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

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包括两把可对接的吻合钳,每把吻合钳包括由两个钳臂相互铰接形成的手柄和钳口,钳体沿铰接轴轴向折弯,折弯后手柄和钳口的钳嘴位于不同平面内,钳嘴上与该钳嘴转动平面垂直设置有一通槽,对接后的两个吻合钳的通槽沿轴向对应;手术时,用两把吻合钳分别钳住器官壁和血管端部并使其凸出于通槽外,在凸出于通槽的器官壁上开设吻合孔,再将两把吻合钳对接并将血管端部及器官壁的吻合孔缝合即可;本发明的吻合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器官壁与血管端部之间良好吻合,并避免出现瘘口,让吻合手术更容易,吻合效果更好。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0-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17/068 授权公告日:20110406 终止日期:20130818 申请日:200908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4-06

    授权

    授权

  • 2010-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

背景技术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医师常常需要将动脉或静脉血管的端部与器官壁之间进行吻合。操作时,用一把手术钳夹住动脉或静脉血管端部并将其拉至待吻合的器官或血管处,用一把手术钳夹起器官壁使其一部分向外突出,然后在器官壁上形成一吻合孔,最后将动脉或静脉血管的端部与器官壁的吻合孔进行缝合。此过程中,管腔组织极易回缩,同时,由于血管及器官的吻合部位被手术钳夹闭,造成吻合部位的黏膜暴露差,并且器官壁上的开孔大小不易把握,常常导致吻合口生长闭合缓慢,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一可在手术时方便地夹住待吻合的器官壁,使器官壁与血管端部能够有效对接并难以回缩,二可防止器官与血管的待吻合口被手术钳夹闭,三可有效控制器官壁上吻合口大小,便于端-侧吻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的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包括吻合钳,所述吻合钳包括钳口和手柄,所述钳口和手柄由两个钳臂相互铰接形成,所述吻合钳为两把并可相互靠拢对接,吻合钳钳臂沿铰接轴轴向折弯,折弯后钳口的钳嘴和手柄位于不同的转动平面内;

所述钳嘴的两个钳叶的内侧对应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通槽,所述通槽与该钳口的转动平面垂直,对接后两把吻合钳的通槽轴向对应。

进一步,所述通槽为沉头通槽,对接后两把吻合钳的通槽的沉头端相对;

进一步,所述一把吻合钳钳嘴上设置定位孔,另一把吻合钳钳嘴上设置定位钉,所述定位钉可插入定位孔并使两把吻合钳上的通槽轴向对应;

进一步,所述吻合钳上对应设置可将两把吻合钳扣合的扣件;

进一步,所述钳嘴的端部向手柄转动平面所在的一侧折弯;

