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油茬中稻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

油茬中稻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宜于免耕水稻的油茬—中稻田固定厢栽培方法,其步骤为:(1)用包衣剂旱育保姆,浓泥浆和干细土将稻种包衣,各组分按质量比计为:旱育保姆7.9%-12.5%,稻种25%-26.3%,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2.5%-13.2%,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0-52.6%;按要求整理秧田并保墒;保持秧龄为15-18天;(2)油茬田的厢宽为1.2m,沟宽为0.3m,沟深为0.25m;将油菜茬还田;施用纯养分为N:15%,P2O5:15%,K2O:15%的三元复合肥,计亩施纯氮30kg;亩施大颗粒锌为5.80kg;亩施硼肥4.8kg,保持满沟水;(3)15-18天的秧苗带土50-100g/株,按株行距20cm定向抛栽;(4)抛秧后至抽穗期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无水,灌浆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湿交替栽培。本发明较常规方法平均增产6.7%。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952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72552.7

  • 申请日2009-10-28

  • 分类号A01G16/00(20060101);A01C1/06(20060101);A01B79/02(20060101);C05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王敏锋

  •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0: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6/00 授权公告日:20110420 终止日期:20131028 申请日:200910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4-20

    授权

    授权

  • 2010-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6/00 申请日:2009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4-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厢沟中稻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中稻产量,降低土壤温室气态排放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总产占我国粮食总产的35%,在我国种植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传统的精耕细作虽能获得高产,但耗工耗时,耕作成本较高。免耕作为一种省时、省工、保持水土、提高农业效益的新型耕作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免耕除了能省时、省工降低劳动强度外,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结构,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免耕抛秧稻大田群体起点上构建,免耕抛秧稻秧苗带土,根系基本完整且浅植,秧姿各异,较大部分秧苗平躺,同时无株行距配置,呈准均匀随机分布,形成了抛秧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鲜明特征。水稻免耕抛秧面积迅速扩大,特别在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已成为农民认可程度最高、推广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稻田翻耕土壤是为了控制杂草与疏松土壤。但长期的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免耕技术则有利维持土壤结构,较好地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物理环境也在自然地向适合作物生长的状况发展,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保持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结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免耕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增加,表明了土壤储存与提供养分的能力增加,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免耕残茬留田进一步增加了土壤有机物与团聚体,使得土壤构型向适合当地作物生长的方向发展。但长期免耕是否降低土壤容重是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与免耕是否引起土壤板结而影响作物生长息息相关。同时,长期免耕是否降低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全球变暖问题,具有的重大环境意义。

免耕稻田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随免耕栽培方式的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随免耕年限的延长,总孔隙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表明免耕稻田表层土壤的通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降低了甲烷的排放。

免耕作物具有翻耕直播或移栽作物的营养生长、物质生产和产量优势,即具有分蘖节位低、苗期早、有效分蘖多、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光合效率高等特点,而已稳产高产。

现有的技术都是针对水稻的免耕直播或抛秧形式,并未考虑到灌溉所产生的好气环境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油茬中稻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前茬作物(油菜)收获后,泡田2天,土壤不翻耕,施除草剂,直接优化定抛15-18天秧龄的带土苗。肥料分基肥和追肥(苗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分次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田间进行浅水管理,即保持厢面湿润、沟中有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宜于免耕水稻的油茬-中稻田固定厢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以达到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宜于免耕水稻的油茬-中稻田固定厢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其特征包括下列步骤:

(1)秧田整理与育苗管理:用商购产品包衣剂旱育保姆与稻种进行包衣,其中各组分的用量按质量比计如下:包衣剂旱育保姆7.9%-12.5%,水稻种子25%-26.3%,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2.5%-13.2%和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0-52.6%;播种前1天将所述的秧床泼透水,使其湿润,播种后立即用油菜壳均匀覆盖秧床1-2cm,以保持秧床的土壤墒情;培育适宜插秧的秧苗,使所述的秧龄为15-18天,备用;

(2)大田整理与准备:将油茬田整成厢宽为1.2m,沟宽为0.3m,沟深为0.25m,备用;除草灌水泡田;将油菜茬还田;施用复合肥:所述的复合肥按纯养分计为N 15%,P2O515%,K2O,15%,每667平方米施用纯氮为30kg;按纯养分计的锌为34.5%,每667平方米施用大颗粒锌(一种含锌的商品肥料)为5.80kg;按纯硼计为20.8%,每667平方米施用商品硼肥4.8kg/,保持满沟水;

