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及发光器件

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及发光器件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并提供由该红光聚合物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涂有与阴极相连接的至少一层具有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层,发光效率较高,且性能稳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1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03353.6

  • 申请日2010-02-01

  • 分类号C08G61/02;C08G61/12;C09K11/06;H01L51/50;H01L51/54;H01L51/56;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魏晓波

  •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05: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11

    授权

    授权

  • 2010-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G61/02 申请日:2010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7-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及使用该聚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由于具有亮度高、驱动电压低、重量轻、可用于大面积柔性显示器制备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首选。

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分为荧光和磷光两大类。由于磷光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因此,过渡金属配合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铱配合物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合适的三线态寿命和高的发光效率,并且通过对第一和第二配体的调节能够实现不同波长的发光。

与此同时,将磷光材料物理掺杂在聚合物中来制备有机发光器件也备受关注。因为一方面,该方式利用了聚合物溶液可加工的优点,可以通过旋涂,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等低成本工艺来制备器件,避免了小分子材料需要真空蒸镀等高成本工艺的缺点;另一方面,又利用了磷光材料可以实现高发光效率的优点,从而能够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然而,上述物理掺杂的磷光聚合物材料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在器件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相分离,导致器件效率下降及其他方面性能不稳定。因此,通过接枝、共聚等将磷光配合物客体连接到聚合物主体上成为磷光聚合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原因是这种化学键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抑制相分离,防止三线态激子的自淬灭,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到目前为止,以苯并噻唑和异喹啉为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相继被引入到共轭聚合物的侧链或主链,合成了红光共轭聚合物。但是,用它们制备的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及发光器件,并用其制备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了较高的发光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Sp为线性的C1~C20烷基中的一种;

R1为甲基、三氟甲基、叔丁基或苯基中的一种;

R2为氢、氟、三氟甲基、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线性或支化的C1~C20烷氧基中的一种;

x、y和z分别为聚合单元Ar1、Ar2和铱配合物的摩尔含量,且x+y+z=1,y为0~0.5,z为0.001~0.2;

n为聚合度,为1~300;

Ar1、Ar2为相同或不同的共轭结构单元,Ar1、Ar2分别选自下列结构单元中的一种:

Ar3为连接铱配合物的芳香结构单元,选自下列结构单元中的一种,其中①位置连接共轭聚合物主链,②位置连接铱配合物:

Ar4为连接在喹啉2位上的芳香结构单元,选自下列结构单元中的一种:

上述结构单元Ar1~Ar4中,R3选自线性或支化的C1~C20烷基中的一种;R4选自氢、氟、三氟甲基、腈基、线性或支化的C1~C20烷基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x=0.995,y=0,z=0.005,n=95,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99,y=0,z=0.01,n=107,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98,y=0,z=0.02,n=107,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5,y=0.495,z=0.005,n=26,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5,y=0.49,z=0.01,n=27,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5,y=0.48,z=0.02,n=27,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995,y=0,z=0.005,n=104,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99,y=0,z=0.01,n=84,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作为优选,x=0.98,y=0,z=0.02,n=208,所述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化学式为: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阳极和阴极之间涂有与阴极相连接的至少一层具有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层。

作为优选,所述具有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层和阴极之间形成有电子传输层。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导电高分子材料涂在ITO玻璃表面,烘烤导电高分子材料涂层形成40nm~60nm的空穴注入双层电极;

将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配成13mg/ml~18mg/ml的溶液,将溶液涂在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涂层上作为发光层;

在所述发光层上直接镀上电极或先形成电子传输层后再镀上电极。

在发光层之上形成电子传输层时,本发明对形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真空沉积、溶液旋涂等方法。所述电子传输化合物包括: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为聚噻吩衍生物。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以2400转/min~2600转/min的速度旋涂在ITO玻璃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甲苯或氯苯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溶液以1300转/min~1700转/min的速度旋涂在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涂层上作为发光层。

本发明将以喹啉衍生物为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通过化学键引入到聚合物的侧链,制成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并用其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较高,且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EL谱;

图2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

图3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

图4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10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EL谱;

图5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10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

图6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10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一、首先制备配合物单体,以下通过实施例对配合物单体的合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列之例。

单体合成实施例1:聚合单体DBrF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将IrCl3·3H2O(2mmol,0.71g)及2,4-二苯基喹啉(4.2mmol,1.2g)溶于45mL乙二醇独乙醚和15mL水的混合溶剂中,置换气三次,氩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4h后,过滤,所得固体经水洗,无水乙醇洗,干燥,再经柱分离提纯,得到纯的氯桥二聚体。

