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由纤维材料制造针织物的机器、特别是圆型针织机

用于由纤维材料制造针织物的机器、特别是圆型针织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至少部分地使用纤维材料(10)来制造针织物的机器,特别是圆形针织机。至少选出的成圈位置(6)配设有用于制造由纤维材料(10)构成的纱线(11)的牵伸装置(8)。根据本发明,牵伸装置(8)处于在机器(1)处工作的操作人员(5)的操纵范围内,且可以向下(箭头v)或者朝向旁侧打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008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赖因哈德·柯尼希;

    申请/专利号CN200780008711.1

  • 发明设计人 赖因哈德·柯尼希;G·柯尼希;

    申请日2007-02-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董华林

  • 地址 德国埃特林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44: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4B9/14 授权公告日:20110330 终止日期:20190213 申请日:200702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3-30

    授权

    授权

  • 2009-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4-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类型的用于由纤维材料制造针织物的机器、特别是圆型针织机。

技术领域

这种机器的特征在于,代替传统的纱线,主要或仅仅使用由很大程度上不捻转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短纤维构成的纱。这种纱在可紧靠机器的成圈位置之前连接的牵伸装置中由输送给这些牵伸装置的粗纱或带制成,并为了确保无干扰地从牵伸装置输送至成圈位置而借助于纺纱机构转换成临时的纱线,在进入到成圈位置不久前纱线的捻度才再次减小(假捻原理)。实际上被加工成针织物的纱因此主要由不捻转的平行的纤维构成,因此制好的针织物以极其柔软见长。尽管在需要时可以加工附加的由通常的纱线构成的辅助用线,但这根本不需要。

一种公知的构造成圆型针织机的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机器(PCTWO 2004/079068A2)针对每个成圈位置都具有一个牵伸装置。因为这些牵伸装置的结构不能任意小,所以由这些牵伸装置会产生很大的空间问题和操作问题。因此例如规定,牵伸装置以离开圆型针织机的较大的距离设置,并通过提高的工作台包绕这些牵伸装置,从这些工作台能够够到牵伸装置。尽管由此可以在圆型针织机的圆周设置大量牵伸装置,但这带来了如下缺点:当在牵伸装置之一中出现故障时,在圆型针织机处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离开机器前面的通常的工作室,走上工作台,从工作台消除故障,然后再回到通常的工作室。这不仅麻烦,而且需要特殊的引起成本的以限定工作台的围栏等形式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操作人员不小心从工作台上跌落。另外必须采取附加的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的措施,这些措施例如由大量纺纱机构和这些纺纱机构之后的在每个成圈位置的输送管构成,以便使得离开牵伸装置的纱可靠地输送至织针或其它成圈的部件。如果为了避免这些缺点而将牵伸装置紧邻机器设置,特别是设置在圆型针织机的圆周上,那么这些牵伸装置之间的空间将随着针织位置或针织系统的数量的增多而越来越小,从而在通常设置的情况下无法再够到牵伸装置,因此实际上无法对牵伸装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或维修。

此外也已公知的是,牵伸装置呈条状地组装成三组,这三组牵伸装置以约120°的角度间隔设置在圆型针织机的圆周上。但这种解决方案随之产生如下缺点:从牵伸装置至成圈位置的距离波动很大。由此产生纱的不同的摩擦情况,特别是当在这种情况下还使用输送管时,这会导致产生不同的纱线张力,并且受到很大摩擦的纱线容易断裂。此外,在每个成圈位置需要两个或更多个机械驱动的或者用压缩空气驱动的纺纱机构的所有解决方案都随之产生能耗高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开头所述类型的机器进行改进,从而牵伸装置即使在系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紧靠机器设置,因此可以便于操作、维护和必要时的维修。

根据本发明,所述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得到解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相比于现今唯一的通常的方式,牵伸装置可以从下面和/或从旁侧来操纵。为此例如可以对本已公知的压力臂(这些压力臂上支撑着所谓的上罗拉)进行如下设置,即代替向上摆动,它们可以向下摆动或者摆向旁侧。另一优选的可行方案在于,至少将所选择的功能部件,特别是牵伸装置机构,如罗拉或小皮带,安装在可从相关的牵伸装置向下或者向旁侧拉出的按推入部件形式的部件上。由此可以使得牵伸装置紧靠地移动经过成圈位置或针织位置,其中优选这些牵伸装置尽管设置在成圈位置上方,但仍处于在机器处工作的操作人员的操纵范围内。操作人员因此可以在不必离开通常的工作室的情况下对牵伸装置进行所有必需的工作,其方式为,他将功能部件向下或者向旁侧翻摆或者拉出。

本发明的其它有益的特征可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到。

技术领域

下面对照附图借助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示出:

图1为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垂直剖视图;

图2为根据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俯视图,其中省去了辅助用线;

图3为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垂直剖视图;

图4为根据图3的圆型针织机的俯视图,其中省去了辅助用线并添加了纺纱装置;

图4a和4b示意性地以放大的比例示出根据图4的圆型针织机的牵伸装置,其具有通常的分别处于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压力臂。

图5为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按照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牵伸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为例如沿着图5的线VI-VI的剖视图;

图7为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按照图3的圆型针织机的牵伸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9为根据图8的圆型针织机的牵伸装置的单独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9a为将插入部分向下取出之后牵伸装置的相比于图9略小的视图;

图10为三个并列地设置在未示出的根据图8的圆型针织机的的圆周上的牵伸装置的仰视图;

图11和12为根据图9的牵伸装置的两个从下方观察的透视图;

图13至16示出具有插入部分的其它本发明的牵伸装置的纯示意性的实施例;

图17为用于牵伸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18为盒式插入部分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技术领域

下面借助一种成圈的机器详细说明本发明,该机器在这些实施例中是一种圆型针织机,其具有多个针织位置或针织系统形式的成圈位置和通常的舌针形式的成圈机构。但显然也可以在其它成圈的机器上以类似的或相应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

