便提及,图30A和图30B示出了当以60帧/秒的速率获取的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被显示时的定时波形。顺便提及,图30A示出了关注特定水平线的二维图像数据的处理定时,而图30B示出了关注特定水平线的三维图像数据的处理定时。

再次,由轮廓线(空白)示出的周期是用于左眼的图像或用于右眼的图像的显示周期。由实心黑色示出的周期是黑色画面的显示周期。该处理定时被配置成使得对于每条水平线而移位。从而防止了在同一时间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在画面上相互混合。

如参考图30A和图30B所了解到的,现有技术需要以240帧/秒的速率驱动像素阵列部以显示60帧/秒的图像。

另一方面,如参考图14A和图14B所描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可以将驱动频率降低到现有技术频率的一半。具体地,以60帧/秒的速率获取或生成的三维图像可以以120帧/秒的速率被显示在画面上。

因为驱动频率由此被降低,所以可以增加像素阵列部63的操作余量。因此,可以降低像素阵列部63的制造成本。此外,因为驱动频率被降低,所以也可以降低定时发生器和驱动电路(例如,移位寄存器)的操作速度。根据这些观点,可以降低有机EL面板模块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必彼此分离地设置用于二维图像的驱动电路和用于三维图像的驱动电路。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可以在单个驱动定时内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而不必相互区别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因此驱动电路的布局面积可以做得比现有实例小。此外,该实施方式消除了对用于确定图像类型的电路的需要。根据这些观点,可还以有助于降低有机EL面板模块的成本。

此外,该实施方式还消除了对写入整面黑色画面的需要。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的点亮周期的长度可以被相应地设置为比现有实例中的更长。即,通过采用根据实施方式的驱动技术,即使在显示三维图像时也不必牺牲掉画面的明度。

(D)显示面板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假定了每个水平线的点亮周期的长度被固定设置的情况。然而,考虑到显示质量,期望能够改变每个水平线的点亮周期的长度。此外,当使点亮周期长度可变控制技术和上述生成快门变化信号的技术相互结合时,可以一直观看高图像质量的三维图像。

在下文中,将对使用最佳化点亮周期长度的技术的有机EL面板模块进行描述。

(D-1)系统构造

(a)整体构造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模块141的系统构造的实例。顺便提及,在图31中,对应于图7的那些部分通过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

图31所示的有机EL面板模块141包括像素阵列部63;作为用于像素阵列部63的驱动电路的信号线驱动部65、写入控制线驱动部67、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驱动条件设置部143;以及定时发生器145。

在下文中将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特有的构造的驱动条件设置部143以及定时发生器145进行描述。

(b)驱动条件设置部的构造

驱动条件设置部143是这样的电路装置,其用于基于像素数据Din为显示帧设置最佳峰值亮度、并且设置点亮周期长度以及点亮周期长度的设置控制(为达到峰值亮度)所需的第二移位时钟CK2的扫描速度。

图32示出了驱动条件设置部143的构造的实例。图32所示的驱动条件设置部143包括一个帧平均亮度水平计算组块151、峰值亮度水平设置组块153、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变化周期设置组块157、以及用户设置组块159。

(b-1)一个帧平均亮度水平计算组块的构造

一个帧平均亮度水平计算组块151是基于输入像素数据Din来计算每个帧的平均亮度水平的处理装置。图33示出了一个帧平均亮度水平计算组块151的内部构造的实例。一个帧平均亮度水平计算组块151包括逐像素亮度水平计算单元161以及全画面平均亮度水平计算单元163。

逐像素亮度水平计算单元161是基于像素数据Din来计算每个像素的亮度水平的电路装置。像素数据Din通常作为原色数据被输入。因此,该电路装置将像素数据Din转换为像素单位的亮度信息。全画面平均亮度水平计算单元163是用于计算针对形成一个帧的所有像素所计算的亮度水平的平均值的电路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对每一帧计算平均亮度水平。当然,平均亮度水平可以被计算为多个帧的平均值。

