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

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城市轨道交通机构,尤其是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包括带有道岔梁的轨道梁、轨道车,轨道车有在轨道梁顶面运行的走行轮和在轨道梁两侧面运行的导向轮,其特征是:所述道岔梁上设置有垂直的导向轮车轴通道和水平的导向轮通道;所述轨道车设置有可升降的导向轮车轴。本发明是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作为轨道梁,使用小型轨道车(如4人座),采用特殊的岔道和车辆设计,使车可以快速通过岔道,从而可以跨线路运行,形成跨座式单轨交通网络,乘客不必换乘车即可直接到达目的地,实现点对点服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148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董守义;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13724.4

  • 发明设计人 董守义;

    申请日2008-01-09

  • 分类号B61B5/00;B61B13/04;E01B25/12;

  • 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苗峻

  • 地址 25001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正觉寺小区二区1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23: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3-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1B5/00 授权公告日:20101006 终止日期:20110109 申请日:200801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0-06

    授权

    授权

  • 2008-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7-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跨座式单轨交通机构同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机构一样,车辆载客量大,主要为大中运量设计,虽可解决大客流量问题,但不能实现点对点服务,乘客需要换乘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并且站站停靠,在高峰时期车厢内乘员拥挤,无舒适性可言。出租汽车或小汽车虽然乘坐舒适,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但由于城市小汽车发展速度很快,各城市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极为严重,造成出行困难、污染严重、效率降低。由于目前应用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机构道岔采用有一定长度的道岔梁,由电机驱动可移动的一端,实现道岔转撤,因此车辆通过道岔的时间较长,不能跨线路运行,难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该方案是在现有跨坐式轨道交通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轨道车和道岔的改进,使车可以快速通过岔道,从而可以跨线路运行,形成跨座式单轨交通网络,乘客不必换乘车即可直接到达目的地,实现点对点服务。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包括带有道岔梁的轨道梁、轨道车,轨道车有在轨道梁顶面运行的走行轮和在轨道梁两侧面运行的导向轮,其特征是:所述道岔梁上设置有垂直的导向轮车轴通道和水平的导向轮通道;所述轨道车设置有可升降的导向轮车轴。

为了摆脱传统的通过电机驱动道岔梁来实现道岔转撤,本发明在道岔梁上设置有供导向轮车轴通过的垂直通道和导向轮通过的水平通道。根据道岔梁的分岔,导向轮通道分为导向轮直行通道和导向轮转向通道。导向轮通道可根据需要在轨道梁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为了使轨道车可以通过道岔梁,所述轨道车的导向轮车轴可垂直升降,以便其导向轮可以通过所要分岔的轨道梁的导向轮通道。

为了保证轨道车行驶的稳定性,所述轨道车设有在轨道梁顶面运行的走行轮和在轨道梁两侧面运行的导向轮。因为本发明实现的是点对点服务,可以采取出租车营运模式,轨道车为小型轨道车,如可以设计成4人座的小型轨道车,所以其可以设有两组走行轮;其导向轮可以设有3组。为了保证轨道车行驶的安全性,以防导向轮出现爆胎等故障,导致车辆事故,所述轨道车每一组走行轮车轴上设置有备用走行轮,所述轨道车每一导向轮车轴上设置有备用导向轮。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发明是一种跨坐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作为轨道梁,使用小型轨道车(如4人座),采用特殊的岔道和车辆设计,使车可以快速通过岔道,从而可以跨线路运行,形成跨座式单轨交通网络,乘客不必换乘车即可直接到达目的地,实现点对点服务。该机构可以采取出租车模式运营,车可以设计成人工驾驶,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初期投资成本,减少替代出租汽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设计成全自动行驶,由站台工作人员或乘客指示车辆到达要求的目的地。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轨道车在轨道梁上行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轨道梁分岔路口或合并路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轨道梁分岔路口或合并路口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图4的A-A剖试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图4的B-B剖试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图4中直行车向右侧岔道转向时导向轮升降高度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轨道梁三开道岔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图8中直行车向左侧岔道转向时导向轮升降高度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跨座式单轨高架示意图。

图中,1为车体,2为走行轮,3为备用走行轮,4为轨道梁,5为导向轮,6为备用导向轮,7、9为车轴通道,8为导向轮直行通道,10为导向轮转向通道,11为转向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图1是轨道车在轨道梁上行驶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有车体1、走行轮2、备用走行轮3、轨道梁4、导向轮5、备用导向轮6,当轨道车在轨道梁4上行驶时,走行轮2在轨道梁4的上方轨道上,导向轮5在轨道梁4的两侧轨道上,两侧的导向轮5可以上下升降,当直行时两侧的导向轮5在同一水平面上。

图3是轨道梁分岔路口或合并路口立体示意图,图4是分岔路口或合并路口俯视图,图5和图6是图4中的A-A剖试图和B-B剖试图,分岔路口或合并路口的轨道梁较直行轨道梁增加了转向轨道11,轨道车通过分岔路口或合并路口时,若直行,则两侧的导向轮5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导向轮5的车轴经车轴通道7,导向轮5经导向轮直行通道8,快速通过路口;若转向,两侧的导向轮5提前上升或下降至导向轮通道,如图7所示,左侧的导向轮5上升至导向轮转向通道10,右侧的导向轮5下降至转向轨道11,左右侧两侧的导向轮5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沿着转向轨道11运行,左侧的导向轮5车轴经车轴通道9,左侧的导向轮5经导向轮转向通道10快速通过路口转到转向轨道11上。由于车轴通道7和车轴通道9仅用于通过车轴,通道较窄且有一定的斜角,因此对走行轮2和导向轮5的运行影响不大。

图8是轨道梁三开道岔立体示意图,由于道岔路口轨道梁需留有车轴通道,以便于跨座式轨道车通过,因此直行轨道向左右岔道分岔或左右岔道向直行轨道合并时,分岔或合并不能在直行轨道的同一地点,应有一定的距离。图9是直行车向左侧岔道转向时导向轮升降高度示意图,直行车向右侧岔道转向或由右侧岔道向直行轨道合并行驶时车导向轮升降高度如图4所示,车通过道岔的原理同上。

图10是跨座式单轨高架示意图,轨道车在双向高架单轨上可异向行驶,节省占地面积;也可同向行驶,设快慢车道,提高运行速度。由轨道车、跨座式单轨、道岔可组成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网络,在城市街道中按照需要设车站、车库、维修点、洗车点等,利用计算机装置、防撞装置、车辆定位装置、现代通信手段等进行有线或无线控制和调度,实现人工驾驶,进而实现全自动驾驶,形成跨座式单轨个人快速公交机构。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