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连接器防脱座、连接器保持件、连接器防脱构造、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及FA设备

连接器防脱座、连接器保持件、连接器防脱构造、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及FA设备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脱座(20),其用于防止电缆连接器(50)从装置侧连接器(60)中拔出,该电缆连接器(50)与设置于装置上的装置侧连接器(60)结合,具有沿与装置表面垂直的方向进行连接的构造,该防脱座(20)具有:保持部(21),其保持电缆连接器(50)的至少后端部,并且具有与电缆连接器的后端面抵接的抵接面;以及紧固部(22),其以凸缘状形成在保持部(21)上,通过紧固用螺栓(29)而紧固在装置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173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680044071.5

  • 发明设计人 内川隆次;相泽克直;

    申请日2006-11-21

  • 分类号H01R13/73;

  • 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何立波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06: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7-17

    授权

    授权

  • 2009-0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的防脱构造,特别涉及一种USB(Universal Serial Bus)规格等的小型连接器的防脱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USB规格等的小型连接器日渐普及。FA(FactoryAutomation)设备即设置在工厂内的定序器、显示设备以及打印机等设备也不例外,大多开始使用这种小型连接器。与OA(OfficeAutomation)设备相比,由于FA设备设置在更苛刻的环境中,因此要求其可靠性、牢固性、以及耐久性较高。由于在这种FA设备中,已连接的电缆连接器的误拔将导致机械设备的错误动作及数据丢失,因此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然而,例如在市售的USB微型电缆连接器的情况下,如果对电缆施加约1kg的拉伸载荷,则会被从装置侧连接器上拔下。

对此,目前提出下述构造,通过将树脂制的防脱座罩在电缆连接器上,使设置在该防脱座上的爪与形成于设备上的卡合孔卡合,从而能够承受大拉伸载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35413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防脱座,由于利用爪和卡合孔实现设备与防脱座的结合,因此无法获得充分的防脱保持力,对于较大的拉伸载荷则无法防止拔出。对于上述FA设备,优选具有能够承受约6kg的拉伸载荷的构造。并且,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防脱座,由于是通过从两侧推压薄壁的防脱座侧面,使爪的位置向内侧移动而解除卡合的构造,因此,除了如上所述容易拔出之外,还存在耐材质时效变质的能力较弱,经过数年则会引起爪的形状发生变形、或爪的根部容易折断这样的未解决问题。

另外,对于上述FA设备,特别是固定型显示设备等,由于可以将插拔频率高的例如USB微型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设备的背面上的构造,与连接在设备的侧面上的构造相比,容易进行观察且插拔的作业性也较好,因此优选。但是,为了实现将小型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液晶显示器等薄型设备的背面上这一构造所需的所谓直端型装置侧连接器,与用于连接在侧面上的所谓直角型装置侧连接器相比,构造更脆弱而容易破损,因此不适于FA设备使用。

另外,还存在下述问题,即,在进行USB连接器的连接或拆卸时,操作侧所带的静电经由USB连接器传递至电子部件,而使设备产生故障。此外,还存在从USB连接器发出放射噪声,对其他设备带来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连接器防脱座及连接器防脱构造,其能够在小型电缆连接器中,获得充分的防脱保持力,即使对于较大的拉伸载荷,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拔出,更详细地讲,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连接器保持件以及连接器防脱构造,在可以将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薄型设备背面的构造中,能够通过防止连接器破损,而抑制电缆连接器的拔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防脱座,其用于防止电缆连接器从装置侧连接器上拔出,该电缆连接器与设置于装置上的装置侧连接器结合,具有沿与装置表面垂直的方向进行连接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防脱座具有:保持部,其保持电缆连接器的至少后端部,并且具有与电缆连接器的后端面抵接的抵接面;以及紧固部,其形成为凸缘状,通过紧固用螺栓而紧固在装置上。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顶板部,其开设有插入孔,该插入孔用于使垂直地安装在装置的基板上的纵向型装置侧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以及脚部,其用于基于基板而支撑顶板部。

