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便携式计时器以及设置在该计时器上的表冠的制造方法

便携式计时器以及设置在该计时器上的表冠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计时器以及设置在该计时器上的表冠的制造方法。该表冠包括冠轴、冠头、螺纹环以及用于沿远离表环的方向推动冠头的弹簧。协作移动拨针杆的冠轴设有变形形状的转动力接收部。该接收部设置在固定于表环的管的外侧并且直径大于形成在管处的阳螺纹部的直径。冠头的头部主体包括可连接并可分离地配合至接收部的变形形状的转动力传递部、从传递部开始形成在主体的一端侧上的圆形的环安装面以及从传递部开始在头部主体的内周处形成在主体的另一端侧上的圆形的内周面。该内周面构成为其直径使得与接收部外接触,从而冠头的轴向运动可被接收部引导。安装至安装面的环包括阴螺纹部,其直径小于接收部的直径,并且该阴螺纹部可与阳螺纹部连接和分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6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31901.9

  • 发明设计人 平沼春树;

    申请日2008-06-27

  • 分类号G04B3/00(20060101);G04B27/02(20060101);G04B3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党晓林

  • 地址 日本千叶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10: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9-07

    授权

    授权

  • 2010-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4B3/00 申请日:2008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2-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计时器以及设置在该计时器上的表冠的制造 方法,在该计时器中利用螺纹啮合保持表冠从而使其不会不经意地转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包括螺纹锁定结构的便携式计时器,该螺 纹锁定结构用于利用螺纹啮合保持表冠从而使其不会不经意地转动。根 据该螺纹锁定结构,表冠包括用于协作地移动拨针杆的冠轴以及用于转 动冠轴的冠头。此外,冠轴的轴端部设置在具有阳螺纹部并固定至表环 的管的外侧。同时,轴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变形形状(deformed shape) 的转动力接收部,并且冠头设有阴螺纹部和变形形状的转动力传递部。

转动力传递部设有大于阴螺纹部的直径并与阴螺纹部连续形成。因 此,从加工转动力传递部的必要性来看,冠头由头部主体和帽形成,该 头部主体的向着表环一侧的一端开口,该帽构成与头部主体分离的部件 并安装到该头部主体的封闭的另一端。

根据该计时器,阴螺纹部可连接并可分离地与阳螺纹部啮合,表冠 通过该啮合保持成不会不经意地转动。转动力传递部可与转动力接收部 连接和分离。也就是说,在其中阴螺纹部与阳螺纹部啮合的螺纹锁定状 态下,转动力传递部与转动力接收部分离。在通过释放阴螺纹部与阳螺 纹部的啮合而释放螺纹锁定的状态下,随着冠头在弹性件的推动力作用 下运动,转动力传递部配合至转动力接收部。因此,当冠头在螺纹锁定 释放状态下被操作而转动时,该转动通过配合在一起的转动力传递部和 转动力接收部而传递至冠轴,从而拨针杆可转动(例如参见 JP-A-2005-127816(第0011-0055段;图1至图5))。

根据专利参考文献1的计时器,由于在操作转动以使冠头的阴螺纹 部与管的阳螺纹部啮合从而实现螺纹锁定状态的过程中,拨针杆不会和 它们一同转动,因而实现了能够轻松地进行螺纹锁定操作的优点。

但是,在释放螺纹锁定时,在释放阴螺纹部和阳螺纹部的啮合之后 直至转动力传递部与转动力接收部接合的时段内,冠头不受支撑,从而 存在冠头摇动的可能。因此,存在冠头操作变得不稳定并且转动力传递 部不能顺畅地与转动力接收部接合的情况。而且,由于同样的原因,在 使阴螺纹部与阳螺纹部啮合以构建螺纹锁定状态的过程中,如果冠头不 稳定,就会出现不能顺畅地实现啮合的情况,当使用者在这种状态下强 行构建啮合时,可以想象会担心破坏螺纹部。

