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将覆盖物紧固到支撑体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头枕上的型材

用于将覆盖物紧固到支撑体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头枕上的型材

摘要

一种型材(9),它可以连接到一个覆盖物(4)上用于将该覆盖物紧固到一个支撑体(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该型材(9)具有一个凹陷(17),用于接收一个至少两片覆盖物的覆盖物部分(5.1,5.2)的一个连接区域,特别是一个接缝(6)。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799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约翰逊控股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680018129.9

  • 发明设计人 L·亨尼希;A·波斯尼恩;U·舒尔策;

    申请日2006-05-20

  • 分类号A47C7/18(20060101);A44B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兴鹏;邵伟

  • 地址 德国布尔沙伊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9-05

    授权

    授权

  • 2008-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材,它可以连接到一个覆盖物上用于将该覆盖物紧固 到一个支撑体上,并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型材的紧固安排以及一种如此配备 的头枕。

背景技术

所涉及类型的型材披露于已公开的说明书DE199 16 542 C1中,并用于 将覆盖物紧固到一个车座上。后者配备有一个环绕的、U型钩入槽,该槽具 有一个基本上矩形的截面。提供了伸入所述截面的一个锁定突缘,用于接合 于型材之后,该型材被插入该钩入槽中并且被缝合到覆盖物上,并且以此方 式将覆盖物固定到车座上。该型材整体上具有薄壁设计并且其后部被接合的 部分形成为一种曲线形式,因此该型材的与插入方向相反指向的自由端被支 撑在该锁定突缘上。该覆盖物与型材有一个重叠区,通过该区域对连接缝进 行引导,并使之在该型材的相关末端处偏转为大约成直角。

此类安排在外观与安装方面都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于在具有复杂形状 的支撑体上固定(例如由皮革制成的)硬质覆盖物,它们往往是由多个部分 构成。

问题

本发明所依据的问题是开发此类的一种型材,使其适合于紧固具有复杂 形状的多部分的覆盖物。

解决方案

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述部分的一种型材的情况下,解决该问题的方式 是该型材具有一个凹陷,用于接收一个至少为两片的覆盖物的多个覆盖物部 分的一个连接区域,特别是一个接缝。

该型材优选地有一个第一部分,该部分可以由一种锁定方式被插入到该 支撑体的一个槽中,一个第二部分,该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将该型 材缝到该覆盖物上,以及带有该凹陷的一个第三部分。根据本发明一个特别 的改进,该第一型材部分可以由一种锁定的方式被插入到该支撑体的槽中, 它以一种旋转意义上被固定方式被安排到槽中并且优选地被支撑在该槽的 多边形截面的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角区域中,例如对角形式。以此获得该型 材在槽中的准确对位。如果第一型材部分实质上充满了该槽的指定区域,该 对位就可以特别精确。

该第二部分与第一和第三部分相比有利地具有薄壁设计,这样有助于缝 到该覆盖物上。

该凹陷优选地形成在该第三部分的一个角部区域,该角部区域朝向该支 撑体,并且因此该覆盖物部分的接缝是以一种U型方式被两个相互毗邻的型 材表面以及一个支撑体表面所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部分优选地配有一个区域,它被安排在该凹陷与 第二部分之间,用于偏转该覆盖物,特别是在90°到130°的角度之间。

该型材有利地是由一种优选发泡的塑料制成,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优 选为一种无端挤压塑料成型料。这种材料价格合适,由于其弹性特性,当缝 接该覆盖物时不容易断裂。

附图说明

这些附图通过举例并以图解方式展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一个软包覆物体的截面图,该物体配有一个覆盖物,使用了根 据本发明设计的一个型材;

图2示出通过图1所示型材的一个分离和放大的截面图。

图3示出根据图2的型材处于其装配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软包覆物体1是车辆头枕的一部分并且包括一个支撑体2, 一个泡沫部分3以及例如由皮革制成的一个覆盖物4,它覆盖了该泡沫部分 3的可视的一侧。由于其复杂的设计,该覆盖物4包括一个外部覆盖物部分 5.1与一个内部覆盖物部分5.2,它们通过一个环形接缝6相互连接。该接缝 6使得在覆盖物4形成这些覆盖物部分5.1与5.2的一个向内突出的重叠7。

该支撑体2的边缘形成一个槽8,该槽以矩形方式以及框架方式将它环绕 并且被缝接到内部覆盖物部分5.2上的一个型材9被锁定在其中。该型材9没 有以其包裹整个覆盖物周边的方式被插入到槽8中,但是被安排到覆盖物上 的几段之中而使由该槽8形成的框架的角落区域被空出。因此,在插入槽8 时,该型材9的各个单独的段在其纵向范围(如果有的话)仅仅是略有弯曲。

