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农园艺作物的肥大生长促进方法

农园艺作物的肥大生长促进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为开发选自果实类、果菜类、花卉类的农园艺作物的肥大生长促进体系。一种农园艺作物的肥大生长促进剂,含有赤霉素和下述通式(I)表示的环己烷衍生物或其盐(例如钙盐)作为有效成分。(式中,R表示氢、C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604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780001522.1

  • 发明设计人 板井章浩;本田久志;

    申请日2007-01-23

  • 分类号A01N37/08;A01G7/06;A01N25/04;A01N45/00;A01P21/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杨宏军

  • 地址 日本鸟取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27: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5-08

    授权

    授权

  • 2009-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2-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园艺作物的肥大生长促进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并 用赤霉素(gibberellin)和特定的环己烷衍生物来促进果实、果菜、花卉类 生长,使其肥大化的新型体系。

背景技术

通过果实、果菜、花卉类等农园艺作物的肥大化或者促进其肥大来 增加产量是本领域的最大课题之一。为了解决该课题,作为植物激素的 赤霉素倍受关注,并已部分地被实际应用(参见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本发明是经过广泛研究而得到的,为了解决本课题,从 使用单独的药物无法达到所希望的目的的观点出发,着眼于药物的并 用,对各种药物进行了筛选,结果通过并用特定的环己烷衍生物和赤霉 素,外部施用于农园艺作物,首次发现了优异的肥大生长促进作用,从 而完成了本发明,该环己烷衍生物不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而是具有 抑制生长的作用的物质(参见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中完全没有记载 并用赤霉素对农园艺作物进行散布、浸渍、涂布、或者从外部施用两种 药物而由此可以得到协同的肥大生长促进效果的内容。

专利文献1:特公平4-2965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化学大辞典2》(缩印版)昭和42年9月10日、共 立出版发行“赤霉素”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增加农园艺作物的产量、利于农业经营而开发 新的优异的肥大生长促进体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等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首次发 现并用赤霉素和特定的环己烷衍生物时,发挥了与现有已知效果相比格 外优异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该环己烷衍生物是本申请人率先成功开发的新型化合物,具有植物 生长调节作用,其作用不是促进生长,而是完全相反的抑制生长(专利 文献1)。因此,在即使并用该环己烷衍生物和赤霉素施用于农园艺作 物,也不被期待肥大生长之际,首次发现实际上并用两种药物外部适用 于农园艺作物时,与预想完全相反,发挥了更大幅度提高单独施用赤霉 素所得效果的格外优异的效果,基于该有用的新的认识进行了进一步的 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由此,本发明的突出特点在于不仅仅发挥远远超过了本领域的预测 的显著效果,还发挥格外优异的效果,充分具备了专利要件。

根据本发明,能发挥优异的果实、果菜、花卉等农园艺作物的肥大 生长促进效果,其效果远超过单独施用赤霉素的效果。因此,能使果实 肥大化,增加农园艺作物的产量或缩短收获时间,从而有利于农园艺作 业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组合或混合赤霉素和特定的环己烷衍生物或其盐处 理农园艺作物为特征的农园艺作物的肥大生长促进方法及制剂。

与赤霉素并用的环己烷衍生物由式(I)表示,具有下述化学式4 的结构。

[化学式4]

(式中,R表示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或苯基(根据 情况可以被取代),R1表示氢、C1~C6烷基、C3~C6环烷基、或苄基(根 据情况可以被取代),或者作为其盐,表示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

作为环己烷衍生物(I),可以使用1种上述化合物或并用2种以上, 例如在式(I)中,R表示氢或C1~C6烷基,R1表示C1~C6烷基或C3~ C6环烷基,盐表示碱金属(钠、钾等)、碱土金属(钙、镁等)、铝、 铜、镍、锰、钴、锌、铁、或银,优选举出表示钙盐时的化合物作为优 选例。

环己烷衍生物(I)例如可以根据特公平4-29659号公报如下所述 进行制备(化学式5)。

即,在γ-皮考啉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碱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溶 剂的存在下,于-20℃至溶剂的沸点的温度范围,优选在室温以下,使 化合物(IV)或化合物(V)(式中、M1表示碱金属原子,R表示与上 述相同的含义)和酰氯(R1COCl:R1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反应10 分钟至7小时,由此可以制备化合物(VI)。

此处,作为碱,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丙基胺、三 丁基胺、吡啶、4-N,N-二甲基氨基吡啶等有机碱,氢氧化钠、氢氧 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无机碱。

可以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于室温至溶剂的沸点的温度范围内 使化合物(VI)反应1至10小时制备化合物(I)。

此处,作为催化剂,可以举出4-N,N-二甲基氨基吡啶、4-N, N-二乙基氨基吡啶、4-吡咯烷基氨基吡啶等吡啶衍生物、N-乙基咪 唑等N-烷基咪唑衍生物。

[化学式5]