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防脱座,其用于防止与装置侧连接器结合的电缆连接器从装置侧连接器上拔出,该装置侧连接器是垂直地安装在装置的基板上的纵向型装置侧连接器,该防脱座具有保持部及紧固部,保持部保持电缆连接器的至少后端部,并且具有与电缆连接器后端面抵接的抵接面,该紧固部形成为凸缘状,通过紧固螺栓而紧固在装置上;以及安装座,其用于载置设置于装置上的连接器防脱座的紧固部。

另外,本发明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纵向型连接器部,其垂直地安装在装置的基板上;以及支撑部件,其基于基板而支撑连接器部的前端。

另外,本发明的FA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纵向型装置侧连接器,其垂直地安装在基板上;以及连接器保持件,其具有顶板部以及脚部,该顶板部上开设有用于使装置侧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的插入孔,与基板大致平行地配置,该脚部基于基板而支撑顶板部。

在这里,所谓“设备”,是指例如显示设备,另外所谓“装置”是指包含该“设备”及控制柜等在内的装置。另外,所谓“连接器插入方向”是将电缆连接器相对于装置侧连接器进行插拔的方向,即电缆连接器的中心轴方向。另外,所谓“凸缘状”是表示从端部沿大致直角方向延伸设置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防脱座,由于防脱座是由紧固用螺栓而紧固在设备上的,因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防脱保持力,对于较大的拉伸载荷,可以可靠地防止拔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保持件,由于装置侧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中,因此可以防止如开口部扩大或倾斜这样的连接器破损,抑制电缆连接器的拔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防脱构造,由于防脱座是由紧固用螺栓而紧固在设备上的,因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防脱保持力,对于较大的拉伸载荷,可以可靠地防止拔出,同时由于利用安装座使防脱座的支撑变得更可靠,因此电缆连接器的防脱变得更可靠。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由于使连接器部前端的支撑变得可靠,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由连接器部的倾斜而引起的破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FA设备,由于装置侧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中,因此可以防止如开口部扩大或倾斜这样的连接器破损,抑制电缆连接器的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的斜视图。

图2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与图1相同的连接器防脱构造时的斜视图。

图3是通常的USB插头型电缆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4是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的详细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连接器防脱座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

图8是从紧固部侧观察时的表示连接器防脱座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

图9是从电缆的伸出侧观察连接器防脱座的图。

图10是沿图9的C-C线的矢向剖面图。

图11是从接触部突出侧观察连接器防脱座时的图。

图12是表示连接器保持件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连接器保持件的插入孔和装置侧连接器的壳体间关系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将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实施方式1的应用例即薄型设备的背面上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2的斜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3的图,是安装座板的斜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4的图,是箱型控制柜的纵向剖面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防脱构造的其他例子的图,是从正面观察箱型控制柜时的斜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防脱构造的其他例子的图,是从背面观察箱型控制柜时的斜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5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6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7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8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9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0的图,是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1的图,是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7是沿图26的D-D线的矢向剖面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2的图,是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的斜视图。

符号说明:

20   防脱座(连接器防脱座)

21   保持部

22   紧固部

23   切口

29   紧固用螺栓

24   螺栓插入孔

24a  沉孔

25   C字形卡合部

26   肋部

26a  肋部的倾斜结束部

26b  肋部的倾斜开始部

27   剖面为圆弧状的倒角

30、13、230、330、430、530  连接器保持件

31、231  顶板部

32、232  脚部

33   插入孔

33a  避让部

34   脚部的钎焊用爪部

35   安装凸缘

36   贯通孔

37   接合部

38   连结螺纹孔

40、140  安装座

41   止转部

42   内螺纹孔(贯通孔)

50   USB插头型电缆连接器(电缆连接器)

51   罩体

52   接触部

53   可挠部

54   电缆

60   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装置侧连接器)

61   壳体

62   壳体的钎焊用爪部

63   引脚

64   端子部

65   防脱板弹簧(弹簧部)