图1和2示意性地示出具有可旋转的针筒2的圆型针织机1,针筒2中可移动地支撑着织针3。在圆型针织机1之前或者在环绕它的区域中示意性地示出工作室4,在圆型针织机1中在通常地工作时,操作人员5在该工作室4中值班。圆型针织机1的高度通常应使得多个成圈位置或针织位置6处于操作人员5的操作范围之内,所述成圈位置或针织位置6由未示出的织针三角构成,图1中仅示出了所述成圈位置或针织位置6中的一个。名称“操作范围”系指优选在人机工程学方面设置得特别有益和/或例如按照工作指令、标准来设置或者以任何其它方式设置在地面7之上规定的距离等,无论圆型针织机1还是操作人员5都处于该距离。

本发明意义下的圆型针织机1是所谓的纺纱针织机。每个成圈位置或针织位置6都配设有牵伸装置8,从条筒9中取出的纤维条10被输送给所述牵伸装置。该纤维条10在牵伸装置8中以本已公知的方式被细化成纱线11,并优选通过导纱器12被喂纱给用于成圈的织针3。附图标记14还表示辅助用线,辅助用线同样可以被输送给导纱器12。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每六个牵伸装置8组合成一个牵伸装置组8a,该牵伸装置组将纱线11提供给六个相邻的、这里用导纱器12表示的针织位置。为此,每六个牵伸装置8通过同轴的罗拉并列设置,从而产生由图2可见的条状的具有例如四个牵伸装置组8a的结构,该结构设置在针筒2的周围并将纱线11提供给总共24个针织位置。

所述类型的成圈的机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例如可由开头部分所述的文件PCT WO 2004/079068 A2已知,为避免重复,针对本申请的主题将所述文件引用于此。

根据本发明,牵伸装置8如下设置,它与成圈位置6一样处于在圆型针织机1处工作的操作人员5的操作范围内。为此,这些牵伸装置8例如固定在支撑环15上,该支撑环通过支柱16支撑在圆型针织机1的基板或三角底板17上。另外,该结构的特殊的优点在于,由三对或更多对功能部件(例如牵伸罗拉18等)构成的钳口线并非处于水平面上,而是按照图1处于倾斜的平面上,其中面向相应的条筒9的喂料罗拉对高于面向圆型针织机1的在地面7上方的输出罗拉对。

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牵伸罗拉18的轴在使用状态下全部水平设置。为了实现对于操作人员5来说从工作室4不仅可以够到牵伸装置8,而且能够轻易地维护和/或维修牵伸装置8,而无需将其完全拆卸,牵伸装置8可以至少部分地以如下方式被打开,即其主要的功能部件根据本发明至少部分可向下摆动地支撑在这些牵伸装置8中。这在图1中用支撑所谓的上罗拉的以压力臂19形式的构件来表示,与通常的技术相反,代替位于上部,压力臂位于下部,且可以沿着箭头v的方向围绕示例性地示出的水平的摆动轴20摆动。由此在需要时使得选出的牵伸装置8的上罗拉露出,从而可以更换位于该上罗拉上的小皮带,消除牵伸装置8中所存在的纤维起球效应,和进行其它工作,而操作人员5无需离开其工作室4。

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牵伸装置在此安装在圆型针织机1上的相比于图1旋转了90°的位置,且在使用状态下代替水平设置而是垂直设置。因此图3和4中的相同的部分标有与图1和2相同的附图标记。相互配合的牵伸装置8的配对按照图4并列设置。另外图4示出,支撑所谓的上罗拉(18a)的压力臂19在此可围绕摆动轴20摆动,这些压力臂相比于图1同样旋转90°设置且垂直。因此这些压力臂19并非向下,而是可以沿着箭头w的方向(图4)摆向旁侧。这可由图4a和4b清楚地看到,图4a和4b示出通常的压力臂19及其用于操纵和锁止的部件19a、19b在关闭状态(图4a)和打开状态(图4b)。

为了使得压力臂19具有足够大的摆动范围,且在牵伸装置8打开时不会立即碰撞到相邻的牵伸装置,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如仅在图4中所示,可以规定,离开牵伸装置8的纱线11借助于纺纱装置21被输送给相关的针织位置。如开头部分所述文件已知,这些纺纱装置21例如分别含有至少一个加捻机构22和与该加捻机构连接的纺纱或输送筒管23。纺纱装置21用于通过真正的旋转将从牵伸装置8伸出的纱线11首先转换成临时的纱线,该临时的纱线在纺纱筒管23的端部和与针织位置6对应的导纱器12(图3)之间由于所谓的假捻效应而重新开松。由于径向于圆型针织机1设置的输送筒管23的长度可选择,牵伸装置8离开针筒2的中轴的距离可以选择得比较大,且可基本上任意选择。两个相邻的牵伸装置8之间的在圆周方向产生的距离由此也可以确定为预先选择的、可以实现压力臂19的摆动的值。在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纺纱装置21。

此外,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相比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牵伸罗拉18因为其垂直而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通过沿着针筒2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形支撑的且设置在牵伸装置上方的传动带传动。为此,三个所示的罗拉对的每个所谓的下罗拉的轴在它们的上侧例如分别设有一个齿形带轮。相应的传动机构可以被设置用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的下罗拉。但这里,通过齿形带传递的传动转矩必须借助于锥齿轮等被转换成用于在此水平的下罗拉的转矩。

最后,对于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而言有益的是,特别是如图3所示,在此有两个或者也可以有更多个牵伸装置可以以其罗拉18同轴地上下设置。由此可以实现将牵涉装置8的在圆周方向上所需的占用空间减半,或者减少得更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从每个牵伸装置区段,两个或更多个纱线可以被输送给相邻的针织位置,如在图3中用两个纱线11示出。弹力织物的包装密度由此可以加倍或者变为三倍。

至此已借助牵伸装置8说明了本发明,所述牵伸装置的特征在于,所有牵伸装置机构的旋转轴都相互平行地设置,以小皮带24(图4)形式的功能部件也可以属于所述牵伸装置机构。特别地,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的旋转轴在工作时水平设置,而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的旋转轴则垂直设置。但本发明也可以独立于此而应用于具有如下旋转轴的牵伸装置,这些旋转轴相互间以预先选择的在0°和90°之间的角度设置。这特别适于所谓的折叠式牵伸装置,这种折叠式牵伸装置使得纤维材料在其输送期间通过牵伸装置机构围绕平行于输送方向的轴折叠,并由此使得纤维材料的宽度减半或者减少得更多。这种牵伸装置在下面将借助于图5和6详细说明,其中图5为一个唯一的牵伸装置25的示意性的局部侧剖视图,并示出了其牵伸装置机构或功能部件以及其它细节,而图6为牵伸装置25的例如沿着图5的线VI-VI的剖视图。由此可见,牵伸装置25与两个根据图6相邻的牵伸装置25a和25b以及必要时其它的未详细示出的牵伸装置一起可以类似于图1和2组装成一组或一条。

