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互连网络之间传输预测的网络行为的方法和系统

用于在互连网络之间传输预测的网络行为的方法和系统

摘要

一种传输预测的网络行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数据,该网络拓扑结构数据描述第一网络(图1,网络A)的拓扑中的至少一部分。需求结构(图1,项103)数据被生成,该需求结构数据描述与第一网络(图1,网络A)中的源和第二网络(图1,网络B)中的目的地有关的至少一些流量需求,其中第一网络(网络A)与第二网络(网络B)之间有多个网络链路(图2,项220、221和222)。流量路由选择改变数据被生成,该流量路由选择改变数据描述将需要流量路由选择的改变的至少一个改变场景。该数据然后被用来计算改变数据,该改变数据描述通过第一网络(网络A)与第二网络(网络B)之间的多个网络链路中的每一个网络链路的流量的路由选择。改变数据被发送到第二网络(网络B)。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5/16 专利号:ZL2006800034957 申请日:20060127 授权公告日:201205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3-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6F15/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1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03-2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F15/1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303 申请日:200601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5-30

    授权

    授权

  • 2009-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9-2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优先权要求

本发明在此根据35 U.S.C 119(e)要求于2005年1月28日提交的名为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MODELS OF NETWORK BEHAVIOR BETWEEN NETWORKS”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0,647,900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 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网络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并且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 涉及用来在互连网络之间传输预测的网络行为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电信网络这样的网络在网络中将数据或流量从源递送到目的地。 这些网络可以由将网络用于其自己的专用通信的公司来运营。它们也可以 由服务提供商来运营,所述服务提供商使别人可以将网络用于其自有数据 的通信。

对于两个或更多的网络运营商而言,允许流量在其相应网络之间传播 以扩展对网络使用者可用的通信范围常常是有益的。因特网是互连网络的 最大这类集合。网络运营商A可以向网络运营商B付款以允许源自或去往 网络A之用户的流量通过网络B传输。该协议被称为网络A从网络B购 买转接(transit)。还可以存在一种网络A与B之间的互惠协议,其中网 络A和B都允许源自或去往其相应网络的用户的流量免费通过两方中的另 一个网络传输。该协议是通常所说的对等(peering)。一个网络可以参加 与其他网络的多个转接和对等协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总的路由选择交换系统的框图。

图2表示由网络A的运营商所使用的网络A的一个示例模型。

图3表示由网络B的运营商所使用的网络B的一个示例模型。

图4表示两个数据结构,这两个数据结构被图1的系统用来存储在创 建和使用故障转移矩阵结构时使用的数据。

图5表示故障结构,该故障结构被图1的系统用来描述在构造和使用 故障转移矩阵时感兴趣的故障场景。

图6示出了图2中的网络A在特定故障状态下的一个示例。

图7示出了故障转移矩阵结构的一个示例。

图8示出了图3中的网络B在特定故障状态下的一个示例。

图9是一个示例需求路由选择结构。

图10是描述图1的系统所执行的一个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对计算对等链接的一个示例方法进行描述的流程图。

图12是对计算故障转移矩阵的一个示例方法进行描述的流程图。

图13是对模拟网络的一个示例方法进行描述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一个示例图形用户界面。

图15示出了以计算机系统的示例形式呈现的机器的图形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描述了某些用来帮助实现这些对等和转接协议的机制。在整 个两个网络的具体实例A和B中都将提到交换流量。为了方便,A和B将 被称为互相对等,尽管合同协议可以与上述对等的定义不同。虽然仅提到 了两个网络,但是多个网络可以同时与其他网络交换流量。所描述的机制 可以被扩展以帮助实现多个网络之间的对等。

如果网络B希望与另一个网络A对等,则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每个网络可能希望知道尽可能多的关于另一个网络的信息,以 帮助对网络之间所可能交换的流量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规划。

2.然而,每个网络可能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其他网络所具有的对它 们自己网络的知识,例如(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为了防止其他 网络从该知识得到任何商业优势,如果这些网络属于竞争商业 实体的话。

