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林蛙抗菌肽及制备工艺和在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林蛙抗菌肽及制备工艺和在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林蛙抗菌肽及其制备工艺,还进一步公开了该抗菌肽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该肽是一种碱性多肽,分子量范围在2-16KDa之间,等电点为8.9-9.5,由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大多数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丙氨酸、Val、甲硫氨酸等组成,其中碱性氨基酸占总量的23.99%,酸性氨基酸占总量的19.08%。林蛙抗病毒抗菌肽是从天然资源得到的产物,具有很好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还具有无溶血活性、无血浆凝固活性等优点,可用于制备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的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569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51423.0

  • 申请日2008-11-14

  • 分类号C07K14/435;C07K1/14;A61K38/17;A61P31/16;A61P31/18;A61P31/20;

  • 代理机构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陈宏伟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06: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K14/435 专利号:ZL2008100514230 登记号:Y2023220000019 登记生效日:20230324 出质人: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分行 发明名称:林蛙抗菌肽及制备工艺和在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日:20081114 授权公告日:20120725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2-07-25

    授权

    授权

  • 2009-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6-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林蛙抗菌肽,同时还提供了该抗菌肽的制备工艺,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该抗菌肽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化学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两栖类动物在中国属于传统重要和民族药物而广泛应用,如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大蹼铃蜍(Bombina maxima)、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等。这些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和内脏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已报道药理活性有光谱抗微生物作用、抗肿瘤、镇痛、局部麻醉、免疫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等。两栖类皮肤特定药理活性单体化合物的寻找已是新药发明的热点。我国对两栖类药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其活性成分和药理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生物碱等有机小分子,对其皮肤活性肽类物质研究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蛙抗菌肽,具有生物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林蛙抗菌肽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最终公开了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该多肽在治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林蛙抗菌肽,具有以下特征:是一种碱性多肽,分子量范围在2-16KDa之间,等电点为8.9-9.5;氨基酸组成为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丙氨酸、Val、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其中碱性氨基酸占总量的23.99%,酸性氨基酸占总量的19.08%。

本发明的林蛙抗菌肽的制备方法是:

(1)将林蛙干蛙皮,用pH4.00.2mol/L的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以料液比为1:8~12(m/v)的比例室温浸泡20~30h;将所得浸提液5000r.p.m离心30min,弃沉淀,留上清;

(2)将上清液煮沸5min,冷却,5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过30KDa膜即得抗菌肽滤液。

根据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基本原理,选用V12(MW1.3KDa)、胰岛素β链(MW3.3KDa)、胰岛素(MW5.7KDa)和细胞色素C(MW13KDa)和胰蛋白酶抑制剂(MW2.01KDa)作为标准蛋白测定抗菌肽分子量范围。

将抗菌肽酸水解,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采用氨基酸测序仪进行测定。

上述林蛙抗菌肽的抗病毒活性采用体外细胞实验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林蛙抗菌肽具有显著的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可用于制备治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治疗的药物。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林蛙抗病毒抗菌肽是从天然资源得到的产物,具有很好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还具有无溶血活性、无血浆凝固活性等优点,可用于制备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的药物。利用我国两栖类动物资源,为制备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林蛙抗菌肽分子量分布范围图;

图2:林蛙抗菌肽氨基酸组成分析图。

Tab.1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standard protein Vo=41.4ml

根据公式:

lgM=a-bVeV0

式中:M—分子量,KDa;

Ve—洗膜体积,ml;

V0—外水体积,ml。

以Ve/V0为横坐标,lgM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各组分分子量。

第一组分:Ve=59.0ml Ve/Vo=1.426,lgM=4.201

根据标准曲线得MW=15.9KDa

第五组分:Ve=218.3ml Ve/Vo=5.272,lgM=3.302

根据标准曲线得MW=2KDa

由以上结果可知,此林蛙抗菌肽分子量范围在2-16KDa之间。

Tab.2 The amino aci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由上表可知,在抗菌肽氨基酸组成中,碱性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3.99%,酸性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的19.08%。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林蛙抗菌肽的制备:

(1)称取20g的林蛙干蛙皮,用200ml pH4.0 0.2mol/L的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浸泡24h。

(2)将所得浸提液5000r.p.m离心30min,弃沉淀,留上清。将上清液煮沸5min,冷却,5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过30KDa膜即得抗菌肽滤液。于4℃条件下保存备用。

(3)根据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基本原理,选用V12(MW1.3KDa)、胰岛素β链(MW3.3KDa)、胰岛素(MW5.7KDa)和细胞色素C(MW13KDa)和胰蛋白酶抑制剂(MW2.01KDa)作为标准蛋白,与纯化样品混合溶解后上Sephadex G-25柱,测各组分洗脱体积。以Ve/V0为横坐标,lgM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各组分分子量(见附图1)。

(4)林蛙抗菌肽氨其酸组成分析:将抗菌肽酸水解,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见附图2)。

(二)林蛙抗菌肽抗病毒实验:

(1)林蛙抗菌肽抗流感病毒的实验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林蛙多肽用完全培养基进行2倍倍比稀释,共6个稀释度,每孔100vl,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对照。每实验孔滴加3×104个C8166细胞和200TCID50的流感病毒,每孔的总体积为200v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二天观察待测化合物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流感病毒诱导C8166细胞形成的合胞体数。IC50为抑制合胞体形成达50%时的药物浓度。EC50是对50%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SI)为IC50/EC50的比值。

(2)林蛙抗菌肽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林蛙多肽用完全培养基进行2倍倍比稀释,共6个稀释度,每孔100vl,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对照。每实验孔滴加3×104个C8166细胞和300TCID50的乙肝病毒,每孔的总体积为200v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三天观察待测化合物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乙肝病毒诱导C8166细胞形成的合胞体数。IC50为抑制合胞体形成达50%时的药物浓度。EC50是对50%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SI)为IC50/EC50的比值。

(3)林蛙抗菌肽抗艾滋病病毒的实验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林蛙多肽用完全培养基进行2倍倍比稀释,共6个稀释度,每孔100vl,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对照。每实验孔滴加3×104个C8166细胞和200TCID50的艾滋病病毒,每孔的总体积为200v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三天观察待测化合物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艾滋病病毒诱导C8166细胞形成的合胞体数。IC50为抑制合胞体形成达50%时的药物浓度。EC50是对50%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SI)为IC50/EC50的比值。

表1  林蛙抗菌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

 

IC50(vg/ml)EC50(vg/ml)SI林蛙抗菌肽12.51.67.8

表2  林蛙抗菌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增殖的作用:

 

IC50(vg/ml)EC50(vg/ml)SI林蛙抗菌肽11.71.86.5

表3  林蛙抗菌肽抑制艾滋病病毒增殖的作用:

 

IC50(vg/ml)EC50(vg/ml)SI林蛙抗菌肽12.01.96.3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林蛙抗菌肽具有显著的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可用于制备治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治疗的药物。

实施例2:

(一)林蛙抗菌肽的制备:

(1)称取10g的林蛙干蛙皮,用120ml pH4.0 0.2mol/L的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浸泡30h。

(2)将所得浸提液5000r.p.m离心30min,弃沉淀,留上清。将上清液煮沸5min,冷却,5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过30KDa膜即得抗菌肽滤液。于4℃条件下保存备用。

(3)根据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基本原理,选用V12(MW1.3KDa)、胰岛素β链(MW3.3KDa)、胰岛素(MW5.7KDa)和细胞色素C(MW13KDa)和胰蛋白酶抑制剂(MW2.01KDa)作为标准蛋白,与纯化样品混合溶解后上Sephadex G-25柱,测各组分洗脱体积。以Ve/V0为横坐标,lgM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各组分分子量(见附图1)。

(4)林蛙抗菌肽氨其酸组成分析:将抗菌肽酸水解,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见附图2)。

(二)林蛙抗菌肽抗病毒实验:

(1)林蛙抗菌肽抗流感病毒的实验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林蛙多肽用完全培养基进行5倍倍比稀释,共6个稀释度,每孔100vl,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对照。每实验孔滴加3×104个C8166细胞和200TCID50的流感病毒,每孔的总体积为200v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二天观察待测化合物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流感病毒诱导C8166细胞形成的合胞体数。IC50为抑制合胞体形成达50%时的药物浓度。EC50是对50%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SI)为IC50/EC50的比值。

(2)林蛙抗菌肽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林蛙多肽用完全培养基进行5倍倍比稀释,共6个稀释度,每孔100vl,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对照。每实验孔滴加3×104个C8166细胞和300TCID50的乙肝病毒,每孔的总体积为200v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三天观察待测化合物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乙肝病毒诱导C8166细胞形成的合胞体数。IC50为抑制合胞体形成达50%时的药物浓度。EC50是对50%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SI)为IC50/EC50的比值。

(3)林蛙抗菌肽抗艾滋病病毒的实验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林蛙多肽用完全培养基进行5倍倍比稀释,共6个稀释度,每孔100vl,同时设置正常细胞对照,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对照。每实验孔滴加3×104个C8166细胞和200TCID50的艾滋病病毒,每孔的总体积为200v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感染后第三天观察待测化合物对合胞体形成的影响。在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艾滋病病毒诱导C8166细胞形成的合胞体数。IC50为抑制合胞体形成达50%时的药物浓度。EC50是对50%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SI)为IC50/EC50的比值。

表1  林蛙抗菌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

 

IC50(vg/ml)EC50(vg/ml)SI林蛙抗菌肽11.91.67.4

表2  林蛙抗菌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增殖的作用:

 

IC50(vg/ml)EC50(vg/ml)SI林蛙抗菌肽11.41.96.0

表3 林蛙抗菌肽抑制艾滋病病毒增殖的作用:

 

IC50(vg/ml)EC50(vg/ml)SI林蛙抗菌肽12.11.77.1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林蛙抗菌肽具有显著的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可用于制备治疗病毒型流感、乙型肝炎及艾滋病治疗的药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