而且,根据专利参考文献1的计时器,直径小于转动力传递部并与 冠头成一体的阴螺纹部与转动力传递部连续设置。因而,当在冠头内侧 形成具有变形形状的转动力传递部时,阴螺纹部构成阻碍加工转动力传 递部的障碍。因此,不能利用成形机进行加工。同时,在利用压力机进 行加工时不能实施冲压。这样,无法实施适于大量生产的加工,因此需 要特殊设计来加工转动力传递部,可以想象会担心难以精确加工转动力 传递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计时器,该计时器能够改善 冠头在螺纹锁定释放状态下的操作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到便携式计时器上的表冠的制 造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设置到用于实现上述方面的表冠的冠头上的转 动力传递部的可加工性。

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是这样的便携式计时器,其中,包括计时器 机芯的表环附接有一管,该管具有布置在该表环外侧的阳螺纹部,与用 于将转动力传递到所述计时器机芯的拨针杆相连的表冠可连接并可分离 地与所述阳螺纹部啮合,并且所述表冠通过与所述阳螺纹部啮合而被保 持为不会转动;该便携式计时器的特征在于,在冠轴的设置在管的外侧 的部分处设有冠引导部,该冠引导部具有待与构成冠头的筒形形状的头 部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直径,用于在释放所述表冠与所述阳螺纹部的相 互啮合的状态下协作移动所述拨针杆,并被设置到所述表冠上的所述冠 头覆盖,并且由该冠引导部引导所述冠头沿轴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设置在冠轴上的冠引导部与冠头的内周面略微接触或 者非常靠近冠头的内周面,因此,冠头可被冠引导部从内侧支撑。因此, 当冠头在释放表冠的螺纹锁定的状态下沿轴向移动时,可由冠引导部引 导冠头的运动。因此,冠头可稳定地沿轴向运动而不会摇动。因而,当 进入螺纹锁定状态时,螺纹环的阴螺纹部可正确地开始与管的阳螺纹部 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设置 在所述冠头上的筒形的所述头部主体的内表面处设置有包括第一接合部 的转动力传递部,并且包括第二接合部的转动力接收部也用作冠引导部, 所述第二接合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应的形状,并通过所述冠 头的轴向运动而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和分离。

根据本发明,无需将冠轴处的冠引导部和转动力接收部形成为在轴 向上对准。因此,与冠引导部和转动力接收部对准的构造相比,可防止 冠轴的长度和表冠的长度加长。同时,冠引导部和转动力接收部之一不 会像在冠引导部和转动力接收部对准的构造中那样构成对它们中的另一 个进行加工的障碍,因此可容易地加工冠轴。

而且,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是这样一种便携式计时器,其中,包 括计时器机芯的表环附接有一管,该管具有布置在该表环外侧的阳螺纹 部,与用于将转动力传递到所述计时器机芯的拨针杆相连的表冠可连接 并可分离地与所述阳螺纹部啮合,并且所述表冠通过与所述阳螺纹部啮 合而被保持为不会转动,该表冠包括:冠轴,该冠轴包括在其外周处形 成有第一接合部的变形形状的转动力接收部,该转动力接收部的直径大 于所述阳螺纹部的直径,该转动力接收部布置在所述管的外侧并且在释 放所述表冠和所述阳螺纹部的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协作移动所述拨针杆; 冠头,其中一端开口的头部主体的另一端被封闭部封闭,而且该头部主 体的内周包括转动力传递部、圆形的环安装面以及圆形的内周面,该转 动力传递部构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和分离的第二接合部的形 状,并且可连接并可分离地与所述转动力接收部配合,所述环安装面从 所述转动力传递部开始形成在一端侧上,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转动力传递 部的最大直径,并且所述内周面从所述转动力传递部开始形成在另一端 侧上,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转动力传递部的最大直径,并且该直径使得与 所述第一接合部外接触;螺纹环,该螺纹环包括可连接并可分离地与所 述阳螺纹部啮合的阴螺纹部,具有比所述转动力接收部的直径小的直径, 并安装到所述环安装面上;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被挤压在所述冠头和 所述冠轴之间,以沿与所述表环分离的方向推动所述冠头。