80、180  设备

81   箱体

82   基板

82a  固定用贯穿孔

82b  插入孔

83   基板固定用螺栓

84   垫块

85   底座

90   显示设备

91   USB延长电缆

100  箱型控制柜

141  包围缘

240  安装座板

131  顶板部

132  脚部

160、260、360  连接器部

170、270、370  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

261  卡合部

261a 上部凸起

261b 下部凸起

331A 第1顶板部

331B 第2顶板部

332A 第1脚部

332B 第2脚部

361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防脱座、连接器保持件以及连接器防脱构造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的斜视图。图2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与图1相同的连接器防脱构造时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防脱构造具有:连接器保持件30,其防止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USB-mini连接器)60的倾斜,该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垂直地安装在内置于设备80中的基板82上;连接器防脱座20,其防止与该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60连接的USB插头型电缆连接器(USB-mini插头)50的拔出;以及安装座40,其形成于设备80的箱体81的外壁面,用于载置防脱座20。

图3是通常的USB插头型电缆连接器(以下简称为电缆连接器)50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防脱座(以下简称为防脱座)20用于防止图3所示形状的电缆连接器50的拔出。在图3中,电缆连接器50具有:大致方形柱状的树脂制罩体51,其形成于电缆54的一端;金属制接触部52,其设置于罩体51前端,用于与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60机械·电气连接;以及树脂制可挠部53,其在罩体51的后端覆盖电缆54,其柔软性较高以防止电缆54产生锐角弯折。在接触部52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端子部。

图4是USB纵向插座型装置侧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装置侧连接器)60的概略斜视图。图4所示的装置侧连接器60是用于实现将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上述薄型设备的背面这一构造的所谓直端型装置侧连接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30用于防止该直端型装置侧连接器的倾斜。在图4中,装置侧连接器60具有使薄板金属形成为大致筒状的壳体61。壳体61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端子部。在壳体61的后端突出设置有钎焊用爪部62,该钎焊用爪部62是使壳体61的侧面延长而形成的。该钎焊用爪部62,用于将壳体61固定在基板上。在壳体61的后端还从壳体61内部的端子部延伸出引脚63,该引脚63用于与基板上的电路图案电气连接。

图5是表示装置侧连接器60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装置侧连接器60的详细结构的侧视图。在壳体61的内部配置有端子部64,其用于与电缆连接器50的接触部52内的端子部电气连接。在壳体61的侧面形成有防脱板弹簧65,其以较小的力(约1kg)抑制电缆连接器50的拔出。此外,装置侧连接器60,具体地讲,例如是“日本モレツクス(株)”制造的型号为500075-0517的连接器。这种构造的装置侧连接器60是通过将壳体61的开口部向上而纵向配置在基板上,并对爪部62进行钎焊而固定的。由此,与壳体横向配置在基板上的所谓直角型装置侧连接器相比,无需设置纵向基板,可以实现具有垂直地配置在基板上的壳体的连接器构造(图1)。但是,由于这种直端型壳体61是使薄板金属围成大致筒状而形成的,其接缝处相对的端边并没有额外利用焊接等进行接合,因此如果受到插入至内侧的电缆连接器50的接触部52撬动,则容易使壳体61的开口部撑开而破损。另外,由于壳体61仅以其剖面投影于基板上的面积在下端得到支撑,因此容易倾斜,如果从侧方施加作用力,则容易从基板上脱落或从根部折断。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脱座20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图8是从紧固部侧观察时的表示该防脱座20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图9是从电缆54的伸出侧观察防脱座20的图。图10是沿图9的C-C线的矢向剖面图。图11是从接触部52突出侧观察防脱座20的图。此外,在图10中,用假想线表示电缆连接器50收容于防脱座20的内部的情形。在图7至图11中,防脱座20由树脂制成,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而一体成型的,其具有:大致筒状的保持部21,其将电缆连接器50收容于内部;以及紧固部22,其以凸缘状设置在保持部21的设备80侧。此外,防脱座20不限于树脂,例如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另外,不限于注塑成形,也可以通过模铸或切削进行制作。

如图7所示,保持部21形成为剖面大致呈矩形的筒状,在内部收容电缆连接器50,并且为了能够使电缆54从与轴正交的方向即侧面方向(径向)插入,而在轴向的整个长度上形成比电缆54的粗细略宽的切口23。并且,保持部21的大小设定为使电缆连接器50和内壁表面之间形成的规定空间,以即使在将电缆连接器50绕轴旋转90°(实际上也可以是360°中的任意角度)的位置上也可以进行收容。

