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高分水性能的油膜轴承润滑油

一种具有高分水性能的油膜轴承润滑油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分水性能的油膜轴承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它由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环己六醇六磷酸酯、6-叔丁基-3-甲基苯酚、三苯基硫代磷酸酯、二烃基五硫化物、苯三唑十八胺盐、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十二烯烃丁二酸、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石油酸聚醚酯、聚丙烯酸酯、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和基础油组成,该产品具有优异的分水性和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够满足潮湿、多水工况的特殊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5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79976.1

  • 申请日2009-03-16

  • 分类号C10M161/00;C10N40/02;

  • 代理机构北京明和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凤英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18

    授权

    授权

  • 2010-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分水性能的油膜轴承润滑油,适用于冶金行业高速棒材、高速板材和高速线材等轧机支撑辊处油膜轴承的润滑,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及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建筑、航空等行业钢铁需求量剧增,促使各类轧机向高速化发展。高速轧机与传统轧机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消除了传统轧机将轧材从椭圆到圆形的扭曲过程,大幅度提高了轧制速度,最高轧速可达130m/s。高速轧机的精轧机组由增速箱、分速箱、齿轮箱和辊箱等主要部件组成,其循环润滑系统包括对轴承、齿轮等部件的润滑,具有工作环境温度高、传动复杂、精度高、速度快和载荷重的特点。

油膜轴承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的各类轧机,用以轧机支撑辊等关键受力部门的工作保证。它是利用动压润滑原理,即靠轴与轴承元件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润滑油的粘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形成的流体动压作用而形成承载油膜。轧机运转正常平稳时油介质呈流体润滑,但在轧机操作中出现震动或进水过多、供油不足等问题时,可导致混合润滑产生;尤其在启动或停机时,流体动力润滑尚未形成或逐渐消失,轴与轴承直接接触,处于边界润滑甚至是干摩擦状态。

油膜轴承多数在高温、多尘、有冲击负荷并经常与水直接接触的苛刻工况条件下运转,由此对轴承、齿轮等的循环润滑系统使用的油膜轴承油在分水性能、极压抗磨性能等方面提出苛刻的要求,开发一种高分水性能的油膜轴承油产品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复杂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分水性能的油膜轴承润滑油,从而可满足了日益发展的轧机新技术的润滑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高分水性的新型油膜轴承润滑油,它采用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在50~90℃搅拌1~6小时而成:

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0.02~0.8%

环己六醇六磷酸酯                           0.01~0.2%

6-叔丁基-3-甲基苯酚                        0.03~0.3%

三苯基硫代磷酸酯                           0.02~0.6%

二烃基五硫化物                             0.01~0.08%

苯三唑十八胺盐                             0.01~0.3%

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0.04~0.3%

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                     0.04~0.4%

十二烯烃丁二酸                             0.01~0.2%

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                       0.01~0.06%

石油酸聚醚酯                               0.01~0.04%

聚丙烯酸酯                                 0.01~0.08%

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                   0.01~0.12%

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                     0.01~0.06%

基础油                                     余量。

所述的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100~220mm2/s。

本发明的产品,是在基础油中加入具有抗乳化性、极压抗磨性、抗氧化性、低温分散性、高温清净性、多效油性剂、抑制腐蚀、防锈等多种单组分功能型添加剂,在50~90℃温度下混搅拌1~6小时而成,产品采用美国摩根要求的Clark试验室DDE动态破乳试验方法进行破乳化试验测试,满足摩根动态破乳的要求,同时FZG齿轮试验机试验结果在12级以上。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为:

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具有优良的低温分散性和一定的高温清净性,采用高活性聚异丁烯、顺丁烯二酸酐、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具有氯含量低、满足环保需求等优点,由苏州特种化学品有限公司。

环己六醇六磷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抗氧化剂,又名肌醇六磷酸酯,分子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8,外观呈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显强酸性,由成都亚先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6-叔丁基-3-甲基苯酚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保护油品和金属不被氧化,保证设备的长期高效运转,由南京大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分子结构如下:

三苯基硫代磷酸酯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同时抗氧化性也较为优异,对热比较稳定,能够较高温度和负荷下使用,与基本油膜共同起到保护金属部件的作用,由锦州康泰添加剂有限公司提供。

二烃基五硫化物是一种元素硫的取代物,可溶于矿物油和合成基础油,具有显著的极压及抗磨作用,并与其它含硫添加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由莱茵化学莱脑公司提供。

苯三唑十八胺盐又名苯并三氮唑脂肪铵盐,是一种多效油性剂,分子式如下:C6H5N3·NH(CH2)17CH3,可通过与金属(主要为铜)生成螯合物,或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膜,起到防止金属对油品的催化氧化作用,从而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对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有突出的增效作用,由南京金陵三利化工厂提供。

