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光致变色W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光致变色W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光致变色W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0.05~3mol/L钨酸盐溶液;(2)将钨酸盐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钨酸溶液;(3)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7~38%浓盐酸调节pH值至0.8~2.0;(4)按钨酸盐溶液、分散剂与稳定剂的体积比为1.0∶0.1~2.0∶0.1~1.0加入分散剂和稳定剂;(5)按钨酸盐溶液与成核剂的体积比为1.0∶0.1~1.0加入成核剂;(6)镀膜及干燥;(7)热处理即制得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WO3薄膜,其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粒径为200~600nm。制得的WO3薄膜在低功率的激发光源条件下能产生良好的变色效果,改善了WO3薄膜的光致变色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178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97795.4

  • 发明设计人 沈毅;颜莎宁;曹元媛;王萍萍;

    申请日2008-11-21

  • 分类号C01G41/02(20060101);C09K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14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刘荣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8 17:49: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9K11/68 授权公告日:20101110 终止日期:20111121 申请日:200811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1-10

    授权

    授权

  • 2009-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变色W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光致变色WO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壳层包覆颗粒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形成空心微球的手段之一。首先,壳层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荷、官能团、反应性,从而加强了它们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其次,形成壳层可以引入多种材质,得到杂化的、多功能的颗粒。再次,核壳结构颗粒可作为空心结构的前驱体。层层自组装方法(Layer by Layer)是实现核壳结构到空心结构转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将核壳包覆结构的核质,用高温锻烧、化学试剂溶解可以得到空心结构。LbL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Her发现颗粒能够依次地沉积在固体基质上。九十年代,随着Decher、Hong开创性发现聚合阳离子和聚合阴离子可以在基质上进行层层自组装,LbL法在包括无机纳米颗粒、生物分子、染料以及聚合电解质多层膜在内的众多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空心微球是一类内核为空气或其他气体的特殊结构的核壳粒子,与其块体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的密度以及特殊的力学、光、电等物理性质及应用价值,因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兴趣,成为材料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方向之一。而现在已出现了空心微球WO3粉体的报道。但是如何制备出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WO3薄膜,优化其光致变色性能,目前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WO3薄膜的研究现状,利用成核剂制备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光致变色WO3薄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致变色WO3薄膜,其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粒径为200~600nm。该光致变色WO3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0.05~3mol/L钨酸盐溶液;

(2)将钨酸盐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钨酸溶液;

(3)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7~38%浓盐酸调节pH值至0.8~2.0;

(4)按钨酸盐溶液、分散剂与稳定剂的体积比为1.0:0.1~2.0:0.1~1.0加入分散剂和稳定剂;

(5)按钨酸盐溶液与成核剂的体积比为1.0:0.1~1.0加入成核剂;

(6)镀膜及干燥;

