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产生和使用呼叫方的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的方法和设备

产生和使用呼叫方的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的方法和设备

摘要

第一方产生和编辑其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借助在双方之间建立呼叫的消息,所述音标字母表达作为“呼叫方标识”信息被传给第二方。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被显示给第二方,转换成语音,和/或转换成第二方的语言的字母表,随后显示给第二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528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阿瓦亚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69090.1

  • 申请日2008-10-2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董莘

  • 地址 美国新泽西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44: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7

    授权

    授权

  • 2010-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M1/27 申请日:200810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信系统中,提供给被叫方的呼叫方标识信息通常包括呼叫方姓名的拼写(即,文本表达)。对于许多姓名来说,难以根据拼写确定姓名是如何发音的。一个麻烦的因素在于,同样拼写的姓名即使在同样的语言中也并不总是同样发音。这会造成众多的问题。例如,在商业环境中,这会导致客户服务代表读错客户的姓名,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令人为难的,对客户来说是令人不愉快的。或者,在国际电信环境中,接收系统用与表示呼叫方标识信息的书写字母不同的被叫方的语言的书写字母(字母表)显示呼叫方的姓名的尝试可能是不成功的。此外,借助文本-语音转换口头地提供对于呼叫方的呼叫方标识信息常常导致读错呼叫方的姓名。USA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part 36,section 1194,23(e)(36CFR§1194.23(e))要求借助话音向视觉受损的用户提供呼叫方标识信息。读错呼叫方的姓名可以认为是不完全遵从该要求。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用音标字母的形式使呼叫的第二方得到识别呼叫的第一方的信息(例如,诸如所述第一方的姓名之类的呼叫方标识信息)。有利的是,该信息的音标字母形式是由第一方自己产生的,以保证音标字母形式使第一方满意。为此,向第一方提供用于产生该信息的音标字母形式的模板和进程。该信息的音标字母形式随后被提供给第二方-例如,被显示和/或读出(借助文本-语音功能)。此外,有利的是,该信息的音标字母形式可被用于将信息从第一方的本国书写字母(例如,拉丁,罗马)转换成第二方的不同的本国书写字母(例如,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中文,日文等)。例证地,借助用于在双方之间建立呼叫的信令协议的消息,将音标字母形式的信息从第一方传给第二方,优点在于可通过实现呼叫的通信网络透明地实现信息的传送。

本发明既可被实现成方法,也可被实现成设备,以及包含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指令使计算机执行所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的电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在图1中的系统中产生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表示图1的系统的姓名创建模板的第一实施例;

图4表示图1的系统的姓名创建模板的第二实施例;

图5是在图1的系统中,在呼叫建立期间,以音标字母形式表达的姓名的使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包含由至少一个通信网络106互连的两个或者更多的通信设备102、110的通信系统100。每个设备102、110具有显示屏幕112。在网络106内,设备102、110与服务器104连接,并且服务器104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每个设备102、110可由网络106的不同服务器服务。服务器104还按照常规方式连接计算机124和通信设备102。通信系统100可以是任何期望的通信系统。仅仅作为一个示例,网络106包含专用或公共服务电话网,服务器104包括电话交换机,比如专用小交换机或者电话中心局,通信设备102、110包含有线或无线电话机。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网络106包含诸如因特网或局域网之类的数据网络,服务器104包含诸如代理,通信管理器,或者基于网际协议的话音(VoIP)专用小交换机之类的通信服务器,通信设备102、110包含任何期望的设备,比如有线或无线VoIP电话机,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等等。系统100或其任意组件的种类和结构并不重要。如同至此所述的那样,系统100是常规系统。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计算机114被用于产生通信设备102的用户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供通信设备102与诸如通信设备110之类的其它设备通信之用。例证地,计算机114或者是服务器104的管理终端,或者是设备102的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另一方面,如果通信设备102具有足够的类似计算机的能力和用户接口来实现该任务,那么可直接在设备102上产生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图2中表示了产生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的过程。