(b-2)峰值亮度水平设置组块的构造

峰值亮度水平设置组块153是用于设置与所计算出的平均亮度水平相对应的峰值亮度水平的电路装置。例如,峰值亮度水平在具有低平均亮度水平的帧图像中被设置为高。相反地,峰值亮度水平被设置为低,以便减小具有高平均亮度水平的帧图像中的画面亮度。图34示出了峰值亮度水平与每个灰度亮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4所示,峰值亮度水平是指对应于最大灰度值的亮度水平。

(b-3)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的构造

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是用于设置实现峰值亮度水平的点亮周期长度、并在相邻帧的显示周期没有相互重叠的范围内依次进行设置的电路装置。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通过内部处理来确定可设置为点亮周期的最大值,并且保持该最大值。

在这种情况下,当与依次设置的峰值亮度水平相对应的点亮周期长度等于或小于最大值时,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设置依次设置的峰值亮度水平作为用于相应帧的值。另一方面,当与依次设置的峰值亮度水平相对应的点亮周期长度大于最大值时,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设置所保持的最大值作为用于相应帧的点亮周期长度。

确定可设置的点亮周期的最大值,使得满足以下方程。

点亮周期最大值=帧数据长度-变化周期-DS移位周期(方程1)

顺便提及,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8D所示,变化周期是用来改变液晶快门27和29的打开和关闭状态所需的周期。通常,液晶快门打开控制比关闭控制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当然,所需的变化周期取决于用户使用的液晶快门27和29的操作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化周期通过变化周期设置组块157给出。顺便提及,变化周期例如通过用户设置组块159被输入至变化周期设置组块15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变化周期为1.5ms,这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

DS移位周期指的是从处于第一行的水平线的发光开始到处于最末行的水平线的发光开始所分配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的DS移位周期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8D的情况下的电源控制线(DSL)定时移位周期。在图18D的情况下,DS移位周期的长度是2.998ms。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帧数据长度为8.33ms,变化周期是1.5ms,并且DS移位周期是2.998ms。在这种情况下,点亮周期长度的最大值由(方程1)获得为3.832ms。该点亮周期对应于帧数据周期的46%。即,图18A至图18D表示点亮周期长度为最大值的实例。顺便提及,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存储所计算的点亮周期的最大值,并且将该最大值用于与对应于峰值亮度水平的点亮周期的比较处理。

图35A、图35B和图35C示出了通过点亮周期长度设置组块155对点亮周期长度进行设置的实例。图35A和图35B表示当与设置峰值亮度水平相对应的点亮周期长度小于最大值时的设置的实例。图35C表示当与设置峰值亮度水平相对应的点亮周期长度等于或超过最大值时的设置的实例。

(c)定时发生器的构造

定时发生器145是用于将定时信号提供至上述驱动电路等的电路装置。定时发生器145例如提供水平扫描时钟、垂直扫描时钟、第一移位时钟CK1、第二移位时钟CK2、开始脉冲st等。在下文中,将对设置第二移位时钟CK2的方法进行描述,所述第二移位时钟根据点亮周期长度可变地设置。

当将关于点亮周期长度和变化周期的信息从驱动条件设置部143输入至定时发生器145时,定时发生器145执行以下方程的运算处理以相对于第一移位时钟CK1对第二移位时钟CK2的倍增数(multiplication number)进行设置。

倍增数=帧数据周期/(帧数据周期-(点亮周期+变化周期))(方程2)

如上所述,帧数据周期是8.33ms,并且变化周期是1.5ms。当点亮周期长度作为最大值给出时,该值为3.832ms。

当该值被代入(方程2)时,倍增数为2.77。即,可认为,以第一移位时钟CK1的2.77倍的速度设置第二移位时钟CK2是足够的。图18A至图18D满足该条件。

图36A、图36B、图36C和图36D示出了当点亮周期长度以1.666ms给出(即,点亮周期作为帧数据周期的20%给出)时的驱动操作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方程2),可认为,以第一移位时钟CK1的1.61倍的速度设置第二移位时钟CK2是足够的。

