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触控面板上一层ITO布线的实现方法及工作原理和流程

触控面板上一层ITO布线的实现方法及工作原理和流程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仅通过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的布线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相互平行的每条ITO由若干多边形和连接线组成;(b)每条ITO上的多边形为大小、形状相同的规则多边形;(c)任意相邻两条ITO上的多边形之间交错互补;(d)任意相邻两条ITO之间的间隙宽度相同;(e)每条ITO上连接任意两个多边形的连接线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相同。本发明所述的通过一层ITO就可实现在触控面板上布线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节约了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668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26996.2

  • 发明设计人 刘代强;洪锦维;

    申请日2009-05-22

  • 分类号G06F3/04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培源路2号微系统园M1栋3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1-04

    授权

    授权

  • 2010-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触控面板上如何实现ITO的布线方法及相关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尤其是指只用一层ITO布线的实现方法,以及在该布线方式下触控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用于连续手写和多点输入的触控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宠爱,不但由于其操作简单、功能多样性外而且价格也逐渐下降,通常,触摸屏一般包括一个触控面板、一个控制器和一个软件驱动器,其中触控面板是带有触摸敏感表面的透明面板,一般位于显示屏的正面,使触摸敏感表面覆盖了显示屏的可视区域,触控面板记录触摸事件,并且把触摸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处理送往计算机系统,最后,软件驱动器把触摸事件译成计算机事件。

目前,在触控技术领域中,触控面板上一般是涂覆了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材料,该材料需同时具备导电性能良好和透明度较高的特征,如ITO(俗称铟锡氧化物),通常需要在面板上涂覆两层,一种方式是双面双层,即在面板的上下两面都各覆一层ITO,另一种方式是单面双层,即仅在面板的一面上覆两层ITO,其中,两层ITO之间附有绝缘层,不论是哪种方式,两层ITO中,一层是X方向的ITO电极矩阵,一层是Y方向的ITO电极矩阵,操作时,通过监测每个电极上出现的信号变化、出现信号变化的位置以及幅度就可帮助识别触摸事件。要实现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将两层ITO准确无误的贴合在对应面板上才能实现,而在两层贴合时必然会遇到贴合良率低的问题,这样无形中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因此需要为用户提供一种只需要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就可实现触控的布线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仅通过一层又能导电透光率又好的材料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以实现触控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仅通过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的布线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相互平行的每条ITO由若干多边形和连接线组成;(b)每条ITO上的多边形为大小、形状相同的规则多边形;(c)任意相邻两条ITO上的多边形之间交错互补;(d)任意相邻两条ITO之间的间隙宽度相同;(e)每条ITO上连接任意两个多边形的连接线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仅通过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以实现触控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a)当一定电流通过每条ITO线时,ITO多边形产生一定的电压降;(b)利用编码器对每个ITO多边形的中点电压进行编码;(c)触控点坐标通过相邻的有电压降改变的ITO多边形的相对中点而确定。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仅通过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以实现触控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从ITO矩阵的电极上引出的每条引线依次连接触控IC;(b)由触控IC处理输出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转化成数字信号;(c)利用编码器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d)将编码后的信号传输到MCU中进行编码运算及处理;(e)将编码运算处理结果发送到主机。

本发明所述的仅需要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的实现方法及工作原理和流程,因为只需要一层ITO,所以不存在两层贴合时产生的良率低的问题,因此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一层ITO组成的触摸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平行于Y轴的ITO走线;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另一种平行于X轴的ITO走线;

图4是本发明实现触控的工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若手指在ITO上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触控式屏,包括触控面板如基板玻璃1,基板玻璃1的上表面镀有横向或则纵向连接的八边形状ITO矩阵2,在ITO矩阵2的上方镀有保护膜3,也可在特殊情况下镀硬度高、耐腐蚀的材料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基板玻璃1的上表面可以通过溅射、电镀或则以其它方式覆上一层ITO矩阵2,该每条ITO由若干八边形21和连接线22组成,且每条ITO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每条ITO上的八边形为大小、形状相同的规则多边形,且任意相邻两条ITO上的八边形21之间是交错互补排列,任意相邻两条ITO之间的间隙宽度d相同,每条ITO上连接任意两个八边形21的连接线22的长度和宽度也分别相同,该ITO矩阵可以是平行于X轴的走线,也可以是平行于Y轴的走线,上电后,当一定电流流过每条ITO线时,由于ITO本身具有电阻,根据欧姆定律,U=I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由于每个ITO八边形21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每个ITO八边形21都会产生相同的电压降,从而可以得到每个ITO八边形21的中点电压,然后通过模数转化器ADC将由该电压降产生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其次再对该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当触控发生时,触控点坐标通过对有电压降改变的相邻ITO八边形的中点的编码经过编码运算而得到。

请参阅图4所示为所述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从ITO矩阵2的每个电极上接出的每条引线依次连接到触控IC上,经过触控IC处理后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化器ADC转化成数字信号,然后再由编码器对其编码,最后将编码后的信号通过单片机MCU的处理得到触控点坐标发送到主机中,这样就实现了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

请参阅图5所示,当手指或则其它可用于触控的物体触碰到触控屏时,触控点坐标X、Y是通过相邻的有电压降改变的ITO八边形的相对中点而确定的,所述的相对中点,是指相邻有电压降改变的ITO八边形中点所形成的几何图形的中点,该相对中点的坐标值由ITO八边形中点编码的编码运算得到,如若手指触控到ITO上的有效面积区域为A,那么该区域A涉及到了三个相邻的ITO八边形B1、B2和B3,对应这三个ITO八边形的中点C1、C2和C3的编码值可以通过对其中点电压值的编码得到,将这三个中心点依次顺序连接构成一个三角形C1C2C3,该三角形C1C2C3的几何中心D即是对应的触控点,中心点D的坐标值可以由这三个中心点C1、C2和C3编码的编码运算可以计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到触控点精确的定位,同理,依次类推,若接触的有效面积只涉及到两个相邻的八边形,即只有2个相邻的ITO八边形发生电压降改变时,则由这两个ITO八边形的中点相连接的线段的几何中心即中点就是触控点精确的定位,同样,该触控点坐标值也是通过这两个有电压降改变的ITO八边形的中点编码的编码运算得到。

以上通过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的实现方法,并非一定要是八边形状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菱形、六边形等各种规则多边形,触控面板既可以使玻璃基板,也可以是树脂、薄膜等构成的基板。

以上仅需要一层ITO在触控面板上布线的实现方法及工作原理和流程,不仅克服了两层ITO贴合时良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而且节约了成本。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