(3)带土抛秧:将步骤(1)培育的秧龄为15-18天的秧苗带土50-100g/株,按株行距为20cm定向抛栽;

(4)水分管理:抛秧后至抽穗期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无水,灌浆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湿交替栽培。

本发明的最佳技术方案是,其中上述步骤(1)所述的各组分的用量按质量比计如下:包衣剂旱育保姆为9.1%,水稻种子为26.0%,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为13%,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为51.9%。

本发明的原理与效果是:

(1)优化定抛兼取抛秧省工高效和有序高产栽培理念,把免耕技术、抛秧技术以及传统稻作技术有机结合,其技术内涵是,优化定抛是在旱育秧的基础上,将带土(50-100g)秧苗定向(定点、定距、定量)抛栽,并提倡小苗抛栽,秧龄15-18天。定抛秧苗经人为向下抛掷,免耕稻田基本不出现倒苗现象,定抛可以减少或杜绝秧苗分布不均匀,达到有序或相对有序,使抛秧稻田田间操作管理象移栽稻一样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明显改善抛秧稻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协调田间的群体结构和苗、穗、粒结构,提高成穗率和穗型整齐度,杜绝“满天星”抛栽导致秧苗分布不均而出现减产,有利于抛秧稻的高产稳产。水稻优化定向抛栽,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了高产高效的协调统一。

(2)增产机理:秧苗带土抛栽,根系发达,活力强,有旺盛的肥水吸收能力,群体起步快,植株多呈半辐射状,提高了太阳光能利用率,前期分蘖多,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与常规不带土抛秧比,优化定抛平均根长高90%,根重高50%,株高高30%,分蘖多30%,苗峰高25%;优化定抛株间受光均匀,叶层垂直分布相对均匀,单位面积负载的绿叶量大,形成结构良好,规模较大的光合生产系统,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及颖花量增多,抽穗后群体光合层厚,库源强大,有旺盛的物质生产能力。水稻优化定抛形成了抛秧稻高产群体的四大特征:a、秧苗分布具有较高的均匀度;b、群体生育具有较好的协调度;c、群体具有较高的成穗率;(d)群体具有较高的整齐度。

(3)降低温室效应:本实验室已研究表明,免耕淹灌能提高表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还原性物质和有机质含量,降低表层土壤硝化作用,提高了反硝化作用,显著提高土壤氧化亚氮及甲烷的排放,提高了温室效应。因此,免耕好气栽培技术能提高土壤表层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土壤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排放。

本发现的优点是:(a)采用免耕抛秧节约人力和畜力,降低成本;(b)带土抛秧,协调免耕中稻季节偏紧的矛盾,延长中稻品种营养生长时间,提高中稻产量;(c)保持好气灌溉能改善免耕稻田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更详细的技术方案见《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基本实施例)

一种适宜于免耕水稻的油茬-中稻田固定厢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

(1)秧田整理与育苗管理:用商购产品包衣剂旱育保姆(生产厂家: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稻种进行包衣,其中各组分的用量按质量比计如下:包衣剂旱育保姆7.9%-12.5%,水稻种子25%-26.3%,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2.5%-13.2%,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0-52.6%;播种前1天将所述的秧床泼透水,使其湿润,播种后立即用油菜壳均匀覆盖秧床1-2cm,以保持秧床的土壤墒情;得到适宜插秧的秧苗,使秧龄为15-18天,备用;

(2)大田整理与准备:将油茬田整成厢宽为1.2m,沟宽为0.3m,沟深为0.25m,备用;除草灌水泡田,将油菜茬还田,施用复合肥,所述的复合肥按纯养分计为N 15%,P2O515%,K2O,15%,每667平方米施用纯氮30kg;按纯养分计的锌为34.5%,每667平方米施用大颗粒锌为5.80kg;按有效硼计为20.8%,每667平方米施用硼肥4.8kg/,保持满沟水;

(3)带土抛秧:将步骤(1)培育的秧龄为15-18天的秧苗带土50-100g/株,按株行距为20cm定向抛栽;

(4)水分管理:抛秧后至抽穗期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无水,灌浆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湿交替栽培。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基本步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包衣剂的按质量比的各组分配比如下:包衣剂旱育保姆9.1%,水稻种子26.0%,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3%,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1.9%。