图36A是给出一个帧周期的垂直同步脉冲的波形图。图36B是示出了图像流的示图。图36C是示出了用于驱动写入控制线WSL的控制脉冲的扫描操作的示图。图36D是辅助说明非发光周期与每个水平线的发光周期内的点亮周期和熄灭周期之间的配置关系的示图。

图36D表明点亮周期长度被缩短。此外,如通过图36D中的粗线箭头所示,连接点亮开始定时的直线具有比图18D的情况下更缓和的倾斜。这是由于相对较低的扫描速度所导致的。

此外,每个水平线的点亮开始定时与图18D相比被延迟,并且因此,等待时间T与图18D相比被延长。

还考虑了如图37D所示的点亮周期的另一结构。图37D表示点亮周期由多个点亮周期形成的情况。顺便提及,通过延长在三个点亮周期中处于中间的点亮周期的周期长度,图37D所示的结构适于使全点亮周期内的亮度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从而抑制在显示移动图像时的图像模糊。当全点亮周期由此通过多个点亮周期形成时,将全点亮周期长度插入到上述方程中是足够的。

顺便提及,定时发生器145生成具有通过使用(方程2)设置的时钟速度的第二移位时钟CK2,然后将第二移位时钟CK2提供至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此外,定时发生器145基于第二移位时钟CK2确定从迁移率校正完成到第一行点亮的开始的最佳等待时间T,并且以与等待时间完成的定时一致的方式输出给出设置脉冲的输出定时的开始脉冲st13。类似地,在从开始脉冲st13的输出经过点亮周期之后,定时发生器145输出给出重置脉冲的输出定时的开始脉冲st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时发生器145参照查找表对开始脉冲st13和开始脉冲st14的输出定时进行设置。顺便提及,例如,假定查找表使关于每个脉冲的输出定时的信息与变化周期和第二移位时钟CK2的速度或倍增数的组合相关联。

然而,还可以通过操作获得开始脉冲st13和st14的定时。此外,例如,查找表可以使关于每个脉冲的输出定时的信息与变化周期和点亮周期的组合相关联,并且存储该信息。

(D-2)驱动操作以及概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管输入图像是二维图像还是三维图像,都基于每帧的平均亮度水平来设置最佳峰值亮度水平。

接着,反映峰值亮度水平的点亮周期长度设置在两个相邻帧的显示周期并不相互重叠的范围内。

之后,将基于关于设置点亮周期长度和变化周期的信息的第二移位时钟CK2提供至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输出控制脉冲用于控制电源控制晶体管N3,从而从用于第一行水平线的点亮开始定时起在点亮周期内保持电源控制晶体管N3处于导通状态。

结果,可以设置每个帧的点亮周期,用于反映输入图像内容的亮度水平。特别地,即使当显示三维图像时,也可以在执行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的变化显示的同时实现反映显示图像内容的均匀亮度控制。即,可以提高三维图像的显示质量。当然,也可以提高二维图像的显示质量。

此外,即使当在显示装置内可变地控制点亮周期长度的设置时,快门变化信号基于反映点亮周期长度变化的驱动信号(电源线控制信号)而生成。因此,不管根据图像内容的可变控制如何,液晶快门27和29可以一直以最佳快门定时被自动转换控制。

(E)其他实施方式

(E-1)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构造的其他实例

上述实施方式采用这样的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给出与图13所示的电源控制线驱动部69的内部构造中的最后输出行相对应的电源控制线DSL的发光周期结束定时(重置定时)的配线支线被输入到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即,已经对显示结束定时部71形成为独立装置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如图38所示,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71可以以配线的支线实现。即,可以采用将重置移位寄存器123的最后级中的输出波形直接输入到红外光发射部37或43的构造。

(E-2)显示变化信号发送部的其他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红外光发射部37与有机EL面板模块61分离设置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红外光发射部37还可以安装在与有机EL面板模块61相同的面板上。