网络B所希望知道的关于网络A的信息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将流 经网络B的源自或去往网络A的流量的数量;网络B中的入口点和出口 点,流量在此进入和离开网络A;以及该流量在网络B中经过的路径。网 络B还希望知道关于流量的这些属性的将来可能的改变的信息,所述改变 是由下述事件等引起的:网络A中的组件的故障;网络A中的组件的规划 中断(planned outage);以及网络A中的路由选择策略或拓扑的改变。在 本说明中,所有这些事件被描述为网络A中的改变或故障,同时认识到除 实际网络元件故障之外的原因可以是引起流量偏移的事件的原因。

该信息因以下原因等将会对网络B有用:对来自和去往网络A的流量 和其网络中的其他流量所将采用的路径进行规划,以使网络中的过载或拥 塞的可能性最小化;帮助为网络设计的未来改变进行规划,这些改变包括 容量和拓扑改变;知道现在和未来其能够向其自己的客户端提供何种水平 的服务。

在本说明中,提议了一种示例机制,其使得两个对等网络A和B能够 平衡上述的1和2要求。该机制中包括特殊的数据结构,其可以被在两个 网络之间交换。例如,被从网络A提供到网络B的数据结构对在两个网络 之间交换的流量的当前行为和可能的未来行为进行了足够的揭示,以致有 助于网络B的规划目的。同时,该结构提供了与网络A本身的内部设计有 关的最小信息,并且因此向网络A提供了保密性。网络B作为回报可以向 网络A提供类似的数据结构。当然,网络B也可以其它方式例如通过为信 息支付报酬来为提供该信息而补偿网络A。

这里利用第一和第二网络来说明本方法,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一网络 网络A将该信息提供给第二网络网络B以帮助网络B预测下述流量的行 为,所述流量从网络A流到网络B并且所述流量进入网络B的入口点是 由网络A控制的。例如,这可以是当网络A与网络B处于对等配置时的 情况。本方法可以被容易地扩展为如下情况,其中,网络A将信息提供给 网络B以预测下述流量的行为,所述流量从网络B流到网络A但是所述 流量进入网络A的入口点是由网络A控制的。该情况例如在网络A是网 络B的客户并且因此为了规定流量从网络B进入网络A的入口点的能力 而向网络B付款时发生。

网络A和B的建模利用了网络流量传输需求的概念。这些需求规定了 来自网络中的特定源(或者在该源处进入网络)的某一数量的流量去往该 网络或另一个网络中的特定目的地。然后利用由相应网络实现的网络路由 选择协议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来路由该需求的流量。因特网中所使用的路 由选择协议是IP(因特网协议)。网络中的不同故障状态可以导致采用不 同的路由。在IP中,网络对其流量的路由选择保持一定程度的控制。所 以,在上面的示例中,网络A能够控制流量从网络A进入网络B的入口 点。

2004年9月9日提交的名为“METHODS AND SYSTEMS TO PERFROM TRAFFIC ENGINEERING IN A METRIC-ROUTED NETWORK”的序列号为10/937,988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估计网络需 求的方法和将网络模拟信息用于对网络中的未来路由选择路径的进行规划 和修改的方法,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图1是表示总的路由选择交换系统的框图。其由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 例的两个子系统100和150组成。子系统100受网络A的运营商的控制。 子系统150受网络B的运营商的控制。

子系统100可以生成并使用三组表示网络A和其到网络B的连接的数 据结构。

1.在示例实施例中,拓扑结构102描述了网络A的拓扑。该拓扑 结构102中包括连接网络A和网络B的链路的表示。

2.在示例实施例中,需求结构103描述了一组源自网络A中并且 目的地在网络B中的端到端流量需求。这些需求表示网络A试 图从网络A中的各种点发送到网络B的网络流量的数量。

