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胸痹瘀阻证的缓释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治疗胸痹瘀阻证的缓释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提出分别从丹参、牡丹皮中提纯丹酚酸B和丹皮酚原料,按丹酚酸B3.0-15.0%、丹皮酚1.5-10.0%、维生素C 2.0-5.0%、2-羟丙基-β-环糊精15-23.0%、无水乙醇0.5-2.0%、蒸馏水50.0-63.0%、5%Eudragit RS丙酮溶液0.5-2.0%、干燥氢氧化铝0.5-2.0%、硬脂酸镁0.5-2.0%、滑石粉0.5-2.0%百分比组方,采用包合、旋转式压片和喷雾包衣等方法,制备成缓释片剂。本制剂具有化瘀豁痰、宣痹理气功能;主治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等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900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23226.2

  • 发明设计人 杨倩;王四旺;孙纪元;毕琳琳;

    申请日2009-07-08

  • 分类号A61K31/343;A61K31/12;A61K9/22;A61K9/28;A61P9/1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01: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343 授权公告日:20120125 终止日期:20170708 申请日:200907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1-25

    授权

    授权

  • 2010-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分别从丹参、牡丹皮中药中提纯丹酚酸B和丹皮酚并组方制备成缓释片剂,其功能为化瘀豁痰,宣痹理气;主治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等症。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学和临床应用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丹酚酸B和丹皮酚二种源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组方,按比例配伍,制备成符合中医治疗胸痹治则的缓释片。

背景技术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属于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其病症与西医学中的高脂血症、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有明显关联。胸痹的病因病机多与瘀血或痰浊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有关,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治疗原则主要是化瘀豁痰,宣痹理气。胸痹即现代广义称之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尚未攻克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十年中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增加26.1%,女性增加19.0%,每年仅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对此,研究和创制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的高效低毒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是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比较深入的一种中药。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其中重要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B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纤溶,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也具有增加冠状流量的作用。

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条丹皮、木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丹皮味辛苦,性凉,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吐衄,发斑,肠痈腹痛,疮疡,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近代药理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凝血、降血压、抗炎、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等功能。牡丹皮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皮酚,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轻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主动脉及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生成量,抑制LDL的体外氧化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丹皮酚促进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减少内皮素水平(ET)有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EC)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减轻大鼠主动脉的病变程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并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胸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中药的活血化瘀治疗胸痹的疗效肯定。我们采用丹参中提纯的丹酚酸B和牡丹皮中的丹皮酚经拆方等研究证实,丹酚酸B和丹皮酚不论单用还是合并使用,均对大鼠和家兔高脂饲喂诱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组织病理学和心肌缺血及乳酸脱氢酶等重要技术指标具有显著改善和治疗作用,并发现两者合用的疗效明显优于丹酚酸B和丹皮酚单用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文献和我们的研究结论,针对临床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等症设计本处方,并制备成缓释片剂,以丹酚酸B活血化瘀为君药,丹皮酚豁痰理气为臣药,二者共奏化瘀豁痰,宣痹理气之功效。用于主治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等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丹酚酸B和丹皮酚作为原料药,按照设计的比例配伍组方,制备成缓释片剂,用于主治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等症。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一是分别从丹参中提纯丹酚酸B和从牡丹皮中提纯丹皮酚;二是将丹酚酸B和丹皮酚按照拟定比例配伍,加入必要的药用辅料制备缓释片剂。