根据本发明,设置到冠轴的转动力接收部上的第一接合部与冠头的 内周面略微接触或者非常靠近冠头的内周面,因此,冠头可被转动力接 收部从内侧支撑。因此,当冠头随着表冠的螺纹锁定的释放而在弹性件 的推动力作用下沿着与表环分离的方向运动时,以及当冠头通过从表冠 的螺纹锁定释放状态进入螺纹锁定状态而克服弹性件的推动力从而向表 环运动时,可由转动力接收部引导冠头的运动。因此,冠头可稳定地沿 轴向运动而不会摇动,因而,当进入螺纹锁定状态时,螺纹环的阴螺纹 部可正确地开始与管的阳螺纹部啮合。当冠头沿与表环分离的方向运动 时,螺纹环从表环一侧顶在转动力接收部上,因此可通过由转动力接收 部构成止动件而防止冠头在弹性件的推动力作用下被卸下。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形成为与所述阴螺纹 部内接触的插入部与所述管的所述阳螺纹部连续制成,并且该插入部的 长度由在所述螺纹环与所述阳螺纹部脱离啮合的状态下插入所述螺纹环 中的长度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表冠脱离阳螺纹部时,管的插入部插入 安装在冠头上的螺纹环,并且螺纹环从内侧被该插入部引导。因而,通 过冠轴的转动力接收部和管的插入部使冠头稳定而不会进一步摇动,从 而使冠头沿轴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 部由锯齿部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通过释放螺纹锁定而使设置到冠头的转 动力传递部上的第二接合部与设置到冠轴的转动力接收部上的第一接合 部接合的过程中,在需要时间和劳动来转动冠头时,减少了转动量。在 以这种方式释放螺纹锁定的状态下,改善了冠头用于使转动力传递部与 转动力接收部啮合的可操作性,因此顺畅地切换到协作移动冠轴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头部主体和所述 封闭部一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头部主体和封闭部之间不存在接缝,因 此,与具有接缝的情况相比,不会在操作表冠时对手指的触感产生不利 影响,还可改善表冠的外观。

此外,提供一种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所包含的表冠的制造方法, 其中,制造头部材料,在该头部材料中一端开口的头部主体的另一端被 封闭部封闭,并且该头部材料包括圆形的第一空间和圆形的第二空间, 该第一空间被直径大于等于加工出的突起部的最大直径的圆形内周面分 隔,该内周面位于沿周向连续地设置在所述头部主体的内周处的该加工 出的突起部与所述封闭部之间,该第二空间被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加工出 的突起部的最大直径的圆形的环安装面分隔,该环安装面位于所述加工 出的突起部与所述头部主体的开口的一端之间,通过使一加工件(work member)从所述第二空间穿过所述加工出的突起部而到达所述第一空间, 在所述加工出的突起部中加工第一接合部,从而制备形成有呈变形形状 的转动力传递部的冠头;其中,制造冠轴材料,该冠轴材料包括轴主部 和环形的轴端部,该轴端部从所述轴主部的一个端部的外周一体地扩展, 通过使一加工件沿所述冠轴材料的轴向运动而穿过所述轴端部的外周 部,从而在所述轴端部的该外周部处加工与所述内周面内接触的第二接 合部,借此制备形成有转动力接收部的冠轴,该转动力接收部具有可连 接和分离地与所述转动力传递部配合的形状;其中,如下加工环形材料, 即:通过使一加工件穿过该环形材料的内周部而沿轴向贯通该环形材料, 从而制备螺纹环,该螺纹环通过包括直径小于所述转动力接收部的直径 的阴螺纹部而形成。所述冠头覆盖至所述冠轴,并且所述转动力接收部 容纳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同时对在所述冠头的所述封闭部与所述冠轴之 间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进行挤压。之后,通过将所述螺纹环压配合到 所述第二空间中而将该螺纹环安装至所述环安装面。

