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唑菌胺酯在防治有害真菌中作为戊叉唑菌的安全剂的用途

唑菌胺酯在防治有害真菌中作为戊叉唑菌的安全剂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1)式(I)的唑菌胺酯(2)在防治有害真菌中作为式(II)的戊叉唑菌或其盐或加合物的安全剂的用途。化合物(I)和(II)在使用化合物(I)与(II)的混合物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中的用途,以及涉及化合物I和II在制备这类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类混合物的组合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604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680041835.5

  • 申请日2006-11-06

  • 分类号A01N43/653;A01N47/24;A01N25/32;A01P3/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刘金辉

  • 地址 德国路德维希港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27: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43/653 授权公告日:20121031 终止日期:20161106 申请日:200611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0-31

    授权

    授权

  • 2009-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2-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1)式I的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

(2)在防治有害真菌中作为式II的戊叉唑菌(triticonazole)或其盐或加 合物的安全剂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涉及化合物I和II在使用化合物I与II的混合物防治有害真 菌的方法中的用途,以及涉及化合物I和II在制备这类混合物中的用途,以 及涉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

式I的唑菌胺酯由EP-A 0 804 421已知。

式II的戊叉唑菌描述于EP-A 0 378 953中。

式I的唑菌胺酯与式II的戊叉唑菌与其它杀真菌剂的混合物也由WO 98/54969已知。

DE 102 00 402 9338.4公开了戊叉唑菌与嗜球果伞素的混合物在防治 大豆锈病的侵染中的用途。

Montfort,F.等人,Pesticide Science 46(4),1996,1996,第315-322 页公开了将戊叉唑菌用于处理种子或作物植物时可对植物生长产生负效 应。例如,在用戊叉唑菌处理过程中的负效应可为强烈减少纵向生长。对 于作物小麦此效应已有描述。

本发明的目标为提供在相同杀真菌作用下消除戊叉唑菌对于植物生长 的负效应的安全剂。

我们发现该目的可通过使用开头所定义的唑菌胺酯作为戊叉唑菌的安 全剂来防治有害真菌而实现。此外,我们发现唑菌胺酯和戊叉唑菌可同时 施用,即联合或分开施用。此外,发现唑菌胺酯和戊叉唑菌可用于制备组 合物。

式I的唑菌胺酯描述于EP-A 0 804 421中:

式II的戊叉唑菌描述于EP-A 0 378 953中:

由于化合物II的氮原子的碱性特性,其可分别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和与 金属离子形成盐或加合物。

无机酸的实例为氢卤酸如氢氟酸、氢氯酸、氢溴酸和氢碘酸,硫酸, 磷酸和硝酸。

适合的有机酸例如为甲酸、碳酸和链烷酸如乙酸、三氟乙酸、三氯乙 酸和丙酸,以及乙醇酸、硫氰酸、乳酸、琥珀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 酸、草酸、烷基磺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的磺酸)、芳基磺 酸或二磺酸(带有一个或两个磺酸基的芳基如苯基和萘基)、烷基膦酸(具有 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的膦酸)、芳基膦酸或二膦酸(带有一个或两 个磷酸基的芳基如苯基和萘基),其中烷基或芳基可带有其它取代基,例如 对甲苯磺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2-苯氧基苯甲酸、2-乙酰氧基苯甲 酸等。

合适的金属离子尤其为第二主族元素的离子,尤其为钙和镁离子,第 三和第四主族元素的离子,尤其为铝、锡和铅离子,以及第一至第八过渡 族元素的离子,尤其为铬、锰、铁、钴、镍、铜、锌等的离子。特别优选 第四过渡族元素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可以其可采用的各种价态存在。

如本文开头所述,在许多作物中,用杀真菌剂拌种延迟或减少出苗, 并在栽培时导致立根的生根变差。

使用化合物I与II的混合物,或同时,即联合或分开使用化合物I和II 之一的卓越之处在于,取决于剂量戊叉唑菌或唑菌胺酯对植物的负效应也 可能发生、不发生或不显著。此外,混合物对宽范围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具 有显著的效力,所述真菌尤其选自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和Peronasporomycetes(同义 词:卵菌纲(Oomycetes))真菌。它们中的一些内吸有效并可以作为叶面杀 真菌剂、拌种用杀真菌剂和土壤杀真菌剂用于作物保护中。

