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汽液分离器封头及空调汽液分离器、空调

汽液分离器封头及空调汽液分离器、空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液分离器封头,该封头朝向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的底部,设置容纳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容纳部,在容纳部靠近安置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位置设有隔断壁,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该隔断壁延伸的长度至少能够将该汽液分离器进口完整的分隔在该隔断壁的一侧;该隔断壁的高度则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当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布置在该隔断壁与汽液分离器进口所在位置的另一侧的靠隔断壁的位置时,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进入的冷媒由于该隔断壁的隔断,无法直接进入导气管进汽端口。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封头可以采用锻造等一次成型技术制造,在汽液分离器制造过程中节省材料和减少工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713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94458.2

  • 发明设计人 张自翔;吕小丹;

    申请日2008-04-30

  • 分类号F25B43/00(20060101);F25B1/00(20060101);F24F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泳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1号大街60号三花工业园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3-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25B4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8043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2-06-13

    授权

    授权

  • 2011-07-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5B4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525 申请日:200804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0-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液分离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汽液分离器封头。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封头的汽液分离器,以及使用此种汽液分离器的空调。

背景技术

在空调中,压缩机只能对气态物质进行压缩。如果液态物质大量被吸入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损坏及系统报废。在空调冷媒循环的过程中,若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没有完全汽化,则流向压缩机低压侧的冷媒将会是汽液混合态的冷媒。为此,需要在压缩机的低压侧管路上装设汽液分离器,通过该汽液分离器后,液态冷媒被分离出来存留汽液分离器内腔中,不会进入压缩机的低压侧,而汽态冷媒会通过该汽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低压侧。

请参看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使用的汽液分离器结构图。

如图所示,该汽液分离器包括封头1、器体2、分液杯3、导气管4、分子筛5、分子筛袋6、过滤网7。

所述器体2为一端开口的容器,一般为圆筒型,也可以是其它筒状。所述封头1为封闭器体2开口的端盖,该封头2朝向器体2的底部通过台阶1-1过渡到一个外径收缩的端部1-2,该端部1-2的外径恰好与所述器体2的内径相配合,使两者可以插接配合。为了确保封头1与器体2之间配合的气密性,在两者交界面的外周上一般采用焊接方式密封。该封头1的顶部还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为汽液分离器进口1-3和汽液分离器出口1-4,这些开口的外端口分别用于连接进汽管(图未示)和出汽管(图未示)。

所述导气管4为两端开口的U型弯曲导管,其出汽端口4-2与汽液分离器出口1-4朝向器体2的器体内腔2-1的端口密封连接,其进汽端口4-1则敞开在器体内腔2-1中,并且该端口安置有罩有一个大致为倒置的杯型结构的分液杯3。该分液杯3的杯底距离所述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尚有一定距离。所述导气管4的U型底部浸在器体2底部的液态冷媒中,并且其管壁上具有安装了过滤网7的孔洞(图未示)。所述分子筛5置于分子筛袋6中,放置在该器体2内腔2-1的底部位置。该分子筛5为干燥剂,可吸收进入该器体2内腔2-1的汽液混合物中包含的水份,降低冷媒中的含水量。

当汽液混合的冷媒通过连接进汽管的汽液分离器进口1-3进入器体内腔2-1后,由于所述汽液分离器出口1-4与导气管4封闭连接,使冷媒必须从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进入导气管4,才能在导气管4的导流下,流出该汽液分离器。又由于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被分液杯3罩住,使从汽液分离器进口1-3进入的不平稳流动的冷媒无法直接进入该进汽端口4-1,上述汽液混合态冷媒中的汽态冷媒会在器体内腔2-1内自由流动,并由于压缩机低压侧形成的负压,从分液杯3下方的开口处进入分液杯3内,最终进入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然后由该导气管4导吸入到汽液分离器出口1-4,由该处流向压缩机低压侧;其中的液态冷媒则因为重力作用会下降,留存在器体2的底部。所述器体2底部的液体主要是汽液分离后留存的液态冷媒以及冷冻油。所述冷冻油可以通过过滤网7进入该导气管4的孔洞(图未示),使导气管4导出的汽态冷媒中包含一定量的冷冻油,可以对压缩机起到润滑作用。

上述现有技术中,必须使用分液杯3防止进入到器体内腔2-1中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导气管4而损坏压缩机。由于该分液杯3需要单独制造和装配,增加了空调汽液分离器的制造工序和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汽液分离器封头,采用该封头后的汽液分离器中可以不再使用分液杯,即可防止进入到内腔中的液态冷媒直接从导气管吸入压缩机,降低空调汽液分离器的制造成本,提高装配效率。本发明同时提供使用上述封头的汽液分离器,以及使用该汽液分离器的空调。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使用上述空调的汽车。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液分离器封头,该封头朝向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的底部,设置容纳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容纳部,在容纳部靠近安置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位置设有隔断壁,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该隔断壁延伸的长度至少能够将该汽液分离器进口完整的分隔在该隔断壁的一侧;该隔断壁的高度则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当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布置在该隔断壁与汽液分离器进口所在位置的另一侧的靠隔断壁的位置时,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进入的冷媒由于该隔断壁的隔断,无法直接进入导气管进汽端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为由于所述隔断壁的分割,在底面上围成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的尺寸足以容纳汽液分离器导气管进汽端口伸入;所述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具体是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第一凹槽外的位置上。

