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公共业务实现方法、银行前置设备和银行前置系统

公共业务实现方法、银行前置设备和银行前置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业务实现方法、银行前置设备和银行前置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将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所述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对该交易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交易响应消息;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将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通过本发明可以避免对服务提供商的重复建设,实现用户操作界面统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144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27805.4

  • 发明设计人 何仲谋;李进;

    申请日2008-11-28

  • 分类号G07F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芳

  •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49: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4-13

    授权

    授权

  • 2009-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4-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行电子业务技术,尤其是一种公共业务实现方法、银行前置设备和银行前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智能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联标识卡用户越来越多的通过银行实现代缴费。目前,银行在进行代缴费业务时,是由用户到银行柜台,银行分别与不同的行业(如,电信、联通、移动、电力)协商合作,分别与各行业建立联网,针对不同的服务提供商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业务接口。图1为现有银行实现代缴费业务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用户到银行的柜台11向银行工作人员选择代缴费业务,银行工作人员将相应的行业的代缴费请求发送给相应的行业的银行前置,例如,用户选择移动代缴费时,银行工作人员将用户的请求发送给与移动通信连接的移动前置模块121,通过移动前置模块121与移动行业131通讯交互,实现针对移动的代缴费;用户选择联通代缴费时,银行工作人员将用户的请求发送给与联通通信连接的联通前置模块122,通过联通前置模块122与联通行业132通讯交互,实现针对联通的代缴费。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银行代缴费业务中,银行分别与各行业分别联接,例如,通过移动前置模块实现与移动的互通,通过联通前置模块实现与联通的互通。但是各模块的技术接口、业务细节各异,针对不同的行业需要单独开发模块,甚至需要单独开发前置系统,例如针对移动需要开发移动前置模块,针对联通需要开发联通前置模块。因此,现有技术可能会造成模块重复建设,造成银行端用户交易渠道、操作界面各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统一各行业的业务流程,使银行端用户操作界面统一,避免对各行业的重复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将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所述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对该交易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交易响应消息;

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将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行前置设备,包括:

交易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将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转换为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的银联交易请求消息;用于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将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转换为用户终端支持的用户终端交易响应消息,并将该用户终端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银联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银联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并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行前置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发送交易请求消息及接收对应该交易请求消息的交易响应消息;

银行前置设备,用于将所述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并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将该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将用户终端的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由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对各交易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而不是各行业,可以避免对不同行业的重复建设。

2、将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统一的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可以实现银行端用户操作界面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银行实现代缴费业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银行前置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银行前置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是由银联提供的可以实现与各发卡机构通信的公共平台,并且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还与各行业(如移动、联通、电力等)存在通信连接。发明人在本发明的过程中正是发现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具有与各方(包括各行业和各发卡机构)通信的能力,基于该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实现银行的代缴费业务,避免银行针对各行业开发各自的模块,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交易操作流程和交易界面。

图2为本发明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21:银行前置设备接收自助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将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所述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对该交易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交易响应消息。银联公共支付平台通过与各方(发卡机构、行业)进行通讯实现具体的缴费及扣款等业务,具体的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处理交易请求消息的过程是现有技术,由银联提供,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2:银行前置设备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将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自助终端。之后自助终端可以将交易响应显示给用户,由用户进行交易的确认。

其中,上述自助终端和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的消息的报文包之间的转换,可以根据自助终端和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的数据格式及现有的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方法进行相应的转换。该银行前置设备与自助终端之间可以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讯,该银行前置设备与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之间可以采用x.25或者TCP/IP协议进行通讯。

本实施例以自助终端为例,但本实施例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用户终端,例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

本实施例通过银行前置设备,将用户通过自助终端发送的请求统一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将后续的流程交由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进行处理;在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处理结束后,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响应并发送给自助终端,由自助终端显示给用户。本实施例可以统一用户针对各行业的支付业务,例如,用户在自助终端中选择了针对移动的支付业务,现有技术是将该针对移动的请求发送给移动前置模块,再由移动前置模块发给移动这一行业的相关处理模块,之后再由移动前置模块将移动行业处理的结果返回给自助终端;用户在自助终端中选择了针对联通的支付业务,现有技术是将该针对联通的请求发送给联通前置模块,再由联通前置模块发给联通这一行业的相关处理模块,之后再由联通前置模块将移动行业处理的结果返回给自助终端。而本发明是,不论用户选择是针对移动还是联通的支付业务,银行前置设备均将用户的请求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由银联进行处理,最后将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响应再通过该银行前置设备返回给自助终端。因此,本发明不需要单独开发针对各行业的前置模块,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成本,将针对各行业的请求统一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可以统一用户的操作流程,统一用户界面。