丹酚酸B对心、脑、肝等器官均具有重要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丹酚酸B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体内外实验证明,丹酚酸B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作用强度高于维生素C、维生素E、甘露醇,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的天然产物之一。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丹酚酸B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的心肌缺血程度,减小心肌梗死范围,减少LDH、CPK从胞体的溢出、降低缺血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力,对抗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毒害作用,保护心肌细胞;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延迟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表明丹酚酸B预处理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钙离子超载、减少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改善血栓素/前列环素(TXA2/PGI2)系统的平衡状态、降低缺氧/复氧损伤后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预处理保护心肌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参与,蛋白激酶C(PKC)作为一种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主要物质和媒介,在心脏预处理保护心肌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PKC的激活可引发底物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内钙稳态、离子通道、腺苷、缓激肽、受体的信息传递等系列变化,调控着预处理过程。通过对大鼠缺氧/复氧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到丹酚酸B预处理能增强蛋白激酶CmRNA、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具有与缺氧预适应相类似的细胞保护效应,可增强细胞对随后较长时间缺氧/复氧损伤的耐受性,这可能是丹酚酸B预处理的细胞保护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实验研究发现丹酚酸B能有效抑制Cu2+诱导的LDL氧化修饰,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螯合Cu2+有关。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在体外培养的U937泡沫细胞模型中,丹酚酸B和银杏I口十提取物一样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泡沫细胞VEGF的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丹酚酸B能抑制LPC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制内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另有研究显示丹酚酸B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血栓素(TXB2)、ET浓度,增加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I1α)浓度,具有明确的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在血管成形术的兔子模型中,丹酚酸B能诱导新血管内膜细胞凋亡,而凋亡在再狭窄中对细胞的数量起到稳定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丹酚酸B能诱导新血管内膜细胞的凋亡,从而可以防止新血管内皮的增厚。对脑的保护作用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显示丹酚酸B与冰片、三七等配伍可显著提高VEGFmRNA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能较好地抑制VEGF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采用大鼠、小鼠等动物脑缺血实验模型研究证明,丹酚酸B静脉注射对大鼠、小鼠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缩小缺血区面积,减少脑组织中MDA含量,缓解由于脑缺血引起的行为学障碍,对由此引起的记忆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丹酚酸B的抗氧化作用有关。抗肝脏纤维化作用丹酚酸B能抑制TGF-β1的HSC胞内信号转导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从而拮抗TGF-β1的促HSC活化,并能抑制活化FSC增殖,抑制FSC生成细胞外基质而减少胶原纤维在肝内的沉积。另有研究表明,丹酚酸B镁盐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肝损害的作用,有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功能,临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取得满意效果。抗衰老、抗肿瘤作用研究证明丹酚酸B不仅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胞,而且可以通过减少NO的释放,改善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并能增强老化红细胞提高T淋巴细胞分泌IL-2,具有抗衰老、抗肿瘤作用。其他作用丹酚酸B能促进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可作为细胞外科的一种良好细胞来源,为细胞性心肌成形术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其他丹酚酸B镁盐还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肾炎、肾衰竭、脉管炎、静脉栓塞、老年性痴呆疾病等。

丹皮酚具有多项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石琳等复制实验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丹皮酚能明显抑制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有关。戴敏等以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为模型,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前列腺素代谢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探讨了丹皮酚抗As机理;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抗AS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通过减轻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主动脉及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浆ox-LDL生成量,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体外氧化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丹皮酚通过促进EC合成与释放NO、PGI2,减少ET水平。保护Ec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减轻大鼠主动脉的病变程度防治AS。周晓霞等则认为丹皮酚抗AS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SMC)的异常增殖作用有关。降血压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发现丹皮酚具有明显降血压作用。丹皮酚溶于丙醇中给麻醉犬静脉注射40mg/kg,可出现短暂降压作用;给肾型高血压犬灌胃,降压幅度超过2.7kPa,持续9-14h,降压期间心率减慢,心电图正常;肾型高血压大鼠给丹皮酚花生油溶液0.7g/kg灌胃20天,血压下降2-2.7kPa。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丹皮酚对正常及钙反常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唐景荣研究发现,丹皮酚能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抑制心肌细胞对Ca2+的摄取,且400μg/ml丹皮酚与10μmol/L的维拉帕米作用相似,可能与其能阻滞慢钙通道有关。张卫国等则认为丹皮酚保护心肌作用与其抗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陈红斌等采用常规玻璃电极技术研究了丹皮酚对离体心肌细胞自律性(AM),延迟后除极(DAD)及触发活动(TA)的影响,表明具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和文献报导一致,本发明药物有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作用,能对抗pit(起搏诱发心动过速)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扩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

选用丹酚酸B和丹皮酚组成处方,制备成缓释片剂,其具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分述如下:

1、双丹缓释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1)处方

丹酚酸B 3.0-15.0%、丹皮酚1.5-10.0%、维生素C 2.0-5.0%、2-羟丙基-β-环糊精15-23.0%、无水乙醇0.5-2.0%、蒸馏水50.0-63.0%、5%Eudragit RS丙酮溶液0.5-2.0%、干燥氢氧化铝0.5-2.0%、硬脂酸镁0.5-2.0%、滑石粉0.5-2.0%。

(2)制备工艺

先将2-羟丙基-β-环糊精加入90℃蒸馏水中搅拌,制成饱和溶液,在1800转/分钟条件下,缓慢滴加用蒸馏水溶解的丹酚酸B、无水乙醇溶解的丹皮酚,搅拌25分钟,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以3000转/分钟转速离心20分钟,弃去上清液,将所剩膏状物平铺于托盘内,经40℃真空减压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得包合物;然后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方法,将2-羟丙基-β-环糊精-丹酚酸B、丹皮酚包合物与维生素C混合,加入5%Eudragit RS丙酮溶液,在高速搅拌制粒机中制成湿粒后逐渐升温至40℃真空减压干燥,得干燥粉末,过20目筛,与滑石粉,硬脂酸镁、干燥氢氧化铝在混合器中混匀,以旋转式压片机压片,得片芯;最后用埋管式包衣法,在相对湿度为65%-75%,小于50℃的温度下,压缩空气压力为2-3kg/cm2下将片芯置包衣锅内,用缓释包衣液,喷雾包衣,包衣成膜厚度为100-105μm,包衣片置40℃烘箱内保温24小时,得成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