将上步所得的氯桥前体(0.56mmol,0.78g)及2,7-二溴-9-辛基-9-(10,12-二羰基-十三烷基)-芴(1.15mmol,0.75g),无水碳酸钠(5.6mmol,0.60g)加入到乙腈20mL与氯仿20mL的混合溶剂中,置换气三次,氩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4h后,倒入水中,二氯甲烷萃取,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出去溶剂,粗产物经柱分离得到纯的配合物单体DBrFR0。1H NMR(300MHz,CDCl3,δ,ppm):8.59-8.50(m,2H),8.03(s,1H),7.95(s,1H),7.87-7.78(m,4H),7.70-7.34(m,20H),6.96-6.88(m,2H),6.70-6.54(m,4H),4.66(s,1H),2.04-1.67(m,6H),1.54(s,3H),1.28-0.72(m,25H),0.64-0.46(m,4H).

单体合成实施例2:聚合单体DBrCzR0的合成:

将IrCl3·3H2O(2.5mmol,0.88g)及2,4-二苯基喹啉(5.2mmol,1.48g)溶于45mL乙二醇独乙醚和15mL水的混合溶剂中,置换气三次,氩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4h后,过滤,所得固体经水洗,无水乙醇洗,干燥,再经柱分离提纯,得到纯的氯桥二聚体。

将上步所得的氯桥前体(0.56mmol,0.77g)及3,6-二溴-N-(12,14-二羰基-十五烷基)-咔唑(1.15mmol,0.64g),无水碳酸钠(5.6mmol,0.60g)加入到乙腈20mL与氯仿20mL的混合溶剂中,置换气三次,氩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4h后,倒入水中,二氯甲烷萃取,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出去溶剂,粗产物经柱分离得到纯的配合物单体DBrCzR0。1HNMR(CDCl3,300MHz),δ(ppm):8.59-8.52(m,2H),8.15(s,2H),8.03(s,1H),7.97(s,1H),7.87-7.78(m,4H),7.70-7.50(m,12H),7.73-7.40(m,4H),7.26(d,J=14.1Hz,2H),6.96-6.88(m,2H),6.70-6.55(m,4H),4.68(s,1H),4.23(t,J=6.9Hz,2H),1.83-1.64(m,4H),1.53-1.54(m,4H),1.26-0.80(m,15H).

二、利用以上实施例制备的配合物单体合成磷光聚合物,所得到的具体磷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列之例。

1、以聚芴为主链的磷光聚合物(PFXR0)的合成

聚合实施例1:铱配合物含量z=0.005即0.5%的磷光聚合物(PF0.5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在氩气保护下,向连接在双排管上的50mL自制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7-二溴-9,9-二辛基芴(0.995mmol,0.2715g)和DBrFR0单体(0.005mmol,6.9mg)、芴的双硼酸酯单体(0.5mmol,0.2792g),1%mmolPd(PPh3)4,20mg Aliguat336,8mL甲苯和2mL 2M K2CO3水溶液,氩气保护在90℃条件下避光搅拌反应24h后,先后加入100mg苯硼酸和0.5mL溴苯,分别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注入甲醇中,沉出固体经过滤和真空干燥后丙酮抽提48h,再经多次二氯甲烷溶解甲醇沉降操作,经真空干燥最终得纤维状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PF0.5R0,1H NMR(300MHz,CDCl3,δ,ppm):7.85(d,J=8.1Hz,2H),7.68(br,4H),2.12(br,4H),1.40(br,24H),0.82(t,J=6.3Hz,6H).

聚合实施例2:铱配合物含量z=0.01即1%的磷光聚合物(PF1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具体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DBrFR0单体取0.01mmol。

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PF1R0,1H NMR(300MHz,CDCl3,δ,ppm):7.85(d,J=8.1Hz,2H),7.68(br,4H),2.12(br,4H),1.40(br,24H),0.82(t,J=6.3Hz,6H).

聚合实施例3:铱配合物含量z=0.002即2%的磷光聚合物(PF2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具体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DBrFR0单体取0.02mmol。

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PF2R0,1H NMR(300MHz,CDCl3,δ,ppm):7.85(d,J=8.1Hz,2H),7.68(br,4H),2.12(br,4H),1.40(br,24H),0.82(t,J=6.3Hz,6H).