根据图5和6,沿着用箭头所示的输送方向26,纤维材料27通过牵伸装置25导向。牵伸装置25为此具有四个沿着输送方向26前后相继的牵伸装置机构对I、II、III和IV。沿着输送方向26的第一对I和跟随的第二对II分别含有两个作为牵伸装置机构的罗拉28a、28b或29a和29b,在图5中分别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罗拉28a、29a。随后的第三对III含有作为牵伸装置机构30a和30b(图6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的牵伸罗拉31a或31b、配属于所述牵伸罗拉的由换向轮或换向杆构成的换向部件32a和32b及通过换向部件32a、32b和所配设的罗拉31a、31b导向的小皮带34a和34b,这些小皮带34a和34b通过对于双小皮带-牵伸装置公知的方式包括下部的小皮带34和上部的小皮带34b,纤维材料27在离开牵伸罗拉31a、31b之后在所述下部的小皮带和上部的小皮带之间导向。最后,沿着输送方向26的最后的第四对IV同样含有两个分别为罗拉35a和35b形式的牵伸装置机构。罗拉31和35的旋转轴以及换向部件32的轴垂直于罗拉28和29的旋转轴设置。此外,所有的四对I至IV在所述罗拉28、29、31和35之间都规定了通常的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的钳口线36、37、38和39。在牵伸装置25的入口处设有进料漏斗或套针(Trocar)40,纤维材料27穿过所述进料漏斗或套针并被略微压密。

根据图5,牵伸装置机构28、29的对I和II形成牵伸区41,其中牵伸装置机构28、29的圆周速度如下选择:将得到对纤维材料27的在5倍和15倍之间的牵伸,这近乎于通常的粗纱机情况下的牵伸。相反纤维材料27在钳口线28和39之间或者在区42中受到主要牵伸,该主要牵伸导致纤维材料27拉伸例如50倍或更多,并导致预先选择的最终纤度。

最后,所述牵伸装置25具有至少两对引起纤维材料27的折叠的牵伸装置机构。其在图5和6中是对II和III,它们的钳口线37和38之间形成折叠区43。与牵伸区41和42相反,在钳口线37和38之间只进行拉紧牵伸,该拉紧牵伸优选为10%,且恰好足以保持纤维材料27的拉紧和引起规定的折叠。

为了使得纤维材料27在折叠区43中折叠,罗拉29a、29b的未详细示出的中轴和钳口线37垂直于输送方向26设置,且在工作时例如垂直设置,相反,用于小皮带34a、34b的传动的罗拉31a、31b的中轴和钳口线38尽管也横向于输送方向26,但在工作时水平延伸。换句话说,对III的罗拉31的中轴相对于对II的罗拉29的中轴翻转或摆动90°设置。相反,牵伸装置机构28的中轴平行于牵伸装置机构29的中轴设置,且牵伸装置机构35的中轴平行于罗拉31的中轴设置。

罗拉29和31的旋转轴摆动90°设置的结果是,带状的纤维材料27在钳口线37和38之间在保持预先选择的条件的情况下以规定的方式围绕至少一个折叠线折叠,该折叠线平行于输送方向26延伸,因此导致纤维材料27的宽度的减小。相应的情况当然适于牵伸装置机构30a、30b只有罗拉31a、31b,即小皮带34a、34b被全部取消,或者适于两对II和III设有由罗拉和小皮带构成的牵伸装置机构。由此在折叠方式上并无变化。

所产生的折叠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对优选摆动90°的牵伸装置机构29、30的钳口线37和38之间的距离D(图5)或折叠区43的长度D的选择,又取决于离开罗拉29a、29b的纤维材料27的宽度B(图5)。在距离D变小且宽度B变大时,折叠从V形经由N形和W形直至变换成具有凸起的W形,也就是说,折叠形状是距离D和宽度B的函数。特别有益的是,距离D和宽度B如下调整,使得产生W形折叠,且纤维材料的最初宽度B由例如20mm减小至约5mm的最终宽度。该宽度几乎等于通常的粗纱的直径,结果是,减小至该宽度的纤维材料在没有其它中间步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通常的方式被纺织和/或被输送给根据图1至4的成圈的机器。在距离D几乎为宽度B的两倍大时实现这种折叠。具体情况下所希望的比例可以轻易地通过试验来求得。

涉及所述折叠的其它细节在同一申请人的并行的申请DE 10 2006006 504.2(申请日:2006年02月13日)中说明,在此为避免重复,通过对它的引用使其成为本公开内容的主题。

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而言,鉴于图5和6,尤为重要的是,喂料罗拉28a、28b的轴垂直于输出罗拉35a和35b的轴。因此,图5和6中的纤维材料27的距离D和宽度B是否选择成产生所述折叠,或者选择成轴的相互垂直的结构用于如下面还将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其它目的,这在原则上无关紧要。

