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路可切换输出极性的脉冲磁远红外辐射复合能量治疗仪

双路可切换输出极性的脉冲磁远红外辐射复合能量治疗仪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双路可切换输出极性的脉冲磁远红外辐射复合能量治疗仪,有效克服现有治疗仪不足,通过穴位实现对疾病的治疗问题,其结构是,控制部分的能量输出端经能量输出导线同能量发射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说的控制部分由箱体和其内的控制电路构成,箱体侧壁上有脉冲磁输出极性开关和能量输出导线,箱体上盖上有时间调节旋钮、启动按钮、能量调节和电源开关,所说的能量发射器由壳体及其内的罐形磁芯和磁芯内腔磁柱上套装的绝缘漆包通电线圈构成,其上面有能量盘,紧贴于罐形磁芯灌装盒的外壁在能量发射器的壳体内装有温控开关,其控制线上并接有电阻丝,并经能量输出导线与控制部分的能量输出端相连,其结构新颖独特,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1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胡立武;刘玉镯;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49789.4

  • 发明设计人 胡立武;刘玉镯;

    申请日2008-05-19

  • 分类号A61N2/04(20060101);A61N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聂孟民

  • 地址 45001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2号附1号郑州市长宏商贸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4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0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N2/04 登记生效日:20190416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0-01-13

    授权

    授权

  • 2008-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0-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双路可切换输出极性的脉冲磁远红外辐射复合能量治疗仪。

二、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疗、电疗已在治疗人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物理治疗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有的结构复杂、价值较贵,有的功能简单,疗效较差,有的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特别是磁场设计不合理,难以刺激人体穴位,疗效欠佳,有的不能切换磁场方向,无法辨证施治,有的电路设计不合理,抗干扰能力较差,影响使用效果,因此,现有治疗仪亟待革新与改进。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双路可切换输出极性的脉冲磁远红外辐射复合能量治疗仪,可有效克服现有治疗仪之不足,通过人体穴位辨证施治,实现对人体疾病的治疗问题,本发明包括有控制部分和能量发射器,控制部分的能量输出端经能量输出导线同能量发射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说的控制部分是由箱体和其内的控制电路构成,箱体侧壁上有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和能量输出导线,箱体上盖上有时间调节旋钮、启动按钮、能量调节旋钮和电源开关,所说的能量发射器是由壳体及其内的罐形磁芯和磁芯内腔磁柱上套装的绝缘漆包通电线圈构成,在绝缘漆包通电线圈的四周空间由环氧树脂灌入与罐形磁芯固化成一体,其上面有能量盘,紧贴于罐形磁芯灌装盒的外壁在能量发射器的壳体内装有温控开关,在温控开关的两根控制线上并接有电阻丝,并经能量输出导线与控制部分的能量输出端相连。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双路可切换输出脉冲磁极性远红外辐射复合能量治疗仪,治疗效果好,结构科学,易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能量发射器的剖面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本发明包括有控制部分和能量发射器,控制部分的能量输出端经能量输出导线3、4同能量发射器1、2的输入端相连,所说的控制部分是由箱体16和其内的控制电路构成,箱体侧壁有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13、14和能量输出导线3、4,箱体上盖12上有时间调节旋钮6、启动按钮7、能量调节旋钮5和电源开关8,所说的能量发射器1、2是由壳体24及其内的罐形磁芯19和罐形磁芯内腔磁柱上套装的绝缘漆包通电线圈18构成,在绝缘漆包通电线圈18的四周空间由环氧树脂灌入与罐形磁芯固化成一体,其上面有能量发射器1、2的能量盘20,紧贴于罐形磁芯的外壁在灌封壳体24内装有温控开关21,在温控开关的两根控制线上并接有电阻丝22,并经能量输出导线3、4与控制部分的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由导线15同电源相连,所说的控制电路是由滤波电路、定时及时间调节电路、电源及电源指示电路、脉冲触发及脉冲频率调节电路、隔离触发电路、储能电路、隔离门电路、脉冲磁极性切换、指示以及脉冲磁能量辐射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和启动定时工作电路构成,滤波电路输入端接电源及电源指示电路的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端接隔离门电路输入端及储能电路的输入端,定时及时间调节电路同脉冲触发及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相连,并同隔离触发电路和隔离门电路相连,脉冲磁极性切换、指示及脉冲磁能量辐射电路的输入端接储能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启动定时工作电路经并联的电阻、电容接工作电源,脉冲磁极性切换、指示及脉冲磁能量辐射电路输出端经温度控制电路接能量发射器输入端。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箱体16的上盖12上依次装有电源指示灯11、能量指示灯9、10。