根据本发明,构成冠头的头部材料包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 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位于沿冠头内周的周向连续地设置的加工出的突起 部的两侧上,使得由第一空间形成的环安装面的直径以及由第二空间形 成的内周面的直径大于等于加工出的突起部的最大直径,因此当在头部 材料的加工出的突起部处通过加工第一接合部而形成转动力传递部时, 用于加工第一接合部的加工件不会被环安装面和内周面阻碍而不能穿过 加工出的突起部。因此,可通过利用成形机或者利用压力机冲压进行加 工而在冠头处加工转动力传递部。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当冠头沿轴向运动时,可由转动力接 收部从冠头的内侧引导冠头的运动,在螺纹锁定断开的状态下限制冠头 摇动,因此可提高冠头在螺纹锁定释放状态下的可操作性。

根据包含于本发明的便携式计时器的表冠的制造方法,可通过利用 成形机或利用压力机冲压进行加工而对冠头加工转动力传递部,因此可 提高冠头的转动力传递部的可加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前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F2-F2剖取的剖视图,示出了表冠的螺纹锁定状 态。

图3是沿图1的线F2-F2剖取的剖视图,示出了表冠的螺纹锁定释 放状态。

图4是沿图3的线F4-F4剖取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到图1的手表上的冠头的前视图。

图6是表示形成设置到图1的手表上的冠头的头部材料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设置到图1的手表上的螺纹环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设置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 式的手表上的表冠。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作为便携式计时器的手表。手表10包 含位于计时器外部组件11内部的表盘12(如图2和图3所示)以及未示 出的计时器机芯13等。作为计时器机芯13,使用由主发条作动力源的手 动上条式机械计时器机芯,或者自动上条式,或者利用手动和自动上条 结合的类型。而且,作为替代还可使用这样一种计时器机芯,其能够通 过选择数字指示和模拟指示而在表盘12上切换时间指示等。

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将玻璃盖15液密地安装到由表环14(其 由金属制成并构成环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构成的前表面上并将 由金属等构成的底盖16液密地旋到由表环14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表面 构成的后表面上而形成计时器外部组件11。透过玻璃盖15可视觉辨认表 盘12。底盖16可移除。而且,在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18表示附接 到计时器外部组件11上而能被操作以转动的环状表圈。表圈18可转过 恒定角度并被保持件19保持在任意转动位置,该保持件19能弹性变形 并与表圈18接合和分离。表圈18和保持件19可省略。

如图2和图3所示,表环14的一部分开有管附接孔17,其沿径向 贯通表环14。管附接孔17的一端向表环内部的被表环14环绕的空间14a 开口,管附接孔17的另一端向表环14的外侧面14b开口。

通过从表环外侧将管21插入管附接孔17而借助于钎焊等附接表环 14和管21。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22表示钎焊材料。由金属(例如 不锈钢)制成的管21构成为圆筒形状,其轴向两端分别开口,并且管21 包括设置在表环14外部的管端部21a,管端部21a的外周包括阳螺纹部 24以将表冠31保持在螺纹锁定状态。

管端部21a包括沿远离表环14的方向与阳螺纹部24连续的插入部 25。如图3所示,插入部25设有即使在螺纹锁定释放状态下仍插入稍后 提到的螺纹环34中的长度。插入部25的外径由比阳螺纹部24的直径小 的直径构成,并与稍后提到的阴螺纹部43从内侧相接触(内接触)。

表冠31包括冠轴32、冠头33、螺纹环34、弹性件(例如卷簧)35。

如图2和图3所示,冠轴32例如由金属(优选为不锈钢)制成并包 括:呈圆柱状的插入轴部32a,其从表环14的外侧插入管21中;以及转 动力接收部32b,其由布置在管21外侧的轴端部构成,并与插入轴部32a 一体相连。

转动力接收部32b以环形形状从插入轴部32a的端部的外周扩展。 转动力接收部32b的直径不小于阳螺纹部24的外径。转动力接收部32b 的外径构成为大小适于与稍后提到的内周面46内接触(也就是说,从冠 头33内侧与内周面46相接触),从而转动力接收部32b也用作冠引导部。

