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抗感染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抗感染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通式(I)所示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感染药物增效剂方面的用途以及一种含有该增效剂的抗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800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宏;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36825.8

  • 发明设计人 张宏;张革化;

    申请日2009-01-20

  • 分类号A61K31/4748;A61P31/04;A61P31/10;A61P31/12;A61P33/02;C07D491/18;

  •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戴建波

  • 地址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暨大羊城苑40-702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01: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4748 授权公告日:20151125 终止日期:20160120 申请日:200901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1-25

    授权

    授权

  • 2012-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4748 申请日:2009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7-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感染药物增效剂,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抗感染药物增效剂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耐药性是病原体对抗病原体药物的相对抗性。病原体产生耐药性是自然界的规律,即其产生是耐药基因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并非在抗感染药物问市之后才出现。病原体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natural resistance)、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以及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固有耐药性也称内源性耐药性(intrinsicresistance),它决定抗感染药物的抗菌谱。耐药基因一是由染色体编码介导,即DNA或RNA突变所致。另一是由质粒(plasmid,又称R-质粒)介导,特点是方式多(转化、转导、结合及易位),发生率高,通常表现在产生失活酶或修饰酶而耐药。获得性耐药性是指敏感病原体接触抗感染药物后,由于遗传基因的变化、生存代谢途径的改变而产生的耐药性。多药耐药性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感染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交叉耐药性是指药物间的耐药性互相传递,主要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之间。

发现并应用抗感染药物增效剂,既可减少耐药性、增加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又可以延缓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周期。

抗感染药物增效剂的研究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着。临床上使用的甲氧苄胺嘧啶(TMP)是磺胺类等抗细菌药的增效剂。中国国家专利“小檗碱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专利申请号200410052989.7)、“黄芩素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用途”(专利申请号200710041688.8)、“逆转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多药耐药性的药用植物增效剂”(专利申请号200610034165.6)、“抗真菌药物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申请号00121370.9)公开了一些能够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结构或物质。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何立文等。药学进展,1996;20:193.),包括抗菌、抗肿瘤、镇痛、降压等;也发现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活性(Ono M et al.CancerChemother Pharmacol,1994;35:10.)。高爱莉、张宏等报道了双苄基异喹啉类的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具有增效活性(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31.)。但尚未见到除此之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抗感染药物增效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式(I)所示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感染药物增效剂方面的用途:

式中,R1是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R2和R3是氢,或R2和R3一起为O;

R4和R5是氢、甲氧基、乙酰基,或者R4和R5一起为O;

X1、X2、X3、X4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卤原子或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或酰氧基,且n是0至3的整数。

我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由通式(I)所示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感染药物增效活性,它们作为活性成分能用作抗感染药物增效剂。本发明的增效剂与抗感染药物一起使用,形成一种组合物,制成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卫生用品而销售、使用,从而方便了某些场合的人群。

本发明中,抗感染药物增效剂可以是抗真菌感染药物增效剂、抗细菌感染药物增效剂、抗病毒感染药物增效剂、抗放线菌感染药物增效剂、抗支原体感染药物增效剂、抗衣原体感染药物增效剂、抗螺旋体感染药物增效剂、抗立克次体感染药物增效剂、抗原虫感染药物增效剂或者抗蠕虫感染药物增效剂。

本发明的抗感染药物增效剂可以针对引起感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能引起动物、植物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感染,尤其是真核微生物真菌,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除了上述列举的病原体之外,也包括新发现的其它动物病原体、植物病原体。

本发明的抗感染药物增效剂可以作为以下抗感染药物的增效剂,如抗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的抗生素及其他抗感染物质,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的抗感染药物,只要该抗感染药物受本发明的抗感染药物增效剂的影响而减少即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磺胺类和其它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氮唑类但不含氟康唑,丙烯胺类,硫脲类,抗生素类如多烯类、脂肽类、糖脂类、类脂肽、类糖脂、核苷肽类、氨基酸类、稠环芳香类,吗啉类,氟嘧啶类,棘白霉素类、尼可霉素类);抗病毒药物(核苷类、非核苷类、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抗寄生虫药物(抗疟药、抗滴虫药、抗阿米巴药、抗血吸虫药、抗丝虫药、抗蠕虫药)。但不包括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的增效作用,不包括汉防己甲素对阿苯达唑抗细粒棘球蚴、泡球蚴的增效作用。