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适当使用抗倒酯(trinexapac- ethyl)(式(I)中,R表示乙基、R1表示环丙基时的化合物)、或下 述化学式6、化学式7表示的调环酸及调环酸钙(式(II)、式(III): 这些化合物均有市售,特别是调环酸钙盐以“Viviful”的商品名在市场 上有售)。

[化学式6]

[化学式7]

赤霉素只要是显示植物成长作用的赤霉素,均可以使用,从其效果 方面考虑,特别优选单独使用赤霉素A1(GA1)、赤霉素A3(GA3)、 赤霉素A4(GA4)、赤霉素A7(GA7)或并用2种以上进行使用。由于赤 霉素有水溶剂、液体制剂、粉末剂、糊剂涂布剂、片剂水溶剂、颗粒水 溶剂销售,所以只要适当使用市售品即可。

在本发明的肥大生长促进剂中,环己烷衍生物和赤霉素的含量必须 根据对象农园艺作物、使用形态、使用方法、使用时期等适当确定,通 常环己烷衍生物在散布时通常含有0.01~1,000ppm,优选含有0.1~ 100ppm。为羊毛脂(lanolin)等糊剂的情况下,含有0.01~30%,优选 含有0.1~10%。另外,赤霉素在散布时通常含有1~10,000ppm,优选含 有10~1,000ppm。为羊毛脂等糊剂的情况下,含有0.01~30%,优选含 有0.1~10%。

本发明的生长促进剂除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通常所 用的载体、乳化剂、分散剂、展开剂、湿展剂、粘结剂、崩解剂等助剂, 制成水合剂、乳剂、粉剂、粒剂、糊剂等各种形态。

作为此处所用的助剂,可以举出以下物质。作为液体载体,可以举 出水、乙醇、甲醇等醇类,丙酮等酮类,乙酸乙酯等酯类等。另外,作 为乳化剂或分散剂,通常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高级醇硫酸钠、 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十二烷基甜菜碱等阴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糊剂 时,可以使用羊毛脂、凡士林等。

本发明的肥大生长促进方法因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使用方法或 使用时期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将环己烷衍生物及赤霉素在果实的肥大期 至着色开始期施用,在散布处理的情况下,以树整体被均匀润湿的程度 或每个果实均被均匀润湿的程度进行散布。另外,在糊剂涂布处理的情 况下,在相同的时期涂布于果实上部的果梗部或枝干。

对于涂布量,通常情况下,在赤霉素2.7%糊剂处理、以及调环酸钙 盐10%糊剂(羊毛脂90%)处理时,以0.0001~1.0g、优选为0.001~0.5g、 更优选为0.003~0.3g左右涂布于梨果梗处是合适的,该涂布量为大致的 标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另外,为糊剂涂布以外的施用方法的情 况下,参考该涂布量适当确定为合适的量即可。

施用本发明的肥大生长促进剂时,可以举出下述方法:预先混合作 为有效成分的赤霉素和环己烷衍生物调制制剂(混合比率没有特别限 定,例如为1∶99~99∶1、优选为10∶90~90∶10,通常制成等量混合 物),施用该混合组合物的方法,即同时施用两种有效成分的方法。

另外,即使是同时施用,也可以不预先混合两种有效成分而是分别 准备,同时施用两种成分,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施用一种成分后,隔一定 时间或者在几天之后施用另一种成分。此时,可以颠倒施用的顺序,也 可以反复施用几次。在同时施用的情况下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施 用几次。

作为能适用本发明的作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收获果实的果 实类、果菜类、花卉类。作为果实类,可以举出蔷薇科作物(梨、西洋 梨、苹果、黄桃、桃、李子、西梅(Prune)、油桃、梅、杏、枇杷、草 莓等)、葡萄、柿、柑橘类(温州蜜桔、伊予柑、酸橙、夏橘、橙、酸 橘、橘、文旦、柚子、不知火柑桔、八朔蜜橘等)、奇异果、芒果、番 木瓜、菠萝、椰子、咖啡等。

作为果菜类,可以举出黄瓜、南瓜、西瓜、蜜瓜、王子瓜、瓜、西 红柿、茄子、圆辣椒、辣椒、秋葵、苦瓜、青豆角、蚕豆、豌豆、小豆、 豇豆、毛豆、大豆、玉米等,作为花卉类,可以举出郁金香、仙客来 (cyclamen)、樱草、牵牛花(Petunia)、野春菊(Gymnaster savatieri)、 夏菊、白及、西洋石南等。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以日本梨(丰水)为对象,根据下面的实验概要进行果实的肥大化 试验。需要说明的是,赤霉素2.7%糊剂处理利用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 的产品(赤霉素协和糊剂涂布剂(2.7%))进行,调环酸钙盐1%或10 %糊剂处理利用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调环酸钙盐(商品名:Viviful) 进行。