所说的能量发射器1、2的能量盘20是由含有纳米远红外粉末的硅橡胶制成的圆形体,其平面上均匀分布有散热孔17。

在上述电路中,所说的滤波电路是由电阻R1、电容C1、C2、线圈LP1构成;电源及电源指示电路由电容CL1、电阻R2、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D5、D6、D7、D8、电解电容E1、E2、电容C3、C4、三端稳压器Q2、电阻R3、发光二极管L1构成;定时及时间调节电路由电阻R5、可调电阻RP1、电解电容E5、时基芯片U1构成;脉冲触发及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由电阻R8、可调电阻RP2、电阻R9、二极管D13、电解电容E3、二极管D12、时基芯片U1构成;隔离触发电路由电阻R4、光电耦合器U2、电阻R14、R17、可控硅Q1构成;储能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1、D2、D3、D4、电解电容E4构成;隔离门电路由可控硅Q3、三极管Q4、光电耦合器U3、电阻R15、R16构成;脉冲磁极性切换、指示及脉冲磁能量辐射电路由二极管D9、D10、D11、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1、S2、电阻R10、R11、R12、R13、发光二极管L2、L3、绝缘漆包通电线圈XQ1、XQ2构成;温度控制电路由TSW1、TSW2、R18、R19构成;启动定时工作电路由启动按钮S3、电阻R6、时基芯片U1构成。

所说的可控硅Q3为BT139、光电耦合器U2、U3为MOC3021、时基芯片U1为NE556、三端稳压器Q2为7805,其中,可控硅Q3的2脚同电源开关S4、电源AC(220V)、变压器T1初级相连,可控硅Q3的3脚同光电耦合器U3的4脚相连,可控硅Q3的1脚同电阻R2、电容CL1相连,光电耦合器U3的6脚经电阻R16同电容C2和线圈LP1相连,线圈LP1经保险丝F1和电源开关S4同电源AC相连,光电耦合器U3的1脚经电阻R15同工作电源Vcc相连,光电耦合器U3的2脚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基极接电阻R4和时基芯片U1的9脚,光电耦合器U2的2脚接地,1脚接电阻R4,6脚接电阻R14,4脚接电阻R17及可控硅Q1,时基芯片U1的5脚、10脚并联经电阻R7接地,7脚、11脚间有接地电容C5,2脚接电解电容E5和可调电阻RP1,6脚经启动按钮S3接地,并同电阻R6、电容C8相连,4脚、14脚并联经电容C7接地,并同工作电源Vcc、电阻R6、电容C8和电阻R5相连,时基芯片U1的8脚经电解电容E3接地,并同二极管D12、D13相连,13脚同二极管D12的正极及电阻R8、可调电阻RP2相连,电阻R8接工作电源Vcc,二极管D13负极经电阻R9同可调电阻RP2相连,整流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其输入端分别同电容C1、C2、电阻R1及电容CL1、电阻R2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电解电容E4、可控硅Q1、电阻R17、二极管D9相连,二极管D9与可控硅Q1相串联,三端稳压器Q2 1脚接电容C1、电解电容E1及由整流二极管D5-D8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变压器T1次级接由整流二极管D5-D8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三端稳压器Q2的2脚接地,3脚经电解电容E2、电容C4接地,并同工作电源Vcc相连,工作电源Vcc经串联的电阻R3、发光二极管L1(即图1中的11)接地,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1、S2(即图1中的13、14)的输入端同由整流二极管D1-D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端相连,两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1、S2间装有同电阻R14相连的二极管D10、D11,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1输出端上分别接有电阻R12、R13及发光二极管L2,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2输出端上分别接有电阻R10、R11及发光二极管L3,所说的壳体24内的电路是由绝缘漆包通电线圈XQ1、XQ2及温控开关TSW1、TSW2和电阻R18、R19构成,绝缘漆包通电线圈XQ1一端上接有并联的电阻R18,其输入端同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1的输出端相连,绝缘漆包通电线圈XQ2一端上接有并联的温控开关TSW2、电阻R19,输入端同脉冲磁输出极性切换开关S2的输出端相连。

