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硬硅钙石复合超级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硬硅钙石复合超级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硅钙石复合超级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SiO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711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72198.8

  • 申请日2009-09-22

  • 分类号C04B30/02;F16L59/02;

  • 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辉

  • 地址 430033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33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0: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4B30/02 授权公告日:20110907 终止日期:20140922 申请日:200909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9-07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30/02 申请日:2009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硬硅钙石复合超级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500℃以上的高温绝热材料主要包括:①硅酸铝纤维及其制品;②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③玻璃棉制品(无碱超细玻璃棉);④膨胀蛭石及其复合材料;⑤石棉制品(泡沫石棉)。长期以来,上述绝热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大量问题和使用缺陷,主要包括:

1)绝热性能差:常温导热系数0.06-0.2W/m·K,且随使用温度快速上升,如在400℃时高质量玻璃棉毯的导热系数为0.13W/m·K。导热系数大,直接导致包敷厚度加大,以使用温度500℃、直径为76mm的蒸汽管道为例,做完保温层后其外部直径达300mm以上,占有大量有效容积,即便如此其周围的环境温度仍很高,达到50℃以上。

2)吸湿吸潮、腐蚀管路和设备:纤维类绝热材料在海洋及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吸湿潮解(吸水率97%以上),且不易散发,导致管路、热力设备、阀门等的过早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的发挥,造成维修经费的大幅增长。

3)对人体有害:更为严重的是,在维修和安装过程中纤维类绝热材料还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刺激皮肤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国外被定为2B类致癌物质。

4)占有过多的有效空间和重量,导致周围环境拥挤不堪,人员可达性差,设备维修不便。

实际上,绝热材料的选型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设计、维修和使用部门的重大技术难题,国内绝热材料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在能源短缺的今天,迫切需要一种绝热性能优良,对人体及设备无毒害,性质稳定,使用寿命长的超级高效隔热材料。

中国专利局授权的ZL200410009902.8专利,采用硬硅钙石二次粒子作为硬质支撑骨架与SiO2气凝胶复合,经超临界干燥得到硅酸钙复合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这种材料作为蒸汽管道及其它动力高温装置的一种高效的绝热材料,经试用效果良好。然而这种材料制备时采用价格昂贵的正硅酸乙酯为硅质原料,而且制备工艺中采用超临界干燥方法,以乙醇和CO2为超临界介质。其中乙醇的超临界温度/压力分别为243℃/6.3MPa,CO2的超临界温度/压力为31.0℃/7.3MPa。这种硅酸钙复合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生产成本高,所需超临界干燥设备为高温、高压设备,这种设备的长期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根据ZL200410009902.8专利说明,这种硅酸钙复合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需经两次干燥过程才能实现。首先是硬硅钙石骨架的干燥,然后是复合材料的干燥。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出发,两次干燥工艺势必会增加材料的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增对现有技术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制备硬硅钙石复合超级绝热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SiO2气凝胶40-80%、红外遮光剂5-40%、增强纤维0-25%,优选增强纤维5-25%。

本发明较好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SiO2气凝胶70%、红外遮光剂25%、增强纤维5%。

其中所述的红外遮光剂为SiC、锆英石、金红石、锐钛矿石、赤铁矿石或钛铁矿石。红外遮光剂粒径范围为0.5-10μm。最好1-5μm。上述组分中的红外遮光剂在800℃-1000℃高温下性质稳定。

其中所述的增强纤维为水镁石纤维、硅酸铝纤维、陶瓷纤维、莫来石纤维、石英玻璃纤维或硬硅钙石纤维。增强纤维的直径为0.5-20μm,纤维长度为0.5mm-20mm。最好1-5mm。上述组分中的增强纤维为在使用温度下不发生分解、性质稳定,且对人体无害。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依序包括下列步骤: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6-0.99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30-5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35~3)∶1的比例加水稀释并搅拌均匀,随后将水玻璃水溶液加入到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以进行充分的离子交换,去除Na+离子后得到pH=2~3的硅酸,然后滴加NH3·H2O制得先驱体硅酸溶液;其中,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需先经6%-8%的盐酸或硫酸浸泡8h以上,再经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至中性,酸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体积比V∶V交换树脂≥3∶10,水玻璃水溶液和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体积比V水玻璃水溶液∶V交换树脂≤3∶10;

(3)将硬硅钙石料浆采用真空抽滤方式脱水,形成具一定吸附水的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在真空度≤100Pa下,将先驱体硅酸溶液倒吸入真空室,与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复合成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

(4)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在无水乙醇中浸泡,进行溶剂交换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含有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改性1~5天,取出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干净,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