优选地,所述隔断壁包括多段,并在底面上分割出另一个凹槽,该凹槽称为第二凹槽;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的位置具体是位于该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隔断壁包括第一隔断壁、第二隔断壁、第三隔断壁;各个隔断壁均以圆心为起点,向封头周沿的内壁面伸出,并且两两相互之间呈一定的角度;其中第一隔断壁、第二隔断壁与封头周沿的内壁面围成所述第二凹槽;第二隔断壁、第三隔断壁与封头周沿的内壁面围成所述第一凹槽。

优选地,由于所述的隔断壁的分割,在底面上围成第二凹槽;所述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一侧,具体是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凹槽内。

优选地,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出口位于上述各凹槽之外的位置上。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液分离器,其封头朝向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容纳部,在容纳部靠近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位置设有隔断壁,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该隔断壁延伸的长度至少能够将该汽液分离器进口完整的分隔在该隔断壁的一侧;该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放置在使其进汽端口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相互之间被所述隔断壁隔离的位置;该隔断壁的高度足以使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进入的冷媒由于该隔断壁的隔断,无法直接进入上述导气管的进汽端口。

优选地,所述封头上的容纳部,为由于所述隔断壁的分割,在底面上围成一个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的尺寸足以容纳汽液分离器导气管进汽端口伸入;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具体是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第一凹槽外;所述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放置在使其进汽端口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相互之间被所述隔断壁隔离的位置,具体是将导气管的进汽端口放置在该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其封头上的所述隔断壁包括多段,并在底面上分割出另一个凹槽,该凹槽称为第二凹槽;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第一凹槽外,具体是该汽液分离器进口位于该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隔断壁包括第一隔断壁、第二隔断壁、第三隔断壁;各个隔断壁均以圆心为起点,向封头周沿的内壁面伸出,并且两两相互之间呈一定的角度;其中第一隔断壁、第二隔断壁与封头周沿内壁面围成所述第二凹槽;第二隔断壁、第三隔断壁与封头周沿内壁面围成所述第一凹槽。

优选地,其封头由于所述隔断壁的分割,在底面上围成一个第二凹槽,所述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具体是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第二凹槽内;所述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放置位置使其进汽端口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相互之间被所述隔断壁隔离,具体是所述导气管进汽端口位于该第二凹槽的外部。

优选地,其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出口位于上述各凹槽之外的位置上。

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空调,该空调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汽液分离器。

本发明提供的封头,其朝向器体内腔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容纳部,在容纳部靠近安置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位置设有隔断壁,该隔断壁延伸一定长度和具有一定高度,并且,其汽液分离器进口布置在该隔断壁的另一侧。使用该封头时,必须将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安置于该容纳部中。这样,可以防止进入到汽液分离器内腔中的液态冷媒直接从导气管进汽端口吸入到压缩机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采用上述隔断壁和封头周沿构成凹槽的封头,这种封头由于隔断效果更佳,可以实现更好的隔断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封头可以防止进入到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中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导气管进入压缩机。由于封头采用锻造等一次成型技术制造,其结构改进后工序不会增加;而使用该封头就可以在汽液分离器中省去分液杯。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封头,可以在汽液分离器制造过程中节省材料和减少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使用的汽液分离器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头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旋转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2,该图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头以其上端面方向俯视获得的俯视图。请同时参看图3,该图为图2中A-A向的旋转剖视图。在该图中与背景技术中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标识。

如图2所示,该封头1顶部具有汽液分离器进口1-3,汽液分离器出口1-4,并具有一个以点画状虚线表示的扇形区域,该区域为封头1朝向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的底部上的第一凹槽1-5。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汽液分离器出口1-4所在位置均不在该凹槽1-5的区域内。图2中,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所在的位置,被一个以虚线表示的扇形区域所包围,该区域为朝向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2-1的底部上的第二凹槽1-6。

由图3可以看出,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为一个贯穿封头1上端盖的通孔,该通孔为了保证与外部进汽管连接的气密性而进行了特别设计,包括以同心圆布置的上下两段,上段1-3-1直径较大,下段1-3-2直径较小。在上段1-3-1的底面设置了紧贴其内径壁的连接槽1-3-3,以便和进汽管(图未示)连接。进汽管管壁配合连接,进汽管插入该汽液分离器进口1-3,并且其接近管口的外缘底面压在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外的封头顶面上,再采用压板压合进汽管。上述结构可保证该汽液分离器进口1-3和进汽管连接的气密性。其中下段1-3-2在封头1朝向器体(图中未画出)内腔2-1的一侧具有开口,该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6中。该第二凹槽1-6由第一隔断壁1-7-1、第二隔断壁1-7-2和封头1的周沿1-8内壁面围成,所述隔断壁1-7是封头1朝向器体内腔2-1的底壁上凸起一定高度的肋壁,上述两段隔断壁均以封头1的圆心为起点,向封头1周沿的内壁面伸出,两段隔断壁的延伸方向呈一定的角度。图2中围绕着汽液分离器进口1-3的虚线即表示该该第二凹槽1-6在横截面上所在的区域。