3.在示例实施例中,故障结构101描述了网络A中的元件的一系 列改变场景。改变可以是故障场景或维护场景。网络A希望将 与这一系列场景下的从网络A进入网络B的流量的行为有关的 信息提供给网络B。

图4和图5中提供了这些结构的细节。

在示例实施例中,这些结构是由形成子系统100的一部分的模块(未 示出)生成的,所述模块即网络拓扑模块、流量需求模块和流量路由选择 改变模块。

对等链路使用情况计算器110使用数据结构101、102和103来计算对 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120。在图11中对计算器进行进一步描述,并且在图 7中对得到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描述在故障结 构101中的每个故障场景下通过从网络A到网络B的每个对等链路路由多 少流量。

故障转移矩阵构造器130使用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120来计算被从 子系统100发送到子系统150的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形式的改变数据。 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描述流量在故障结构101中所列出的故障转移场景 下如何从一个对等链路移动到另一个对等链路。图7中提供了故障转移矩 阵结构的进一步细节,并且图12中提供了故障转移矩阵构造器的进一步 的细节。

子系统150使用三组与101、102和103形式相同的数据结构来描述网 络B:

1.在示例实施例中,故障结构151描述了网络B中的元件的一系 列故障场景。这些可能包括网络B希望包括在其对网络B的行 为的模拟中以及包括在其对网络B的未来修改和优化的规划中 的场景。

2.在示例实施例中,拓扑结构152描述了网络B的拓扑。该结构 中包括将网络B连接到网络A的链路的表示。

3.在示例实施例中,需求结构153包含可被通过网络B路由并且 因此可以影响网络B的流量使用和管理的流量需求(例如所有 的流量需求)。具体而言,这包括源在网络A中并且目的地在 网络B中的需求、源和目的地都在网络B中的需求,以及源在 网络B中并且目的地在网络A中的需求。

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这些结构是由形成子系统150的一部分的模块 (未示出)生成的,这些模块即网络拓扑模块、流量需求模块和改变模 块。

网络模拟器160利用151、152、153中所包含的信息和已经由接收模 块(未示出)从子系统100接收到的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来执行对网络 B的行为的模拟。具体而言,网络模拟器160产生需求路由选择结构 165,其描述了在151中所描述的每个故障场景下通过网络B的153中的 每个需求的路由选择。如果这些故障场景中的任何一个包含从网络A到网 络B的对等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等链路的故障,则网络模拟器160可以 参考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以确定在这些对等链路上通过网络A进入网 络B的需求的行为。图13中提供了网络模拟器160的细节。

可以利用网络B的控制器在GUI 170中显示需求路由选择结构165, 以使故障场景下的网络行为可视化。图14中提供了一些GUI元素的细 节。需求路由选择结构165还可以被用作网络规划工具180的输入,网络 规划工具180可以建议网络设计或路由选择策略的修改或优化以减轻所述 故障(如果它们发生的话)的影响。

图2表示由网络A的运营商所使用的网络A的一个示例模型,其将被 用来说明图1中的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结构。该示例中的网络A(200)由 一组六个节点或者说路由器N1(201)至N6组成。这些节点是通过双向 链路连接的。例如,202将N1连接到N4。因为网络A的运营商不知道网 络B的拓扑,所以图中用单个节点215来表示网络B。网络A与网络B之 间的对等链路(P1、P2和P3,220-222)将网络A中的节点连接到网络 B。

图2中表示三个被路由的需求。DA1、DA2和DA3(230-232)是对 分别从N1、N2和N3到NB的流量的需求。通过网络A的链路和通过对 等链路的这些需求的示例路由选择被示出。这些是正常操作下的路由选 择,正常操作例如是当网络A的元素未曾发生故障时。需求DA1、DA2 和DA3分别传送50、100和100Mb/s(百万比特每秒)的流量。注意到 DA3具有分割的路由选择,这是IGP最短路径优先路由选择协议所允许 的。该需求中的一半流量采用到目的地的一个路由,并且一半采用另一个 路由。