由泡沫聚丙烯挤压生产的该型材9有一个第一矩形部分A,如图2所示, 即一个大约正方形的部分,具有略微圆角的边缘10(半径R1,R2),该部分 形成紧凑结构,除了泡沫的多孔状结构,即,它没有任何其他的空腔,所以 相对地抗变形。该部分A用于在槽8中起到锁定作用。该部分A连接到一 个同样紧凑的带状部分B,其一个表面侧11与部分A的侧表面12保持平齐, 同时部分B的平行表面侧13与部分A的另一个侧表面14具有一个偏差15。 因此,该部分B区域的材料厚度d小于部分A的材料厚度D1。在该示例性 实施方案中,材料厚度d大约是材料厚度D1的55%。

作为部分B的一个延伸,该型材9形成一个部分C,其侧表面16开始 时构成部分B的表面侧11的延伸,但是随后向后跨越并形成一个矩形凹陷 17。后者以一个台阶形式(侧表面16’,16”)被安排在部分C的角部区域中, 该角部区域属于该侧表面16,在凹陷17区域内伸展的该侧表面16”大致可 以设想为部分B的表面侧13的延伸。

在该型材的对侧,部分C相对于部分B探出并形成一个侧表面18,该 侧表面与对侧的侧表面16保持平行延展并且通过一个第一凹圆角R3以及一 个相连的凸圆角R4的安排而连接到部分B的同样平行的表面侧13上。该侧 表面18相对于部分A的侧表面14而向外偏移并仍然平行,并且由此在部分 Cd1最大材料厚度D2要大于材料厚度D1。在该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材料厚 度D2大约为材料厚度D1的1.3倍。在与凹陷17相对的区域中,侧表面18 与一个倾斜表面19连接,该倾斜表面沿凹陷17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且通向后 者。因此该倾斜表面19位于连接部分A的侧表面12、14的端表面20的对 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端表面倾斜延伸。该倾斜角度α大约为25°。除了泡沫 结构的气孔,该部分C也是紧凑结构。该槽8具有大致U型的设计,优选地 通过注塑模制在支撑体2的端侧,以便接受该型材9,它具有配备了锁定突 缘22的一个短臂21(图3),该锁定突缘向内突起到槽8之中。该锁定突缘 22接合在该型材9的偏移面15的后面,使侧臂21位于锁定突缘22的这边 一侧的部分以及基底23以及U型槽8的另一个侧臂24在一个轻微的压力下 套接在该型材9的侧表面12、14以及端表面20上。除了其角部区域外,该 型材9的部分A填充了相关的大约为正方截面的槽8。通过这种方式,该型 材9在其插入方向而且以一种旋转意义上固定的方式被固定在槽8中。

尽管该短臂21从锁定突缘22的这一侧延伸直到型材9的部分B,平行 的长臂24仍然沿表面侧11以及侧表面16延伸到远达该部分C的端部。那 里配备了一个弯曲部分25,它从型材9沿相反的弯曲方向延伸并且逐渐消失 到泡沫部分3中。因此,该向外开放的凹陷17是被三个相互相邻的壁所约 束,即为该型材9的侧表面16’与16”以及支撑体2的侧臂24。

内覆盖物部分5.2被缝到该型材9的部分B的区域中,覆盖物4支撑着 该型材9上并且与侧臂21相间隔。该型材9的泡沫聚丙烯在此过程中没有 被损坏。该覆盖物部分5.2从部分B与侧臂21形成的缺口沿着半径R3以及 R4引出,并且随后支撑在该型材9的侧表面18以及倾斜表面19上。在这一 区域中,该覆盖物4沿泡沫部分3的方向被偏转大约115°的角度。将这些 覆盖物部分5.1与5.2互相连接的接缝6被安排的方式为其重叠区7伸入凹 陷17之中。这样在该接缝6的可视范围内不会形成令人讨厌的外部突缘, 并且因此即使在由槽8形成的环绕结构的角部区域也会保持良好的外观。此 外,通过以一种实质上旋转意义上固定的方式(忽略弹性变形)来固定该型 材9避免了在该覆盖物4上的皱褶。

参考标号

1.        软包覆物体

2.        支撑体

3.        泡沫部分

4.        覆盖物

5.1,5.2  覆盖物部分

6.        接缝

7.        重叠区

8.        槽

9.        型材

10.       边缘

11.       表面侧

12.       侧表面

13.       表面侧

14.       侧表面

15.       偏移面

16.       侧表面

17.       凹陷

18.       侧表面

19.       倾斜表面

20.       端表面

21.       侧臂

22.       锁定突缘

23.       基部

24.       侧臂

25.       弯曲部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