实验概要

(1)日本梨

材料日本梨“丰水”果实

2005年4月22日盛开2005年5月25日开始处理2005年9月6日收获

每处理区45个果实

处理区

C:Cont(对照区)

G:赤霉素2.7%糊剂处理

Y:调环酸钙盐1%糊剂(羊毛脂99%)处理

P:调环酸钙盐10%糊剂(羊毛脂90%)处理

GY:赤霉素2.7%糊剂处理+调环酸钙盐1%糊剂(羊毛脂99%) 处理

GP:赤霉素2.7%糊剂处理+调环酸钙盐10%糊剂(羊毛脂90%) 处理

糊剂处理为对梨果梗进行涂布(每1个果实0.03g左右)

结果

所得的结果示于表1及图1(果实重量分布图)。需要说明的是,表 1中,果重为g,横径及纵径为mm,L、a、b为果色的色彩色度计的值, L表示明度,a、b表示色相。糖度用折射指示度表示,酸度用pH表示。 统计处理按Tukey的HSD检验(Tukey’s HSD检验)(P=0.05)实施,表 示不同的字母(alphabet)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GY:赤霉素2.7%糊剂处理+调环酸钙盐1%糊 剂(羊毛脂99%)处理中,与C:对照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是当然的, 与G:赤霉素2.7%糊剂单独处理相比,果重也超过约60g,确认有显著差 异。另外,由图1也可知,赤霉素和调环酸钙盐混合处理也可以获得果 实重超过700g的超大果实。

(实施例2)

以西洋梨(La-france)为对象,根据下面的实验概要,与实施例1 相同地进行果实的肥大化试验。

实验概要

(2)La-France

材料西洋梨‘La-France’果实

2005年4月25日盛开2005年6月7日开始处理2005年10月11日收 获

每处理区25个果实

处理区

C:Cont(对照区)

G:赤霉素2.7%糊剂处理

Y:调环酸钙盐1%糊剂(羊毛脂99%)处理

GY:赤霉素2.7%糊剂处理+调环酸钙盐1%糊剂(羊毛脂99%) 处理

处理方法等与丰水相同

结果

所得的结果示于下表2。统计处理按Tukey’s HSD检验(P=0.05)实 施,表示在不同的字母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在果重、横径、纵径中的 任一方面,G:赤霉素单独处理与C:对照区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而 GY:赤霉素+调环酸钙盐混合处理与C:对照区相比有显著差异, La-France果实与丰水相同地在混合处理区确认了显著的肥大促进效果。

表2

(实施例3)

以葡萄(品种:“Italia”)为对象,按照下面的实验概要进行果实 的肥大化试验。试验反复实施7次,将盛开15日后的葡萄果穗浸渍在稀 释至规定浓度的药液中。处理后的葡萄果穗风干后,直接培育,处理43 日后收获,调查串重、总粒数。另外,在试验区中5次反复无差别地从 各串中选出5粒,用ATAGO社制的手持式折射糖度计(型号:N1)计测 糖度。需要说明的是,赤霉素使用纯度98%的原体粉末,调环酸钙盐使 用27.5%制剂(商品名:Viviful)),抗倒酯使用25%制剂(商品名: Moddus)。

实验概要

(3)葡萄

材料葡萄“Italia’果穗

2006年9月21日盛开2006年10月6日处理2006年12月18日收获

每处理区7串

处理区

C:Cont(对照区)

G:赤霉素浸渍处理(24.5ppm)

PCA;调环酸钙盐浸渍处理(20ppm、100ppm)

GPCA:赤霉素+调环酸钙盐浸渍处理(24.5+20ppm、24.5+ 100ppm)

TR:抗倒酯浸渍处理(20ppm、100ppm)

G+TR:赤霉素+抗倒酯浸渍处理(24.5+20ppm、24.5+100ppm)

结果

所得的结果示于表中。对于串重、总粒数,将反复7次的平均值示 于表3。另外,各串的1粒重(串重/总粒数)的平均值及糖度示于表4。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处理按Tukey’s HSD检验(P=0.05)实施,表示在 不同的字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

表4

由表3及4可知,与通常采用的G:赤霉素的浸渍处理相比,采用G +PCA:赤霉素+调环酸钙盐及G+TR:赤霉素+抗倒酯混合的浸渍处 理时,串重有增加倾向,确认每1粒的重量有明显的显著差异。另外, 每1粒的重量即使增加,也不影响糖度。即,确认G+PCA:赤霉素+调 环酸钙盐及G+TR:赤霉素+抗倒酯混合的浸渍处理与通常采用的赤霉 素单独制剂浸渍处理相比,能够不破坏葡萄的品质地使果实显著肥大。

附图说明

[图1]果实重量分布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