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抗感染药物增效剂联合抗感染药物来治疗、预防动物、植物的病原体感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减少耐药性。

在某些具体场合下,优选地,本发明的抗感染药物增效剂选自于如下一组物质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种:汉防己甲素、异汉防己甲素、5-溴汉防己甲素、5-氯汉防己甲素和5,14-二溴汉防己甲素。

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可采用5-氯汉防己甲素和5,14-二溴汉防己甲素作为本发明的抗感染药物增效剂。

更具体的抗感染药物可以是(但不限于):酮康唑、咪康唑、二性霉素B、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头孢曲松、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青霉素。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感染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

(a)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如通式(I)所示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中,R1是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R2和R3是氢,或R2和R3一起为O;

R4和R5是氢、甲氧基、乙酰基,或者R4和R5一起为O;

X1、X2、X3、X4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卤原子或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或酰氧基,且n是0至3的整数;

以及

(b)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感染药物。

在上述的药物组合物中,抗感染药物与本发明的增效剂混合在一起,形成作为一体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卫生用品而销售、使用,从而方便了某些场合的患者或其他人群。上述的药物组合物中,抗感染药物与本发明的增效剂也可以分开先后使用。

优选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抗感染药物增效剂是选自于如下一组物质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种:汉防己甲素、异汉防己甲素、5-溴汉防己甲素、5-氯汉防己甲素和5,14-二溴汉防己甲素;而抗感染药物则选自于如下一组的物质:β-内酰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林可霉素类药物、多肽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氨基糖甙类药物、磺胺类抗菌药、不包括氟康唑的氮唑类药物、丙烯胺类药物、硫脲药物、抗生素类如多烯类药物、脂肽类药物、糖脂类药物、类脂肽药物、类糖脂药物、核苷肽类药物、氨基酸类药物、稠环芳香类药物、吗啉类药物、氟嘧啶类药物、棘白霉素类药物、尼可霉素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非核苷类药物、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抗疟药、抗滴虫药、抗阿米巴药、抗血吸虫药、抗丝虫药和抗蠕虫药。

在某些具体场合下,上述的抗感染药物可以选自于如下一组的物质:酮康唑、咪康唑、二性霉素B、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头孢曲松、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青霉素。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通式(I)所示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是其C(1)和C(1’)的任何立体异构体。

当然,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其所用的赋形剂也无特别限制,所采取的剂型也没有特别限制,同样可以既为起局部治疗、预防效果的外用剂型,如软膏、溶液、凝胶剂、涂膜剂、气雾剂、洗剂等,或者为起全身治疗、预防效果的剂型,如含化剂、片剂、胶囊、丸剂、糖浆、悬浮剂、咀嚼口胶、糯米纸囊剂、注射剂或其它有利于药物吸收利用的剂型。

本发明将逆转抗感染药物耐药的增效剂与抗感染药物同时使用,治疗、预防动物、植物的病原体感染,不仅可以增加治疗、预防的有效率,减少病死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剂量,减轻其不良反应。

本发明的增效剂可以和抗感染药物一起用于实验诊断工具,如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试验。

本发明的增效剂与抗感染药物一起用于病原体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但不包括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的增效作用,不包括汉防己甲素对阿苯达唑抗细粒棘球蚴、泡球蚴的增效作用。

以下,结合药理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以及本发明的增效剂和抗感染药物组合物的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这些描述只是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为这些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具有抗感染药物增效活性的含通式(I)的天然物质或合成衍生物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长期研究,发现它们在实验室及临床上均具有良好的逆转抗感染药物耐药的作用。

药理实验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含有通式(I)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汉防己甲素在2-30μg/ml时,能对酮康唑、咪康唑、二性霉素B、特比萘芬抗白念珠菌有增效作用,见表1。汉防己甲素在2-30μg/ml时,能对酮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抗红色毛癣菌有增效作用,见表2。汉防己甲素在20-30μg/ml时,能对头孢曲松、红霉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增效作用,见表3。汉防己甲素在20-30μg/ml时,能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抗大肠埃希菌有增效作用,见表4。防己甲素在20-30μg/ml时,能对多西环素、青霉素抗原核微生物解脲支原体、以色列放线菌、星形奴卡菌有增效作用,见表5。而且当与汉防己甲素联合使用后,抗感染药物的MIC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