另外,如图7及图9所示,在保持部21的后端侧,即电缆54的伸出侧,形成与电缆54活动嵌合的C字形卡合部25。C字形卡合部25的内径比电缆54的外径稍大。C字形卡合部25形成为开口部与切口23连接,以能够从侧面方向插入电缆54。此外,也可以使C字形卡合部25的开口部比电缆54的外径略小,宽度设定为向具有弹性外皮的电缆54施加作用力后可以使其通过,以提高对电缆连接器50的保持性。在该C字形卡合部25的外侧面、即保持部21的后端面形成剖面为圆弧状的倒角27,以不会在电缆54在保持部21的后方弯曲时造成阻碍。

该C字形卡合部25的内侧面如图10所示,成为与电缆连接器50的后端面(可挠部53的后端面53a)抵接的抵接面。防脱座20通过使该抵接面相对于装置侧连接器60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从而限制电缆连接器50向后方移动,防止电缆连接器50的拔出。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面如上所述,与可挠部53的后端面53a抵接,但也可以在保持部21的内壁面形成凸起或台阶部,而形成与罩体51的后端面51a抵接的抵接面。

在保持部21的内壁形成2组成对的4个肋部26,其各个棱线为锥状,随着向C字形卡合部25接近,彼此相对的棱线之间的宽度逐渐变窄。肋部26的形状形成为在收容有电缆连接器50的状态下,倾斜结束部26a不会与罩体51的后端面51a干涉,且倾斜开始部26b不会与可挠部53干涉。但是在可挠部53的弹性充分的情况下,在不会由应力导致破损、故障的范围内,即使肋部26与可挠部53干涉,也没有问题。

虽然在后面的安装方法的说明中也会涉及,但是电缆连接器50是通过使具有柔软性的可挠部53的后端部紧紧地夹持在上述4个肋部26之间而进行保持的。即,上述4个肋部26,其由棱线形成的高度方向的上表面(朝向中心轴侧的表面)形成为在保持部21的后部侧逐渐变高的锥面(夹持面),上述4个肋部26构成夹持电缆连接器50的后端部的夹持部。并且,防脱座20通过利用肋部形状,使该夹持部相对于装置侧连接器60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从而抑制电缆连接器50的后端部沿与轴正交的方向的移动。

由上述4个肋部26构成的夹持部,通过夹持与电缆54同轴且为圆筒状的可挠部53,实现了即使在将电缆连接器50绕轴旋转90°(实际上也可以是360°中的任意角度)的位置上也可以进行保持的构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如上所述由4个肋部26构成,但也可以由例如3个肋部26构成,如果进一步牺牲一些保持性而实现形状的简化,那么如果具有最少1个肋部26,则可以构成将电缆连接器50的后端部夹持在该肋部和与其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夹持部。此外,也可以在防脱座20的内部,形成通过使肋部26的锥面(从倾斜开始部26b至倾斜结束部26a的斜面)绕中心轴旋转而成的圆锥台状的内表面,将该圆锥台状的内表面作为夹持面,抑制电缆连接器50的后端部沿与轴正交的方向的移动。

如图10所示,在紧固部22上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4,在该螺栓插入孔24中形成有较深的沉孔24a,其中,该紧固部22是从保持部21的设备侧的外周端部向规定的方向以大致直角设置的。紧固部22和保持部21的端面形成与安装座40面接触的较大的安装面。这样,防脱座20能够由贯穿该螺栓插入孔24的未图示的紧固用螺栓而紧固在设备80(安装座40)上。另外,由于紧固用螺栓的头部埋入沉孔24a内,因此在作业上不会成为妨碍。

图12是表示连接器保持件30的详细结构的斜视图。连接器保持件30,其材料使用金属板材,利用激光加工进行切割或利用冲压加工进行冲裁,然后利用弯折加工进行弯折而制成,剖面为大致“コ”字形。在表面上,为了提高钎焊作业性,在整个表面上进行例如镀镍。

连接器保持件30具有:顶板部31,其相对于基板82(图1)大致平行地配置,其上开设有使装置侧连接器60的前端部插入的插入孔33;以及一对脚部32,其基于基板82而支撑该顶板部31。在顶板部31的没有设置脚部32的一条边上,使顶板部31直接延长而形成接合部37,其用于使连接器保持件30和防脱座20间的结合稳定。在该接合部37上攻出连结螺纹孔38,其用于使贯穿防脱座20的紧固部22的紧固用螺栓29旋入。