图6示出,牵伸装置25a和25b基本与牵伸装置25相同地构造,且类似于图1和2的整体结构特别适于条状的成组。在图6中,三个牵伸装置25、25a和25b例如并列设置。但显然也可以设置只有两个或者具有多于三个的并列的牵伸装置的组。图6还示出,牵伸装置25、25a和25b的区别优选在于它们的罗拉28、29的相对位置。牵伸装置25a和25b-沿着输送方向26观察-分别具有左侧的用双箭头示出的上罗拉28b、29b和右侧的下罗拉28a、29a,而在中间的牵伸装置25中,相反,下罗拉28a、29a位于左侧,上罗拉28b、29b位于右侧。因此,由于罗拉28、29在工作时例如垂直设置,相反,罗拉31、35水平设置,所以概念“下罗拉”和“上罗拉”是误导的,因为它们不再如同在纺纱厂技术中专有的通常的那样表示“下”或“上”的位置。因此,为了本申请的目的,下罗拉28a、29a、31a和35a普遍称为驱动的罗拉,而上罗拉28b、29b、31b和35b称为从动的罗拉。由此还要说明,罗拉28b、29b、31b和35b通常没有自己的驱动机构,而是以公知的方式借助于以通常的压力臂44(图6)或19(图1和4)形式的部件和例如弹性的或气压的力被压靠到配合的驱动的罗拉28a、29a、31a和35a上,并通过摩擦力从动的罗拉28a、29a、31a和35a置于旋转中。相反,驱动的罗拉28a、29a、31a和35a分别具有强制驱动机构。这例如在图5中示出。驱动的罗拉28a、29a在此通过轴45a、45b可旋转地支撑在轴承座或壳体46中,轴45a、45b例如设有齿形带轮、齿轮等,它们与齿形带、其它齿轮等啮合,并可以通过后者被未示出的驱动电机置于旋转中。通过类似的方式可以驱动罗拉31a和35a。另外如图6所示,类似于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两个相邻的牵伸装置(例如25、25b)的从动的罗拉31b可以成对地构成在共同的轴47上和/或驱动的罗拉可以设置在共同的轴上,该轴在轴向通过相应组的所有存在的牵伸装置25、25a和25b延伸,如图6中示意性地针对输出罗拉35a示出。最后,图5和6示出,可以在对IV的输出罗拉35a、35b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根据图4的纺纱装置21。

为了即使在使用根据图5和6的折叠式牵伸装置25、25a和25b时也可实现操作人员5(图1)在需要时能够轻易地够到主要的功能部件,这些牵伸装置25、25a和25b被构造成与在图5和6中所示的进一步的细节相同。

根据图6,各个牵伸装置25、25a和25b之间的横向于输送方向26的距离如下来选择,使得支撑从动的罗拉28b、29b的压力臂44各围绕一个支撑在壳体46中的、如同罗拉28、29一样垂直的摆动轴颈48沿着双箭头x的方向摆向旁侧或者可以有选择地打开和关闭。因此如果牵伸装置25、25a和25b类似于图3和4设置,从而喂料罗拉28a、28b的轴垂直,那么所有的压力臂44都可以如图4那样不仅设置在操作人员5的操作范围内,而且该操作人员即使不离开工作室4也可对其进行操纵。

图5还示出,从动的罗拉35b可旋转地支撑在以臂50形式的另一部件上,该部件通过摆动轴颈51可摆动地支撑在壳体46的沿输送方向26完全位于前面的部分上。摆动轴平行于罗拉35b的旋转轴设置。因此,图5中的罗拉35b可以向下按照双箭头y从牵伸装置25摆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中,在该位置可够到功能部件35b和在小皮带34a、34b之间的输出间隙。

另外,支撑小皮带34a、34b的部件组也安装在可摆动的臂52上。该臂52通过另一摆动轴颈53可摆动地支撑在壳体46的与臂50相对的后面的部分上,摆动轴颈53的摆动轴平行于摆动轴颈51的摆动轴延伸。因此,臂52并且小皮带-部件组通过该臂52可以按照图5沿着双箭头z的方向来回摆动,并且为了更换小皮带34a、34b等从牵伸装置25中摆动到虚线位置。另外,对该结构进行如下选择:臂50可逆时针地,而臂52可顺时针地摆动到打开位置,由此首先罗拉35b,然后小小皮带-部件组可以在无妨碍的情况下摆动到打开位置。

在进行完维护或维修工作之后,臂50、52摆回到其工作位置,且通过未示出的锁止机构固定在壳体46中,此点例如也适于设有通常的锁止机构的压力臂44(图6),这种压力臂例如可以按照图4a和4b来构造。

此外,臂50、52未详细示出地借助于弹簧、气压地或者以任何其它方式构造成压力臂,这些压力臂使得安装在其上的从动的罗拉等压靠到所属的驱动的罗拉等上。

如图5的整个右侧所示,牵伸装置25优选相对于织针30以90°和180°之间的角度设置,从而例如产生由图1对于牵伸装置8可见的倾斜位置。在该位置,喂料罗拉28a、28b的对I略高于输出罗拉35a、35b的对IV设置在操作人员5的头部上方。该操作人员因此可以通过轻易的手操作且在不离开工作室4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将压力臂44摆向旁侧和/或将臂50、52向下摆动,以便打开牵伸装置25。如图6所示,对于其它牵伸装置25a和25b,也会产生相应的情况。

特别有益的是,小皮带34a、34b借以延伸的两个罗拉31a和31b通过未示出的、例如在位置54(图5)处于啮合的圆柱齿轮耦合。因此通常仅通过摩擦力带动的、在图5中上部的罗拉31b由此也可以通过形状锁合被强制地驱动。为此,图5中(下部的)小皮带34a的驱动的罗拉31a最好借助于用箭头r示出的齿形带驱动,该齿形带围绕齿形带轮55,齿形带轮55的旋转轴与摆动轴颈53的摆动轴重合。齿形带轮55优选固定在一个穿过整个牵伸装置组的、垂直于喂料罗拉28a、28b的轴上,从该轴还引出用于其它牵伸装置25a、25b的罗拉31a的驱动机构等。

此外有益的是,罗拉31a、31b在圆周上设有径向的销钉56(图6),这些销钉插入到孔57中,这些孔57开设在小皮带34a、34b的边缘并沿着输送方向26前后相继地设置。由此可以强制地且完全不打滑地驱动两个小皮带34a、34b,这促进纤维材料27被均匀地纤化。