(5)将SiO2气凝胶40-80%、红外遮光剂5-40%、增强纤维0-25%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纤维-粉末混合物即得本发明。

其中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三甲基氯硅烷的质量百分比为1~20%。

本发明硬硅钙石复合超级绝热材料的物理性能与中国专利ZL200410009902.8所给出的产品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表1物理性能

  技术性能指标  本研制产品  ZL200410009902.8  产品  最高使用温度,℃  1000  1000  体积密度,kg/m3  220-400  未列出  常温导热系数,W/(m·K)  ≤0.020  0.019  平均500℃导热系数,W/(m·K)  ≤0.030  0.038  常温抗压强度,MPa  (10%形变)  ≥0.6  0.6  常温抗折强度,MPa  ≥0.2  0.3

表明本发明的材料各项性能指标接近甚至超过中国专利ZL200410009902.8所给出的产品性能指标,尤其500℃导热系数明显优于中国专利ZL200410009902.8所给出的指标。本发明材料在其使用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均低于静止空气所对应的值,强度大,体积密度适中。与现用硅酸铝质纤维材料相比,导热系数大大降低,其平均500℃导热系数只是硅酸铝纤维的1/4以下,达到相同绝热效果,其厚度仅为硅酸铝纤维的1/3-1/5。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廉价工业原料水玻璃经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杂质离子后,低成本制备SiO2气凝胶先驱体。本发明采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玻璃中的杂质,而且树脂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2)采用真空脱水硬硅钙石中空二次粒子与以SiO2气凝胶先驱体进行复合,通过常压干燥,得到硬硅钙石-SiO2气凝胶复合粉末,工艺方法简单。

(3)本发明在整个制备过程,只采用一次常压干燥,摒除超临界干燥,因而工艺更加简便,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8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4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5∶1的比例将水玻璃稀释并搅拌均匀,而随其以V水玻璃水溶液∶V交换树脂=1∶2的比例加入到Na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10min,得到pH=2~3的硅酸。其中,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先在8%的盐酸中浸泡12h(V∶V交换树脂=1∶2),再经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3)将硬硅钙石料浆经真空抽滤,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表面刮平,移至真空室内。在真空度80Pa下,将滴加有1.88×10-3mol/L量的NH3·H2O的硅酸溶液(pH=5)倒吸入真空室,没过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并与之复合。将真空器密闭后,静置成胶。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先后在V∶V无水乙醇=1∶1的无水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中浸泡36h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10%的TMCS无水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浸泡改性3天,用无水乙醇洗净后先后在60℃和100℃下分别干燥8h和10h,得到硬硅钙石-SiO2气凝胶复合粉末。

(4)将SiO2气凝胶70%、粒径范围为5μm的赤铁矿石粉末25%、5%的直径1-11μm长度约5mm的无碱超细玻璃纤维,在转速2400rpm的高速搅拌机中混合20min后,装入210×210×75mm的钢质模具内,在带有负压装置的成型设备中经2.0MPa下干法压制成型成210×210×(20-30)的试块,进行理化性能测试。

绝热材料的理化性能指标是:

  技术性能指标  本研制产品  最高使用温度,℃  1000  体积密度,kg/m3  248  常温导热系数,W/(m·K)  0.016

  平均500℃导热系数,W/(m·K)  0.025  常温抗压强度,MPa  (10%形变)  0.7  常温抗折强度,MPa  0.2

实施例2: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6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4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5∶1的比例将水玻璃稀释并搅拌均匀,而随其以V水玻璃水溶液∶V交换树脂=1∶2的比例加入到Na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10min,得到pH=2~3的硅酸。其中,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先在8%的盐酸中浸泡12h(V∶V交换树脂=1∶2),再经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3)将硬硅钙石料浆经真空抽滤,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表面刮平,移至真空室内。在真空度70Pa下,将滴加有2.02×10-3mol/L量的NH3·H2O的硅酸溶液(pH=5)倒吸入真空室,没过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并与之复合。将真空器密闭后,静置成胶。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先后在V∶V无水乙醇=1∶1的无水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中浸泡28h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10%的TMCS无水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浸泡改性3天,用无水乙醇洗净后先后在60℃和100℃下分别干燥5h和6h,得到硬硅钙石-SiO2气凝胶复合粉末。

(4)将SiO2气凝胶65%、粒径范围为3μm的SiC粉末30%、5%的直径5μm长度约5mm的石英玻璃纤维,在转速2400rpm的高速搅拌机中混合30min后,装入210×210×75mm的钢质模具内,在带有负压装置的成型设备中经2.0MPa下干法压制成型成210×210×(20-30)的试块,进行理化性能测试。

绝热材料的理化性能指标是:

  技术性能指标  本研制产品  最高使用温度,℃  1000  体积密度,kg/m3  303  常温导热系数,W/(m·K)  0.018  平均500℃导热系数,W/(m·K)  0.026  常温抗压强度,MPa  (10%形变)  0.7  常温抗折强度,MPa  0.2

实施例3: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6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4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5∶1的比例将水玻璃稀释并搅拌均匀,而随其以V水玻璃水溶液∶V交换树脂=1∶2的比例加入到Na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10min,得到pH=2~3的硅酸。其中,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先在8%的盐酸中浸泡12h(V∶V交换树脂=1∶2),再经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3)将硬硅钙石料浆经真空抽滤,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表面刮平,移至真空室内。在真空度70Pa下,将滴加有2.02×10-3mol/L量的NH3·H2O的硅酸溶液(pH=5)倒吸入真空室,没过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并与之复合。将真空器密闭后,静置成胶。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先后在V∶V无水乙醇=1∶1的无水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中浸泡30h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10%的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浸泡改性3天,用无水乙醇洗净后先后在60℃和100℃下分别干燥8h和6h,得到硬硅钙石-SiO2气凝胶复合粉末。

(4)将SiO2气凝胶67%、粒径范围为10μm的SiC 25%、石英玻璃纤维8%在转速2400rpm的高速搅拌机中混合20min后,装入210×210×75mm的钢质模具内,在带有负压装置的成型设备中经2.0MPa下干法压制成型成210×210×(20-30)mm的试块,进行理化性能测试。

绝热材料的理化性能指标是:

  技术性能指标  本研制产品  最高使用温度,℃  1000  体积密度,kg/m3  295  常温导热系数,W/(m·K)  0.020  平均500℃导热系数,W/(m·K)  0.029  常温抗压强度,MPa  (10%形变)  0.7  常温抗折强度,MPa  0.3

实施例4: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6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3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35∶1的比例加水稀释并搅拌均匀,随后将水玻璃水溶液加入到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以进行充分的离子交换,去除Na+离子后得到pH=2~3的硅酸,然后滴加NH3·H2O制得先驱体硅酸溶液;

(3)将硬硅钙石料浆采用真空抽滤方式脱水,形成具一定吸附水的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在真空度≤100Pa下,将先驱体硅酸溶液倒吸入真空室,与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复合成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

(4)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在无水乙醇中浸泡,进行溶剂交换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含有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改性1~5天,取出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干净,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其中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三甲基氯硅烷的质量百分比为20%;

(5)将SiO2气凝胶80%、粒径范围为5μm的锆英石15%、增强纤维5%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纤维-粉末混合物即得本发明。

实施例5: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9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5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3∶1的比例加水稀释并搅拌均匀,随后将水玻璃水溶液加入到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以进行充分的离子交换,去除Na+离子后得到pH=2~3的硅酸,然后滴加NH3·H2O制得先驱体硅酸溶液;

(3)将硬硅钙石料浆采用真空抽滤方式脱水,形成具一定吸附水的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在真空度≤100Pa下,将先驱体硅酸溶液倒吸入真空室,与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复合成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

(4)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在无水乙醇中浸泡,进行溶剂交换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含有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改性1~5天,取出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干净,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其中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三甲基氯硅烷的质量百分比为1%;

(5)将SiO2气凝胶70%、粒径范围为1μm的SiC 25%、增强纤维5%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纤维-粉末混合物即得本发明。

实施例6:

(1)分别以工业石灰和400目石英粉为钙质、硅质原料,按钙/硅摩尔比为0.99配制浆液,以锆/(钙+硅)摩尔比为0.02掺加氧氯化锆,水/固体物质量比为50,配好的料浆搅拌均匀后放入高压釜中,加热并升温至220℃,保温反应,得到硬硅钙石料浆;

(2)在工业水玻璃中按V∶V水玻璃=3∶1的比例加水稀释并搅拌均匀,随后将水玻璃水溶液加入到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搅拌,以进行充分的离子交换,去除Na+离子后得到pH=2~3的硅酸,然后滴加NH3·H2O制得先驱体硅酸溶液;

(3)将硬硅钙石料浆采用真空抽滤方式脱水,形成具一定吸附水的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将此松散堆积体装于容器中,在真空度≤100Pa下,将先驱体硅酸溶液倒吸入真空室,与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松散堆积体复合成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

(4)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水凝胶混合物在无水乙醇中浸泡,进行溶剂交换得到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将硬硅钙石二次粒子-醇凝胶混合物在含有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改性1~5天,取出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干净,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其中三甲基氯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三甲基氯硅烷的质量百分比为1%;

(5)将SiO2气凝胶70%、粒径范围为1μm的SiC 30%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粉末混合物即得本发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