为了产生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在步骤200,计算机102的用户调用姓名产生功能,随后作为响应,计算机102在其显示屏幕116上显示姓名创建模板。图3和4中表示了姓名创建模板的备选形式。图3的模板使得可以用U.S.音标字母创建姓名的语音表达,而图4的模板使得可以用国际音标字母创建姓名的语音表达。每个模板包括以文本形式输入和显示姓名的字段310,以音标字母形式输入和显示姓名的字段320,和输入音标字母字符的虚拟按键330。在步骤202,用户借助计算机114的用户接口118,比如键盘(或者在备选实施例中,借助通信设备102的拨号小键盘)将文本形式的姓名输入字段310中。随后,在步骤204,计算机114(或者,在备选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2)的文本-语音转换引擎按照常规方式将文本形式的姓名转换成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并在步骤206在字段320中显示该音标字母表达。在步骤208,文本-语音转换引擎还借助诸如扬声器之类的用户接口108读出用音标字母表达的姓名。在步骤210,用户根据姓名的口语形式,确定姓名是否被正确地发音。如果发音不正确,那么在步骤220,用户使用虚拟按键330修改字段310中的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在备选实施例中,姓名产生功能转换小键盘按键,以表达音标字母表的字母,而不是标准(例如,拉丁,罗马)字母表的字母,用户使用小键盘的按钮修改字段310)。随后在步骤208,文本-语音转换引擎读出用修改后的音标字母表达的姓名。

如果在步骤230,用户满意姓名的发音,那么在步骤222,计算机114(或者在备选实现中,设备112)与服务器104互动,以便将文本形式的姓名和音标字母形式的姓名保存在服务器104和/或设备102上。图5中图解说明了以音标字母形式表达的姓名的使用。

当在步骤500,通信设备102的用户呼叫另一方,例如设备110的用户时,在步骤502,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作为呼叫方ID信息连同姓名的常规文本表达一起被传给被叫方。相反地,被叫方的音标字母表达按照类似的方式被传给呼叫方。例如,如果使用会话启动协议(SIP)建立呼叫,那么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和文本表达都在诸如“invite”消息之类的SIP消息的“From”或“Contact”首标字段中传送,彼此由常规的SIP记录分隔符分离。或者,文本表达在“From”或“Contact”首标字段中传送,而音标字母表达在SIP消息的“P-Asserted-Identity”首标字段中传送。或者,每种表达可由不同SIP消息,比如“invite”和“update”消息的相同首标字段传送。另一方面,如果使用QSIG信令协议,而不是SIP,那么可在QSIG消息的“Name2”首标字段或者制造商规范接口(MSI)字段中传送。

在接收方的通信终端110,在步骤506,呼叫方的姓名的文本表达和音标字母表达都在终端110的显示器112上显示给终端110的用户。如果接收方的母语的字母表和发送方的母语的字母表不同,那么在步骤504,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可被转换成接收方母语的字母表,在步骤506,以转换后的形式显示给接收方。为此,服务器104可以使用语言-书写字母翻译数据库124。如果多个服务器服务于设备102,110,那么每个服务器可共享数据库124的一个副本,或者每个服务器具有它自己的数据库124的副本。数据库124使语言和天然地用于表述(书写)这些语言的书写字母关联,每种书写字母与一种或多种语言关联。另外,在步骤508,终端110的文本-语音引擎可读出由音标字母表达表示的发送方的姓名。随后在步骤510,按照常规的方式继续进行呼叫建立。

相反,如果终端110的用户呼叫终端102,那么姓名的文本表达和音标字母表达在图5中作为被叫方ID信息被传给终端110的用户,并且向终端110的用户显示和/或读出。

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上述例证实施例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也可被包括为具有“点击倾听”正确发音图标的电子邮件名片的一部分。或者,可借助特征接入码(FAC),从电话机访问姓名的音标字母表达。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不减少本发明的附随优点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变化和修改。于是,除了在受现有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之外,这样的变化和修改都被下面的权利要求所覆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