此外图5示意示出,尽管可翻摆地设置不同的功能部件,怎样仍然可以设有抽气/吹气装置,以便使得牵伸装置25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没有绒毛等。为此,在输出罗拉35a、35b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吹嘴58,吹气沿着所示箭头的方向导入到所述吹嘴中。由此,罗拉35a、35b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没有绒毛。吹出的吹气流通过填充件59转向至小皮带34a、34b的回行区段,所述填充件59在罗拉35a、35b的背侧靠近小皮带34a、34b之间的输出间隙设置并用于吹气流的优化。空气流从所述回行区段通过空气通道60和61被输送给中央的抽吸机构,所述空气通道构造在包覆牵伸装置25的壳体46的底侧和顶侧上,在这些空气通道中最好产生略微的负压。为了尽管有下部的空气通道60仍可实现臂52的摆动,空气通道60具有中间区段60b,如在前面的和后面的区域中的分离处60a所示,中间区段60b固定在臂52上,从而它可以与臂52和小皮带-部件组一起沿着箭头z的方向从壳体46中摆出(图5)。另外,填充件59最好安装在臂50或52上,从而它们不会干扰这些臂的摆动。

另外图6示出,在喂料罗拉28a、29a和28b、29b之间的预牵伸区41中分别设有两个其它的填充件62,在它们之间形成用于纤维材料27的导向通道63。由此大大地便利了纤维材料27在很大程度上封闭的牵伸装置25中的自动穿入。同样的情况适于余下的牵伸装置25a和25b。

最后,图6中的距离尺寸64表明,相比于在罗拉对I和II中的纤维伸展,折叠的纤维材料27穿过罗拉对IV的引导最好不精确地在中间进行。因为通常覆有橡胶层的罗拉35b(图5)由于例如2000转/分至4000转/分的高转速而受到一定的磨损,所以罗拉35b在需要时才使用。由此即使在没有麻烦的往复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倍罗拉35b的寿命。

在需要时,根据图5和6的牵伸装置也可以在围绕纵轴摆动90°的位置如下设置:臂50、52摆向旁侧,而压力臂向下摆动。

图7示出本发明的牵伸装置65的另一实施例,该牵伸装置65类似于图3和4特别适于区段式构造方式,对于这种区段式构造方式而言,组装成一个结构单元的牵伸装置的数量相比于根据图1和2的条状解决方案比较少,例如为两个。牵伸装置65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根据图5和6的牵伸装置25。但与其区别在于主牵伸区66的在弯折部K的区域中的具有特征的弯角或倾斜位置。

预牵伸区67和折叠区68中的功能部件在图7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图5和6相同地构造和设置,因此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纤维材料27因此在其进入到小皮带-部件组69a、69b中之前如同图5和6那样平行于地面7(图1和3)且垂直于织针3穿过预牵伸区和折叠区67、68。该部件组69a和69b的每两个小皮带70a、70b围绕两个罗拉71a、71b和两个换向部件72a、72b,且在其间形成导轨73,导轨73几乎在通过输送方向26预先给定的轨道的高度起始于罗拉29a、29b的出口,然后斜向下朝向位置较低的换向部件72a、72b的方向伸展。倾斜角相对于地面7例如约为45°。具有部分35a、35b、50、51、58和59的主牵伸区66在考虑该倾斜角的情况下基本以与图5相同的方式与罗拉71a、71b连接。由于图7中由所述倾斜位置构成的弯折部K,所产生的纤维流倾斜地导入到织针3中。因此由图7导出的与图5的区别在于,从牵伸装置65中输出的纱线尽管可以如同图5那样倾斜地导入到织针3中,但同时可摆动的压力臂44(图6)和臂52相比于图5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对于操作人员5来说更容易够到,而不会限制该操作人员的头部的自由。

本发明的牵伸装置74的另一对于实际应用特别有益的实施例可由图8至12得到。根据图8,按照图1构造的圆型针织机1的支撑环15在其外圆周上设有垂直的安装板75,这些安装板用于固定多个牵伸装置74。每个牵伸装置74为此在牵伸装置壳体76的正面都具有法兰板77(特别是参见图11),该法兰板通过固定螺钉78和配合销钉79固定在安装板75上。

牵伸装置74类似于图7构造,且根据图9至12设有四对I至IV的牵伸装置机构。第一对I含有两个输入罗拉80a和80b,这些输入罗拉与第二对II的罗拉81a、81b形成预牵伸区,而第四对IV含有两个输出罗拉82a、82b。在工作时(图8),罗拉80a、80b和81a、81b垂直,相反,罗拉82a、82b水平。在罗拉81a、81b和82a、82b之间设有两个小皮带构件组83a和83b,这些小皮带构件组类似于图7具有罗拉84a和84b、配属于罗拉84a和84b的未详细示出的换向件以及在罗拉84a和84b上导向的小皮带85a和85b。罗拉84a和84b类似于图7与罗拉81a、81b形成折叠区,因此在工作时如同输出罗拉82a、82b和未详细示出的换向件一样水平设置。小皮带85a、85b彼此间形成导轨86(图9),该导轨86如同图7中的导轨73一样倾斜于针筒2的旋转轴87(图8)且倾斜于织针3设置。在牵伸装置74的入口处设有进料漏斗或套针88,未示出的纤维材料经由所述进料漏斗或套针88输入到输入罗拉80a、80b之间的夹紧间隙中。另外,对按照上述说明的状况进行如下选择:在纤维材料通过小皮带85a、85b被输送至输出罗拉82a、82b之间的输出间隙并受到这些输出罗拉82a、82b的主要牵伸之前,纤维材料在罗拉81a、81b和84a、84b之间的折叠区中被折叠成例如V形、N形或W形。从输出间隙输出的纤维材料于是优选通过纺纱装置21(参见图4、7和8)或另一纺纱机构被转变成临时的纱并被输送至织针3。

牵伸装置74的特点在于,通过如下方式可将其至少部分地打开,即至少小皮带构件组83完备地安装在盒状结构的在图9、9a、11和12中通过阴影线可清楚地看到的以推进部件89形式的部件上。该推进部件89位于壳体76的向下开口的凹口90(图9a)中,并例如具有—沿着纤维材料的输送方向观察—分别作为前面的和后面的限定部分的导向面90a(图9a),这些导向面90a与相应的限定凹口90的导向面90b(图8、9和9a)配合作用。如图8和9、9a所示,导向面90b在工作时垂直。因此推进部件89包括两个小皮带构件组83a和83b在内可以沿着双箭头s(图9)的方向向下从牵伸装置74中拉出,如图9a所示,或者再次插入。因此如果牵伸装置74类似于图3设置在成圈位置6上方,但位于操作人员5的操纵范围内,那么该操作人员5可以在不离开工作室4的情况下将推进部件89向下拉出,以便维护和/或维修在小皮带构件组83中所含有的功能部件。替代地,代替导向面90b的平行于旋转轴87(图8)的位置,也可以设置相对于旋转轴87倾斜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推进部件89可斜向下拉出。