2、以芴和咔唑交替共聚物为主链的磷光聚合物(PFCzXR0)的合成

聚合实施例4:铱配合物含量z=0.005即0.5%的磷光聚合物(PFCz0.5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在氩气保护下,向连接在双排管上的50mL自制反应瓶中依次加入3,6-二溴-N-癸基咔唑(0.495mmol,0.2303g)和DBrCzR0单体(0.005mmol,6.6mg)、芴的双硼酸酯单体(0.5mmol,0.2792g),1%mmolPd(PPh3)4,20mg Aliguat336,8mL甲苯和2mL 2M K2CO3水溶液,氩气保护在90℃条件下避光搅拌反应24h后,先后加入100mg苯硼酸和0.5mL溴苯,分别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注入甲醇中,沉出固体经过滤和真空干燥后丙酮抽提48h,再经多次二氯甲烷溶解甲醇沉降操作,经真空干燥最终得纤维状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PFCz0.5R0,1H NMR(CDCl3,300MHz),δ(ppm):8.50(s,2H),7.84(d,J=7.5Hz,4H),7.77-7.73(m,4H),7.53(d,J=8.4Hz,2H),4.39(s,2H),2.14(br,4H),1.96(br,2H),1.26-1.11(m,34H),0.89-0.74(m,15H)。

聚合实施例5:配合物含量为z=0.01即1%的磷光聚合物(PFCz1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具体合成步骤同实施例4,其中DBrCzR0单体取0.01mmol。

PFCz1R0,1H NMR(CDCl3,300MHz),δ(ppm):8.50(s,2H),7.84(d,J=7.5Hz,4H),7.77-7.73(m,4H),7.53(d,J=8.4Hz,2H),4.39(s,2H),2.14(br,4H),1.96(br,2H),1.26-1.11(m,34H),0.89-0.74(m,15H)。

聚合实施例6:配合物含量为z=0.02即2%的磷光聚合物(PFCz2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具体合成步骤同实施例4,其中DBrCzR0单体取0.02mmol。

PFCz2R0,1H NMR(CDCl3,300MHz),δ(ppm):8.50(s,2H),7.84(d,J=7.5Hz,4H),7.77-7.73(m,4H),7.53(d,J=8.4Hz,2H),4.39(s,2H),2.14(br,4H),1.96(br,2H),1.26-1.11(m,34H),0.89-0.74(m,15H).

3、以聚咔唑为主链的磷光聚合物(PCzXR0)的合成

聚合实施例7:配合物含量为z=0.005即0.5%的磷光聚合物(PCz0.5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在氩气保护下,向连接在双排管上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二环辛二烯基镍催化剂(1.2mmol,0.33g),二联吡啶(1.2mmol,0.19g),环辛二烯0.12mL,置换气多次,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10mL,60℃活化催化剂30min。将活化好的催化剂导入3,6-二溴-N-癸基咔唑(0.995mmol,0.4630g)和DBrCzR0单体(0.005mmol,6.6mg)(溶于一定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反应瓶中,60℃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溶解浓缩,注入异丙醇中,沉出固体经过滤和真空干燥后环己烷抽提48h,再经多次二氯甲烷溶解异丙醇沉降操作,经真空干燥最终得纤维状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PCz0.5R0,1H NMR(CDCl3,300MHz),δ(ppm):8.51(s,2H),7.85(s,2H),7.41(s,2H),4.20(br,2H),1.83(br,2H),1.43-1.11(m,14H),0.82(t,J=6.9Hz,3H).

聚合实施例8:配合物含量为z=0.01即1%的磷光聚合物(PCz1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具体合成步骤同实施例7,其中DBrCzR0单体取0.01mmol。

PCz1R0,1H NMR(CDCl3,300MHz),δ(ppm):8.51(s,2H),7.85(s,2H),7.41(s,2H),4.20(br,2H),1.83(br,2H),1.43-1.11(m,14H),0.82(t,J=6.9Hz,3H).

聚合实施例9:配合物含量为z=0.02即2%的磷光聚合物(PCz2R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具体合成步骤同实施例7,其中DBrCzR0单体取0.02mmol。

PCz2R0,1H NMR(CDCl3,300MHz),δ(ppm):8.51(s,2H),7.85(s,2H),7.41(s,2H),4.20(br,2H),1.83(br,2H),1.43-1.11(m,14H),0.82(t,J=6.9Hz,3H).