图3表示由网络B的运营商所使用的网络B的一个示例模型,其将被 用来说明图1中的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结构。该示例中的网络B(300)由一 组六个节点或者说路由器N7(301)至N12组成。这些节点是通过双向链 路连接的。因为网络B的运营商不知道网络A的拓扑,所以图中用单个节 点310来表示网络A。网络A与网络B之间的对等链路(P1、P2和P3, 320-322)是图2中的链路220-222。

图3中表示三个被路由的需求。DB1、DB2和DB3(330-332)是对 从NA分别到N10、N11和N12的流量的需求。通过对等链路和网络B的 链路的这些需求的示例路由选择被示出。这些是与图2中的需求路由选择 类似的正常操作下的路由选择。

图4表示被图1中的子系统100和子系统150用来存储故障转移矩阵 结构140的创建和使用中所使用的数据的数据结构中的两个。在图4中, 为了说明而用表示图2中的示例网络A的数据来填充这些结构。

作为一个示例实施例的拓扑结构400包含这样的表,该表中的每行表 示拓扑中的一个链路。表中的列可以如下所述:

1.链路ID:标识链路的字符串。

2.来自:链路所连接到的将数据发送到链路上的节点。

3.来自节点/AS:如果来自节点是物理节点则是节点,或者如果来 自节点是另一个网络的概括表示则是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

4.去往:链路所连接到的从链路接收数据的节点。

5.去往节点/AS:类似于来自节点/AS,但是描述去往节点。

需求结构410包含这样表,该表中的每行表示拓扑中的需求。表中的 列可以如下所述:

1.需求ID:表示需求的字符串。

2.源:发起通过网络的流量传输的源节点或源AS。

3.目的地:最终接收通过网络的流量传输的目的地节点或目的地 AS。

4.流量(Mb/s):按照Mb/s(百万比特每秒)或者其他流量数量 度量的将被发送的流量的数量。

图5表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故障结构500,图1中的子系统100和150 都使用故障结构500来描述结构中感兴趣的故障场景和故障转移矩阵结构 140的使用。

故障结构500作为示例说明包含图2中的示例网络A的三个故障场景 的描述。故障结构500可以是这样表,其中表的每行表示一个特定的故障 场景。表的每列表示网络中的一个链路。表中的每个条目不是空白就是被 标以X。特定行和列中的X规定该行所表示的故障场景包括(至少)该列 所表示的链路。500中的三个故障场景表示图2中的三个对等链路220-222 的故障。

注意一个故障场景可以包含多个链路故障。例如,故障结构510包含 对图3中的网络B中的故障的描述。所表示出的故障是网络中的节点的故 障,其被描述为连接到该节点的所有链路的故障。因此,在表中,链路 P2、N8-N7和N8-N10(除别的以外)被标以X。

图6表示特定故障状态下的图2中的示例网络A。该图将充当图7中 的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和故障转移矩阵结构的构造时的一个示例。

网络A(600)是与图2中相同的网络。在该图中,由交叉610表示的 对等链路之一P2已经发生故障。这是图5中的结构500中的表的第二行 中所表示的故障场景。三个需求DA1、DA2和DA3(601-603)已经被重 新路由以避开发生故障的对等链路。在该故障场景下,它们仅使用对等链 路P1和P3来达到它们公共的目的地NB即网络B。

图7表示通过图1中的子系统100计算出的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 700和故障转移矩阵结构710。在该附图中,这些结构是利用图2中的示 例网络A和图5中的故障结构500中的示例故障场景来填充的。

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700由这样表组成,表中的每行表示从故障结 构500复制的故障场景。另外,第一行表示“无故障”场景,其中网络中 没有元素发生故障。列表示对等链路。在该实例中有三个对等链路P1、P2 和P3。