此外显然的是,壳体76和推进部件89可以设有配合作用的、但为明了起见省去的锁止机构,必要时也可以设有其它定位机构,以便将推进部件89正确地定位在和固定在牵伸装置74中的由图9可看到的工作位置。另外,图9中下部的从动的输出罗拉82b优选同样安装在推进部件89上(参见图9a),由此在推进部件89被拉出的情况下该输出罗拉82b的相对于从动的小皮带85b的位置可轻易地调节。此外显然的是,推进部件89可以设有未详细示出的弹性件等,以便使得从动的小皮带构件组83b压靠在驱动的小皮带构件组83a上。

特别是如图10至12所示,在每个牵伸装置74中类似于图3优选分别并列地设有两个以串联式结构形式的牵伸装置区段,因此牵伸装置74具有两个进料漏斗88、两对输入罗拉80a和80b、两个小皮带85a、85b等,从而两个纤维材料可以同时在并行工作中被纤化并被输送至圆型针织机1的相邻的针织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对I的从动的罗拉80b最好分别设置在壳体76的外侧面上,并在那里可旋转地支撑在可摆动地支撑的压力臂91(例如图10和11)上。压力臂91可以通过本已公知的方式围绕在工作时垂直的摆动轴颈92(图10、11)沿着箭头t的方向摆向旁侧和向外摆动,此点例如以相应的方式也适于图6中所示的压力臂44。因此,就根据图8至12的实施例而言,通过如下方式可以够到功能部件,即推进部件89被向下拉出和/或压力臂91被摆向旁侧。如果希望独立于其它功能部件至少够到从动的输出罗拉82b,则它们可以类似于图7安装在单独的可向下摆动的臂上。另外,压力臂91可以按照图4a和4b来构造。

最后,图10还示出,牵伸装置74可以非常紧密地并列设置。由于所述区段式的构造方式,这些牵伸装置径向于针筒2的中间轴87(图8),因此在纱线输出处具有其最小的距离a,而在纤维材料被输送之处具有较大的距离b。这结合串联式结构形式可以实现在针筒2的圆周上的牵伸装置74的较大的包装密度,尽管压力臂91必须摆向旁侧,结果是,即使针织机1设有72个或者甚至96个针织位置,纺纱装置21(图3)只需要比较短的输送管23和只需要一个唯一的加捻机构22,这随之产生显著的节能效果。

在图8至12的实施例中,借助于垂直的驱动轴对第一对I和第二对和II的驱动的罗拉80a、81a进行驱动,齿形带轮94、95套装到所述驱动轴上。由此可以各借助于一个齿形带驱动两个齿形带轮94、95,所述每个齿形带基本呈圆形地包绕针筒2的旋转轴87。因此对于在圆型针织机1的圆周上存在的所有的罗拉80和81来说,分别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所希望的传动比和所要求的旋转方向可以借助于圆柱齿轮96、97(图9)来调节。相反,对小皮带构件组83a的驱动的罗拉84a的驱动则借助于图9中示意性示出的锥齿轮98从齿形带轮95的驱动轴传递至该罗拉84a的水平的轴。特别是最好进行如下设置,使得所述锥齿轮98同时是与罗拉84a的轴上的相应的锥齿轮配合作用的耦合机构。因此在推进部件89从牵伸装置74中拉出时(图9a)自动引起其与驱动机构的分离。相反,如果推进部件89再次伸入到牵伸装置74中,则配合作用的锥齿轮自动地相互传动耦合。

如果输出罗拉对IV的驱动的罗拉82a也要借助于垂直的轴来驱动,则这些罗拉82a也必须通过锥齿轮与所述轴耦合。这会由于所述罗拉82a、82b的高转速而导致出现问题或者需要昂贵的传动机构。因此根据本发明提出,折叠式牵伸装置25、65和74的驱动的输出罗拉82a设有各个配属于它们的驱动机构。这在图9和9a中示意性地示出,据此在壳体76中安装电机99,该电机99通过齿形带100与位于驱动的输出罗拉82a的轴上的齿形带轮传动耦合。利用同一个电机99当然可以分别驱动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罗拉对IV,此时牵伸装置74如同图8至12中一样被设计用于对两个(或更多个)纤维材料进行并行加工。

作为实施例,图13示出一个相应于图3的三罗拉牵伸装置102,其具有两个并行工作的牵伸装置区段,这些牵伸装置区段分别具有牵伸装置机构的对I、II和III,其中在图13中分别只能看到一个成对存在的牵伸装置机构。每个牵伸装置区段含有两个输入罗拉103a、两个输出罗拉104和它们之间的每两个分别带有罗拉106的小皮带构件组105。所有牵伸装置机构如同图3中一样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且在工作时垂直的旋转轴,如分别用虚线所示。此外,主要由封闭的外壳构成的喷嘴座107与输出罗拉104连接,在外壳中,作为其它功能部件,可以安装未详细示出的指定用于输出罗拉104的吹气的空气喷嘴,针对于纺纱装置21的气动的加捻机构22还可以安装用于松纤维和空气供应机构的抽吸管道。如用虚线所示,小皮带构件组105和喷嘴座107分别构造成推入部件108、109,这些推入部件可以沿着箭头u的方向向下从牵伸装置102中拉出。推入部件108、109的结构可以类似于图9和9a来选择。如示意性示出的用于推入部件108的耦合机构110所示,小皮带构件组105在推入部件108被拉出时与位于其上的驱动机构解耦,这些驱动机构的轴平行于罗拉106的轴设置。采用相应的方式,输入罗拉103和输出罗拉104也可以设置在每个推入部件103a、104a中,所述推入部件通过另一耦合机构110与驱动机构连接或者与该驱动机构解耦。