进一步,所述每个吻合钳手柄的尾端设置环形指孔,手柄内侧横向设置手柄闭合锁,所述手柄闭合锁包括杆I和杆II,所述杆I和杆II分别固定设置于手柄两臂的内侧,杆I和杆II上对应设置可纵向啮合的齿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包括吻合钳,所述吻合钳包括钳口和手柄,所述钳口和手柄由两个钳臂相互铰接形成,所述吻合钳为两把并可相互靠拢对接,吻合钳钳臂沿铰接轴轴向折弯,折弯后钳口的钳嘴和手柄位于不同的转动平面内,所述钳嘴的两个钳叶的内侧对应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通槽,所述通槽与该钳口的转动平面垂直,对接后两把吻合钳的通槽轴向对应;手术时,用一把吻合钳沿器官表面方向钳住器官壁,用另一把吻合钳钳住血管端部,钳住后,钳叶上的通槽闭合形成穿孔,血管端部和器官壁的待吻合部位分别凸出于穿孔外,根据穿孔的大小在器官壁上设置吻合孔,再将两把吻合钳靠拢对接并将血管与器官之间的吻合孔缝合即可。本发明的吻合钳钳体为折弯结构,钳口部位可非常容易地沿器官表面方向钳住器官壁,并实现器官壁与血管端部的准确对位,同时通槽结构还能够避免器官与血管的吻合部位被钳闭,保证黏膜外露,医师还可根据通槽大小来控制吻合孔的大小,避免吻合口狭窄并便于吻合口的顺利缝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的,每把吻合钳的通槽内还可分别设置带齿牙的环形吻合钉,并将血管和器官的待吻合部位分别穿过两个吻合钉并反勾在齿牙上,通过吻合钳对接使两个吻合钉抱合,血管端部组织与器官壁组织充分紧密接触,最后通过器械将吻合钉的齿牙夹拢,器官与血管之间即可实现良好的端侧吻合效果;本发明的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于器官移植端侧吻合时,吻合口吻合形态良好,瘘口出现少,愈合迅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吻合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C向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吻合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C向视图;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包括两把可靠拢对接的吻合钳1,所述吻合钳包括相互铰接的钳口3和手柄4,钳口和手柄由两个钳臂相互铰接形成,所述吻合钳钳臂沿铰接轴轴向折弯,折弯后钳口的钳嘴7和手柄位于不同的转动平面内,所述钳嘴两钳叶的内侧对应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通槽6,通槽6与该钳口的运动平面垂直,对接后两个吻合钳的通槽轴向对应;手术时,用一把吻合钳沿器官壁表面方向钳住器官,用另一把吻合钳钳住动脉或静脉血管端部,钳住后,动脉或静脉血管的端部以及器官壁的待吻合部位分别凸出于两把吻合钳的通槽外,然后在器官壁上开设吻合孔,最后将两把吻合钳对接并将血管端部与器官壁的吻合孔缝合即可,整个器械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临床应用时,其通槽内径可根据血管形状与尺寸制成不同的规格以便通槽合围形成的穿孔能够更好的满足临床需要,如:用于静脉吻合的椭圆形和用于动脉吻合的圆形;作为本器械的另一种应用,通槽合围形成的穿孔内还可设置带齿牙的环形吻合钉(关于环形吻合钉参见专利85106639),将血管与器官壁的吻合口分别穿过两个吻合钉并使管腔组织反勾于齿牙上,将吻合钳对接让两个吻合钉抱合,血管与器官的管腔组织充分紧密接触,最后再将吻合钉的齿牙夹拢,器官与血管之间即可吻合,采用吻合钉进行吻合固定,瘘口出现少,吻合效果好,并且省时省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通槽6为沉头通槽,对接后,两个吻合钳的通槽的沉头端相对,此结构更加有利于吻合钉的卡放及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一把吻合钳的钳嘴上设置定位孔8,另一把吻合钳的钳嘴上设置定位钉9,所述定位钉9可插入定位孔8并使两把吻合钳上的通槽轴向对应,此结构可进一步提高通槽对位的准确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两把吻合钳上对应设置扣件10,该两把吻合钳靠拢对接后,通过扣件10将二者扣合,让医生在吻合手术中用一只手即可实现吻合钳对接,便于手术操作并降低工作强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钳嘴端部向手柄转动平面所在的一侧折弯,此结构可使钳体更加贴合器官与血管的形状,操作更方便。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每把吻合钳手柄的尾端设置环形指孔11,手柄内侧横向固定设置手柄闭合锁,所述手柄闭合锁包括杆I 12和杆II13,所述杆I 12和杆II13分别固定设置于手柄两臂的内侧,杆I和杆II上对应设置可沿杆体纵向啮合的齿牙,环形指孔便于对器械的持握,杆I和杆II啮合使手柄牢固合拢,增强钳口的夹持力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等同替代方式,通槽内还可以嵌入内径形状与尺寸各不同的子槽,子槽闭合后形成形状尺寸不同的穿孔,子槽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以进行更换,让一个吻合器能够同时满足各种形状的血管与器官的端侧吻合需要,降低使用成本。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器官移植端侧吻合器同样适用于血管间端侧吻合手术。

最后说明的是,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