下面将结合图3具体描述从用户通过自助终端发起交易请求到自助终端收到交易响应的流程。

图3为本发明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针对整个网络。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301:银联标识卡用户向自助终端提交缴费申请消息。

步骤302:银行前置设备转发该业务指示信息(缴费申请消息)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

步骤303: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向相应的行业(如联通)发送查询请求,用于查询用户帐户情况。

步骤304:行业向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相应的帐户情况。

步骤305: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向银行前置设备转发该帐户情况。

步骤306:银行前置设备向用户通知该帐户情况。

步骤307:用户向银行前置设备发送缴费确认消息。

步骤308:银行前置设备转发该缴费确认消息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

步骤309: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向该银联标识卡的发卡机构发送扣款申请消息。

步骤310:发卡机构向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扣款结果。

步骤311:若扣款成功,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向相应的行业发送缴费或充值通知,指示行业向用户的帐号里缴费或充值;若扣款失败,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通过银行前置设备向用户返回扣款失败消息。图中扣款成功为例。

步骤312:行业向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相应的缴费或充值结果。

步骤313: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转发给缴费或充值结果给银行前置设备。

步骤314:银行前置设备向用户返回该缴费或充值结果。

本实施例给出了代缴费业务的流程,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提交请求时,由银行前置设备将该请求统一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由银联根据该请求中的信息,例如代缴费的行业及发卡机构信息,与相应的行业和发卡机构进行通讯处理。避免了银行直接同各行业的通讯,实现针对各行业的请求的统一处理。

图3对整个网络的交易处理流程进行了描述,下面具体描述银行前置设备的处理流程。

对于银行前置设备,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银行前置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报文包。

步骤A2:银行前置设备根据该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报文包,得到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的银联交易请求报文;具体的银行前置设备可以根据交易请求报文的类型及该交易请求报文的数据格式,及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的数据格式进行报文的转化,其转换方式具体的可参见现有技术。

步骤A3:银行前置设备在该银联交易请求报文中附加交易请求与交易响应匹配信息域;因此,可以正确的得到对应各交易请求的交易响应。

步骤A4:将该银联交易请求报文打包后发送给银联支付平台。

银行前置设备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发送的交易响应消息,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银行前置设备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发送的交易响应报文包。

步骤B2:将该交易响应报文包与交易请求报文包匹配。

步骤B3:根据该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发送的交易响应报文包,得到用户终端支持的用户终端交易响应报文。

步骤B4:将该用户终端交易响应报文打包后发送给用户终端。

更为具体的,上述接收并处理交易请求的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A12:银行前置设备为接收的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报文包分配银行前置设备交易流水号;以便后台进行每日的交易统计。

步骤A13:银行前置设备缓存接收的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报文包;具体的,银行前置设备的处理任务可以分为交易请求侦听任务及交易处理任务交易请求侦听任务负责自助终端侦听的交易请求,当侦听到一个交易处理请求后,立即创建一个交易处理任务,将该交易请求交由新建的交易处理任务处理,而交易请求侦听任务本身,继续侦听下一个交易请求。交易处理任务负责对其父任务(交易请求侦听任务)交来的交易请求进行处理,包括对交易请求进行安全性校验、本地分配流水号、入本地库、转发、接收交易响应等一系列处理,直至把交易响应发回给发起交易的通讯方后,交易处理任务结束。通过对交易请求进行缓存可以使银行前置设备具有并发处理能力。

步骤A14:银行前置设备实时监控接收到的交易请求报文包;以便实时监控交易请求的处理情况,如交易请求是否顺利进行等。

步骤A31:银行前置设备用个人识别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简称PIN)加密银联交易请求报文;以保证报文的传输安全性。

步骤A32:银行前置设备为生成的银联请求报文生成鉴别码(MessageAuthentication Code,简称MAC);以便通信双方协商加密算法进一步保证报文安全性,及避免发送方重复发送过失的报文。

步骤A41:银行前置设备在交易库中登记交易请求报文包的信息;以便后台进行统计。

上述接收并处理交易请求的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B12:银行前置设备实时监控接收到的交易响应;以便实时监控交易响应的处理情况,如交易响应是否顺利进行等。

步骤B23:银行前置设备验证交易响应报文包的鉴别码;以保证报文没有被篡改,保证报文的安全性。

步骤B41:银行前置设备在交易库中登记交易响应报文包的信息;以便后台进行统计。

通过结合上述步骤,图4给出银行前置设备具体的交易处理流程。其中,银行前置设备包括交易处理模块、银联通讯模块、缓冲模块、实时监控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图4为本发明公共业务实现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401:交易处理模块从用户终端接收交易请求报文包。