特定行和列的条目是该故障场景下的该对等链路的使用情况(以Mb/s 为单位)。如果该对等链路在该故障场景下发生故障,则不输入数目。例 如,考虑图6中和表700的第三行中所表示的故障场景P2。在该故障场景 下,网络A通过对等链路P1来重新路由需求DA2,使得P1的总体使用情 况是50Mb/s来自DA1,并且100Mb/s来自DA2。因此使用总数150Mb/s 被输入表700的第三行第二列。

一旦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700已经被计算出,图1中的子系统100 的故障转移矩阵构造器就计算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故障转移矩阵结构 140包含与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700相对应的数据。

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可以被实现为这样的表,其中每行表示故障场 景,并且每列表示对等电路。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的特定行和列的条目可以 是:

1.空白,如果对应的故障场景使对应的对等链路发生故障的话, 或

2.等于来自该行中的所有故障链路的被传送到对等链路的流量的 百分比。例如,从结构700可见在故障场景P2下,通常通过P2 传送的150Mb/s的流量被重新路由。在故障场景P2下,P1的使 用增加100Mb/s,其是150Mb/s的67%。因此,710中与故障场 景P2相对应的行和与对等电路P1相对应的列中的条目是 67%。

图8表示特定故障状态下的图3中的示例网络B。该附图将充当图9 的需求路由选择结构的构造时的一个示例。

网络B(800)是与图2中相同的网络。在该附图中,由通过节点的交 叉表示的网络中的节点之一N8(820)已经发生故障。这是图5中的结构 510中的表中所表示的故障场景。源自网络A的三个需求DB1、DB2和 DB3(801-803)已经被重新路由以避开发生故障的节点。

图9表示图1中的网络模拟器160利用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网络 B中的故障结构、拓扑结构和需求结构151-153来计算的需求路由选择结 构900。

需求路由选择结构900对于故障场景结构151中的每个故障场景都可 以包含一个表,并且对于其中没有元件发生故障的网络的正常操作包含一 个表。在图中,表示了这些表中的两个:正常操作表910,以及与节点N8 的故障相对应的表920,节点N8的故障是图5的故障结构510中所表示的 单个故障场景。

900中的每个表对于网络中的每个需求都有一行,并且对于网络中的 每个链路都有一列。表中与特定需求和链路相对应的条目是来自通过该链 路传送的该需求的流量的数量。

图10是描述由图1中的系统执行的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过程的流 程图。流程在1000处开始。在1010中,网络A的拓扑、需求和故障结构 被对等链路使用情况计算器110用来构造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120。该 过程在图11中被进一步描述。

在1020中,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120被故障转移矩阵构造器130用 来计算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该过程在图12中被进一步描述。

在1030中,网络A将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发送到网络B。

在1040中,网络B接收到来自网络A的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

在1050中,网络模拟器160利用网络B的拓扑、需求和故障结构连 同故障转移矩阵结构来模拟网络B中的需求的路由选择,从而构造需求路 由选择结构165。该过程在图13中被进一步描述。

在1060中,需求路由选择结构165被用来通过GUI查看网络模拟, 并且被用来根据这些路由选择所描述的网络行为来建议和实现对网络布 局、路由选择和未来规划的优化。图14具体参照对来自对等网络的需求 的模拟来说明可被用来显示网络模拟的一些GUI元素。

过程在1070处结束。

图11是描述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利用图1中的对等链路使用情况计算 器110来计算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120的方法的流程图。过程在1100处 开始。

在1110中,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120被定义为矩阵U(i,j),其中I 索引故障场景并且j索引对等链路。i=0是为正常的“无故障”场景保留 的。最初,对于每个j,U(0,j)被设为由在“无故障”场景下对需求进行路 由选择而得到的链路使用情况。需求是利用网络A所使用的任何路由选择 协议(例如IP路由选择协议)来路由的。对于i>0,每个U(i,j)被设为零。 索引i被设为1。

在1120中,对于给定的故障场景i,对等链路U(i,j)被设为产生故障 场景i下的需求路由选择的使用情况,从而再次模拟网络A所使用的路由 选择协议的行为,具体而言,当遇到故障场景所描述的故障时该协议的行 为。如果任何对等链路j在故障场景i下发生故障,则将U(i,j)设为“-”, 从而指示该链路未被使用。