替代地,对I的从动的轴也可以类似于图8至12支撑在共同的未示出的可摆向旁侧的压力臂上,该压力臂也可用两个单独的压力臂来代替。

根据图14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3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它是没有弯折部K(图7)的四罗拉折叠式牵伸装置111。这里,第一对I的在工作时水平的输入罗拉112和第二对II的与这些输入罗拉112一起形成预牵伸区的在工作时同样水平的罗拉113设置在形成推入部件114的盒式件中。该盒式件可以类似于图9和9a来构造和设置和向下沿着箭头l的方向拉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在牵伸装置111的随后的小皮带构件组115之前的空间完全露出。

输入罗拉112和对II的罗拉113的轴在此水平设置,相反,小皮带构件组115和输出罗拉116的轴则垂直设置。因此,如图9中针对罗拉84a所示,对I和II的驱动的罗拉例如借助于锥齿轮117、118来驱动,这些锥齿轮与位于轴112、113上的其它锥齿轮啮合,且同时用作在推入部件114拉出或导入时的耦合机构。其结果是,罗拉112、113在推入部件114移动时自动地与未详细示出的下面还将详细说明的驱动机构耦合或者与该驱动机构解耦。

小皮带构件组115的从动的牵伸装置机构和输出罗拉116可以类似于图4支撑在可摆向牵伸装置111的旁侧的压力臂等上。但当小皮带构件组115和输出罗拉116类似于图13固定在可沿着箭头l的方向向下拉开的推入部件115b或116a上时,会产生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5示出四罗拉牵伸装置119,这是本发明的最好的实施例,其与根据图14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输入罗拉120的轴、小皮带罗拉121的轴和输出罗拉122的轴在工作时全部垂直设置,而其它设置在输入罗拉和小皮带罗拉120、121之间的罗拉123则具有水平的轴。为了避免纤维材料在第一对I和第二对II的尽管相互垂直设置的罗拉120、123之间折叠,这些罗拉的钳口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输送的纤维条的宽度成比例地选择,从而这些距离不满足对于折叠必需的上述条件,其方式例如为,钳口线距离选择得明显大于纤维条的宽度。另外,可以在罗拉120和123之间设置倾斜的或者螺旋线状地弯曲90°的导向件124等,这些导向件一方面防止折叠,另一方面只要求纤维条转向90°。

根据图15的牵伸装置119的一个优点在于,在工作时,罗拉123的轴可以水平设置,相反,所有余下的罗拉的轴则垂直设置,这例如出于简单的驱动的原因是优选的,如下面还将详细说明。水平的罗拉123和必要时的导向件124最好安装在推入部件125中,该推入部件可以沿着箭头m的方向向下从牵伸装置119中拉出,这也适于余下的功能部件。因此,在此对I、II、III和IV的所有罗拉都安装在由图13和14可见的推入部件等上。最后,只需要一个唯一的配属于推入部件125和罗拉123的同时用作耦合机构的锥齿轮126,而所有其它推入部件通过耦合机构110与驱动机构耦联。

图16最后示出牵伸装置127的一个实施例,该牵伸装置127在对I和II的区域中设有垂直的罗拉128和129。另外,类似于图15,牵伸装置127在牵伸装置机构III和IV的区域中分别具有两对小皮带构件组130和输出罗拉131,它们的轴在工作时同样垂直设置。但在牵伸装置对II和III之间设有由水平设置的罗拉132构成的附加的牵伸装置机构对V。在此一方面如下选择比例,罗拉129和132形成在根据图5的折叠区43的意义上的折叠区,其方式例如为,在罗拉129的钳口线中的纤维条的输出宽度调节为16mm,罗拉129和132之间的钳口线的距离约调节为30mm,从而产生W形的折叠,且离开罗拉132的纤维条尚仅有约4mm的宽度。另一方面,相比于尚仅约4mm宽的纤维条,对具有例如同样30mm的小皮带构件组130的罗拉132和罗拉133的钳口线之间的距离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在此不会产生重新折叠。也可以考虑在罗拉132和133之间设置相应于根据图15的导板124的导板。此外,牵伸装置127可以简单地通过如下措施得以实现,即在通常的四罗拉牵伸装置的第二对和第三对的罗拉之间附加地安装有罗拉132。

此外,根据图16的实施例如同根据图15的实施例一样具有如下优点:只需要一个驱动锥齿轮134,以便驱动罗拉132,因为所有其它罗拉128、129、131和133的轴在工作时都垂直设置并可以通过耦合机构110连接。因此通常足够的是,只将罗拉132支撑在附加的可沿着箭头n的方向向下从牵伸装置127中拉出的推入部件135中,而余下的罗拉对可以类似于图13至15支撑在那里所述的推入部件上。此外显然的是,根据图14至16的实施例也可以设有喷嘴座107。

可以采用对于牵伸装置而言通常的方式对所述牵伸装置进行驱动。但在牵伸装置被应用到圆型针织机上时(参见图3和8),尽可能多的牵伸装置机构在工作时最好如下设置,即一方面它们的轴垂直,另一方面特别是如图8所示,这些罗拉的轴向上伸出超过牵伸装置外壳并在那里设有齿形带轮等(例如图9中的94、95)。于是,所有配属于同一牵伸装置对(I、II等)的齿形带轮各通过一个同轴地包绕针筒2的中间轴87的齿形带137、138或139等驱动。这示意性地在图17中示出,在该图中设有圆形布置的三组齿形带轮140、141和142,其中例如相应于图14、15和16,齿形带轮140分别固定在驱动的输入罗拉(例如112、120、128)的轴上,齿形带轮141固定在驱动的小皮带驱动罗拉(例如115a、121、133)的轴上,齿形带轮142固定在驱动的输出罗拉(例如116、122、131)的轴上。对于每个齿形带137、138和139来说,独立于所存在的针织位置的数量分别只需一个示意性示出的驱动电机143、144和145,且在需要时,这些齿形带还分别配设有一个张紧辊。