表1

MIC1为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IC2为抗真菌药物联合汉防己甲素(2μg/mL)时对受试菌的MIC。CA-1~CA-16为白念珠菌菌株编号。

表2

MIC1为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MIC2为抗真菌药物联合汉防己甲素(2μg/mL)时对受试菌的MIC。TR-1~TR-4为菌株编号。

表3

MIC1为抗感染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IC2为抗感染药物联合汉防己甲素(20μg/mL)时对受试菌的MIC。STA-1~STA-4为白念珠菌菌株编号。

表4

MIC1为抗感染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MIC2为抗感染药物联合汉防己甲素(20μg/mL)时对受试菌的MIC。ECO-1~ECO-4为大肠埃希菌菌株编号。

表5

MIC1为抗感染药物的MIC;MIC2为抗感染药物联合汉防己甲素(20μg/mL)时对受试菌的MIC。UU-1、UU-2为解脲支原体,A-1为以色列放线菌,N-4为星形奴卡菌。

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现,含有通式(I)的异汉防己甲素、5-溴汉防己甲素在2-20μg/ml时,在体外实验中能显著增强抗感染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或杀菌作用。表6是部分实验的结果。

表6

MIC1为抗感染药物对病原体的MIC;MIC2为抗感染药物联合异汉防己甲素或5-溴汉防己甲素时对受试菌的MIC。CA-1、CA-2、CA-3、TR-1、STA-1、STA-2、ECO-1、ECO-2、UU-1、UU-2、A-1、N-4为菌株编号。

本发明的发明人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16株来自于同一亲本但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在无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甲素30μg/ml(非细胞毒性剂量)时,蓄积/外排实验后,Rh123阳性细胞率的变化和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的变化。然后分别提取这16株白念珠菌总RNA,采用RT-PCR比较汉防己甲素作用前及作用24h后,药物外排泵基因MDR1、FLU1、CDR1、CDR2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无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甲素30μg/ml时,蓄积实验后16株白念珠菌Rh12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6.65%及70.99%,细胞内Rh12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1.34、18.00;外排实验后其Rh12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79%及42.57%,细胞内Rh12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0.74、2.19。在无汉防己甲素时,MDR1、FLU1、CDR1、CDR2表达水平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防己甲素30μg/ml 24h后与无汉防己甲素者相比,MDR1在氟康唑耐药株中、FLU1在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CDR1和CDR2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材料说明,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可抑制白念珠菌药物外排系统,减少药物外排,其作用环节与抑制药物外排泵基因MDR1、FLU1、CDR1、CDR2的表达有关。这些材料还说明,汉防己甲素的增效作用不仅与药物外排系统有关,还有其它作用机制。例如,我们发现,将RT-PCR检测到的靶酶基因ERG11的mRNA水平相对量化,并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汉防己甲素作用前白念珠菌ERG11的表达水平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菌株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异汉防己甲素作用24h后,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株中ERG1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ERG11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汉防己甲素的增效作用不仅与药物外排系统有关,还与靶酶基因有关。

本发明的发明人又发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时,按照于FITC道获得的10000个细胞产单参数直方图分析,未加入及加入汉防己甲素者,蓄积实验后金黄色葡萄球菌Rh12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2.40%及78.92%(x2=60432,P=0.000),因此加入汉防己甲素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Rh123积蓄显著增多。而未加入及加入汉防己甲素时,外排实验后金黄色葡萄球菌Rh12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12%及63.50%(x2=77127,P=0.000),因此加入汉防己甲素后,Rh123外排显著减少。

动物实验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的动物实验发现,使用异汉防己甲素13mg/kg体重时,能增强酮康唑治疗小鼠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真菌学治愈率达98%,且无明显的局部刺激,无毒性。表7给出了异汉防己甲素对酮康唑的增效作用(小鼠阴道念珠菌病模型)的实验结果。

表7

F:未用药;KCZ:酮康唑;ITET:异汉防己甲素。下标为用药剂量(mg/kg)