在1130中,进行检查,以了解i是否是网络A的故障结构中的最后一 个故障场景。如果是,则过程在1140处结束,同时获得所需的对等链路 使用情况表U(i,j)。如果不是,则i在1150中被递增并且控制返回1120。

图12是描述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利用图1中的故障转移矩阵构造 器130来计算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的方法的流程图。

过程在1200处开始。对等链路使用情况结构U(i,j)被给出,其中i=0 表示“无故障”情况。

在1210中,对于所有的故障场景i和对等链路j,F(i,j)被设为0,并 且i被初始化为1。F(i,j)将被用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填充。

在1220中,T(i)被设为对于使用情况U(0,j),U(i,j)等于“-”的所有 使用情况U(0,j)的总量。就是说,T(i)是在场景i下必须从发生故障的对等 链路移动到其他链路的流量的总数量。对等链路计数器j被初始化为 “1”。

在1230中,根据U(i,j)是否等于“-”来进行分支。如果是,则在1260 中F(i,j)也被设为“-”。如果不是,则在1240中F(i,j)被设为链路i中的流 量在该故障场景下较之在无故障场景下的增加作为总的转移流量T(i)的百 分比。就是说,F(i,j)被设为(U(i,j)-U(0,j))/T(i),其被表示作为百分比。

在1250中,根据是否已经到达最后一个对等链路j来进行分支。如果 是,则控制移动到1270。如果不是,则j在1280中被递增并且控制移动 回1230。

在1270中,根据是否已经到达最后一个故障场景i来进行分支。如果 是,则控制移动到1295。如果不是,则i在1290中被递增并且控制移动 回1220。

图13是描述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在图1的160中模拟网络B的方 法的流程图。

过程在1300处开始。由网络A提供给网络B的故障转移矩阵F (i’,j’)被给出。这里i’索引网络A的故障场景,并且j’索引对等链路。

需求路由选择结构165由三维数组D(i,j,k)表示。这里I索引网络B中 的故障场景,i=0是“无故障”场景;j索引网络B中的链路,并且k索引 网络B中的需求。

在1310中,对于每个链路j和需求k,D(0,j,k)被设为网络B中的正常 操作下的链路j中的需求k的使用情况。对于i>0,每个D(i,j,k)被设为0。 需求索引k被初始化为1。

在1320中,故障场景索引i被初始化为1。

在1330中,根据故障场景i中需求k是否将被重新路由以绕开已经发 生故障的对等链路来进行分支。如果不是,则在1350中对于该i,D(i,j,k) 被设为在该故障场景下被路由的需求k的使用情况,从而模拟网络B中的 路由选择需求中所使用的常见协议。如果是,则在考虑使对等链路故障与 网络B中的故障场景i相匹配的情况下,在1340中查阅故障转移矩阵 F(i’,j’)以查找表示网络A中的故障场景i’的行i’。

在1360中,在网络B中的所有链路j上,对于在场景i下未发生故障 的每个对等链路j’,假定需求通过该链路j’进入网络B,并且利用网络B 中用于路由选择的常见协议,来为需求k计算路由选择r(j’,j)。对于每个 j,D(i,j,k)被增加r(j’,j)x F(i’,j’)。就是说,D(i,j,k)被以下述比例同时路由通 过所有无故障的链路,所述比例是故障转移矩阵结构140规定的流量从故 障对等链路故障转移到其他对等链路的比例。

