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金钗石斛组培技术及栽培方法

金钗石斛组培技术及栽培方法

摘要

金钗石斛的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将种子插入N6培养茎+NAA。0.3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温度22-25℃,日光照10-12小时,照度1800-2500Lx,15-30天转入N6培养茎+BA0.2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培养25天转入N6培养茎+NAA0.2Lg/L+香蕉汁10%(V/V)+土豆汁10%(V/V)+琼脂6g,2月后将大苗,用青石+木屑+腐熟有机肥,载入木屑中在温棚中,温度13-38℃,及时喷水每年3月起,炼苗1年,移载露地或大棚,移载基质,页岩+苔藓+线卡固定,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按GAP质量规范管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366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赤水市金斛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77830.4

  • 申请日2007-07-07

  • 分类号A01G31/00(20060101);A01G1/00(20060101);A01C1/00(20060101);A01D9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刘学诗

  • 地址 564700 贵州省赤水市公园路45号(政协一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15: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31/00 专利号:ZL2007100778304 申请日:20070707 授权公告日:201107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7-20

    授权

    授权

  • 2011-07-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3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524 申请日:2007070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一种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用石斛金钗石斛的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

二、背景技术

金钗石斛是《中国药典》收载三大石斛品种之首,在《神农草本经》和《本草纲目》上早有记载,是石斛中的上品,名扬中外。金钗石斛以茎入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止痛、清嗓、明目、降血脂、血压等功效,是生产“石斛夜光丸”、“石斛鲜露”、“石斛饮料”、“石斛胶囊”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以石斛为主要原料开发的“脉络宁”系列产品,被国家指定为全国各医院心血管疾病必备良药,石斛还广泛用于食品、美容、保健等领域。国内以石斛为原料的制药企业有160多家,年需求鲜石斛1万多吨。目前,石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呈稳中逐年上涨的发展趋势。

金钗石斛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名贵中药材,19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生生[1998]17号文件批复在贵州省赤水市建立石斛生产基地。2005年,赤水金钗石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国内众多石斛品种中,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石斛品种,也是贵州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药材品种。赤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条件,是金钗石斛的地道产地和主产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金钗石斛基地,但其种植规模和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但在种植方法上,多数药农是延用传统方式,用实生苗分株栽培和扦插栽培,大量消耗石斛实生苗,导致种质资源稀缺,繁殖系数低,发展速度缓慢,栽种面积规模无法有效扩大。而且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简单,导致石斛的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效益差。

。采用独特的金钗石斛组培苗生产技术和栽培方法,从一颗金钗石斛蒴果培养出10万株以上的种苗,有效地解决了种苗的紧缺和来源问题;组培苗练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7%以上、产量提高40%以上的巨大成功,其先进性位居国内外同行研究及应用的前列,对濒危紧缺药用植物资源再生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弥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促进赤水的并开发出与野生金钗石斛的有效成份含量相当或略高的金钗石斛的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钗石斛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提高金钗石斛种苗的扩繁速度、提高有效成份含量,提高炼苗和移栽成活率,尽快实现金钗石斛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发明人经过试验,成功完成了各种药用石斛的组织培养基质配方及其培养方法,对组织培养基质配方和生产工艺,特别是对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使用比例和有机添加物筛选和用量,针对金钗石斛特殊的生长习性,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试验,获得了独创的培养配方和培养方法;又解决了金钗石斛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方法,完成了金钗石斛的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的发明研究。

金钗石斛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它包括金钗石斛组培生产技术、金钗石斛组培苗炼苗技术、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技术和金钗石斛的采收方法。

上述的金钗石斛工厂化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它包括:

(1)金钗石斛组培生产技术分为三个阶段;

A、将新鲜的未裂开的果实或储存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程序,播入N6基本培养基+NAA(α-萘乙酸)0.3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的培养基里,进行种子萌发培养,培养温度22~25℃,每日光照10--12小时,光强1800~25001x,15~20天种胚开始萌动,25~30天种胚膨大,逐渐萌发形成绿色的原球茎;

B、将原球茎转入N6基本培养基+BA(6-苄基腺嘌呤)0.2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培养基里进行原球茎增殖、分化培养,约25天可观察到瓶内原球茎重叠堆积在培养基中,此时再一次进行转接,后让其分化小苗,苗高1cm左右同时伴随有部分新的原球茎产生;