它们对在各种栽培植物如香蕉,棉花,蔬菜(如黄瓜、菜豆、西红柿和 南瓜),大麦,牧草,燕麦,咖啡,土豆,玉米,水果,稻,黑麦,豆科(如 大豆、豌豆、菜豆、扁豆),葡萄藤,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大量种子 中防治大量真菌尤其重要。

它们尤其适于防治下列植物病害:

-蔬菜、油菜籽、糖用甜菜、水果和稻上的链格孢(Alternaria)属,

-糖用甜菜和蔬菜上的丝囊霉(Aphanomyces)属,

-玉米、禾谷类、稻和草坪中的平脐蠕孢(Bipolaris)属和内脐蠕孢 (Drechslera)属,

-禾谷类中的禾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白粉病),

-草莓、蔬菜、花卉和葡萄藤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灰霉病),

-莴苣上的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

-玉米、大豆、稻和糖用甜菜上的尾孢(Cercospora)属,

-玉米、禾谷类、稻上的旋孢腔菌(Cochliobolus)属(例如禾谷类上的禾旋 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稻上的宫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

-大豆和棉花上的剌盘孢(Colletotricum)属,

-禾谷类和玉米上的内脐蠕孢(Drechslera)属

-玉米上的突脐蠕孢(Exserohilum)属,

-葫芦科植物上的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单丝壳白粉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各种植物上的镰孢霉(Fusarium)属和轮枝孢(yerticillium)属,

-禾谷类上的禾顶囊壳(Gaeumanomyces graminis)属,

-禾谷类和稻上的赤霉(Gibberella)属(例如稻上的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

-稻上的Grainstaining complex,

-玉米和稻上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属,

-禾谷类上的Michrodochium nivale,

-禾谷类、香蕉和花生上的球腔菌(Mycosphaerella)属,

-大豆上的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马蟥层锈菌 (Phakopsara meibomiae),

-大豆和向日葵上的拟茎点霉(Phomopsis)属,

-土豆和西红柿上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葡萄藤上的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

-苹果上的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

-禾谷类上的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

-啤酒花和葫芦科植物上的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属,

-禾谷类和玉米上的柄锈菌(Puccinia)属,

-禾谷类上的核腔菌(Pyrenophora)属,

-稻上的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笹木伏革菌(Corticium sasakii)、 帚梗柱孢属(Sarocladium oryzae)、稻叶鞘腐败病(S.attenuatum)、稻叶 黑粉菌(Entyloma oryzae),

-草坪和禾谷类上的稻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

-草坪、稻、玉米、棉花、油菜籽、向日葵、糖用甜菜、蔬菜和其他植物 上的腐霉(Pythium)属,

-棉花、稻、土豆、草坪、玉米、油菜籽、糖用甜菜、蔬菜和其他植物上 的丝核菌(Rhizoctonia)属,

-油菜籽和向日葵上的核盘菌(Sclerotinia)属,

-小麦上的小麦壳针孢(Septoria tritici)和颖枯壳多孢(Stagonospora nodorum),

-葡萄藤上的葡萄钩丝壳(Erysiphe(同义词Uncinula)necator),

-玉米和草坪上的Setospaeria属,

-玉米上的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nia),

-大豆和棉花上的根串珠霉(Thievaliopsis)属,

-禾谷类上的腥黑粉菌(Tilletia)属,

-禾谷类、玉米和糖用甜菜上的黑粉菌(Ustilago)属,以及

-苹果和梨上的黑星菌(Venturia)属(黑星病)。

此外,化合物I和II还可用于防治有害真菌如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以保护材料(如木材、纸张、漆分散体、纤维或织物)和保护储藏的 产品。

化合物I和II可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或依次施用,在分开施用的情 况下,顺序通常对植物生长和防治措施结果无任何影响。

在本发明的使用过程中,优选使用纯的活性化合物I和II,可根据需要 向其中加入其它具有对抗有害真菌或对抗其它害虫如昆虫、蜘蛛或线虫的 活性化合物,或除草剂或生长调节活性化合物或肥料。

通常使用化合物I与II的混合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化合物I 和II以及合适的话多种活性组份的混合物如化合物I与II与其它杀真菌剂的 混合物可能是有利的。

选择化合物I与II的混合比(重量比)以使所述安全剂作用发生,例如化 合物I∶化合物II为100∶1-1∶100,尤其为10∶1-1∶10,例如5∶1-1∶5,尤其为 3∶1-1∶3,优选2∶1-1∶2。混合物的安全剂作用表现在戊叉唑菌对植物生长没 有负效应或不显著。