因此,转动力接收部32b因包括第一接合部而构成为变形形状,该 第一接合部用作用于接收其外周部的转动力的接合件。具体而言,如图4 所示,通过包括形成有多个齿(第一接合部)36的锯齿部而形成呈外齿 轮形状的转动力接收部32b,所述齿在转动力接收部32b的外周部向外突 出并沿外周部的周向优选连续地排列。尽管根据图4的实施例,构成三 角形齿的锯齿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转动力接收部32b的齿36可由 方形花键等构成。

冠轴32设有从插入轴部32a的前端侧沿轴向切出的螺纹孔37,并设 有向转动力接收部32b的端面的中央部分开口的弹簧容纳孔38。

用于将表冠31的转动力传递到计时器机芯13的拨针杆39从表环 14的内侧旋入插入轴部32a的螺纹孔37中。相互连接的拨针杆39和冠 轴32因而不能沿轴向运动。在插入轴部32a的前端部的外周处形成有呈 环状的凹部,该凹部安装有由弹性橡胶材料等构成的环状防水填料40。 防水填料40与该环状凹部及管21的内周弹性紧密接触,从而在管21的 内周和冠轴32之间实施防水。

冠头33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并因包括一端开口的头部主体 41以及封闭头部主体41的另一端的封闭部42而形成为帽状,如图2和 图3所示。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头部主体41和封闭部42成一体。因 而,在头部主体41和封闭部42之间不存在接缝,因此与包括接缝的情 况相比,不会在操作表冠31时对手指的触感产生不利影响,还可改善表 冠31的外观。

如图2所示,头部主体41形成为圆筒状,其尺寸构成为能容纳阳螺 纹部24和插入部25,并且其外周包括在被操作以转动时用于阻止滑移的 凹凸部41a(参见图4和图5)。使头部主体41的开口的一端41b与表环 14的外侧面14b接触和分开。

头部主体41包括转动力传递部44以及在头部主体内周处设置在转 动力传递部44两侧上的环安装面45和内周面46。

转动力传递部44设置在头部主体41的轴向中部。转动力传递部44 是可根据冠头33的轴向运动而与转动力接收部32b连接和分离地装配的 部分,并构成为与转动力接收部32b的第一接合部类似的形状,因此在 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和图5所示,转动力传递部44构成为变形 形状。具体地说,具有内齿轮形状的转动力传递部44形成为从头部主体 41的内周向头部主体41的中央部突出,并包括由沿内周的周向优选连续 地排列的多个齿(第二接合部)44a形成的锯齿部,该锯齿部用作用于传 递转动力的接合件。尽管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构造三角形齿的锯齿 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转动力传递部44的齿44a可由方形花键等构 成。

环安装面45从转动力传递部44开始由头部主体41的一端41b所在 的一侧上的内周部形成。如图5所示,环安装面45构成为圆形。环安装 面45的直径大于等于转动力传递部44的最大直径。这里,转动力传递 部44的最大直径是指经过由锯齿部产生的齿44a的齿根的圆,并且作为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例,环安装面45的直径形成为大于齿根圆直 径。

内周面46从转动力传递部44开始由头部主体41的封闭部42所在 的一侧上的内周部形成。内周面46构成为圆形,并且内周面46的轴向 长度A(参见图3)大于等于冠头33的以表环14的外侧面14b为参照的 轴向移动距离B(参见图3)。内周面46的直径大于等于转动力传递部 44的最大直径(齿根圆),并且是内周面46与转动力接收部32b的各个 齿36外接触(也就是说,从转动力接收部32b的外侧与各个齿36相接 触)处的直径,根据该实施方式,该直径与转动力传递部44的齿根圆直 径相同。

图7等中所示的螺纹环34例如由金属制成,并在其内周包括可移除 地与阳螺纹部24啮合以实现表冠31的螺纹锁定状态的阴螺纹部43。螺 纹环34的内径,也就是阴螺纹部43的公称直径小于转动力接收部32b 的直径,并且尺寸构成为从插入部25的外侧与该插入部外周接触(外接 触)。螺纹环34的外径与环安装面45的直径基本相同。螺纹环34通过 压配合到头部主体41直至顶在由转动力传递部44和环安装面45形成的 环状台阶部33a(参见图6)上而安装到环安装面45上。因此,通过安 装而将螺纹环34布置成相对于转动力传递部44来说邻近一端41b所在 的一侧。