C、将小苗转入N6基本培养基+NAA(α-萘乙酸)0.2mg/L+香蕉汁10%(V/V)+土豆汁10%(V/V)+琼脂6g/L的培养基里,进行壮苗培养,2个月可观察到小苗发育成2.5~4cm的中苗,将3cm以下的中苗再转接到同样的培养基里,继续培养,3cm以上的大苗进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可培养出5cm高以上的大苗,大苗可出瓶炼苗、移栽。

(2)炼苗、移栽基质应用技术:

本发明的关键就是金钗石斛炼苗基质和移栽基质的选择。

根据金钗石斛特殊的生长习性和特点,采用种子繁殖,每粒种子萌发苗可达10万株以上。其组培苗通过炼苗再移栽的基质运用技术,既保证了植株根系的透水、透气性,又具备保温性和肥力,使金钗石斛组培苗人工栽培的成活率达到97%以上。

A、炼苗基质:

由于金钗石斛组培苗是在无菌、恒温、高湿等条件下培养而成。因此,组培苗出瓶炼苗是金钗石斛产业化关键环节。

本发明采用青石+锯木屑+腐熟有机肥的炼苗基质,厚度比为4cm∶4cm∶1cm,主要解决瓶中组培苗到移栽大田的过渡适应期,既要保证植株根部的透水、透气性,又要具有保湿性强、肥力好、不易滋生病虫害的要求,随时保证合理的水分、温湿度、光照控制,这样能使金钗石斛组培苗炼苗成活率达到97%以上,而且植株生长良好。

B、移栽基质:

金钗石斛组培苗经12个月炼苗后,已经从组培室无菌环境自然过渡到栽培大棚新的生长环境,这时的植株已较为健壮,生长稳定,可移栽到赤水各乡镇适宜栽种石斛的区域。通过对野生金钗石斛原生态生长环境的深入调研,通过研究和创新,采用线卡+活苔藓盖根法,并按照GAP要求进行统一指导和规范化管理;经示范种植的50多万丛组培苗,目前其成活率在97%以上,并且植株生长良好。

(3)金钗石斛的采收:

金钗石斛组培苗按本发明所用的方法经炼苗、移栽后,经2年即可采收。采收期以每年的入冬为宜,采收前1.5个月应停止给植株施肥和用药。采收时应将生长期2.5年~3年生长的老茎剪下,新芽及根部保留,这样可连续采收6年以上。

上述的金钗石斛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中,所提到的对于金钗石斛各生长过程培养基质的配方是:(1)种胚诱导及壮苗生根培养基:N6基本培养基+NAA(α-萘乙酸)0.3mg/L+土豆汁20%(V/V)+琼脂5g/;(2)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培养基:N6基本培养基+BA(6-苄基腺嘌呤)0.2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3)壮苗培养基:N6基本培养基+NAA(α-萘乙酸)0.2mg/L+香蕉汁10%(V/V)+土豆汁10%(V/V)+琼脂6g/L。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金钗石斛组培生产技术及栽培方法,可有效解决金钗石斛种苗的来源和种苗的地道性,从金钗石斛种子到培养成大苗,只需8个月,大大缩短了种苗组培时间和成本,与传统种苗扩繁相比,种苗的扩繁速度提高了上百倍,炼苗、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7%以上,产量提高40%以上;与野生金钗石斛的有效成份含量相比,本发明栽培的金钗石斛多糖含量高于野生金钗石斛,微量元素含量略高于野生金钗石斛含量。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解决金钗石斛人工大面积栽培,所面临的种苗来源紧缺、炼苗、移栽成活率低、产量不高、有效成份低等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种苗的扩繁速度提高了上百倍,炼苗、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7%以上,产量提高40%以上,为尽快推动金钗石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无)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金钗石斛组培生产技术:

将野生金钗石斛原产地成熟的蒴果采回后,放在干净的培养皿里,待其自然开裂后,将种子装入洁净的烧杯里密封起来,放于冰箱内保存。

A、将新鲜的未裂开的果实或储存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程序,播入N6基本培养基+NAA(α-萘乙酸)0.3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的培养基里,进行种子萌发培养,培养温度22~25℃,每日光照10--12小时,光强1800~25001x,15~20天种胚开始萌动,25~30天种胚膨大,逐渐萌发形成绿色的原球茎;

