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

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作为生产菌种,通过在发酵4-5个小时后连续补加甘油控制一定的残余甘油浓度,发酵6-7个小时一次性添加甘氨酸,发酵8-9个小时候连续补加乳糖控制一定残余乳糖浓度,发酵培养28-32小时后,角质酶的酶活达到500U/mL。本发明采用工业上常用的甘油、蛋白胨、酵母粉等原料进行生产,适于大规模生产,通过补料和诱导发酵调控,发酵周期比摇瓶发酵缩短一半,最高酶活比摇瓶发酵提高了5倍,为基因工程菌的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052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59651.1

  • 发明设计人 吴敬;吴丹;张瑶;陈坚;陈晟;

    申请日2009-12-21

  • 分类号C12N9/16;C12R1/19;

  • 代理机构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秀丽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57: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9/16 授权公告日:20111123 终止日期:20141221 申请日:200912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2-1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9/16 合同备案号:2012320010093 让与人:江南大学 受让人:南通香地生物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 申请公布日:20100512 授权公告日:20111123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20518 申请日:2009122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2-07-1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9/16 合同备案号:2012320010093 让与人:江南大学 受让人:南通香地生物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 公开日:20100512 授权公告日:20111123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20518 申请日:2009122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1-11-23

    授权

    授权

  • 2010-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9/16 申请日:2009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5-1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角质酶是一种多功能酶,属于丝氨酸酯酶的一种,相对分子量约为22-30kDa,是一种具有称作α/β水解酶折叠的共同结构框架的蛋白质,既可水解不溶性多聚体角质,也可以作用于其它长链、短链脂肪酸酯、乳化的甘油三酯和可溶性的合成酯等。除了水解反应外,角质酶还能参与酯化、转酯化等反应。因此其在纺织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物催化、化工工业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角质酶的研究历史较短,目前仍没有工业化生产角质酶的成功实例。国内关于角质酶的研究较少,江南大学毕凤珍等(Thermobifida fusca产角质酶摇瓶发酵条件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5):608-610)、张守亮等(角质酶产生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诱变及高产突变株发酵条件优化,化工进展,2006年第25卷第5期)以Thermobifida fuscaWSH03-1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营养和环境条件对该菌发酵条件的影响,但酶活较低,难以实现工业化。张芙华等(pH两阶段控制策略发酵生产重组角质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5):59-64)以角质酶基因工程菌BaciLLus subtiLis WSHB06-07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H控制策略,角质酶酶活有了较大的提高,达170U/mL。国外在角质酶发酵条件优化方面开展的工作较少。例如:2002年,CaLado等(DeveLopment of a fed-batch cuLtivation strategy forthe enhanced production and secretion of cutinase by a recombinant Saccharomyce scerevisiaeSU50 Strain,Biosci Bioeng,2003,96:141~148)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宿主构建了角质酶基因工程菌,并在发酵罐上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酶活最高可达120U/mL。2007年Piod等(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of cutinase by Fusarium oxysporumusing response surfacemethodoLogy,Enzyme Microb TechnoL,2007,43:613~619)从植物病原菌中筛选得到非致病镰刀菌,摇瓶水平上酶活仅有22.7U/mL。同年Macedo等(Production of cutinase by Fusariumoxysporum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agro-industriaL residues,BiotechnoL,2007,131:211~241)采用固体发酵方法生产角质酶,但酶活仅有17.7U/mL。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野生菌产酶量低,基因工程菌表达量不高;二是重组大肠杆菌产细菌角质酶周期较长,生产强度低。上述问题已经成为角质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推广的技术瓶颈。鉴于角质酶巨大的应用市场潜力,对角质酶高产菌采取有效的发酵优化策略,成为加速其产业化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组角质酶的发酵生产工艺,解决现有发酵工艺中角质酶酶活不高,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补料生产角质酶的方法,以重组大肠杆菌是Tfu_0883/pET20b(+)/E.coLi BL21(DE3)为生产菌种(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utinase,J Biol Chem,283,25854-62),具体过程如下:

(1)种子培养:将-80℃甘油管保存的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使用回转恒温调速摇床进行培养;控制转速200rpm/min,培养温度37℃,初始pH值7.10,培养时间8小时;

(2)发酵培养: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按接种量5%接入3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装液量1L)发酵培养28-32小时;在发酵培养中,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通气量1.5L/min,设定培养温度35℃、搅拌转速为500rpm/min;流加30%的氨水控制发酵培养pH在7.0-7.1;发酵培养28-32小时;

(3)甘油补料:发酵培养进行到4-5小后,补加500g/L的甘油补料液,使发酵液中甘油浓度维持在2-5g/L;

(4)乳糖诱导:发酵培养8-9小时(OD600为30)后,通过补加浓度为200g/L乳糖补料液,使发酵液乳糖浓度控制在4-6g/L;