绝缘漆包通电线圈XQ1、QX2即图2中的18,温控开关TSW1、TSW2即图2中的21,R19即图2中的22。

本发明的工作情况是,当按下电源开关S4(即图中的8)电源接通后,交流电(AC)220V经R1、C1、C2、LP1滤波后,由于没有按下启动按钮S3(即图1中的7),U1-U9输出低电平,Q4、U3常通,电流经CL1、R3、降压限流后由D1、D2、D3、D4整流给E4储能,同时交流电由变压器T1变压后由D5、D6、D7、D8整流;E1、C3、Q2、E2、C4、Q2滤波稳压后经R3限流后点亮电源指示灯L1,表示电路电源部分已正常接通。调节时间调节电位器RP1(即图1中的6),设定工作时间,按下启动按钮S3,定时电路开始工作。U1-U9输出脉冲电平,当输出为高电平时,U2接通,电解电容E4所储电能经XQ1、XQ2、Q1、L2、L3迅速放掉,从而在XQ1、XQ2上产生一个脉冲磁场,同时Q4输出低电平,使U3、Q3关闭,切断E4的充电电路,使Q1充分截止,大大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切换S1、S2开关,可以改变流经XQ1、XQ2的电流方向,即改变XQ1、XQ2产生的磁场方向,同时也改变了流经L2、L3的电流方向,L2、L3(即图1中的9、10)的颜色发生改变,指示当前XQ1、XQ2的磁场极性。当U1-U9输出低电平时,U2、Q1截止,Q3、Q4、U3导通,电流经CL1、R3降压限流后由D1、D2、D3、D4整流给E4储能,等待U1-U9的电平。调节RP2(即图1中的5)可以改变脉冲触发电路的触发频率,频率越高时,E4所储电能越小,XQ1、XQ2的磁场强度越低,XQ1、XQ2产生的温度越低,远红外辐射量越低;频率越低时,E4所储电能越大,XQ1、XQ2的磁场强度越高,XQ1、XQ2产生的温度越高,远红外辐射量越高,当温度超过TSW1、TSW2的设定温度时,TSW1、TSW2触点自动断开,电流经电阻R18、R19限流到XQ1、XQ2,使XQ1、XQ2产生的温度降低,当XQ1、XQ2产生的温度低于TSW1、TSW2设定温度时,TSW1、TSW2触点自动吸和,从而实现XQ1、XQ2温度的自动控制;定时时间到,U1-U9不再输出脉冲电平,一直输出低电平,等待下一个工作周期。

所述的能量发射器,其工作时间为0-40分钟,产生的磁脉冲频率为3-10Hz,脉宽5mS,脉冲磁场强度为0.1-0.3T,产生的远红外辐射波长为2-18μm,纳米远红外能量盘的表面温度为40-6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控制电路全部安装于主机壳体内,远离高磁、高热的能量发射器,主机电路工作于安全可靠的环境当中;采用了强电、弱电隔离技术以及隔离门关断技术,使电路安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并且采用了强电的电容降压限流技术,弱电的模拟、数字混合电路,使整个仪器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便于用户操作等诸多优点。更重要的是采用了电子定时电路、工作时间由用户设定;双路能量发射器输出电路,输出脉冲磁同步、可调、磁场方向可单个任意切换,方便用户采用透磁疗法,使脉冲磁场能量能够达到患者体内较深病灶。可切换极性的脉冲磁场、远红外辐射的复合能量治疗仪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于操作的治疗仪。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