水平的牵伸装置机构可以主要通过相同的驱动电机来驱动。为此在图14中例如在罗拉115a的轴上固定有附加的圆柱齿轮146,圆柱齿轮146与固定在锥齿轮118的轴上的其它圆柱齿轮147啮合。相应的设置在图15中示出。相反,图16示出,两个其它的圆柱齿轮147和148也可以与圆柱齿轮146啮合,其中圆柱齿轮147用于借助一个相应于锥齿轮126(图15)的锥齿轮134驱动水平的罗拉132,圆柱齿轮148用于直接驱动垂直的罗拉129。在根据图13的实施例中,只需要两个齿形带和驱动电机,因为罗拉103和106在此例如可以通过圆柱齿轮150、151与罗拉106的驱动轴耦合。

此外图13至16示出,在所有情况下,可以设有一些构造成推入部件108、109、114、115b、116a、125和135或者构造成压力臂的部件,以便类似于图1、3和8从工作室4能够够到所有主要的功能部件。但最好将推入部件特别是应用在如下之处,即在此处相应于图10在针织位置的附近希望牵伸装置之间的距离a特别小,例如若干毫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摆向或移向旁侧的部件会妨碍对牵伸装置的紧密设置。

推入部件153的对于本发明的目的特别优选的一种设计在图18中示出。该推入部件含有在该视图中呈H形的壳体154,壳体154在长边154a的顶面上设有螺纹孔155等。在H形壳体154的短的横向桥接件154b上可旋转地支撑着两个平行于边154a的轴。在这些轴上,在横向桥接件154b的两侧,例如分别固定有被指定用于驱动小皮带156a、156b的罗拉157a、157b或158a、158b,并且小皮带156a、156b(第二小皮带对在图18中看不到)通常被这些罗拉和两个与这些罗拉间隔设置的换向件159导向,如在图18中针对小皮带对156a、156b可清楚地看到。

图18还示出,例如罗拉157a或者罗拉157a的轴长于相邻的罗拉157b或罗拉157b的轴,且通过例如四角的或六角的连接销160例如突出于边154a、154b的顶面。该连接销160在牵伸装置壳体的顶端例如还穿过顶板161(图13)。另外,在配属于该小皮带构件组的例如通过在按照图17所示的方式从动的驱动轴162的下端固定有同样四角的或六角的指定用于抗扭地容纳连接销160的且朝向该连接销160开口的连接套管163。因此,如果例如相应于图18构造的推入部件153从牵伸装置壳体中向下沿着箭头u的方向被拉出,则产生构成在图13至1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耦合机构110的部件160和161自动地相互分离。另一方面进行如下设置,即在推入部件153伸入到牵伸装置壳体中时,连接销160自动地插入到连接套管163中,由此小皮带构件组与配设的驱动机构连接。在壳体154贴靠到顶板161上之后,通过拧入到孔155中的固定螺钉对其进行固定。

其它所述的具有垂直设置的功能部件的推入部件可以相应地来构造,其中小皮带视情况而定被省去。也可以以相似的方式设置一些设有水平的功能部件(例如图15中的123)的推入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图9、9a所述的锥齿轮98或借助图14和15所示的锥齿轮118或126处于连接销160和连接套管163的位置。

最后图18示出,推入部件153按照上面说明的串联式结构形式在横向桥接件154b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具有一个双小皮带构件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构件组的轴或驱动罗拉分别只在一侧支撑,即支撑在横向桥接件154b的侧面上,由此悬浮地支撑,因此由其导向的小皮带在推入部件153从牵伸装置中被取出之后可以向上或向下取下和更换。因此在使用串联式结构形式时,推入部件最好如下构造,即它们可以完全从牵伸装置中取出,而对于只有一对小皮带(在图18中例如下部的)的推入部件而言,当推入部件能够被向下拉至可以轻易地够到待更换的小皮带时就足够了。此外推入部件153可以设有弹性的部件等,它们使得从动的小皮带156b在工作时压靠到驱动的小皮带156上。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变换。这特别适于术语“垂直”和“水平”,因为也可以使用在工作时带有与此不同的轴的各种不同的功能部件。例如,图1中的牵伸罗拉18的轴也可以与针筒2的中间轴成0°和90°之间的角度来设置。同样的情况适于引起折叠的罗拉(例如29和31)的钳口线的相对设置,这些钳口线也可以相互间夹成不同于90°的角度,该角度例如为45°至90°。另外显然的是,所述的摆动臂和推入部件仅仅是例子,这些例子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变换,特别是推入部件可以设有未详细说明的机构,以便在工作时使得从动的罗拉和小皮带弹性地或气动地压靠到驱动的罗拉和小皮带上。特别是对于远离圆型针织机的中间轴的功能部件来说,还可以设有可在旁侧拉出的推入部件。此外显然的是,待维护的必要时应经常更换的功能部件优选安装在可摆动的臂、推入部件等上或安装于其中,从而它们在打开状态下可以轻易地更换。为此特别是建议,如图3、6和18可见,罗拉和换向部件(例如图6中的31、32)基本上只(悬浮地)支撑在一端,而它们的自由端则设置在下方或旁侧,由此在本身任意构造的压力臂、推入部件等被摆动或拉出之后至少小皮带可以朝向驱动的罗拉的自由端被拉下(也参见图18)。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对于串联式解决方案(图18)来说同样有益的是,推入部件如下构造,即它们可以完全从牵伸装置中拉出,由此可以轻易更换两个现有的双小皮带对。另外有益的是,特别是例如在预牵伸区,在相继的钳口线之间分别设有彼此相向的形成纤维材料的导向通道的填充件,如图6、13和14示意性地示出。另外,每个牵伸装置所使用的牵伸装置机构对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可以设置三罗拉、四罗拉、五罗拉牵伸装置。此外,在图1、3和8中将牵伸装置安装在成圈的机器上仅仅是作为例子来说明。实际上也可以将牵伸装置安装在其它部分上,特别是安装在单独的可紧靠机器移动的或者包绕该机器的台座上,以便例如事后用所述牵伸装置来改装已有的机器。另外有益的是,小皮带,例如图5中的小皮带构件组30a、30b,沿着输送方向26长于通常情况,并为它们配设有可沿着输送方向26轴向移动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在主牵伸区中产生在由小皮带构成的间隙中的附加的夹紧区,如图5中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由此通常的夹紧量与所使用的纤维的长度相适配,并改善输出的纤维材料的均匀性。最后,不言而喻,各种不同的特征可以以不同于所述和所示的组合来使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