(5)甘氨酸补料:发酵培养6-7小时(OD600为15)后,一次性添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5%(质量分数)。

所述种子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为100mg/L。

所述发酵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为100mg/L。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工业级蛋白胨10g/L,工业级酵母粉5g/L,NaCL 10g/L,pH7.10。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甘油6g/L,工业级蛋白胨12g/L,工业级酵母粉24g/L,KH2PO42.31g/L,K2HPO4.3H2O 16.43g/L。

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Zorbax Extend-C18(4.6mm×250mm,5μm),柱温35℃,进样量:10μL,差示折光检测器温度:35℃,流速:1.0mL/min,流动相:纯水;发酵培养4小时后,每隔一小时,对发酵液中甘油浓度进行一次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加入补料液,使发酵液中甘油浓度维持在2-5g/L。

乳糖浓度的测定方法参见GB/T 5413.5-1997;每隔一小时,对发酵液中乳糖浓度进行一次测定,根据结果加入乳糖诱导液,使发酵液中乳糖浓度维持在4-6g/L。

角质酶活性测定:

以对硝基苯丁酸酯(pNPB)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20℃下测定。反应体系为1ml,包括960μl缓冲液(20mM Tris-HCl,10mM NaCl,pH 8.0),20μl酶液,20μlpNPB(1mM,乙腈中保存),在405nm处,记录对硝基酚的生成速率。酶活定义:每分钟催化pNPB水解生成1μmol对硝基苯酚为一个酶活单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发酵工艺中角质酶酶活不高,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问题,使用所述工艺可大大提高角质酶的产量,实现工业化生产。

(2)本发明采用工业上常用的蛋白胨、酵母粉等原料进行生产,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

(3)通过补料和诱导发酵调控,发酵周期比摇瓶发酵(80小时)缩短一半,酶活提高了5倍,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效果,为基因工程菌的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

菌种的准备:

本实验室自行构建菌株Tfu_0883/pET20b(+)/E.coLi BL21(DE3)(Chen S,Tong X,Woodard RW,Du GC,Wu J,Chen J,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Bacterial Cutinase,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8,283(28)25854-25862)。

发酵培养:

TB培养基(甘油5g/L,蛋白胨12g/L,酵母膏24g/L,K2HPO412.54g/L,KH2PO42.31g/L)中37℃液体培养过夜,后接入TB发酵液体培养基37℃培养至OD达1.0后用终浓度0.4mMIPTG诱导,降温至24℃培养,80h时产酶达90U/mL,此时菌体开始衰亡。

实施例

菌种的准备:

本实验室自行构建菌株Tfu_0883/pET20b(+)/E.coLi BL21(DE3)(Chen S,Tong X,Woodard RW,Du GC,Wu J,Chen J,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Bacterial Cutinase,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8,283(28)25854-25862)。

种子液培养:

将-80℃甘油管保存的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种子培养基配方为:工业级蛋白胨10g/L,工业级酵母粉5g/L,NaCL 10g/L,氨苄青霉素100mg/L。使用回转恒温调速摇床进行培养,控制转速200rpm/min,培养温度37℃,初始pH值7.10,培养时间8小时。

发酵培养: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按接种量5%接入3L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装液量1L);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油6g/L,工业级蛋白胨12g/L,工业级酵母粉24g/L,KH2PO42.31g/L,K2HPO4·3H2O16.43g/L;氨苄青霉素100mg/L;在发酵培养中,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通气量1.5L/min,培养温度35℃,搅拌转速为500rpm/min,流加氨水控制pH值为7.0-7.1。

甘油补料:

发酵培养进行到4-5小后,通过补加500g/L的甘油补料液,使发酵液中甘油浓度维持在2-5g/L。

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Zorbax Extend-C18(4.6mm×250mm,5μm),柱温35℃,进样量:10μL,差示折光检测器温度:35℃,流速:1.0mL/min,流动相:纯水;发酵培养4小时后,每隔一小时,对发酵液中甘油浓度进行一次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加入一定体积的补料液,使发酵液中甘油浓度维持在2-5g/L。

乳糖诱导:

发酵培养8-9小时(OD600为30)后,连续流加浓度为200g/L乳糖溶液,使发酵液乳糖浓度控制在4-6g/L。

发酵液中乳糖浓度的测定方法参见GB/T 5413.5-1997;每隔一小时,对发酵液中乳糖浓度进行一次测定,根据结果加入一定体积的乳糖诱导液,使发酵液中乳糖浓度维持在4-6g/L。

甘氨酸补料:

发酵培养6-7小时(OD600为15)后,一次性添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5%(质量分数)。

发酵培养时间30小时后,最终角质酶的酶活为500U/m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