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抗氧辅助剂,具有良好的色泽稳定性和抗热氧化化性能,由沈阳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是一种磷、氮型多效添加剂,具有抗磨擦、抑制腐蚀及防锈等多种功能,油溶性、配伍性好,可减少腐蚀抑制剂及其它添加剂的用量,由淄博惠华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十二烯烃丁二酸用作防锈剂,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定油膜,防止金属不被锈蚀,有效保障设备长期满负荷运行,本发明中试剂由无锡南方石油添加剂公司提供。

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是一种有效的油品破乳化剂,具有优异的分水性能,能够快速分离油液中的水分,使油品保证正常的使用状态,同时具有较好的防锈性能,由南京润友石油添加剂有限公司提供。

石油酸聚醚酯由聚醚与石油酸在特定的试验条件制得,与油品具有较好的相容性,适用于深度精制的各种基础油,能够显著提高油品的分水性,降低油品空放值,同时还能使油品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及耐水抽提性,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工业油品中,由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提供。

聚丙烯酸酯是一种非硅型抗泡剂,能够有效减少油品中气泡的生成量,同时还可使中小气泡快速合并、加速破裂,起到一定的改善油品空气释放值作用,抗泡效果和消泡的持续性良好。

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多单体合成化合物,适用破乳性能要求高的各类油品,能够延长油品的寿命,同时具有消泡作用,由北京润盛通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是由苯基丙基改性而成,具有低粘度、低挥发性和化学性能稳定的无色透明液体,能够改善油品的抗泡方面的性能,与油品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且经济性能优异,是一种很好的有机硅的替代物。

本发明的润滑油的基础油为40℃运动粘度为100~460mm2/s,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韩国双龙公司和SK公司生产。

本发明的产品经检测其结果为:

分水性能:采用美国摩根公司指定的Clark试验室DDE动态破乳化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油品指标满足摩根公司的要求,DDE动态破乳化试验结果为“Excellent”,与已有产品的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表1:

表1DDE动态破乳化试验对比结果

  DDE试验  指标  本发明产品 国外同类产品A 国外同类产品B  水中油,%  不大于1  0 0 0  油中水,%  不大于10  3 5 6.5

从表1的对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的结果均大大优于指标,也优于同类产品,因此可以证明本发明产品具有高分水性能。

通过FZG齿轮试验机试验,可达12级以上,满足了日益发展的各类轧机新技术的润滑要求。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的产品具有突出的高分水性能和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适用于具有油膜轴承高速轧机的苛刻工况条件,原料配伍合理,制备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原料易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0.02kg,环己六醇六磷酸酯0.2kg,6-叔丁基-3-甲基苯酚0.03kg,三苯基硫代磷酸酯0.6kg,二烃基五硫化物0.01kg,苯三唑十八胺盐0.15kg,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0.04kg,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0.04kg,十二烯烃丁二酸0.2kg,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0.01kg,石油酸聚醚酯0.01kg,聚丙烯酸酯0.02kg,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0.01kg,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0.01kg,然后依次加入到98.65kg的40℃运动粘度为100mm2/s基础油中,在60℃下混和搅拌6小时,制成本发明的产品。

实施例2

取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0.1kg,环己六醇六磷酸酯0.12kg,6-叔丁基-3-甲基苯酚0.12kg,三苯基硫代磷酸酯0.02kg,二烃基五硫化物0.03kg,苯三唑十八胺盐0.01kg,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0.12kg,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0.3kg,十二烯烃丁二酸0.06kg,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0.02kg,石油酸聚醚酯0.02kg,聚丙烯酸酯0.01kg,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0.06kg,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0.03kg,然后依次加入到98.98kg的40℃运动粘度为100mm2/s基础油中,在70℃下混和搅拌3小时,制成本发明的产品。

实施例3

取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0.18kg,环己六醇六磷酸酯0.08kg,6-叔丁基-3-甲基苯酚0.2kg,三苯基硫代磷酸酯0.12kg,二烃基五硫化物0.08kg,苯三唑十八胺盐0.08kg,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0.2kg,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0.12kg,十二烯烃丁二酸0.01kg,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0.04kg,石油酸聚醚酯0.04kg,聚丙烯酸酯0.06kg,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0.03kg,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0.06kg,然后依次加入到98.7kg的40℃运动粘度为220mm2/s基础油中,在80℃下混和搅拌2小时,制成本发明的产品。

实施例4

取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0.8kg,环己六醇六磷酸酯0.01kg,6-叔丁基-3-甲基苯酚0.3kg,三苯基硫代磷酸酯0.36kg,二烃基五硫化物0.05kg,苯三唑十八胺盐0.3kg,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0.3kg,丁基异辛基磷酸十二胺盐0.4kg,十二烯烃丁二酸0.1kg,胺的四聚氧丙撑衍生物0.06kg,石油酸聚醚酯0.03kg,聚丙烯酸酯0.08kg,油溶性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0.12kg,双苯基丙基二甲基硅氧烷0.02kg,然后依次加入到97.07kg的40℃运动粘度为220mm2/s基础油中,在90℃下混和搅拌1小时,制成本发明的产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