需要的话,其它活性组份以与化合物I和II之比为20∶1-1∶20而加入。

所用混合物的施用率取决于化合物类型和所要效果,尤其为5-2000 g/ha,优选20-900g/ha,尤其是50-750g/ha农作物面积。

相应地,化合物I的施用率通常为1-1000g/ha,优选10-900g/ha,尤其 是20-750g/ha。

相应地,活性化合物II的施用率通常为1-1000g/ha,优选10-900g/ha, 尤其为40-750g/ha。

在种子处理中,该混合物的施用率通常为1-1000g/100kg种子,优选 1-750g/100kg种子,尤其为5-500g/100kg种子。

本发明化合物I和II在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中的使用通过分开或联合 施用化合物I和II,或化合物I与II的混合物,通过在播种植物之前或之后, 或在植物出苗之前或之后对种子、植物或土壤喷雾或撒粉而进行。

当使用本发明的化合物I和II时,可以将它们转化成常规配制剂,例 如溶液、乳液、悬浮液、粉剂、粉末、糊和颗粒。施用形式取决于特定的 意欲目的;在每种情况下都应确保化合物I和II精细和均匀地分布。

配制剂以已知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溶剂和/或载体混合 而制备,若需要的话使用乳化剂和分散剂。适合于此的溶剂/助剂主要为:

-水、芳族溶剂(如Solvesso产品、二甲苯)、石蜡(如矿物油馏分)、醇类(如 甲醇、丁醇、戊醇、苄醇)、酮类(如环己酮、γ-丁内酯)、吡咯烷酮(NMP、 NOP)、乙酸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二元醇、脂肪酸二甲基酰胺、脂肪酸 及脂肪酸酯。原则上还可以使用溶剂混合物。

-载体如磨碎的天然矿物(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白垩)和磨碎的合成矿 物(如高度分散的硅石、硅酸盐);乳化剂如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如聚 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磺酸盐和芳基磺酸盐)以及分散剂如木素亚硫酸盐 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适合用作表面活性剂的是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二丁基萘磺 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铵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 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与 甲醛的缩合物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 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 苯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 基芳基聚醚醇,醇和脂肪醇/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 烷基醚,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醇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素亚 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适于制备可直接喷雾溶液、乳液、糊或油分散体的物质为中至高沸点 的矿物油馏分如煤油或柴油,还有煤焦油和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油,脂族、 环状和芳族烃如甲苯、二甲苯、石蜡、四氢化萘、烷基化萘或其衍生物, 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环己醇,环己酮,异佛尔酮,强极性溶剂如二 甲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和水。

粉末、撒播用材料和可撒粉产品可以通过将活性物质与固体载体混合 或一起研磨来制备。

颗粒如涂敷颗粒、浸渍颗粒和均质颗粒可以通过使活性化合物与固体 载体物质粘附而制备。固体载体物质的实例为矿土如硅胶、硅酸盐、滑石、 高岭土、活性粘土(attaclay)、石灰石、石灰、白垩、红玄武土、黄土、粘 土、白云石、硅藻土、硫酸钙、硫酸镁、氧化镁,磨碎的合成材料,肥料 如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尿素以及植物来源的产品如谷粉、树皮粉、 木粉和坚果壳粉,纤维素粉和其它固体载体。

配制剂通常包含0.01-95重量%,优选0.1-9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以90-100%,优选95-100%的纯度(根据NMR谱)使用。

下列为配制剂实例:

1.用水稀释的产品

A)水溶性浓缩物(SL)

将1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90重量份水或水溶性溶剂中。或者, 加入湿润剂或其它助剂。活性化合物经水稀释溶解。这得到活性化合物含 量为10重量%的配制剂。

B)分散性浓缩物(DC)

将2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70重量份环己酮中并加入10重量份分 散剂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用水稀释得到分散体。活性化合物含量为20 重量%。

C)乳油(EC)

将1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75重量份二甲苯中并加入十二烷基苯 磺酸钙和蓖麻油乙氧基化物(在每种情况下为5重量份)。用水稀释得到乳 液。该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15重量%。

D)乳液(EW、EO)