在1370中,根据是否已经到达最后一个故障场景i来进行分支。如果 是,则控制移动到1380。如果不是,则i在1375中被递增并且控制移动 回1330。

在1380中,根据是否已经到达最后一个需求k来进行分支。如果 是,则控制移动到1390。如果不是,则k在1385中被递增并且控制移动 回1320。

流程在1390处结束,其中需求路由选择结构D(i,j,k)是完成的。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可被用来查看由图1的160执行的网络 模拟的结果的用户图形界面(GUI)的示意性表示。图3的网络B被表示 作为一个示例。因为网络B的拓扑对该网络的运营商是完全已知的,故其 可以被充分地表示,如框1410中一样,诸如1460这样的所有节点或路由 器都被显示,并且诸如1420这样的所有电路都被显示。这些双向电路被 用并排的两个方向的链路示出,箭头示出组成链路的方向。每个链路中的 空间可以用不同颜色来填充,以例如表示该链路在特定故障场景下的总体 使用情况,或者表示在特定故障场景下是否有需求通过该链路。GUI可以 被用来通过将故障元件示出为划掉来查看不同的故障场景。例如,图6中 所表示的故障场景在这里是用交叉1440通过节点N8来表示的,节点N8 在该故障场景下是故障的。

网络A的拓扑对网络B是未知的。只有将网络A连接到网络B的对 等电路是已知的。所以网络A可以如1400中一样被表示为压缩成单个节 点。对等电路如1450中一样被表示为连接到节点1400的电路。

通常,网络可以通过对等连接连接到许多对等网络。在这种情况下, 如例如在网络B内部的电路中实现的那样将所有的对等电路表示为双向链 路(例如1420)会导致屏幕或网络的印出表示上的大量混乱。所以对等电 路可以如1450中一样被表示为短电路,并且其所连接到的网络B中的节 点是通过如1430中一样从线路1450的尖端绘制一条单线到节点来示出 的。该线可被完全除去以进一步除去混乱。

图15示出了以计算机系统1500的示例形式呈现的机器的图形表示, 在该机器中可以执行用于使该机器执行这里所讨论的方法中的任何一个或 多个方法的一组指令。在替代实施例中,机器如独立设备一样工作或者可 以连接(例如联网)到其他机器。在联网的部署中,机器可以作为服务器- 客户端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器或客户机来工作,或者如端到端(或者分布 式)网络环境下的对等机器一样工作。机器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C)、平 板PC、机顶盒(STB)、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式电话、网络设 备、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或者任何能够执行一组规定该机器所要 采用的动作的指令(顺序的或相反)的机器。另外,虽然只有单个机器被 图示,但是术语“机器”还应当被理解为包括独立地或者共同地执行一组 (或多组)指令以执行这里所讨论的方法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方法的机器 的任意集合。

示例计算机系统1500包括经由总线1508互相通信的处理器1502(例 如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或者两者兼有)、主存储器 1504以及静态存储器1506。计算机系统1500还可以包括视频显示单元 1510(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计算机系统 1500还包括字母数字输入设备1512(例如键盘)、用户界面(UI)导航 设备1514(例如鼠标)、磁盘驱动单元1516、信号生成设备1518(例如 扬声器)和网络接口设备1520。

磁盘驱动单元1516包括其上存储有一组或多组指令和数据结构(例 如软件1524)的机器可读介质1522,这些指令和数据结构实现了这里所 描述的方法或功能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或者被这里所描述的方法或功能中 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利用。软件1524在其被计算机系统1500执行期间还可 以完全或者至少部分地驻留在主存1504中和/或处理器1502中,主存 1504和处理器1502也组成机器可读介质。

还可以利用许多众所周知的传输协议(例如HTTP)中的任何一个经 由网络接口设备1520在网络1526上发送或接收软件1524。

虽然机器可读介质1522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被示出为单个介质,但 是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应当被理解为存储一组或多组指令的单个介质或 多个介质(例如,集中式或分布式数据库,和/或与之相关联的高速缓冲存 储器或服务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还应当被理解为包括任何能够对 供机器执行的一组指令进行存储、编码和传送以及使机器执行本发明的方 法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或者能够对与这样一组指令相关联或被这样一组指 令利用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编码或传送的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 应当相应地被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存储器、光学和磁性介质和载波信 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