步骤402:交易处理模块为交易请求报文包分配交易流水号。

步骤403:交易处理模块将接收的交易请求报文包发送给缓冲模块,在缓冲模块中缓存交易请求报文包。

步骤404:缓冲模块将接收到的交易请求报文包发往实时监控模块。

步骤405:交易处理模块在缓冲模块中取出一个交易请求报文包进行处理。

步骤406:交易处理模块解包该交易请求报文包。

步骤407:交易处理模块根据交易的不同种类,将该交易请求报文组织银联交易请求报文。

步骤408:交易处理模块在银联交易请求报文中附加交易请求与交易响应匹配信息域。

步骤409:交易处理模块转换PIN密文域。

步骤410:交易处理模块为生成的银联请求报文生成MAC。(根据银联是否有该域,可选)

步骤411:交易处理模块打包发往银联的交易请求报文,形成银联交易请求报文包。

步骤412:在数据库模块中登记交易请求信息。

步骤413-415:交易处理模块将银联交易请求包提交给银联通讯模块,由银联通讯模块将交易请求报文包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

步骤416:银联通讯模块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的响应。

步骤417:将交易响应报文包发送给缓冲模块,对各交易响应报文包进行缓冲处理。

步骤418:缓冲模块将接收到的交易响应报文包发往实时监控模块。

步骤419:交易处理模块在缓冲模块中根据交易请求与交易响应匹配信息域的信息,取出与交易请求报文包匹配的交易响应报文包。

步骤420:交易处理模块解包交易响应报文包。

步骤421:交易处理模块验证该交易响应报文的MAC。(根据银联是否有该域,可选)

步骤422:解密PIN。

步骤423:交易处理模块根据交易的不同种类,将交易响应报文转换为用户终端支持的终端响应报文。

步骤424:交易处理模块打包发往用户终端的终端响应报文,形成终端响应报文包。

步骤425:交易处理模块在数据库模块中登记交易响应信息。

步骤426:交易处理模块将终端响应报文包发往用户终端。

步骤427:交易处理任务进程结束。

图4中的步骤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的步骤A1-A4、步骤B1-B4及步骤A12-A14、步骤A31-A32、步骤A41及步骤B12、步骤B23、步骤B41中的相应步骤内容。

本实施例对银行前置设备的内部流程进行了描述,本实施例将交易请求处理后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并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实现用户终端通过银行前置设备与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交互,而不是通过各行业的银行前置模块与各行业分别交互,实现用户的操作界面统一,避免各行业的银行前置模块的重复建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5为本发明银行前置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交易处理模块51、银联通讯模块52。交易处理模块5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将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转换为银联公共支付平台支持的银联交易请求消息,银联通讯模块52接收交易处理模块发送的银联交易请求消息,并将该银联交易请求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并且银联通讯模块52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并将该银联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交易处理模块51,交易处理模块51将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转换为用户终端支持的用户终端交易响应消息,并将该用户终端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缓冲模块53、实时监控模块54和数据库模块55。缓冲模块53与所述交易处理模块51和银联通讯模块52连接,用于缓存所述交易请求消息及交易响应消息;实时监控模块54与所述缓冲模块53连接,用于在请求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交易请求消息,在响应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交易响应消息;数据库模块55与交易处理模块51连接,用于对所述交易请求消息和交易响应消息进行登记处理;交易处理模块51还用于为每个交易请求消息分配流水号。

本实施例对银行前置设备的内部各模块进行了描述,本实施例将交易请求处理后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并接收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实现用户终端通过银行前置设备与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交互,而不是通过各行业的银行前置模块与各行业分别交互,实现用户的操作界面统一,避免各行业的银行前置模块的重复建设。

图6为本发明银行前置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用户终端61和银行前置设备62。用户终端61发送交易请求消息给银行前置设备62,银行前置设备62将用户终端发送的交易请求消息发送给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并接收从银联公共支付平台返回的交易响应消息,银行前置设备62将该交易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61,以便用户终端61向用户显示交易处理结果。

其中,用户终端61和银行前置设备62之间采用TCP/IP通讯,银行前置设备62和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之间采用x.25协议或者TCP/IP通讯。用户终端61和银行前置设备62之间采用短连接方式通讯,即一交易一连接的方式,银行前置设备62和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之间采用长连接方式通讯,即银行前置设备62与银联公共支付平台之间保持持续的连接。

具体的,用户终端61可以为自助终端或者网上银行终端或者电话银行终端。银行前置设备62可以为图5所示的银行前置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银行前置设备及银联公共支付平实现用户与行业的通讯,实现用户的操作界面统一,避免各行业的银行前置模块的重复建设。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