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植物提取物组方

一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植物提取物组方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植物提取物组方,属于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技术领域。组方包括五倍子提取物(50%-80%),茶多酚(10%-30%),大黄提取物(5%-15%)。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提取物复合组方,由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组合而成,具有抑菌效果显著、无药物残留、不污染水体环境等特点,为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作为中药制剂和饲料添加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4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64841.2

  • 发明设计人 王洪新;卢春霞;吕文平;

    申请日2009-12-24

  • 分类号A61K36/708;A61K9/16;A61K9/14;A61K9/12;A61K9/08;A61P31/04;A61K35/64;A61K31/353;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10: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04

    授权

    授权

  • 2010-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08 申请日:2009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植物提取物组方,属于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致病菌,具有广泛的致病性,是鱼类最常见的致病菌,对淡水鱼感染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发病率达到90%以上,死亡率高达65%以上,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另外,此病流行非常广,曾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受危害的鱼种类有异育银鲫、白鲫、鲫、团头鲂、鲢、鳙、鲮、鲤、鳜、黄鳝、草鱼、白鲳、加州鲈、银鲴、胡子鲶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该病被认为是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病。

目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多采用抗生素和消毒液,但是,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耐药性的增强,不仅给鱼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对人体也造成巨大的危害。而植物提取物以其天然性、无残留、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作为抗生素代替品以解决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倍受瞩目。因此,从植物资源库中开发更多有效抑菌植物以满足养殖业防病治病的需要是急需解决的项目之一。以往在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活性研究中,较多采用单味中药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很少有复合组方的报道。由于单味药药效有限,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植物提取物组方,属于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技术领域。组方包括五倍子提取物(50%-80%),茶多酚(10%-30%),大黄提取物(5%-15%)。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提取物复合组方,由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组合而成,具有抑菌效果显著、无药物残留、不污染水体环境等特点,为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作为中药制剂和饲料添加剂。

本发明植物提取物组方由下列成分组成(重量百分比):

五倍子提取物(50%-80%)

茶多酚(10%-30%)

大黄提取物(5%-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植物提取物组方,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

1.1供试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TPS-30)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惠赠。

1.2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氯化钠5.0g,琼脂20g,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

1.3供试植物样品茶多酚(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五倍子、大黄、黄芩、诃子、金银花、穿心莲、紫锥菊、牛蒡叶、苦参、大蒜。

1.4仪器800型离心机(北京医学仪器厂);SW-CJ-2F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电子天平(Sartorius Co,Germany);PW-30精密培养箱;UV-2100分光光度仪(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2方法

2.1提取物的制备:用60%-80%的乙醇,70-80℃加热回流提取2-3h,反复3次,50℃旋转蒸发,浓缩后真空干燥得粉剂。将制备的醇提物用30%的乙醇配成0.5mg/ml的浓度,置4℃冰箱中保存待用。

2.2菌悬液的制备:将菌株融化,用接种针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24h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震荡培养12~16h。采用麦氏比浊法将菌液用液体培养基稀释到合适浓度,本实验中菌液浓度为106CFU/mL。

2.3抑菌圈测定:滤纸片(6mm)经灭菌后,分别浸入提取物,无菌条件下贴在涂有菌液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并做空白对照,37℃培养24h后测抑菌圈直径(尽可能地使纸片的含药量一致),每种提取物8次重复。抑菌圈≥20mm,极敏,15-19mm,高敏,10-14mm,中敏,10mm以下,低敏。

2.4二倍稀释法: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二倍稀释法对药液进行梯度稀释,最后一管不加提取物作空白对照,然后加入细菌悬液,37℃培养30h。625nm测定吸光值,无菌生长的试管中的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组3个重复。

从各种药物的MIC和高于MIC浓度的各试管中,吸取50μl培养基,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2d后,观察有无菌落形成,无菌落形成的相应试管中的药物浓度,即为该种药物对该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每组3个重复;

2.5正交t值法优化组合复方及剂量配比

选用抑菌效果佳的提取物,利用正交t值法,以最小抑菌浓度为检测指标,进行组方和剂量优化,实验分三步。

第一步,正交t值法优化组方原则:将筛选出来的提取物其中每种为一个因素,每种提取物均有给药和不给药两个水平,设水平1为给药,水平2为不给药(见表1)。试验按正交t值法L12(211)主药分析表进行试验安排(见表2),,各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每组3个重复。数据越小,抑菌效果越好。

表1复方植物提取物因素水平表(mg)

表2应用正交t值法进行主药分析的各组配方的设计

第二步,辅药交互作用的正交t值法:用正交表着重分析辅药彼此间的交互作用,以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检测指标,每组3个重复。

第三步,正交t值法优化剂量配比:各因素确定后,采用正交表进行剂量选择,以原用剂量为中剂量,适当增减,以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检测指标,每组3个重复。