在设置于顶板部31两端的一对脚部32上,在一侧脚部32的下端设有2个钎焊用爪部34。在另一侧的脚部32的下端部设有1个钎焊用爪部34和安装凸缘35。

图13是用于说明连接器保持件30的插入孔33和装置侧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形状之间关系的连接器保持件30的俯视图。以图13为主对连接器保持件3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形成于顶板部31上的插入孔33的形状是与壳体61前端部的外形轮廓相仿的形状。即,插入孔33形成为使壳体61的前端部以规定的尺寸公差间隙紧密嵌入的形状,构成围绕壳体61前端部的围绕部。这样,连接器保持件30通过使该插入孔33(围绕部)相对于基板82(图1)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从而防止壳体61向周围各个方向的倾斜,同时防止壳体61的前端开口部撑开而破损。

另一方面,在插入孔33的内周缘部的一部分上形成避让部33a,以不阻碍装置侧连接器60的防脱板弹簧65的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孔33通过利用图13所示的S 1和S2这部分的内周边夹持壳体61,进行壳体61的宽度方向的定位及防止宽度方向的开口部的扩大。通过利用S3和S4这部分的内周边夹持壳体61,进行壳体61的长度方向的定位及防止长度方向的开口部的扩大。由此可知,只要插入孔33至少具有2对的4个内周边(限制边)的形状,即使为其他形状(例如,在单纯的矩形形状上增加上述避让部33a的形状),虽然壳体61开口部形状的保持性会变差一些,但仍然可以获得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如果进一步牺牲形状的保持性,则也可以采用在S 1至S4所表的位置上与壳体61点接触的方式。

另外,也可以对插入孔33的内周缘部的一部分进行改善,例如使剖面形成为蛇腹状等,使内周缘部具有如能够产生将插入孔33的大小缩小的方向上的恢复力这样的伸缩性,由此使该部分始终与壳体61紧贴,而使保持性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保持件30,在通过冲压加工进行冲裁而制作时,是从作为顶板部31的基板侧的那一方向冲裁而形成的。通常,在利用冲压加工形成孔时,与凸模相对一侧的表面的开口缘部变得光整圆滑,另一方面,在相反侧表面的开口缘部上产生毛刺。由此,如果按照上述朝向进行冲压加工,则由于插入孔33的基板侧表面的开口缘部光整圆滑,因此容易使装置侧连接器60插入,可以使组装工序的作业性提高。

返回图1,连接器保持件30是通过对插入基板82的插入孔82b中的爪部34进行钎焊而固定在基板82上的。该钎焊与安装于基板82上的其他电子部件在相同的工序中进行。

对于连接器保持件30,将爪部34进行钎焊,同时利用穿过贯通孔36的基板固定用螺栓89而紧固在垫块84上,其中,贯通孔36形成于安装凸缘35上。即,连接器保持件30还使用基板用固定螺栓89而进行固定。USB连接器在可能由于外部(操作侧)静电的影响而对设备产生损伤、故障的情况下,或可能对周围的设备带来影响的情况下,或者在USB连接器可能会产生放射噪声的情况下,必须使壳体与信号地线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30经由垫块84实现壳体61和底座(信号地线)85的电气连接,可以以容易的方法使壳体可靠地与信号地线连接。此外,连接器保持件30不限于信号地线,也可以用于与框架地线连接。

下面说明防脱座20的安装方法。使防脱座20首先如图1中箭头A所示那样移动,从侧面方向使电缆54插入,然后如箭头B所示那样移动将电缆连接器50收容在保持部21内。此时,电缆连接器50被紧紧地压入保持部21内,并由上述4个肋部26(图10)夹持。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防脱座20载置在安装座40上,将电缆连接器50与装置侧连接器60连接。然后,通过将贯穿紧固部22的紧固用螺栓29经由贯通孔42旋入连结螺纹孔38中,而将防脱座20牢固地固定在设备80上。由于防脱座20由1根紧固用螺栓29固定,因此会以紧固用螺栓29为中心进行旋转,但是,该运动由止转部41限制。此外,连结螺纹孔38仅在必要的情况下用于紧固用螺栓29的紧固即可,在箱体81的内表面不与接合部37接触的情况下,使贯通孔42形成为内螺纹孔42,紧固用螺栓29仅与该内螺纹孔42螺合。