如图3所示,图中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位于第一凹槽1-5中,该第一凹槽1-5是由以封头1底面的圆心为起点、向封头1周沿的内壁面伸出的第三隔断壁1-7-3(示于图2)与所述第二隔断壁1-7-2以及封头1周沿内壁面围成,该第三隔断壁1-7-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隔断壁1-7-2呈一定的角度。这样,上述凹槽1-5在横截面上同样呈扇形。

上述隔断壁中,至少所述第二隔断壁1-7-2具有一定的高度,该高度使导气管4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5内一定距离。即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在第一凹槽1-5内。所述导气管4并非该实施例的一部分,绘于图中是为了明确该实施例的使用方式。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封头1组成的汽液分离器。由于该汽液分离器使用的封头已经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该汽液分离器的改进点仅在于该封头,本实施例仅说明该汽液分离器为与该封头配合而作的改进。

请参看图4,该图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液分离器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导气管4伸入第一凹槽1-5中一段距离。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在图4中未示出,实际上是位于第二凹槽1-6中。该汽液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在于,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上不再放置倒置的分液杯,该汽液分离器同样可以实现汽液分离,其工作原理如下。

由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和所述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被第二隔断壁1-7-2所隔断,因此,在使用中,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1-3进入的冷媒无法直接进入所述导气管4的进汽端口4-1;其中的液态冷媒由于重力作用就会降落到器体2底部,而汽态冷媒则会自由流动,并在压缩机低压侧形成的负压的作用下,从进汽端口4-1进入导气管4,在导气管4的导流作用下,从所述汽液分离器出口1-4流向压缩机的低压侧,实现冷媒循环。通过上述过程,实现汽液分离。

本发明的实质在于,采用在封头底面设置的隔断壁,隔断从汽液分离器进汽口到导气管进汽端口的通路,从而确保汽液混合态的冷媒不会直接进入导气管,这样就可以实现汽液分离效果,而无需使用分液杯。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隔断壁和封头周沿内壁围成的凹槽实现上述隔断效果,但是,其它一些简化的隔断壁设置方法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其中一种最简单的实现方案如下。

在封头朝向汽液分离器器体内腔的底部,设置容纳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容纳部,在容纳部靠近安置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的位置设有隔断壁,并且,该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进口位于该隔断壁的另一侧,该隔断壁延伸的长度需要至少将该汽液分离器进口完整的分隔在该隔断壁的一侧,其高度则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当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的进汽端口布置在该隔断壁与汽液分离器进口所在位置的另一侧的紧靠隔断壁的位置时,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进入的冷媒由于该隔断壁的隔断,无法直接进入导气管进汽端口。具体的隔断壁高度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可以理解,该隔断壁的高度较高,则隔断效果较好。上述封头底面设置的简单的隔断壁也同样能够达到基本的隔离效果。只要在装配到汽液分离器时,保证导气管进汽端口安装在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相隔离的容纳部中即可。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封头的底面设置了两个凹槽,实际上可以只设置一个凹槽,并且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凹槽内,该凹槽外的位置为所述容纳部,所述汽液分离器的导气管进汽端口即需要安置在该凹槽外的位置。只要组成该凹槽的隔断壁具有一定的高度,就可以获得汽液分离器进口流出的汽液混合态冷媒无法直接进入导气管进汽端口的隔断效果,从而在没有分液杯的情况下实现汽液分离。所述隔断壁的高度同样可以根据实验获得。

另一种实现方案是,同样只在封头底面使用隔断壁围成一个凹槽,该凹槽的尺寸足以容纳汽液分离器导气管伸入一定距离,该凹槽即为所述容纳部。所述汽液分离器进口设置于该凹槽外的位置上。在使用该封头组成汽液分离器时,需要将所述导气管进汽端口伸入该凹槽所构成的容纳部内,这样就可以获得汽液分离器进口流出的汽液混合态冷媒无法直接进入导气管进汽端口的隔断效果。

在上述各种具有凹槽的实现方式中,一般来说,在满足一定要求下,凹槽的区域应当较小,这样可以更好的限制汽液混合态冷媒的运动。由于这一原因,封头上的汽液分离器出口一般位于所述凹槽之外的位置上,因为凹槽一般占据封头底面一个较小的区域,无法容纳汽液分离器出口。

上述封头用于汽液分离器,同样可以在不使用分液杯的情况下,组成汽液分离器。其基本结构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液分离器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上述提供的各种不使用分液杯的汽液分离器,可以使用于各种空调中,获得使用这些汽液分离器的空调。由于这种空调与现有技术的差别仅仅在于上述汽液分离器的使用,在此不予以详细说明。

尽管本发明提供的封头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在空调的汽液分离器中,但不排除在其它需要使用汽液分离器的场合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