(7)热处理即制得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WO3薄膜。

上述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步骤(1)配制钨酸盐溶液是指以易溶于水的钨酸盐为钨源,且该类钨酸盐的阳离子的强酸盐也溶于水。步骤(4)加入分散剂和稳定剂是指在磁力搅拌器以200~600r/min的速度搅拌下逐滴加入分散剂和稳定剂,其中钨酸盐溶液与分散剂和稳定剂的体积比为钨酸盐溶液:分散剂:稳定剂=1.0:0.1~2.0:0.1~1.0,钨酸盐溶液中的钨酸盐与分散剂的摩尔比为钨酸盐:分散剂=1.0:0.1~2.0,分散剂为指草酸,稳定剂为正丙醇、丙三醇、丙酮或乙酰丙酮。步骤(5)加入成核剂是指在磁力搅拌器以200~600r/min的速度搅拌下逐滴加入成核剂,搅拌2~6h后放至暗处静置12~48h,其中钨酸盐溶液与成核剂的体积比为钨酸盐溶液:成核剂=1.0:0.1~1.0,其中成核剂是指分子量在2000~5000,可与水互溶、在300℃以下易分解的聚电解质。步骤(6)所说的镀膜及干燥是指采用浸渍提拉法,在提拉速度为15~25mm/s下,在玻璃基片上镀膜80~200s,并在40~60℃干燥。步骤(7)热处理是指置于电阻炉中在100~200℃保温1h,300~600℃保温1h的条件下烧结。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备微观形貌为空心微球的光致变色WO3薄膜,由于聚电解质高分子的离子链相互靠近,构像不太舒展,而且氢离子在聚阴离子链的外部和内部进行扩散,使部分阴离子静电场得到平衡,以致其排斥作用减弱,链发生蜷曲,尺寸缩小,形成球形聚集体。而聚电解质的羰基基团易于钨酸形成氢键,使钨酸被吸附到聚集体胶粒的表面形成包覆层,高温煅烧后除去聚电解质得到空心微球。所得的空心微球由于单分散性大幅提高,表面能得到极大的增强,且入射光多数被限阈在内核,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本发明制备的WO3薄膜与其他形貌的薄膜相比,中空且分散程度高的空心微球对激发光吸收能力加强,从而提高了薄膜光致变色反应活性,使所制备的WO3薄膜在低功率的激发光源条件下能产生良好的变色效果,改善了WO3薄膜的光致变色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WO3薄膜的扫描电镜图(9.2mm×20.0k)。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WO3薄膜的扫描电镜图(9.2mm×5.0k)。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配制0.2mol/L的Na2WO4溶液25ml,将Na2WO4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用37%浓盐酸调节pH值为1.0,在磁力搅拌器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下,逐滴加入正丙醇10ml和3mol/L的草酸溶液25ml,之后逐滴加入聚丙烯酸15ml,然后将反应体系搅拌均化4个小时后放至暗处静置24h,随后用浸渍提拉法(提拉速度为20mm/s,镀膜时间为120s)镀膜并在50℃干燥。最后,将镀膜后的玻片放入置于电阻炉中在200℃保温1h,300℃保温1h的条件下烧结,即得光致变色WO3薄膜。利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司)测得薄膜色度为21.87;将WO3薄膜放入Z-F-20C暗箱式紫外分析仪(上海宝山顾村电光仪器厂制造,功率为6W,选择的紫外光波长为365nm。WO3薄膜距光源10cm),反应温度为室温,光照时间5h,测得其色度值为30.54。说明WO3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变色。将变色的WO3薄膜移入无光处,2h后WO3薄膜褪色,测得其色度值为21.03,说明所制备的WO3薄膜在无光条件下褪色。

对WO3薄膜的微观形貌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如附图所示。图1为9.2mm×20.0k下2.00um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9.2mm×20.0k下1.00um的扫描电镜图.

分析可得,WO3薄膜由大小及形状较为均匀的空心微球状的纳米颗粒组成,直径在200~600nm之间,颗粒之间无明显的团聚现象,具有较高的单分散性且中空,从而使WO3薄膜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结合WO3薄膜的光致变色性质,当成核剂聚丙烯酸溶解于介电常数很大的水中时,就会离解成高分子离子和若干个抗衡离子氢离子。当聚丙烯酸达到一定浓度时,由于高分子离子链相互靠近,构象不太舒展,而氢离子在聚阴离子链的外部与内部进行扩散,使部分阴离子静电场得到平衡,以致其排斥作用减弱,链发生蜷曲,尺寸缩小。然而,此体系呈酸性,增加了抗衡离子的浓度,其中一部分渗入高分子离子中而遮蔽了有效电荷,由于阴离子间的排斥引起的链的扩展作用进一步减弱,强化了蜷曲作用,使尺寸更为缩小,形成球形聚集体。而聚阴离子链上的羰基与钨酸形成形成氢键,使钨酸吸附在球形聚集体的表面形成包覆层,高温烧结后聚丙烯酸分解形成空心微球结构。由上分析可得:分子量在2000~5000,可与水互溶、在300℃以下易分解的聚电解质作为成核剂,均能制取所需的WO3薄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加入的聚丙烯酸的量为实施例1的0.5倍,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得制取薄膜的色度值为20.45,紫外灯照射5h后,其色度值为22.30,移入暗处2h后褪色,其色度值为20.34。

实施例3

取实施例1制取的WO3薄膜样品在南方地区夏季晴天中午12点到14点间测试其光致变色性能,其光照2h后色度值为23.15,移入暗处2h后褪色,其色度值为20.2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