三、利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磷光聚合物制作发光器件,通过以下实施例对发光器件的制备及特性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列之例。

器件实施例1: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F0.5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0.5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如下:

1、导电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PEDOT)以2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预先清洗的ITO玻璃表面后,在120℃下烘30min,形成50nm厚的空穴注入双层电极,并且改善ITO玻璃表面的平整性。

2、将磷光聚合物溶于氯苯中,配成15毫克/毫升的溶液,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PEDOT上作为发光层,90℃退火。

3、在发光层上蒸镀上Ca/Al电极。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3.8cd/A,最大亮度7939cd/m2,发射峰值为612nm,色坐标CIE值x=0.59,y=0.33。

器件实施例2: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F1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1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同实施例1。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5.0cd/A,最大亮度8800cd/m2,发射峰值为612nm,色坐标CIE值x=0.63,y=0.35。

器件实施例3: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F2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2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同实施例1。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2.8cd/A,最大亮度7815cd/m2,发射峰值为612nm,色坐标CIE值x=0.63,y=0.35。

器件实施例4: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FCz0.5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Cz0.5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如下:

1、导电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PEDOT)以2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预先清洗的ITO玻璃表面后,在120℃下烘30min,形成50nm厚的空穴注入双层电极,并且改善ITO玻璃表面的平整性。

2、将磷光聚合物溶于氯苯中,配成18毫克/毫升的溶液,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PEDOT上作为发光层,100℃退火。

3、在发光层上蒸镀上Ca/Al电极。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2.3cd/A,最大亮度3968cd/m2,发射峰值为608nm,色坐标CIE值x=0.60,y=0.35。

器件实施例5: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FCz1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Cz1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同实施例4。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1.7cd/A,最大亮度3745cd/m2,发射峰值为608nm,色坐标CIE值x=0.62,y=0.36。

器件实施例6: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FCz2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Cz2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同实施例4。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0.7cd/A,最大亮度2057cd/m2,发射峰值为612nm,色坐标CIE值x=0.63,y=0.36。

器件实施例7: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Cz0.5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Cz0.5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如下:

1、导电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PEDOT)以2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预先清洗的ITO玻璃表面后,在120℃下烘30min,形成50nm厚的空穴注入双层电极,并且改善ITO玻璃表面的平整性。

2、将磷光聚合物溶于氯苯中,配成15毫克/毫升的溶液,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PEDOT上作为发光层。

3、在发光层上蒸镀上Ca/Al电极。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0.12cd/A,最大亮度88cd/m2,发射峰值为608nm,色坐标CIE值x=0.56,y=0.35。

器件实施例8: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Cz1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Cz1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同实施例7。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0.27cd/A,最大亮度425cd/m2,发射峰值为612nm,色坐标CIE值x=0.61,y=0.36。

器件实施例9: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聚合物PCz2R0组装单层器件,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Cz2R0/Ca(10nm)/Al(2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同实施例7。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0.13cd/A,最大亮度263cd/m2,发射峰值为616nm,色坐标CIE值x=0.63,y=0.35。

器件实施例10:

对于给出的实施例,使用PF1R0组装双层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50nm)/PF 1R0/PF-EP(30nm)/LiF(1nm)/Al(100nm)。器件的组装工艺如下:

1、导电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PEDOT)以2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预先清洗的ITO玻璃表面后,在120℃下烘30min,形成50nm厚的空穴注入双层电极,并且改善ITO玻璃表面的平整性。

2、将磷光聚合物溶于氯苯中,配成15毫克/毫升的溶液,以1500转/分钟的速度旋涂在PEDOT上作为发光层,90℃退火。

3、将PF-EP配成3毫克/毫升的乙醇溶液,旋涂于发光层之上作为电子传输层,70℃退火。

4、在磷脂聚芴层上蒸镀上LiF/Al电极

所得的EL器件的性能如下:最大发光效率为8.3cd/A,最大亮度16000cd/m2,发射峰值为612nm,色坐标CIE值x=0.61,y=0.36。

只涂有发光层的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EL谱,图2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图3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流明效率随电流密度增加而降低的速率较慢,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高,性能稳定。

在发光层与阴极之间涂有电子传输层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请参考图4,图5,图6,图4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10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EL谱,图5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10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图6为本发明的器件实施例10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流明效率随电流密度增加而降低的速率较慢,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高,性能稳定。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侧链含喹啉类配体铱配合物的红光共轭聚合物及发光器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