3结果

3.1滤纸方法(琼脂扩散法)

11种植物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测定结果(表3)表明,在0.5g/ml的浓度下,茶多酚、五倍子抑菌作用最明显,分别属于极敏和高敏药物,大黄、黄岑、诃子提取物次之,属于中敏药物,其余提取物没有抑菌效果。故选用有抑菌效果的提取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来做进一步验证。

表3 11种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mm)

3.2二倍稀释法

不同提取方法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见表4)表明,五倍子、茶多酚的提取物抑菌作用明显,大黄、黄芩、诃子提取物次之,与抑菌圈测定结果相符。

表4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的测定(mg/ml)

3.3正交t值法优化复合组方和剂量配比

3.3.1正交t值法优化复合组方

复合组方的正交t值法L12(211)的组方原则(见表5)显示,B五倍子提取物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故为主药。茶多酚、诃子、大黄、黄芩提取物为辅药。本方抗菌作用最佳组合为A1B1C2D2E2(茶多酚,五倍子)。

表5主药分析表:各组方最小抑菌浓度结果(μg/ml)

注:数值越小,作用越强。1 水平:用药;2 水平:不用。M1:用某药各组的指标测定值的均数;M2:未用某药各组的指标测定值的均数。D=M2-M1。

3.3.2辅药交互作用的正交t值法

辅药交互作用抑菌结果见表6,表中显示:茶多酚、大黄(AB);大黄、黄芩(BC);大黄、诃子(BD)三组组合有协同作用,茶多酚、黄芩(AC);茶多酚、诃子(AD);黄芩、诃子(CD)有拮抗作用。因为B药和任一种药都有协同作用,故选用B药。

表6辅药交互作用分析表:各组方最小抑菌浓度结果(μg/ml)

注:数值越小,作用越强。1水平:用药,2水平:不用。AB、BC及BD间有协同作用([1 1]均小于[12]和[21],以^表示协同),AC、AD、CD有拈抗作用([11]均大于[12]或[21],以”表示拈抗)。

3.3.3正交t值法优化剂量配比

剂量优化见表7,表中显示:五倍子为主药,茶多酚和大黄为辅药。最佳组合为:A2B1C2,即提取物间最佳剂量配比为五倍子∶茶多酚∶大黄=(50%-80%)∶(10%-30%)∶(5%-15%)(w/w/w),该优化组在正交表中9组组合之内,最小抑菌浓度为78ug/ml,抑菌效果优于任何单因素水平。

表7剂量优化分析表:各组方最小抑菌浓度结果(μg/ml)

注:数值越小,作用越强。1水平:用药;2水平:不用。*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抑菌活性的测定

(1)取五倍子提取物(50%-80%)、茶多酚(10%-30%)、大黄提取物(5%-15%)混合,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供试菌种,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该组方的抑菌效果,每个实验三个重复。

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26.42mm,最小抑菌浓度为78ug,最小杀菌浓度为156ug。

实施例2预防性给药

试验在80cm×60cm×50cm的水族箱内进行,每天换水1/3,水温25℃左右。试验鱼为鲫鱼,体重50g,暂养水族箱中7d,认定为健康鱼后开始试验。饵料中添加0.5%-1%的复合提取物饲喂,饲养20d后开始攻毒试验。试验分别设置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给药、不给药注射嗜水气单胞菌阳性对照组以及不给药不注射嗜水气单胞菌阴性对照组,每个试验组各放养鲤鱼20条。观察1周,统计各组的死亡率。每组三个重复。

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几小时后,部分试验鱼体色开始变黑,之后陆续有鱼死亡,死鱼呈典型的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局部损伤、坏死、腹部膨胀、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眼眶出血,内脏、肠红肿,脾、肾变黑。

预防结果:试验鱼阳性对照组死亡率为55.00%,给药的试验组死亡率为5.00%。

实施例3治疗性给药

试验在80cm×60cm×50cm的水族箱内进行,每天换水1/3,水温25℃左右。试验鱼为鲫鱼,体重50g,暂养水族箱中7d,认定为健康鱼后开始试验。攻毒试验分别设置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给药、不给药注射嗜水气单胞菌阳性对照组以及不给药不注射嗜水气单胞菌阴性对照组,每个试验组各放养鲤鱼20条。攻毒后用饵料中添加0.5%-1%的复合提取物饲喂,观察1周,统各组的死亡率。每组三个重复。

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几小时后,部分试验鱼体色开始变黑,之后陆续有鱼死亡,死鱼呈典型的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局部损伤、坏死、腹部膨胀、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眼眶出血,内脏、肠红肿、脾、肾变黑。

治疗结果:试验鱼阳性对照组死亡率为60.00%,给药的试验组死亡率为10.0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