图14是表示将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例即薄型设备的背面上的例子的斜视图。在具有液晶屏的薄型显示设备90中内置有与屏幕平行配置的未图示的基板。在这种构造的薄型设备中,为了形成将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背面的构造,适于使用可以垂直地安装在基板上的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侧连接器60。对此,为了防止装置侧连接器60的破损,同时防止电缆连接器50从装置侧连接器60上拔出,优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防脱构造。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防脱构造中,防脱座20由紧固用螺栓29紧固在设备80上,因此能够获得充足的防脱保持力,对于较大的拉伸载荷(大于或等于6kg)可以可靠地防止拔出。另外,由于连接器保持件30具有围绕装置侧连接器60前端部的包围部(插入孔33),因此可以防止如装置侧连接器60的开口部扩大及倾斜这样的连接器破损,抑制电缆连接器50的拔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防脱座20和连接器保持件30,通过组合使用能够发挥最佳效果,但是即使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效果。即,通过单独使用防脱座20,能够获得对电缆连接器50的充足的防脱保持力,对于较大的拉伸载荷可以可靠地防止拔出。另外,通过单独使用连接器保持件30,在将电缆连接器50垂直地连接在薄型设备的背面的构造中,可以防止连接器的破损,抑制电缆连接器50的拔出。

实施方式2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2的斜视图。在图15中,在笔记本电脑等薄型设备的一个侧面,使用直角型装置侧连接器而设有连接器接口。并且在该连接器接口的周围形成用于载置防脱座20的安装座14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单独使用防脱座20。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座140具有围绕防脱座20的安装面的包围缘。由此,可以使防脱座20的支撑变得可靠,并且使电缆连接器50的防脱变得可靠,同时可以使连接器接口的防尘性、防水性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3的图,是安装座板的斜视图。在图16中,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座板240形成为,将实施方式2的薄型设备180的安装有安装座140的部分的侧面切去一部分的形状。通过利用粘结剂或强力双面胶带将该安装座板240粘帖在通常设备的连接器接口的周围,就可以使用防脱座20。此外,安装座板240可以采用树脂作为材料,利用例如注塑成型制作,但在内螺纹孔42的部分,为了实现可靠的紧固,也可以埋入例如金属制螺母等。

实施方式4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4的图,是箱型控制柜的纵向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防脱构造中,将实施方式3的安装座板240固定在例如收容具有液晶屏的薄型显示设备90的箱型控制柜100的背面。装置侧连接器设置于控制柜背面的与安装座板240相对的内侧表面上,利用USB延长电缆91与显示设备90连接。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防脱构造的其他例子的图,是从正面观察箱型控制柜时的斜视图。图18是从背面观察该箱型控制柜时的斜视图。箱型控制柜100具有箱状主体100a、以及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在该主体100a上的门100b。显示设备90配置于门100b的上部。安装座板240可以设置在例如门100b的正面上部(图18的P1)、门100b的正面下部(图18的P2)、主体100a的侧面下部(图18的P3,图19的P6)、主体100a的背面上部(图19的P4)、以及主体100a的背面下部(图19的P5)等。利用这种构造,不对门100b进行开闭,就可以进行电缆连接器的插拔。

实施方式5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5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130中,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保持件30相比,省略了接合部37。这种连接器保持件130,适用于单独使用连接器保持件30的情况。

实施方式6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6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230中,与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保持件130相比,省略了安装凸缘35,使顶板部231及脚部232宽度变窄,并且减少了钎焊用爪部34的数量。这种构造的连接器保持件230,适用于无需接地至信号地线的情况,特别适用于即使牺牲一定的保持力,也希望实现小型化的情况下。

实施方式7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7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330,是针对实施方式6的连接器保持件230,以使脚部232可靠地固定在基板上为目的,利用穿过贯通孔的基板固定用螺栓89而将连接器保持件330紧固在基板上,该贯通孔形成在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232的下端的安装凸缘334上。即,连接器保持件330通过将两端由螺栓紧固而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

