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起重机、特别是具有窄的轨距和加宽支承面的移动式起重机

起重机、特别是具有窄的轨距和加宽支承面的移动式起重机

摘要

起重机包括一底部托架、一上部结构(12)和一设置在上部结构上的悬臂,其中上部结构通过一旋转连接件(15)与底部托架连接,并且在起重机上设置四个支脚(8,9,10,11),它们用来加大支承面。所述支脚的定向如此确定,使得其中两个支脚(8,9)沿行驶方向布置在底部托架的轨距之内并且两个支脚(10,11)在行驶方向的横向上布置。在一个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四个支脚与旋转中心同心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支脚设计成支承在至少两点上,这两点的连接线(19)构成一翻转棱。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6C23/80 专利号:ZL2006800357652 申请日:20060822 授权公告日:201112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1-1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6C23/80 登记生效日:20190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8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1-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6C23/8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8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1-12-28

    授权

    授权

  • 2008-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0-0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和10前序部分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带橡胶轮胎行走机构的起重机通常配备支脚(见图9)。通常起重机位于支脚上时才能提升重物。带履带式行走机构的起重机大多不配备支脚,而是支承在覆带上提升重物,并且大多还能带有重物行驶。为了得到较大的支承面,履带式起重机也可以附加配备支脚。图10表示Demag CC/PC3800的底部托架。在图11中示意示出最重要的部件,其中通过箭头1表示行驶方向。从旋转中心2向履带3伸出四条臂4。四个支脚5固定在履带外侧上。这种起重机既可以用履带支承也可以支承在支脚上地运行。这种结构在用支脚工作时具有值得追求的直接的力分布。然而力和力矩必须通过履带11传递。在履带末端上有转向轮、传动箱和链条张紧装置。因此很难在这个部位传导力。图12表示一类似于图11的底部托架。这里履带通过一中间件6相互连接。这个中间件对于不带支脚的履带式起重机是常用的结构。在履带支架的中心通常有足够的位置。因此部件的安装和螺栓连接比较不成问题。

在用支脚运行时通常力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支脚内。因此在中间件6和履带3内形成一个扭矩。在图13中在履带中心除中间件6外还安装一支脚7。由此使履带3卸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起重机、特别是在做得窄的履带式行走机构上的移动式起重机这样配备支脚,使得达到扩大的支承面。

这个目的按照权利要求1通过一包括一底部托架、一上部结构和一设置在上部结构上的悬臂的起重机、特别是移动式起重机实现,其中上部结构和底部托架通过旋转连接件连接,并且在起重机上设置多个支脚,它们用以扩大支承面,其特征为:底部托架包括一中间件和在中间件两侧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履带式行走机构;设置四个支脚,它们与底部托架连接,其中所述四个支脚的定向这样确定,使它们分别相互围成90°角,其中两个支脚沿底部托架纵向布置,另两个支脚在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上布置。

通过支脚沿底部托架纵向和横向布置得到一个直接的力流。因此不出现可以避免的力矩。出现的力和应力较小。只需较少材料。降低了重量和成本。此外支脚在行走机构上的连接部位始终成直角。这一般比倾斜的连接部位更方便和迅速地安装。连接所需要的空间也较小。

支脚最好平行和垂直于履带设置并相交于旋转中心。具体结构可以与此不同。但是支脚末端横向于行驶方向位于轨距之外,而沿行驶方向位于轨距之内。

按照一种结构,支脚在底部托架上的连接如此实现,即横向布置的支脚中的至少一个直接安装在履带式行走机构上。

但是侧向的支脚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以其底面与相面对的履带式行走机构连接,而其顶面固定在中间件上。