将2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35重量份二甲苯中并加入十二烷基苯 磺酸钙和蓖麻油乙氧基化物(在每种情况下为5重量份)。借助乳化机(例如 Ultra-Turrax)将该混合物加入30重量份水中并制成均相乳液。用水稀释得 到乳液。该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25重量%。

E)悬浮液(SC、OD)

在搅拌的球磨机中,将2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粉碎并加入10重量份 分散剂和湿润剂以及70重量份水或有机溶剂,得到细碎活性化合物悬浮 液。用水稀释得到稳定的活性化合物悬浮液。该配制剂中的活性化合物含 量为20重量%。

F)水分散性颗粒和水溶性颗粒(WG、SG)

将5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细碎研磨并加入50重量份分散剂和湿润剂, 借助工业装置(如挤出机、喷雾塔、流化床)将其制成水分散性或水溶性颗 粒。用水稀释得到稳定的活性化合物分散体或溶液。该配制剂的活性化合 物含量为50重量%。

G)水分散性粉末和水溶性粉末(WP、SP)

将7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在转子-定子磨机中研磨并加入25重量份分 散剂、湿润剂和硅胶。用水稀释得到稳定的活性化合物分散体或溶液。该 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75重量%。

2.不经稀释而施用的产品

H)粉剂(DP)

将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细碎研磨并与95重量份细碎高岭土充分混 合。这得到活性化合物含量为5重量%的可撒粉产品。

J)颗粒(GR、FG、GG、MG)

将0.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细碎研磨并结合99.5重量份载体。现行方 法是挤出、喷雾干燥或流化床方法。这得到不经稀释而施用的活性化合物 含量为0.5重量%的颗粒。

K)ULV溶液(UL)

将1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90重量份有机溶剂如二甲苯中。这得 到不经稀释而施用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10重量%的产品。

活性化合物可以直接、以其配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如可直 接喷雾溶液、粉末、悬浮液或分散体、乳液、油分散体、糊、可撒粉产品、 撒播用材料或颗粒),借助喷雾、雾化、撒粉、撒播或浇灌来使用。使用形 式完全取决于意欲的目的;它们应在每种情况下确保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 最佳可能分布。

含水使用形式可通过加入水由乳液浓缩物、糊或可湿性粉末(可喷雾粉 末、油分散体)制备。为制备乳液、糊或油分散体,可借助湿润剂、增粘剂、 分散剂或乳化剂将该物质直接或溶于油或溶剂中后在水中均化。然而,还 可以制备由活性物质、湿润剂、增粘剂、分散剂或乳化剂以及合适的话溶 剂或油组成的浓缩物且该浓缩物适于用水稀释。

活性化合物在即用制剂中的浓度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化。它们通常为 0.0001-10%,优选0.01-1%。

活性化合物还可成功地以超低容量法(ULV)使用,其中可以施用包含 超过95重量%活性化合物的配制剂或甚至可以在没有添加剂的情况下施 用活性化合物。

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油、润湿剂、辅助剂,甚至合适的话恰在紧临使用 之前(桶混合)加入活性化合物中。这些试剂通常以1∶100-100∶1,优选 1∶10-10∶1的重量比与本发明组合物混合。

化合物I和II或混合物或相应配制剂通过用杀真菌有效量的混合物或 在分开施用情况下用杀真菌有效量的化合物I和II处理有害真菌,或需防止 它们的植物、种子、土壤、区域、材料或空间而施用。施用可在受有害真 菌侵染之前或之后进行。

化合物I和II的安全剂作用由如下试验证实。

用两种活性化合物单独处理种子或用两种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处理种 子,且然后观察植物的发育。观察到当使用混合物时,在单独施用情况下 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组分的负效应(若存在的话)的水平降低。

小糠草(bentgrass)的种子处理

将小糠草种子用所列出产品和浓度进行种子处理。戊叉唑菌和唑菌胺 酯以200g/l FS-配制剂使用。

将处理的种子在处理当日种植,然后在温室中保持于潮湿条件下。种 植9天后估计出苗植物的地面覆盖百分数。

  处理   浓度   覆盖地面%   未经处理   -   8.5%   戊叉唑菌   10g活性成份/100kg种子   5.3%   唑菌胺酯   10g活性成份/100kg种子   13.3%   戊叉唑菌和   唑菌胺酯   10g活性成份/100kg种子和   10g活性成份/100kg种子   9.0%

数据显示TTZ的负效应可由唑菌胺酯补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