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现,与单用氨苄西林(AMP)相比,以5-溴汉防己甲素(BrTET)联合氨苄西林治疗窦口不完全堵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兔慢性鼻窦炎模型,可显著提高疗效。接种后第2天,各组动物细菌载量为22.68±1.63×104~23.12±2.86×104CF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6天,AMP20+BrTET20组与AMP20组相比、AMP 10+BrTET20组与AMP10组相比,细菌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0.016)。AMP 10+BrTET10组与AMP 10组相比(P=0.646)、AMP 20+BrTET10组与AMP20组相比(P=0.834)细菌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实验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的临床试验发现,汉防己甲素能增强酮康唑、特比萘芬的抗真菌活性,逆转酮康唑、特比萘芬抗真菌活性的耐药性,从而提高治疗真菌病的效果。表8给出了汉防己甲素与酮康唑、特比萘芬同时使用治疗人真菌感染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具体做法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同等数量的病人分别作为单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组(A组)、抗真菌药物+汉防己甲素治疗组(B组)。观察其真菌学治愈率、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

表5

本研究中应用的抗真菌药物为酮康唑、特比萘芬。给药方式:150mg,qw。疗程:阴道念珠菌病3周、足癣4周、体癣和股癣2周、甲真菌病16周。观察真菌学治愈率、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的时间:阴道念珠菌病、足癣、体癣、股癣为停药后14天,甲真菌病为停药后4周。观察复发率的时间:阴道念珠菌病、足癣、体癣、股癣为停药后12周,甲真菌病为停药后24周。汉防己甲素为霜剂或栓剂,均为外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现,与单用0.5%新霉素溶液或相比,以1%异汉防己甲素联合0.5%新霉素溶液湿敷治疗脓疱疮,可显著提高疗效。用药后第6天,两组病人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13(单用0.5%新霉素溶液)与13/13(1%异汉防己甲素+0.5%新霉素溶液),且后者炎症消退更为迅速。

制备实施例

下面的实施例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配方和制备方案。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天然物质的合适剂量范围取决于所用的化合物和患者的病症,还特别取决于吸收效力以及给药频率及途径。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增效剂可按如下配方。为了通过任意途径给药,可以配制本发明化合物或衍生物,优选配制成单位剂型,或人类患者可以以单剂量对自己给药的剂型。有利起见,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适用于口服、非胃肠道、局部、直肠、静脉内、肌肉、皮内、皮下、粘膜下给药。可设计制剂以利于活性成份缓慢释放。

1.局部用药:

(1)将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以0.01-5%比例与脂溶性介质(如凡士林)配成软膏外涂患部;或以同样比例加适量乳化剂(如磷脂,药物:磷脂=10-100∶1)配成水溶液外涂或冲洗患病部;或者制成其它剂型,如凝胶剂、涂膜剂、喷雾剂、洗剂、含化剂等。

(2)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软膏剂的制备:选取提纯的药用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粉剂,与加热融化的凡士林按照1%(w∶w)的比例制成软膏。

(3)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涂膜剂的制备:选取提纯的药用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粉剂,将其与磷脂按50∶1的比例混匀,加水制成水溶液,成为涂膜剂,用于病灶局部使用。

2.系统用药:

(1)将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压片(含糖衣片),或制成胶囊、丸剂、糖浆、悬浮剂、咀嚼口胶、糯米纸囊剂、粉剂、溶液,每片含药量为50-500mg;或制成注射剂。

(2)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的胶囊制备:选取提纯的药用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粉剂,与药用葡萄糖粉按照1∶10的比例混匀,制成胶囊,以备口服使用。

3.药用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抗感染药物的制备:

(1)分别选取提纯的药用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粉剂与抗感染药物粉,与加热融化的凡士林分别按照1%(w∶w)的比例制成软膏,用于病灶局部使用。也可以制成如上所述的各种局部用药剂型。

(2)选取提纯的药用含通式(I)的天然或合成衍生物粉剂与抗感染药物粉,二者按1∶10~1∶20的比例混合后,再与药用葡萄糖粉按照1∶10的比例混匀,制成胶囊,以备口服使用。也可以制成如上所述的各种系统用药剂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