B、将原球茎转入N6基本培养基+BA(6-苄基腺嘌呤)0.2mg/L+土豆汁20%(V/V)+琼脂5g/L培养基里进行原球茎增殖、分化培养,25天后可观察到瓶内原球茎重叠堆积在培养基中,此时再一次进行转接,后让其分化小苗,苗高1cm左右同时伴随有部分新的原球茎产生;

C、将小苗转入N6基本培养基+NAA(α-萘乙酸)0.2mg/L+香蕉汁10%(V/V)+土豆汁10%(V/V)+琼脂6g/L的培养基里,进行壮苗培养,2个月可观察到小苗发育成2.5~4cm的中苗,将3cm以下的中苗再转接到同样的培养基里,继续培养,3cm以上的大苗进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可培养出5cm高以上的大苗,大苗可出瓶炼苗、移栽。

2、金钗石斛组培苗炼苗技术:

炼苗基质是青石+锯木屑+腐熟有机肥的炼苗基质,厚度比为4cm∶4cm∶1cm);

炼苗方法:采用1.2m×30m苗床,在苗床上铺4cm小青石、4cm锯木屑、1cm腐熟有机肥,均作杀菌处理后,将培养瓶中的小苗取出洗净,然后在多菌灵中杀菌5-10分钟,再分级炼苗,取3-5株为一丛,将根部栽入锯木屑中,苗要栽稳,但不要栽深,植株的基部应露于外,然后浇一次定根水为宜。

炼苗条件:一般炼苗采用温棚,要有塑料膜和遮阳网,大棚在春夏秋季要保持通风透气,冬季要能够适当保温。炼苗分两步进行,恒温下先在瓶中炼7天,第二步再移至炼苗床。棚内温度控制在13℃~38℃,空气湿度为60%-85%左右,遮阴度60~70%,光照度8000~15000x,浇水采取喷淋法,浇水以基质湿润为度,不宜过湿或过干。炼苗时间在每年3月中旬起进行,炼苗期一年。

3、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技术:

(1)、露地移栽条件:移栽基质,原生态石头(红色页岩)+苔藓+线卡

①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7。9℃,7月平均气温28℃,海拔在300m~800m,相对湿度75%~80%的适宜区域。

②遮阴:主要采用阔叶林树木遮阴,遮阴度在55~70%左右最合适。

③石旮旯地:石面上长有苔藓的石旮旯场地。

④水源条件:附近有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水源。

(2)、棚内栽培,以塑料大棚,采取苗床或栽培,苗床为1.5m×22m。棚内达到40%以上散射光,约1500~28001x。温度在5℃~35℃内均可,湿度不得低于60%,高为85%左右。

栽培方法:

①栽种时间以每年3月10日~4月10日为宜,9月份次之。

②栽培密度:金钗石斛的产量主要决定于单株茎杆重和有效分蘖数,这就要求根据栽培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密植。一般情况下,按30cm×30cm的间距栽种为宜。

③栽种方式:

a栽苗时,按30×30cm密度种植,将栽苗点局部的苔藓抠掉,再将苗的根须、基部贴于石面用线卡固定好,根系要自然伸展。

b用线卡固定苗时,应卡在种苗主茎(粗茎)基部以上1.5cm~2.5cm处,使苗稳固于石面。

c在钉压苗时,注意不要卡住嫩芽和损伤植株。

d固定好苗后,用活的苔藓轻轻贴于植株根部。注意植株的基部应露于外,不能捂住或盖住,否则会严重影响新芽、新根的萌发和生长。

上述炼苗和移栽苗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生态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GAP质量管理规范,合理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4、金钗石斛采收方法:

①金钗石斛移栽后2年后开始采收,采收主要取茎,一般为2.5~3年的茎株为宜,这个时间的各种成份含量比较饱满,药用最佳。

②新苗萌发一般以春季为最佳期,所以,采收时间最好在次年的入冬期为佳。

③采收期前45天须停止施肥和喷药。

④采收用剪刀在茎的最下部,与根部往上留一寸处剪下茎株,不得连根拔取。

⑤采收的茎株必须及时送加工处加工炮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