实施方式8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8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430,是针对实施方式7的连接器保持件330,为了实现制作的容易性和成本下降,利用穿过贯通孔的铆钉436而将连接器保持件430固定在基板上,该贯通孔形成在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232的下端的安装凸缘434上。即,连接器保持件430通过将两端铆接而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

实施方式9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9的图,是连接器保持件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保持件530,是针对实施方式8的连接器保持件430,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制作容易性和成本下降,通过使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232下端的弯折爪534在基板背面弯折铆接而将接器保持件530固定在基板上。即,连接器保持件530通过将设置于两端的弯折爪534弯折而固定在基板上。

实施方式10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0的图,是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170,大体上是使实施方式1的装置侧连接器60和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保持件130一体化的构造,该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170具有:纵向型连接器部160,其垂直地安装在未图示的装置的基板上;顶板部131,其与基板大致平行地配置,具有使连接器部160的前端插入的插入孔33;以及一对脚部132,它们基于基板而支撑该顶板部131。顶板部131和脚部132构成基于基板而支撑连接器部160前端的支撑部件。

连接器部160具有大致与实施方式1的装置侧连接器60相同的构造。在顶板部131上设有插入孔33,其形状与形成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保持件30的顶板部31上的插入孔大致相同。连接器部160通过将前端部插入该插入孔33中,并通过钎焊进行接合而一体化。在设置于顶板部31的两端上的一对脚部32中,在一侧的脚部32的下端设有2个钎焊用爪部34。在另一侧脚部32的下端部设有1个钎焊用爪部34和安装凸缘35。在安装凸缘35上设有紧固用的贯通孔36。此外,连接器部160和顶板部131的接合不限于钎焊,也可利用粘结剂粘接、或焊接等进行。

这种构造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由于其具有下述部分,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如装置侧连接器的开口部扩大及倾斜这样的破损,上述部分包括:连接器部;顶板部,其具有使连接器部的前端部插入的插入孔;以及脚部,其基于基板而支撑该顶板部。

实施方式11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1的图,是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7是沿图26的D-D线的矢向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270中,连接器部260和顶板部131间的接合,是通过形成于连接器部260的连接侧开口缘部的2个部位上的卡合部261进行的。卡合部261如图27所示,由下述部分构成:上部凸起261a,其设置于开口缘部的前端侧;以及下部凸起261b,其设置在比前端低的位置上,与上部突起261a相对,该卡合部261通过两个凸起261a、261b将顶板部131的插入孔33的内周缘夹入而卡合。这样,使连接器部160嵌入并与顶板部131接合。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0相同。

这种结构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由于使连接器部160嵌入并与顶板部131接合,因此接合工序变得容易。

此外,在实施方式10及实施方式11中,也可以在顶板部131上,如实施方式1的顶板部31所示,根据需要而设置接合部37,在该接合部37上攻出连结螺纹孔38,连结螺纹孔38用于使贯穿防脱座20的紧固部22的紧固用螺栓29旋入。另外,安装凸缘35在无需接地至信号地线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除去。

实施方式12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防脱构造的实施方式12的图,是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增强型装置侧连接器370具有:纵向型连接器部360,其垂直地安装在未图示装置的基板上;第1顶板部331A及第2顶板部331B,它们从连接器部360的连接侧开口缘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与基板平行地延伸;以及第1脚部332A和第2脚部332B,它们从该顶板部331A、331B的端部分别向基板方向弯折并延伸。在第1脚部332A的下端部设置开设有紧固用贯通孔36的安装凸缘35。在第2脚部332B的下端设有钎焊用爪部34。顶板部331A、331B以及脚部332A、332B构成基于基板而支撑连接器部360前端的支撑部件。

由于顶板部331A、331B以及脚部332A、332B,是使形成连接器部360的壳体361的薄板金属向连接器侧延长规定长度后,将该延长部弯折而形成的,因此能够使部件数减少,同时可以去除使顶板部331A、331B和连接器部360接合的工序。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防脱座、连接器保持件以及连接器防脱构造,适用于与FA设备连接的USB规格等小型连接器的防脱,特别地,最适于针对将电缆连接器垂直地连接在薄型设备的背面的构造,实现防止装置侧连接器破损,同时抑制电缆连接器的拔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