卷簧35容纳在冠轴32的弹簧容纳孔38中,并被挤在与冠轴32的 容纳孔38相对的封闭部42的中央部与冠轴32之间。卷簧35总是沿与 表环14的外侧面14b分开的方向推动冠头33。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手表10中,图2示出了表冠31布置在未拉出位 置的状态(通常称为“零阶段”)。在“零阶段”,表冠31的阴螺纹部43 与管21的阳螺纹部24啮合,头部主体41的一端41b和螺纹环34与表 环14的外侧面14b接触,从而表冠31被定位至表环14。

同时,冠轴32的插入部25插入穿过螺纹环34,并且冠头33的转 动力传递部44与插入部25的外周对置。而且,转动力传递部44沿外环 14的外侧面14b的方向与冠轴32的转动力接收部32b分开,并且冠头 33的转动力接收部32b与冠轴32的转动力传递部44保持不具有联接关 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转动力接收部32b设置成靠近冠头33的封闭部 42的内表面,并且各个齿36的前端布置成与冠头33的内周面46内接触。 因此,转动力接收部32b从内侧支撑冠头33。

如以上所述,在“零阶段”,表冠31处于被螺纹锁定的状态。在该 状态下,阳螺纹部24和阴螺纹部43彼此啮合。因此,尽管卷簧35处于 被强力压缩在冠头33的封闭部42与冠轴32之间的状态并且冠头33被 沿与表环14分开的方向施力,但是冠头33不沿轴向运动。

当设定计时器机芯13的时间时,将处于螺纹锁定状态的冠头33拉 出至称为“1阶段”的位置以被操作而转动。也就是说,首先沿松开方向 转动冠头33,从而使阴螺纹部43处于与阳螺纹部24分开的状态。在这 种情况下,冠头33和冠轴32不形成联接关系,因此冠轴32不随冠头33 的转动操作而与冠头33一同转动,从而释放啮合。

在释放螺纹部的啮合的同时,冠头33借助于卷簧35的弹簧力(推 动力)而沿冠轴32的轴向运动以与表环14的外侧面14b分离。

冠轴32和冠头33随着冠头33沿轴向的运动而连接。即,构成内齿 轮形状的转动力传递部44与构成外齿轮形状的转动力接收部32b配合, 从而冠轴32和冠头33联接以被保持成一同沿轴线转动。

与此同时,具有阴螺纹部43的螺纹环34顶在转动力接收部32b的 位于表环14一侧的侧面上,因此通过由转动力接收部32b构成止动部而 使冠头33沿轴向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阻止冠头33被卸下。借助于所 述限制,保持联接,即保持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并且从螺 纹锁定状态释放的表冠31被保持在称为“1阶段”的拉出位置,如图3 所示。螺纹环34随之设置成配合而与冠轴32的插入部25外接触。

在连接冠轴32和冠头33时,存在或多或少需要转动冠头33的时间 和劳动的情况。转动力传递部44的齿44a和转动力接收部32b的齿36 由锯齿部形成。因此,在需要时间和劳动来如上所述使齿36和齿44a相 互啮合时,转动量至少为齿的一个节距量。在按这种方式释放螺纹锁定 的状态下,冠头33的用于使转动力传递部44与转动力接收部32b的外 周部齿合的操作性能优异。

通过在上述的冠头33的拉出位置(参见图3)手动转动表冠31的 冠头33,冠头33的转动通过转动力传递部44和转动力接收部32b传递 至冠轴32。据此,转动力通过拨针杆39施加至计时器机芯13,并因此 可对计时器机芯13进行时间设置等调整。