(E-3)显示变化信号发送部的其他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使用红外光发射部以将显示变化信号发送至用户侧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除了使用红外线之外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可以被应用于显示变化信号的发送。

(E-4)快门机构的其他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液晶快门被附接至由用户配戴的眼镜式配戴装置上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除液晶快门之外的电子装置也可以用作快门机构。(C)其他实施方式

(E-5)移位时钟的设置的其他实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第二移位时钟CK2的时钟速度被设置为第一移位时钟CK1的时钟速度的2.77倍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当然第一移位时钟CK1与第二移位时钟CK2之间的时钟速度比率并不限于此。

(E-6)一个帧中点亮周期的比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点亮周期的比率是一个帧的46%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点亮周期可以具有其他比率。当然,点亮周期的比率越高,即使在相同的驱动电压VDD下画面的亮度也越高。

(E-7)最后输出行的等待时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写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被最后完成的水平线的等待时间TM被设为零的情况进行了描述。然而,等待时间TM不是必须被设置为零。

(E-8)空白时间

上述实施方式假设了由用户使用的一种配戴式装置的情况。

然而,可能存在其中同时使用多种配戴式装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所有的快门变化时间的长度不同时,将空白时间设置为快门变化时间的最大值是足够的。

(E-9)子像素的其他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子像素81由三个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形成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形成子像素81的该薄膜晶体管可以是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

图39和图40示出了这种电路的实例。图39表示这样的实例,其中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子像素81的连接关系保持原样的情况下,仅全部薄膜晶体管用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来代替。另一方面,图40表示存储电容器Cs的连接被改变的电路的实例。在图40的情况下,存储电容器Cs的一个电极连接至固定的电源线(VDD0)。

此外,形成子像素81的薄膜晶体管的数目可以是四个以上、或两个。只要每一个像素的驱动功率或驱动电流的供给和停止可以以水平线单元来控制,则不管子像素81的电路构造如何,都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驱动技术。

(E-10)产品实例

(a)系统构造

上面已经单独对有机EL面板模块的面板结构和驱动方法进行了描述。然而,上述有机EL面板模块还分布在产品形式中,其中有机EL面板模块安装在各种电子装置中。在下文中将示出在其他电子装置中安装有机EL面板模块的实例。

图41示出了电子装置171的概念构造的实例。电子装置171包括具有上述驱动电路以及其中集成的显示结束定时提取部的显示面板模块173、系统控制部175、操作输入部177、以及转换定时通知装置179。

在系统控制部175中执行的处理的细节根据电子装置171的产品形式而不同。操作输入部177是用于接收输入到系统控制部175的操作的装置。例如使用开关、按钮、或另外的机械界面、图形界面等作为操作输入部177。

此外,转换定时通知装置179不仅可以与如图41所示的电子装置171的壳体一体化安装,而且还可以作为独立装置位于电子装置171的壳体的外部。

(b)具体实例

图42示出了当电子装置为电视接收器时外观的实例。电视接收器181具有显示屏185和转换通知装置187配置在壳体183的前表面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屏185的一部分对应于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有机EL面板模块。

此外,例如计算机被假定为这种电子装置。图43示出了笔记本式计算机191的外观的实例。

笔记本式计算机191包括下侧壳体193、上侧壳体195、键盘197、显示屏199、以及转换定时通知装置201。在这些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的显示屏199的一部分对应于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有机EL面板模块。

除了上述之外,还可以将游戏机、电子书、电子词典等假定为电子装置。

(E-11)其他显示装置的实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本发明应用于有机EL面板模块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上述电源系统电路的构造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模块。

例如,电源系统电路的构造可以应用于具有以矩阵形式配置的LED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配置在屏幕上的二极管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模块。例如,电源系统电路的构造还可以应用于无机EL面板。

(E-12)其他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例。还可以考虑基于本说明书的描述创造或组合的各种修改例以及各种应用实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变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