实施例3(应用实施例1)

2006-2007年在中国湖北省沙洋市进行了油菜茬还田中稻(品种为两优3076,为全国公开推广的品种)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技术的实验。免耕抛秧栽培5万亩示范片。油茬中稻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技术采用种子包衣剂、除草剂、肥料等产品配套应用的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前作作物为油菜和水稻,分厢种植,厢宽为1.2m,沟深和沟宽为0.3m和0.25m;(2)选用株型好、抗倒性强的高产中稻品种品种两优3076(全国公开推广的品种);(3)中稻播种期在5月15日至5月20日;(4)种子包衣为商购产品“旱育保姆”,根据该产品的说明书介绍,该产品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和微量元素等成分,是减少苗期病虫害及促进水稻生长的重要保证;(5)前茬作物油菜收获后,保留油菜残茬;若厢面高低不平,用铁耙粗糙整平;(6)水稻抛秧前2天灌水泡田,并使用除草剂,即喷一次克无踪200ml和5%锐劲特2g(均为商品农药);(7)抛秧前1天,结合油菜壳覆盖还田,施30%优质复合肥(按纯养分计:N-P2O5-K2O,15%-15%-15%,该商品复合肥为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产)30kg/667平方米/水稻全生育期,5.80kg/667平方米/水稻全生育期大颗粒锌(含量为34.5%;江苏南京迈科丰农资公司生产)和4.80kg硼肥/667平方米/水稻全生育期(有效硼含量为20.8%;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生产),施在泡润的厢面作底肥。(8)6月初,将培植于秧田的水稻秧龄为15-18天的稻秧,提前一天浇透水,用铁铲起秧,盆、筐等运输,保持大田的满沟水抛秧。抛秧时每穴带土50-100g,亩抛1.8万穴。(9)平衡施肥:注意苗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的使用。(10)科学管水:抛秧后至抽穗期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无水,灌浆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湿交替栽培。田间管理按照免耕直播的种植方式(彭春瑞.水稻免耕栽培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小康科技文萃,2004,12:14-15.)进行田间管理,试验区经测产,每亩单产61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574.3kg增收稻谷38.7kg,增产6.7%,每亩节本增收243.6元以上。同时,对免耕抛秧好气试验的温室效应的测定显示,免耕抛秧稻田综合温室效应为16409kg CO2ha-1,较免耕直播低13%(见表2)。

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测定方法,测定仪器和计算方法见文献:袁伟玲,曹凑贵,李成芳,展茗,蔡明历,汪金平,稻鸭、稻鱼工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052-2060。

实施例4(应用实例2)

2007-2009年在中国湖北省武穴市进行了油菜茬还田中稻(品种为两优陪九,为湖北省公开推广的品种)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技术的实验。油茬中稻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技术采用种子包衣剂、除草剂、肥料等产品配套应用的具体试验方法如下按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

试验区经测产,每亩单产635.6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569.5kg增收稻谷66.1kg,增产11.6%,每亩节本增收159.5元以上。对免耕抛秧好气试验的温室效应的测定显示,稻田综合温室效应为17263kg CO2ha-1,较免耕直播低20%(见表2)。

实施例5(应用实例3)

2006年在中国湖北省沙洋市进行了不同包衣剂旱育保姆,水稻种子,浓泥浆和干细土配比下油菜茬还田中稻(品种为两优3076,为全国公开推广的品种)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技术的实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实施例3相同,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包衣剂的按质量比的各组分分5个配比配制如下:

1)包衣剂旱育保姆5.4%,水稻种子27%,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3.5%,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4.1%;

2)包衣剂旱育保姆7.9%,水稻种子26.3%,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3.2,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2.6;

3)包衣剂旱育保姆9.1%,水稻种子26.0%,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3%,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1.9%;

4)包衣剂旱育保姆12.5%,水稻种子25%,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2.5%,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50%;

5)包衣剂旱育保姆14.6%,水稻种子24.4%,含水量为37%的浓泥浆12.2%,含水量为3%的干细土48.8%。

试验区经测产,不同处理的效果见表1和表2所示。

2006-2007年在中国湖北省沙洋市进行了油菜茬还田中稻(品种为两优3076,为全国公开推广的品种)固定厢沟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技术的实验。

表1:不同配比的包衣剂与水稻种子组合对产量的影响

表2:不同耕作系统的温室效应的初步测定/(kg CO2ha-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