在调整之后,使表冠31再次处于锁定状态(参见图2)。实现螺纹 锁定状态的操作如下进行,首先逆着卷簧35沿表环14的方向推回冠头 33,然后使设置到表冠31上的螺纹环34的阴螺纹部43沿紧固方向转动 以旋到管21的阳螺纹部24上。因而,冠头33的一端41b和螺纹环34 与表环14的外侧面14b接触,因此可使表冠31处于螺纹锁定状态,使 得在戴着手表10时或类似情况下表冠31不会不经意地转动。

在形成螺纹锁定状态的操作中,首先,随着沿表环14的方向推回冠 头33,转动力传递部44与转动力接收部32b分离,因此冠头33和冠轴 32的连接被释放。而且,之后通过操作冠头33以使其转动,使阴螺纹部 43与阳螺纹部24啮合。

通过以这种方式沿紧固方向转动冠头33而进行的螺纹锁定操作在 冠头33和冠轴32不连接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冠头33沿紧固方向的转动 不会传递至冠轴32。

随着如上所述为形成螺纹锁定状态而进行的螺纹锁定操作,冠轴32 转动,该转动不会传递至机械式计时器机芯13,因此在螺纹锁定操作中, 防止设置到计时器机芯13的主发条构成负载。因此,即使在例如显著卷 起主发条的状态下,也可轻松地进行表冠31的螺纹锁定操作,并且操作 性能优异。

此外,当计时器机芯13不是机械类型但设有通过设置在以上所述的 “零阶段”的位置处的表冠31改变操作模式的功能时,防止转动力随着 表冠31的螺纹锁定操作而传播到计时器机芯,因此不会不经意地改变操 作模式。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能够轻松地对具有主发条的机械式计时器机 芯13进行螺纹锁定操作,不会向阳螺纹部24和阴螺纹部43施加过度的 转动操作力,因此可改善螺纹部23和43的耐用性。

此外,如上所述,不管在螺纹锁定操作中和释放螺纹锁定状态中冠 头33的轴向运动如何,冠轴32都不会沿轴向运动。因此,仅通过简单 的螺纹连接结构就可进行拨针杆39与冠轴32的连接,而不需要在拨针 杆39和冠轴32处进行用于防止冠轴32的轴向运动传播到拨针杆39的 设计。因此,可降低拨针杆39的加工成本,并因此该构造可有助于降低 手表的总成本。

而且,拨针杆39可采用螺旋轴,因此在组装手表10时,可在稍后 阶段将拨针杆39附接至冠轴32而不限制于制备附接有拨针杆的表冠, 在这种表冠中预先将拨针杆39固定至表冠31。因而,可将预先加工有最 大长度的螺纹部的拨针杆39切割成待螺接的必要长度,从而通过使其适 合计时器外部组件11的尺寸而连接至冠轴32,计时器外部组件11的尺 寸因手表10的类型、实现螺纹锁定状态所需的尺寸等而异。因此,在制 造中,拨针杆39的通用性能提高,拨针杆39可通用于多种手表10,并 且据此可有助于降低手表10的总成本。

如上所述,在释放螺纹锁定状态下,冠轴32的转动力接收部32b的 各个齿36与冠头33的内周面46内接触。也就是说,各个齿36略微与 内周面46接触或者非常靠近内周面46。因而,冠头33可被转动力接收 部32b从内侧支撑。

因此,当冠头33随着表冠31的螺纹锁定的释放而在卷簧35的推动 力作用下沿着与表环14分离的方向运动时,以及当冠头33在从释放表 冠31的螺纹锁定的状态进入螺纹锁定状态时克服卷簧35的推动力而沿 表环14的方向运动时,冠头33的运动可由转动力接收部32b引导。因 此,冠头33可不摇动地沿轴向稳定运动。

而且,螺纹环34布置成如上所述与冠轴32的插入部25外接触,直 至阴螺纹部43从释放表冠31的螺纹锁定的状态开始与阳螺纹部24啮合。 换言之,管21的插入部25插入螺纹环34,而螺纹环34从内侧被插入部 25引导。而且此时,冠头33可不摇动地沿轴向稳定运动。

