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种植莕菜属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的方法

种植莕菜属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形成群落规模的种植荇菜和金银莲花莕菜属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的方法,包括荇菜的种子与块茎采集、荇菜的幼苗的繁殖与栽培、金银莲花繁殖芽采集、幼苗的繁殖与栽培,其特征是采用种子繁殖法或块茎繁殖法将荇菜种植于水体中,采用金银莲花繁殖芽——“鸡爪芽”将金银莲花种植于水体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486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27930.5

  • 发明设计人 陈开宁;黄蔚;柏祥;

    申请日2009-05-13

  • 分类号A01G1/00;A01C1/00;A01C1/08;C02F3/32;

  • 代理机构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汤志武

  •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40: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C1/00 授权公告日:20101208 终止日期:20110513 申请日:200905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2-08

    授权

    授权

  • 2009-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一种种植莕菜属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多数水体已为超富营养化,蓝藻水华严重,许多水域的透明度仅有20-30cm,大多数沉水植物种类难以生长,造成了水生植被破坏和水体污染日益加剧。莕菜属植物(Nymphoides Seguier)中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金银莲花(Nymphoides indica)是大多数浅水湖泊等水体中浮叶植物的优势种,并在我国分布广泛,依据长期野外观察结果其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和水体净化能力,因此常常被作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进行栽种,待其生长良好且水体透明度提高后,再引种沉水植物。此外,由于其花果期长、色彩鲜艳经常被作为小型湖泊、池塘、河流等水体中景观植物。可见,荇菜和金银莲花是一种很好的水生植被恢复的生物材料。但是,以往人们种植莕菜属植物主要采用植株移栽方法,这种方法由于离水运输、扦插定植困难等因素而造成成活率低,栽种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形成群落规模的种植莕菜属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的方法,莕菜属植物包括荇菜和金银莲花,其特征在于,种植荇菜包括种子繁殖法及块茎分割繁殖法,种植金银莲花采用繁殖芽法,其中:

荇菜的种子繁殖法:每年6-10月份,在荇菜群丛生长地段用小船收集种子,挑选已经有成熟果实的花序,将其剪下,摘下果实,用塑料袋或编织袋装好,带回,用0.1%汞浸泡7-15分钟对果实进行消毒处理(注意:少于5分钟果实霉变率高,超过10分钟则对种子发芽有一定影响,降低发芽率),不要取出种子,低温保存至次年4-8月份(4-10℃),在4-8月份均可以切开果实,取出种子,可提高温度(20-30℃)诱导种子发芽;荇菜种子在温度为20-30℃时的发芽率高,超过80%。待湖泊、池塘等水温达到15-30℃范围时,将已经发芽并芽长度0.5-3cm的种子抛洒至水体中;种子用量为每亩2-3斤。在池塘中种植可以降低水位,使种植初期水深保持0.3m-0.5m,然后随幼苗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小于1.5m。在湖泊中采用此方法种植荇菜水深范围为0.5-1.3m。

荇菜的块茎繁殖法:每年4-9月份,在荇菜生长地段用耙子从表层底泥5-20cm深度处捞取荇菜的块茎,去除茎叶,将采集的块茎收集够需要种植的数量;然后用刀将块茎分割成2-3份,抛洒至需要种植的水体中。如果种植地段风浪较大,则需要用1指大小网眼的网兜包裹块茎,绑系在事先准备好的长约1米小竹片上,插入底泥中50-80cm,使网兜包裹的块茎进入表层底泥中5-15cm,竹片固定荇菜的块茎,防止其被风浪带走移位。种植密度可为2-5个块茎/m2左右。

金银莲花繁殖芽种植法:金银莲花种子较难收集,种植时可以收集金银莲花特化的繁殖芽。该特化的繁殖芽是在花柄上的花脱落后形成的繁殖芽体,形状为莲座状,像鸡爪,因此通常被称为“鸡爪芽”,生于椭圆状近叶的附近,接近水面,因此易于采集。每年全年的月份均可以在金银莲花生长地段用耙子从表层底泥5-20cm深度处捞取,如果用船在水面采集,可以选择每年6-10月份,将采集的“鸡爪芽”收集够需要种植的数量,带回室内,放置于培养桶中,将水温设置20-30℃进行催芽,待大多数“鸡爪芽”发芽后,抛洒至水温为15-30℃水体中。如果种植地段风浪较大,则需要用1指大小网眼的网兜包裹该繁殖芽,绑系在事先准备好的长约1米小竹片上,插入底泥中50-80cm固定,使网兜包裹的繁殖芽进入表层底泥中5-15cm。种植密度可为每个网袋中装入2-3个“鸡爪芽”,网兜行间距0.5-1.5米。若需要保存金银莲花的繁殖芽,可以将其放置于培养桶中,并对水充气,这样可以将繁殖芽保存至次年种植。