沿纵向的支脚可以直接固定在中间件上或履带式行走机构的朝向中间件的一侧上,或固定在中间件和履带式行走机构上。

按照另一种结构,支脚设计成可伸缩的,可向上或向侧面翻转。

在支脚头部上设置可移出的、与支承面建立接触的支承缸。

一种既对固定式起重机也对移动式起重机有利的特殊结构是,支脚中的至少一个设计成两点站立的翻转棱。

其中在支脚头部上固定一个横梁,两个支承缸相互隔开地设置在横梁上。

支承缸例如可以液压地或用螺杆传动装置移出。

最后在设置在横梁上的支承缸之间的中心,在支脚头部上设置另一支承缸。

按照另一种结构,支承缸在其自由端上可通过一球铰与一支承垫连接,并且设置在横梁上的支承缸的其中一个绕其纵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横梁内,以排除可能的强制力。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表示:

图1一带支脚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一后视图;

图3带翻转棱的支脚的一种变型结构;

图4和5对翻转棱的说明;

图6至8支脚的结构;

图9至13对于现有技术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图1)起重机具有四个支脚。向行驶方向看一个支脚8向前伸并位于轨距之内。一个支脚9向后伸并位于轨距之内。一个支脚10向左并位于轨距之外。支脚11向右伸并位于轨距之外。在这种结构时所有支脚作为纯弯曲梁受力。中间件14和履带11也不承受扭矩。支脚17-20在履带11或中间件14上的连接分别垂直地在具有足够空间的位置上进行。

图2表示一本发明的起重机的后视图。上部结构12连同悬臂13和平衡重14通过一旋转连接件15与中间件6可旋转地连接。如在图2中可见,在这种结构时支脚可以比较长,由此在支脚内出现大的力矩。因为左边的支脚10穿过履带3,所以支脚10的高度受履带高度的限制。

右边的支脚11的连接方式消除了这种限制。支脚11的底面与右履带连接,顶面靠在中间件6上。此外支脚也可以仅仅固定在中间件6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对履带进行修正。如果支脚10、11与中间件连接,这个连接必须位于旋转连接件和与履带的连接之间。后部的支脚9仅仅固定在中间件上。为了减小支脚内的力矩,它们可以像前部的支脚8那样既固定在中间件上又固定在履带上。当然也可以将支脚8、9仅仅固定在履带上。

图3表示另一种优良的实施形式。支脚16设计成这样,使得在支脚上形成一翻转棱。借助于图4和5说明其优点。图4中示意表示四个支脚17,它们相对于旋转中心2同心设置。每两个相邻支脚的末端之间的连接线表示成翻转棱18。如果起重机失去其站立稳定性(事故),那么起重机便沿着这个翻转棱18翻转。如果一个支脚16(图4和5)做成这样,使它支承在两个点上,那么便形成一翻转棱19,它比普通的翻转棱18离开旋转中心的距离更大。因此如果悬臂在这个支脚上方时,便得到更高的负载力矩。这个提高的负载力矩可以用来,进行特别重的升程或从地面上提升特别长的悬臂。

借助于图6、7和8说明这种支脚可能的实施形式。图8表示一典型的普通支脚。在支承梁20的末端上安装一油缸21,该油缸通过一球铰22与支承盘23连接。通过球铰确保,补偿地面小的不平度。本发明的支脚在其末端上必须具有一翻转棱。一种可能的结构(图7)由一带一个支承缸21的支脚和两个辅助支脚24组成,所述辅助支脚在支承梁20的前部区域内安装在一横梁25的侧面。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采用中间的支承缸21。为了使辅助支承棱起作用,将侧支脚24移出。这可以用液压或螺杆传动装置进行。也可以是可翻转或可插接的支脚。图8表示另一种实施形式。在前部区域内在一横梁29上安装两个支承缸26、27。它们通过球铰与一支承垫28连接。为了排除强制力,其中一个油缸27可旋转地支承在横梁29内。在激活辅助翻转棱时,液压油被关在油缸内。这种结构是刚性的。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标准支承面)油缸液压地串联,因此油可以无阻碍地从一个油缸流向另一个油缸,从而使支承垫可以绕一点在油缸之间旋转。可以在正常运行和用加宽的翻转棱运行之间转换的可能性不是必然需要的。然而由此保证,在支承垫28之下的地面压力分布是均匀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