如上所述,通过冠轴32的转动力接收部32b和管21的插入部25使 冠头33稳定而不摇动,从而冠头33可沿轴向运动。因而,当表冠31进 入螺纹锁定状态时,螺纹环34的阴螺纹部43受限而不能强制与管21的 阳螺纹部24啮合,并且螺纹环34的阴螺纹部43可开始与管21的阳螺 纹部24正确啮合。

接下来说明表冠31的制造过程。

首先,制备冠轴32、冠头33、螺纹环34和不需要加工的卷簧35。

通过在未示出的环型材料的内周加工螺纹而提供螺纹环34。通过加 工形成阴螺纹部43。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作为与冠头33分离的部件的环 型材料,因此,可根据材料的宽度而最大程度地确保阴螺纹部43的有效 长度。

通过对未示出的冠轴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以提供多个齿36等而提 供冠轴32。冠轴材料包括轴主部和环形的轴端部,该轴端部从轴主部的 一个端部的外周向外侧一体地扩展。为轴主部加工出用于安装防水填料 40的环状凹部、螺纹孔37和弹簧容纳孔38。通过使未示出的加工件沿 冠轴材料的轴向运动而利用成形机或利用压力机冲压对轴端部的外周部 进行加工,从而制出多个齿36。

通过对头部材料进行必要加工而提供冠头33。如图6所示,根据头 部材料51,由封闭部42封闭一端开口的头部主体41的另一端,在头部 主体41的内周设置加工出的突起部52,并且通过由该加工出的突起部 52构成边界,头部材料51包括位于头部主体41内侧的第一空间53和第 二空间54。加工出的突起部52构成在头部主体41的内周沿周向连续的 圆环形状。第一空间53由加工出的突起部52的最大直径分隔,也就是 说,圆形内周面46的直径大于等于经过突起的基部画出的圆的直径,并 且圆形内周面46形成在加工出的突起部52和封闭部42之间。第二空间 54被直径大于等于加工出的突起部52的最大直径的、圆形的环安装面 45分隔,并形成在加工出的突起部52和头部主体41的开口的一端41b 之间。

加工头部材料51以形成加工出的突起部52。在加工出的突起部52 的加工中,利用未示出的加工件从第二空间54经过加工出的突起部52 到达第一空间53而在加工出的突起部52处加工出多个齿44a,从而形成 形状可与转动力接收部32b连接和分离地配合的转动力传递部44。在这 种情况下,通过利用成形机或利用压力机冲压进行加工而制成齿44a。而 且,图6中的双点划线表示加工出的突起部52的加工深度。

根据该加工,由于用于构造冠头33的头部材料51的构造,环安装 面45和内周面46不会阻碍在加工出的突起部52处加工多个齿44a的加 工件经过加工出的突起部52,因此,可改善设置在冠头33上的转动力传 递部44的可加工性。除此之外,螺纹环34不与冠头33成一体,而是附 接到冠头33上,因此在对头部材料51加工转动力传递部44的过程中螺 纹环34不会构成妨碍。

因此,尽管头部材料51的另一端被封闭部42封闭,但是通过利用 适于大量生产的成形机或者利用压力机冲压进行加工而可容易地在加工 出的突起部52处加工转动力传递部44,并且可精确地加工转动力传递部 44的齿44a。

接下来组装制备的冠轴32、冠头33、螺纹环34和卷簧35。

首先,在将卷簧35以压缩状态挤压在冠头33的封闭部42与冠轴 32之间的同时,使冠头33覆盖冠轴32。因而,转动力接收部32b被容 纳在第一空间53中。之后,通过将螺纹环34压配合到冠头33的第二空 间54中而将该螺纹环34安装到环安装面45。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基本上与 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有与第一实施 方式相同的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并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说 明如下。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设置在转动力接收部32b的外周部处的第一接 合部36形成为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具体来说是规则的八边形形状;同时, 设置在可连接并分离地与转动力接收部32b配合的转动力传递部44处的 第二接合部44a也形成为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具体来说是规则的八边形 形状。除此之外,其构造与包括图8中未示出的构造的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手表10中,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也可通过 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而解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