上述荇菜种子繁殖法适用于水深小于1.3m、水较清、透明度大于40cm的水体;荇菜块茎繁殖法和金银莲花繁殖芽种植法适用范围除上述较清水体外,还适用于水深小于1.8米,但对严重缺氧、发黑发臭的水体不适用。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利用荇菜和金银莲花分布广、抗风浪、具净化力和景观植物的特点,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形成群落规模恢复湿地水生植被,改善水体环境,修复水体生态及景观。适用于浅水湖泊、水库岸带、河道、池塘等水体水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

具体实施方式

荇菜和金银莲花有种子繁殖和高效的无性繁殖系统。湖泊调查发现,荇菜种子发生量较大,易采集,发芽率高;荇菜和金银莲花种群生物量大,荇菜的块茎和金银莲花繁殖芽易捞取。荇菜和金银莲花种群通常生长于水深小于2.2m水域中。

荇菜的种子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其发芽,发芽率高。每年6-10月份,在荇菜群丛生长地段收集种子。用小船划至荇菜群丛生长地段,挑选已经有成熟果实的花序,将其剪下,摘下果实,用塑料袋或编织袋装好,带回,用0.1%汞浸泡7-15分钟对果实进行消毒处理,低温保存至次年4-8月份(4-10℃)。在需要种植季节,如在4-8月份,剥开果实,取出种子放于水中,将水温提高至20-30℃,诱导种子发芽,其种子发芽率超过80%。待湖泊、池塘等水温达到15-30℃范围时,将已经发芽并芽长度0.5-3cm的种子抛洒至水体中;种子用量为每亩2-3斤。另外,在池塘中种植可以采取降低水位方法,使种植初期水深保持0.3m-0.5m,然后随幼苗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小于1.5m。在湖泊中采用种子方法种植荇菜的水深范围为0.5-1.3m。

利用荇菜的块茎繁殖时,将船划至荇菜生长地段,用耙子从表层底泥5-20cm深度处捞取荇菜的块茎,去掉茎叶,然后用小刀将块茎分割成2-3份,抛洒至需要种植的水体中;若种植地段风浪较大,则需要用1指大小网眼的网兜包裹块茎,綁系在事先准备好的长约1米小竹片上,插入底泥中50-80cm,使网兜包裹的块茎插进表层底泥5-15cm中固定。种植密度为2-5个块茎/m2左右。

利用金银莲花繁殖芽恢复湿地水生植被时,每年任何月份均可以用小船在金银莲花生长地段用耙子从表层底泥5-20cm深度处捞取;如果想用船在水面采集,可以选择每年6-10月份,待金银莲花开完花后,采集的“鸡爪芽”,将采集的“鸡爪芽”收集够需要种植的数量,带回室内,放置于培养桶中,将水温设置20-30℃进行催芽,待大多数“鸡爪芽”发芽后,抛洒至水温为15-30℃水体中。若是自然水体水温在20-30℃范围内,则可以直接将该繁殖芽种植在目标水体;如果种植地段风浪较大,则需要用1指大小网眼的网兜包裹该繁殖芽,綁系在事先准备好的长约1米小竹片上,插入底泥中50-80cm,使网兜包裹的繁殖芽进入表层底泥中5-15cm固定。种植密度为每个网袋中装入2-3个“鸡爪芽”,网兜行间距0.5-1.5米。若需要保存金银莲花的繁殖芽,可以将其放置于培养桶中,并对水充气,这样可以将繁殖芽保存至次年种植。

荇菜种子繁殖法适用于水深小于1.3m、水较清、透明度大于40cm的水体;荇菜块茎繁殖法和金银莲花繁殖芽种植法适用范围除上述较清水体外,还适用于水深小于1.8米,但对严重缺氧、发黑发臭的水体不适用。

注意事项:在植物种植初期阶段,要防范有草食性鱼类或对水草有破坏作用的鱼类存在。

2004年至2006年在无锡五里湖150亩的试验围隔中进行栽种试验,获得了成功,荇菜和金银莲花混合群落的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并可以自行演替。2008年又分别在太湖贡湖湾和阳澄湖入湖河道进行了试验,也获得较大成功,试验观测结果也显示了荇菜和金银莲花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